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漢唐001號遠洋帆船
漢唐集團眼下定型生產的是五桅全帆裝帆船,全帆裝,意思是所有主桅上全是四角橫帆。
吳傑與樊修兩個人的本意很簡單,這本來就是一種定期航行的遠洋式船型,就是利用信風或季風跑一次就運個夠。
該船全長達146.9米,船體長為131.9米,兩柱間長121.92米,船寬16.4米,型深10.24米,吃水8.3米。
船體總噸數為5081噸,載重量8100噸,滿載排水量為11330噸。
五根桅杆均為中碳鋼製成,從龍骨到桅杆頂最高達68米,索具也是鋼絲繩。
這艘船的船體非常豐滿並呈流線形,塗裝顏色也很特殊,兩個橫向的彩條從上到下分別為黑和紅色(水線下),船身中央畫著巨大的雙龍戲齒輪圖案。
兩人想都不想,直接把它命名為漢唐001號。
它一共有47張帆:這包括五根桅杆上的30張橫帆、桅杆之間的12張支索帆、4張船艏三角帆和1張小的後桅縱帆,所有帆面積之和達到6806平方米。
嚴格的說,它不是一艘純粹意義上的帆船。
它用了兩台小型鍋駝機來帶動四個蒸汽風帆絞盤、一台蒸汽錨機、電力液壓舵機、大飛輪式水泵和發電機組。
它的船艉處,安裝了兩台150馬力的大飛輪式柴油發動機,帶兩個螺旋槳,可以在全落帆后,以每小時一海里的速度推進入港或離港。
在它的底艙,有大型蓄電池組,一次充電可能供全船72小時使用。
全船統一安裝了有線廣播線路和電燈照明系統,重要地點還有煤油汽燈來備用。
各個重要部門的則採用了磁石電話通訊。
有了蒸汽、柴油和電力力量的協助,駕駛和操縱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只需”45名船員,當然還是沒法和現代輪船比啦。
甲板上有艏樓、舯樓和艉樓。
前桅後面的小甲板室里有兩台小鍋爐,還可以供應生活熱水和廚房需要的水蒸汽。
舯樓位置乾燥而通風良好,這裏是船員生活區、廚房和海圖室,1.9米高的雙聯液壓主舵輪就在舯樓頂部的操舵室。
生活區中還有洗衣間、理髮室和衛生室,還設有舒適的公共男女淋浴間。
艉桅的前面有八個救生艇吊艇架。
艉樓處還設有近2米高的雙聯人力應急舵輪。
甲板上分佈着四個巨大的貨艙蓋,可裝載從雪糖、石油到茶葉和絲綢、玻璃、瓷器等各種整散裝貨物。
可以這樣說吧,漢唐001號是目前漢唐集團能夠輕鬆製成的性價比最高的,而且在建造過程中,還能迅速培養出相當多的古人技術員工的一種大型的遠洋式運輸船舶。
它問世不久后,便創下了許多的世界速度紀錄。
從熱-赤大城出發,到達印度,只需要二十五天!
從印度到達英國倫敦,只需要一百零五天!
從倫敦到巴西巴伊亞港(薩爾瓦多城)只用了一百天!
從巴西里約回到熱-赤大城只用了一百二十天!
不算他們在港口停留的時間,他們只花了三百五十天便完成了環行地球。
這是人類歷史第一次環行地球!
吳傑吳光頭廠長可恥地佔有了一個歷史地位,成為了漢唐集團中的首位以帆船來環行地球的船長------他是廠長,大家誰都沒有意見------樊修副廠長還要繼續監造貨運類和客運類兩種用途純粹的漢唐002號和003號。
環球結束后,船檢證明了它的船舶結構堅固,在風暴天氣依舊可以航行,甚至可以抵禦九級大風,當然,那時是要八個大漢齊心協力才能把住舵輪。
它的最高航速可達20.5節,平時跑出十三四節是司空見慣的事。
24小時最長航程紀錄是392海里!
這艘船耗費了近一萬立方米的硬木,一千立方米的巴沙木,這倒不算啥,關鍵是花費了吳傑吳光頭廠長和樊修副廠長太多心血了!
他們從用計算機建模,到製成等比的模型,經過流體實驗室的測試,這就花費了一個多月時間,在建設的干船塢上,兩個人頭頂着烈日,在足有四層樓高的船體上,爬上爬下看着建設進度,兩人的脖子都曬曝皮了。
關鍵是還有人不理解,說風涼話。
“用得着費事建這樣大的木頭船嗎?鐵皮一包就完事了?冒充鋼船?”
當時,吳傑廠長擠出笑容說:
“這不是先緊着陸上用鋼嘛!咱這船用上六十年都沒有問題,等着將來啊,當成海軍軍官的訓練船,多好啊,想想吧,在那面的世界裏,全世界就咱國的海軍沒有全帆訓練艦。
只要用它來訓練遠航,什麼配合啊,信任啊,共同抵抗風浪的精神啊,全出來了。”
這話有道理的,別人也無法說什麼。
這船雖然是客貨混裝,但是只有五十個房間,當然擠一擠還能帶上一百人。
“你這客艙人數太少了吧?”
