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燒的不是巴黎,是歷史文明
四月是容易着火的季節,15號的巴黎聖母院燃着了整個新聞界,速報、實況轉播、陸續關於巴黎聖母院意外燒毀的消息,充盈眼耳口鼻。
歷史的遺迹轟然倒下,我們來不及還原它本來的樣貌,卻陷入一陣崇洋媚外的風波,在這場無法名狀的悲痛與大快人心的報應當中,我有些迷殢。
同列為歷史七大遺迹的其他六大遺迹,不幸在時間的推移中抹掉了痕迹,唯獨這座偌大的教堂得到保留,我們應該慶幸,畢竟能看到活了800歲的建築,那是我們活幾輩子的時間,它驗證了世界從戰火紛飛,到文藝復興,到如今的科技高速發展,當年的歷史對錯,我們心知肚明,國恥勿忘,可豁達無妨。
看了幾篇關於巴黎聖母院的報道,評論欄最奪人眼球,網友眾口交詈指責編輯崇洋媚外,忘記了當年法國曾經是八國聯軍之一,燒毀了我國同為歷史瑰寶的圓明園。言辭不堪入目,當然也有不少態度豁達的朋友,覺得歷史文物是全人類的,不該有國界,更不該去懷着偏激的態度去指責,去嘲諷,去寫一些天理昭昭,報應不爽的話。
歷史的常態就是不斷向前推演,之前新聞報道過一種名為斑鱉的生物,即將面臨滅絕,我們以現代的克隆技術,依舊無法令其繁衍生息,或許再過不久,我們只能從一些書籍或回憶錄中看到它的參考影像。
歷史的對錯是留給人去評判的,但是我們不能學一些人至今用不擇手段,篡改歷史告訴自己後代,他們當年去中國全然是親民的舉動。我們正對歷史會去痛恨那些曾經無端給我們國土帶來痛苦的敵人,可那又能讓革命先烈一一醒來嗎?他們靜躺數十年,也許早已是白骨皚皚,但是我們依舊能記住他們看到勝利時微笑的臉,這不比現在隨隨便便看到街上不文明市民的嘴臉舒服嗎?
巴黎聖母院作為七大遺迹最後留存,不幸在和平年代毀於夕陽的烈焰之下,這能提醒我們的不應該是戰火帶來的怒火,而是警醒我們不要以為和平年代事物就總能安然無恙。時光易逝,我們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意外,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似乎成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別等一場火燒光了你所在意的,留下你在原地懺悔無果。
我何嘗不恨侵略者,何嘗不恨他們對圓明園的燒殺搶掠,也許這就是我們中國人該經歷的磨練,歷史上我們經歷了多少惡劣的對待,才從伏菟驚醒過來,我們在如今看待別人的文明被燒毀,確實可以像當初他們野蠻的對待我們一樣,用言語的嘲諷向他們也野蠻一番。
可當你言語激昂,詞句迫切,心中的滿腔怒火早已夠燒遍幾個巴黎,幾個八國聯軍。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句話遺憾萬年,老祖宗來不及糾正這句話正確的寓意,就跫然退出歷史的舞台,我想他後半句應該是這樣的:不如投石忘恨換洒脫。
我不是左傾崇洋媚外主義,同樣也不是右傾激進主義,我不做中庸,我是算一個還能好好說話,發表一點個人想法,不含帶任何負面情緒的說徒。
2019.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