第444章 震驚的沃特博士
發現有同行的存在,反而讓胡楊放下了懸着的心。經過充分思考和推演之後,胡楊認為眼下的情況都還在掌控之中。
胡楊已經仔細的檢查過這棟建築,沒有發現有第三個人存在。這棟建築的外圍,他也進行的仔細的搜索,也沒發現有同行氣息的人。
這種情況就說明,沃特博士的那位助手是真的離開了這裏。那就是說,他應該也是真的去買了博士想吃的重乳酪蛋糕。
從這個結果上看,助手應該是沒有特別的懷疑。就算是有,也是最低限度的略微警惕而已。實際行動方面,推測最大的可能也就是更早些到達辦公室。
就在胡楊忙於給資料分類的時候,沃特博士突然開口問胡楊:“你看得懂這些公式?”
胡楊頭也不抬的回道:“公式大部分都看不懂,圖示還可以。”
沃特博士看起來好像還是有些疑問,繼續問道:“你的這個描述太不精確,我沒辦法準確的理解。”
胡楊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眼前這些資料確實珍貴,但這個屋子裏最珍貴的卻應該是沃特博士的腦子。
這些東西會出現在這裏,都是因為沃特博士在這個領域內地位。那胡楊只是專註於這些資料而忽視沃特博士,那不就等於是在守着西瓜撿芝麻。
胡楊停下手裏的動作,說道:“這些公式都是高級應用,我只能判斷出大體的方向,懂是不敢說的。各種示意圖的話能看懂的稍多一些。我現在是在把核心的部分挑出來準備拍照。”
沃特博士又問胡楊:“這個資料我看過,想法非常超前。我其實不太明白,你為什麼會這麼重視這種短期內根本沒有機會成型的技術。不是應該喜歡更實用的技術嗎?”
胡楊說道:“如果我是個純粹的商人,除了碳纖維編織技術的算法之外,其他資料我看都不會多看一眼。但,我不是。”
沃特博士說道:“那你是什麼?”
胡楊毫不猶豫的回答:“愛國者。”
沃特博士微微皺眉:“我不喜歡愛國者。但我還是要提醒你,這些技術對於你們國家來說太超前了。想要消化這些技術,你們還要很多年的時間。”
胡楊平靜的說道:“這我有心理準備,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我們有時間,我們更有決心。而且,我還很有眼光。”
關於這一點,胡楊也是說給自己聽的。技術水平上的客觀差距就是事實。但在技術領域中有“后發優勢”的說法。
“后發優勢”是後起國家在推動工業化中所擁有的特殊有利條件。這一條件在先發國家是不存在的。因為這是來自於落後本身的優勢。
后發展是相對於先發展而言的,因而後發優勢涉及的主要是時間,至於國家之間在人口、資源和國土面積等方面的差別,則不屬於后發優勢範疇,而是與傳統的比較優勢相關。
打比方說,就是前人先出發在未知領域中摸索前行。而後人出發晚,卻可以跟隨前人留下的路徑追趕。因為後人是有目標和路徑,所以必然會不斷縮短與前人的距離。
這就是所謂的后發優勢。我們經常會聽到某些媒體會說“我們用了幾年,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十年過程...”
這種話看着是很提氣,但如果明白這“后發優勢”到底是什麼,就應該明白這其實只是做到了及格,而遠沒有達到優秀。
“后發優勢”會讓我們很快就走完別人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這麼簡單的追上先行者。
且不論我們的積累與先行者有大差距,作為先行者也不會就那麼看着後來者隨隨便便追上來,他們會設置各種障礙。
我們比較常見的就是“壟斷”和“專利”這兩種。
先行者是規則的制定者,他們必然會充分利用這種優勢維護自己的利益。不管是今天的“巴統”還是日後的“瓦森納協定”都是為了阻止後來者而製造的障礙。
胡楊問博士:“你認為高溫氣冷堆和氦氣輪機技術的結合是可行的嗎?”
