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北方之重
完顏宗磬在撤離燕京城時,幾乎把整座城內人丁全部遷去了遼東,就算剩下了些難以走動的老人,也隨着一把大火燒死了個乾淨。
燕京成了片廢墟,哪怕原有的城牆也被離開的金兵毀壞了大半,原有的廢墟城池幾乎就成了蔡鞗私人皇宮,佔地近乎百頃之多。
世界不一樣了,蔡鞗的出現加速了火器的應用與發展,儘管此時還沒法子做出射速更高的機槍以及後世那般步槍,但他相信,在他集結整個天下聰慧工匠后,在他集結數千萬人力集中攻破幾項關鍵技術后,十年後的草原必然連丁點踏足關內的機會都無。
火器百倍於另一個歷史速度發展,堅固城牆也就失去了應有的防護作用,開放型城市就成了未來的主流,再加上燕京會成為中原乃至整個世界的帝都,會成為世界超級城市,原有的燕京城就成了蔡鞗的私人皇宮,成了未來兒孫們“四合院”聚集地。
開封皇宮或許是歷朝歷代最為狹小的皇宮,而蔡鞗大手一揮把整個燕京城劃為私人領地,燕京內數十萬軍將們沒什麼意見,反正整個燕京城都成了廢墟、瓦礫,北上奪回燕京的軍卒們還不如在野外搭建帳篷來的方便呢,可郭渙一干大臣們卻不怎麼願意了,但蔡鞗極為堅持,而且還把政務全扔給了他,自個卻帶著兒子巡視各地,郭渙和內閣閣老們也只能默許了他的“貪婪”霸道。
不僅整座城池成了座蔡鞗私人皇宮,陝甘、黃河以北所有土地全成了蔡鞗的私人土地,至少在法理上是如此,他在中原投入了難以計數錢財,他不在乎錢財花在底層老百姓身上,可若讓富戶士紳們占他便宜,他是怎麼都不怎麼帶勁。
難以計數民夫在城外修建屋舍,而且還是掙他錢財的那種民夫,自然是要想法子回本的,大臣們、百姓們想要白白佔了他花錢建造的房舍、院子那是想也別想的,為此郭渙還又與他爭吵了個面紅耳赤,但蔡鞗卻丁點也不後退一步。
按照另一個大明帝國的早朝規矩,早朝是在乾清門早朝的,而蔡鞗唯恐郭渙和大臣們又拿自個霸佔田地的事情說事,也不嫌路遠,自個懷抱著兒子騎馬跑到城門一般的乾清門早朝。
與大明島、江寧時一般無二,蔡鞗最是不耐煩吵架一般的早朝,而今日又是蔡鞗真正第一次正兒八經上朝,一干老人也像是全都達成了一致意見一般,沒有彼此揪衣領吵架,除了一開始幾人不輕不重彈劾了身在河套草原的習泥烈外,就是上奏一些州縣不法之事,就在蔡鞗以為每每吵架大臣們轉性了呢,郭渙抱着個木板出列……
“陛下,臣有本要奏。”
蔡鞗也沒怎麼在意,以為他要上奏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坐正了些身子。
“郭老請說。”
郭渙抱拳一禮,正色道:“陛下曾言國以民為本,民安則國穩,故而陛下每每寬待於民,與民以田自養,低賦以富百姓之財……
蔡鞗神色鄭重了些,雖微微點頭認同眼中卻有些怪異,有些沒明白他說了這麼一大通究竟是想要做什麼,也只能沉下心來繼續聽着……
“……金人殘暴,河北、并州百姓困頓若三年積旱遭災之地,京城更是成了百里無人煙之地,老臣以為當遷無田以養百姓入京充實,還請陛下恩准!”
蔡鞗連連眨動眼睛,聽到此處時,他才算真正聽了明白,看着百十個老少大臣全默默點頭,蔡鞗心下就是一陣不滿來。
“郭老,遷民充實國都是理所當然之事,只是朕並不認為遷無田窮苦百姓入京,要遷百姓,也當遷士紳富戶才是。”
“陛下……”
蔡鞗不當自個是皇帝,說話也隨意些,但郭渙不是姚仲教、劉一刀、孫六等人,朝堂上話語也正式許多,可當蔡鞗開口“富戶”時,一絲不苟士大夫模樣的老人也急眼了,正待當堂與蔡鞗爭論一番,蔡鞗卻一抬手阻止了他。
蔡鞗一臉笑意看向所有大臣們,笑道:“朕知道你們的心思,想要低價或白占朕的院落、土地就莫要想了,朕都花費了五萬萬貫錢財,難道朕回點本錢都不行嗎?”
聽了這話語一干大臣們全露出苦笑來……
蔡鞗又笑道:“女直人禍禍燕京……乃至整個遼南京較重,僅被抓去遼東為奴的就有百十萬人,如此之地自然是要一些百姓充實的。”
蔡鞗先是肯定了郭渙充實百姓的政策,又笑道:“但充實的百姓與百姓是不同的,趙構在陝甘殺了無數有田富戶,隨着趙構逃入陝甘的無數官吏、將領們趁機也佔有了無數田地,在咱們兵入陝甘后,這些田地也就成了咱們明國的土地,也就有了與整個黃河之北田地一般無二的均分田地政策。”
“并州、河北因戰亂死傷的百姓較多,即便自江南、兩淮、河南、川蜀遷入兩百萬無田百姓,那也不算多了……”
“但是!”
蔡鞗神色鄭重了些,看向所有人道:“但是,諸位需要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黃河之南要遠遠比陝甘以及黃河之北富裕!”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蔡鞗正色道:“自春秋戰國至今,每每發生民變、動搖國朝根基,甚至亡國、亡天下者,無不是北方之地!”
“因何?”
“因北方乾旱易災,因北方百姓貧窮,關內耕種百姓如此,關外牧羊、狩獵之胡民亦是如此!”
蔡鞗正色道:“想要天下安穩、社稷安定、百姓富裕平和,就要保證北方百姓不至於赤貧如洗,就要保證北方百姓無有易子而食之事!就需要富裕的南方補足北方之不足!”
蔡鞗看向朝堂上所有人,看向郭渙,正色道:“朕登基了,成了代天牧狩天子,諸位成了代天治理天下的朝臣,就當力行天之道,而不是行人之道,而不是損不足以奉有餘!”
蔡鞗輕拍了兩下同坐一張龍椅的兒子腦袋,語氣舒緩了些,笑道:“北方易乾旱而遭災,江南一畝田可養三口之家,然乾旱易遭災之地卻需要三畝、五畝甚至十畝田方可養三口之家,郭老看似遷南方無田之民入北耕種,看似既養活了江南無田之民,又增加了國朝之賦稅,但在朕眼裏,遷入江南無田之民卻在加劇北方之民的災難,道理很簡單,因為北方之民需要更多田地以養。”
“北方之民雖此時因戰亂之故而田地荒廢了些,十年後呢?二十年後呢?安穩了三十年的北方百姓呢?父生子,子生孫,三十年聚養生息后,這些荒蕪了的田地是否依然荒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