樊修副廠長快言快語地說:“不少了,運人的成本可太高了,沒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合算!”
從成本上看,是這樣的,他們兩個人的初衷是,這樣的商船在超過一萬公里距離運輸五趟后,就要回本,否則不利於推廣這種船型。
鄭家造船廠的工程師時不時就跑來觀看,所以他們相信,只要自己這面成功了,他們馬上就厚着臉皮要圖紙和模型。
當然,他們也會給真金白銀的,但是兩位廠長還真不在乎這個,他們希望能快速推廣這種船型,一定要把海上運輸的速度搞起來!
這兩個人都有一個惡趣味,他們最願意聽到現在巴西地區的種植園,天天有倒閉的新聞。
古代的巴西地區為印地安人居住地。
一百多年前吧,在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那裏了。
他先是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佈歸葡萄牙所有。
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所以“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地區的統稱。
本來巴西地區經濟的主角是甘蔗。
甘蔗是從葡萄牙殖民者從佛得角移植過去的,這東西到了巴西,插在地里,沒有人管,都能長得又粗又壯,水熱條件實在是太好了。
而且甘蔗榨汁也不需要什麼工具和技巧,就用黑奴,像驢子拉磨一樣,就能把最後一滴甘蔗汁榨出來。
但是,從漢唐集團在1654年收復了大陸的北方后,他們為了保住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他們一開始倒貼糧食,貨款發放農業工具,還貨款提供化肥和農藥,最重要的是抽調了農業機械設備,讓他們大面積廣種甜菜這一種經濟作物!
那時還把當地倖存的農民嚇壞了,都不種糧了,這不要鬧飢荒嗎?!
但是他們不敢怒也不敢言------他們過去都是農奴,韃虜的話不敢不聽,何況漢唐集團的人比那些人還厲害呢?!
當一下子下發他們半年的口糧時,他們馬上樂了,全是大米啊,不怕了,你們折騰去吧。
那個時候,這些先期投入是巨大的,連最相信漢唐集團的股民都怕了,股市指數都要準備沖一千點了,又下降了。
《漢唐時報》也不知道為什麼抽風了,一直在連載甜菜製糖的優勢,希望能引起一些大商大戶的跟進------但是效果不大,古人們對東北地區總是有一種莫明的恐懼。
那時,漢唐集團的先期投入一直在瘋漲。
當時不投入不行啊,那裏和中原地區又不一樣了,中原地區屬於還有點存貨,東北地區則是赤貧遍地。
如果說中原地區還有一些自耕農的話,那裏全是農奴,還是兩三輩子都是的------開墾出來的田地少之又少,幾乎是白紙一張。
中原地區可以通過歸還人家原本的土地來把他們鎖死在自家裏的土地上,但是東北不成啊,他們本來就沒有土地,而漢唐集團又從來沒有白白分人家土地的愛好,白給白得的,那不是騙人嗎?
漢唐集團的土地是要留着賣錢的,一但哪個商團一衝動,買個幾十萬畝,不說賣地的錢了,光以後的稅錢,那是無窮無盡啊。
因此漢唐集團也把自己累着了,啥都要管,哪裏都要投入。
這樣大的投入,可瞞不住別人的,《漢唐經濟報》都當時都承認經濟發展出現了回落現象。
不過好在第一批次十幾萬畝的甜菜出產後,漢唐集團咬牙在九十天內建起來的甜菜製糖廠馬上開工了!
這個廠里的核心設備是兩台大型甜菜滲出器,單台生產能力已達每天1000噸甜菜!
每天都出產二十噸以上的綿白糖。
甜菜的出糖率比甘蔗低,只有百分之十一多,但是甜菜種植對氣候條件要求少,生長速度快,在過程中追加的投入低,省人力,更主要的是因為用甜菜製作白糖只需要一道工序,而用甘蔗製作白糖則需要兩道工序,成本比較高。
那麼甜菜糖和蔗糖有區別嗎?
沒有。
甜菜糖和蔗糖的化學成分完全一樣,沒有區別。
的確,普通人難以吃出二者差別,但是建國安董事可以輕而易舉地嘗出二者區別,甜菜糖的味道不如蔗糖,這裏關鍵就是0.05%的雜質決定了味道的差別,這很像是礦鹽和海鹽的爭論。
但是漢唐集團里的農業小白們就非要認為蔗糖更健康,他們聽說東北甜菜生長過程中,大量使用了有機化肥和有機農藥,不好。
當綿白糖都運送到歐洲時,那些從巴西也送到那裏的所謂白糖就要扔了。
不久后,巴西的甘蔗種植園一個接着一個倒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