這是個學術問題,沃特博士並沒有立刻回答胡楊,而是謹慎的思考的片刻之後才說道:“這些天我也在思考這個命題的可行性。邏輯上,我沒有找到可以否定這種組合的必要條件。”
胡楊說道:“也就是說,這兩種技術並沒有本質上完全無法兼容的部分。兩種技術成功結合的概率是偏大的。”
沃特博士點頭:“可以這麼說。但我還是要提醒你,氦氣輪機和高溫氣冷堆的熱轉化率都不高。
據我所知,你們國家已經在建核電站。無論是“沸水堆”還是“壓水堆”的熱轉化率都要比氦氣輪機和高溫氣冷堆要高。”
這些胡楊當然是知道的:“氦氣輪機的安全性要更高。”
沃特博士說道:“我雖然不是核電的專家,但在我的認識中,現在的核電安全系統是很完備的。”
胡楊微微搖頭:“今年四月底,烏克蘭普里皮亞季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的重大事故。據說泄露的反應堆已經被封在了超過五米厚的水泥石棺里。”
沃特博士震驚的看着胡楊,半晌才開口說道:“這怎麼可能!”
他的震驚胡楊非常能夠理解。作為物理方面的資深專家,他肯定要比普通人更加明白核事故的恐怖之處。
沃特博士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說道:“你說的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是不是發生在在4月28日之前?”
這會輪到胡楊意外了。要到八月底北方大國的官方才會正式承認,普里皮亞季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了重大事故。但現在才剛剛八月中旬。
而且這次公事故的公開也不是因為官方自願的披露這麼嚴重的核電事故。
是因為這次事故的影響範圍太廣,後果太嚴重,是他們無論如何也壓不住了。
最後在國際社會的重壓之下,才不得不公開承認。但這次對於事故細節,尤其是事故的原因,只做了十分模糊的描述。
胡楊點頭說道:“據我所知,應該是4月26日。”
沃特博士說道:“在4月28日,我的某個學生在這裏和我討論問題。他被突然通知去往Forsmark核電廠。
據說是因為有人發現異常的輻射粒子粘在他們的衣服上,經過檢測時候,認為那不是來自本廠的輻射粒子。
但最後並沒有找到來源。這麼看來,那次發現的異常輻射粒子,就應該是來自切爾諾貝爾核電廠。”
胡楊問博士:“普里皮亞季距離瑞典的距離超過1100公里。不到48小時,放射性塵埃就能飄這麼遠?”
沃特博士點點頭:“如果風向和風速配合,48小時足夠放射性塵埃覆蓋大半個歐洲。這是場災難。”
胡楊微微點頭:“我很同意您的看法。所以未來的核電站,都會將安全放在首位。這就是我認定氦氣輪機肯定會代替輕水反應堆的最重要原因。”
雖然很震驚,但沃特博士思維還是清晰的,說道:“氦氣輪機的技術還不成熟。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應該是使用石墨沸水堆。氦氣輪機和這個石墨沸水堆之間至少還有個輕水反應堆作為過渡。”
胡楊再次誠懇的點頭說道:“明白,我會想辦法把中間缺少的部分補齊。”
安全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胡楊如此執着於“氦氣輪機”和“高溫氣冷堆”技術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程度從某個角度上來看,甚至還要超過前面那個理由。
這理由就是,核反應堆的小型化。
在未來的三十年中,這是核電領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項目。小型化的核反應堆是大型艦艇最理想的動力源。
美國有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世界上第一艘和動力航母“企業”號,加一次核燃料理論上就可以航行十年的時間。優秀的續航能力是美國發展全球戰略的重要基石。
但是,企業號和其他核動力艦艇所使用的是小型的核反應堆,而不是小型化的核反應堆。要知道“小型”和“小型化的”這兩者可是有很大的區別。
而“氦氣輪機”和“高溫氣冷堆”的技術融合。就是未來三十年中核電領域反覆研究探索之後,找到的那個距離成功最近的方法。
另外關於熱轉化率的問題,沃特博士的計算是略有偏差的。當然,這也不是他的問題。因為現在來看,“氦氣輪機”和“高溫氣冷堆”的技術都還沒有成熟。所以推演的結果自然也就會有偏差。
單獨來看,無論是“氦氣輪機”還是“高溫氣冷堆”,熱轉化率都不如輕水或者重水反應堆。但兩者集合併進行優化組合之後,實際上會有1+1大於2的結果。
如果這種反應堆成功被研發出來,那大型艦艇就可以擁有尺寸更小、安全性更高,輸出功率更大的動力核心。而以此為基礎,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都將有被實現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