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萬金之賞
金鐘兒這才鬆開手,信陵君蹲下身撫屍痛哭,朱亥、唐雎等也都紛紛圍攏過來。
原來他們已經接到咸陽“墨家”弟子的通知,知道秦國要派人來行刺,便天天嚴陣以待。
方才的一切,他們在暗中都看得清楚,當然不容胡偉下手。
但信陵君一直以客禮待胡偉,既不限制自由,更沒搜身。
胡偉若是小人,在近距離內,以其劍之毒,就算旁邊有金鐘兒,恐怕也來不及援救。
所以大家也很為胡偉的深明大義而感嘆。
天亮后,信陵君一邊盛殮胡偉,一邊向安釐王做了彙報。
然後把胡偉的靈柩派人送到咸陽。
為了保護家屬不受牽連,他沒有把二人結為兄弟之事擴散。
儘管沒把詳情公諸於世,但胡偉因敬重信陵君之義,寧肯自殺也不願行刺的事迹卻不脛而走,盡人皆知。
戰國時的風氣仍然崇尚名節,敬重忠、信。
為了收攬人心,秦國仍把胡偉按陣亡將士的規格安葬,秦王政還親自參加葬禮。
胡偉家中只一妻一女,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便被接入宮中撫養,待遇算是不薄。
胡女長大成人後還做了秦王政的妃子,就是秦二世胡亥的母親。
可惜胡亥沒有繼承外祖父的遺風,否則秦王朝也許能延續幾世。
胡偉的死,宣佈行刺計劃徹底破產。
而且信陵君在事件過程中單身面敵、臨危不亂;
義感胡偉、彌兇險於談笑間,更加提高了他的名望。
對於呂不韋來說,則有“偷雞不成蝕把米”那種酸溜溜的感覺。
就在呂不韋一籌莫展的時候,忽報故人樓緩來拜。
當年在邯鄲郭開的家中,呂不韋和他同桌喝酒、吃過飯,算是有一面之交。
但樓緩在同虞卿舌戰中慘敗后,回到國內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而被“冷落”。
隱居市外郊區,二人就沒再見過。
呂不韋入秦后,又忙着“計本收息”發展自己的事業,早把這段交情忘到九霄雲外。
樓緩見呂不韋一臉的茫然和陌生,嘻嘻一笑:
“當年郭開府中一會,就知公乃非常人!
今日再睹尊顏,實在是三生有幸!”
呂不韋那時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現在也不清楚與自己怎麼建立的交情。
但人家既然能提出在郭開家見過面,肯定認識自己。
如果態度冷漠,便違背了“商業原則”。
好在商人修練過“見人三分熟”的功夫,臉上立刻浮起笑容:
“您瞧我這記性!
來到秦國后,我還真打聽過您,就是不知道在何處發財;
卻有勞您親自光臨鄙府,再敘往事,歡迎、歡迎。”
樓緩一笑:
“這次來拜訪,可不只是為敘舊,而且還要索萬金之賞。”
“領賞?什麼萬金之賞?”
瞅着眼前這個矮胖的小老頭,呂不韋又陷入茫然。
“不是說誰能除掉魏無忌,就賞萬金嗎?”
“你?”
呂不韋可是真驚訝:
“閣下手無縛雞之力……”
樓緩哈哈大笑:
“當年要離以獨臂之身而能刺殺慶忌者,憑智取,不以力敵也!
信陵君義傾天下,四海之士無不與他捨身相交,周圍高手如林,等閑之輩不能近前。
就算能傷了他,也將成為過街老鼠,活着,天天被追殺,全家不安;
死了,也要受萬世唾罵,殃及子孫。
縱有萬金,不能安享一文,又有何用?
所以既沒人能行刺,也沒人願意干這傻事,信陵君是不可以武力征服的!”
呂不韋這才明白,為什麼自己出高價也買不到一個勇士!
看來這樓緩不是凡夫俗子,肚子裏還有點兒“草料”。
對他的態度也就客氣多了:
“先生請坐,上茶,請問,如何智取?”
“臣可略施小計,讓信陵君權、勢盡失;
此後,不過一匹夫,還能對我們造成什麼威脅?”
呂不韋大喜:
“請上座,上好茶!先生有何妙計?”
“信陵君有一個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得不到安釐王的真正信任。
安釐王疑忌其弟由來已久,竊符奪軍致愛姬死後銜怨更深。
所以雖有救趙卻秦之功,乃放逐十年,手足情斷。
只因面臨國破家亡之危,才不得不授予權柄,實出於不得已,而非安釐王真心實意。
信陵君執政以來,進賢黜佞,獎廉殺貪。
政治清明了,固然有利於國家和百姓,但終究是君子少而小人多;
小人貪權利,得則喜、失則怨,一旦被剝奪,能不怨恨他?
而且這些人多數是安釐王身邊的近幸,對於‘倒信’能起重要作用;
晉鄙無辜被殺,門客星散,卻也不乏想為主報仇的忠義之士;
只是人少力薄,須待機而動,也可為我所用;
還有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太子增。
聽說當時丞相就是有意放他回國。
可惜以後中斷了同他的聯繫,做好他的工作,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臣並非真要發這筆萬金之財,而是要用它做活動經費。
通過內線關係,把這些潛在勢力匯合成一支強大的‘倒信’力量。
讓他們從各個方面、無孔不入的進行滲透破壞,街頭巷尾散佈流言蜚語;
朝廷宮內,進讒挑撥。
以曾子之賢,他母親三次聽說他殺人最後都相信了,為避禍逾牆而走;
何況安釐王與信陵本就矛盾重重!
我們再通過外交手段軟硬兼施、積極配合;
在這場‘離間戰’的衝擊下,信陵君必定倒台!”
呂不韋聽得連連點頭,忽然問:
“那由誰去做內線?您親自去嗎?”
“另有其人,只少數人知道,當年應侯曾將辛垣衍派進魏國卧底,很受安釐王信任。
他還曾出任相國,後來由於形勢變化,應侯致仕后他也停止活動。
現在仍住在魏國,雖被信陵君任為客卿,卻以養病為由賦閑在家;
該他復出了,讓他負責‘倒信’的工作。”
漸漸地,大梁城裏,從上層社會到大街小巷,酒肆茶館中,都有人交頭接耳,悄悄傳說:
“大王上了年紀,身體又不好,有意在‘山陵崩’後傳位給信陵君……”
又有更新的消息:
“大王等不及了,乾脆現在就要禪位了……”
說來也是:
公子救趙存魏卻強秦,使黎民百姓享受到今天的太平,多大的功勞呀!
休說是魏國之王,就是做全天下之王,也當之無愧、滿夠資格。
老安釐王早就應該讓位啦!
憑良心說,魏國民眾還真希望由信陵君來當王。
公子仁義厚道,主持公正,屈己待人又有本領;
做了國王魏國必定更加富強,大家的日子就更好過啦。
所以這些流言很快就快遍全國。
有些性急的老太太,甚至燒香禱告,求神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