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大結局2
陳寺卿得了元康帝的吩咐,當下就讓人將劉啟雲無罪釋放,然後又派人只會了六安候,關於世子夫人孫氏的處置。
六安候得知是元康帝的處置,不敢辯解,從陳寺卿處,領着內侍監的人去了孫氏的院子。在內侍監的人行刑之後,派人將孫氏的屍身收斂,尋了棺槨,早早下葬。
六安候府低調處理了世子夫人的喪事,並未通知在京的各家親眷,等眾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劉啟雲升了驃騎將軍。
六安候府眼看着逃過一劫,即便孫氏的事情引人側目,自然沒有那不長眼的湊上去,找六安候府的不自在。
而元康帝在此之後,不同之前的兢兢業業,對朝政散漫不少,倒是對宗室子弟,多了幾分關懷。
自從進了十月後,元康帝對勇王府,安郡王府,廉郡王府,甚至是安候等一些宗室子多有傳召。
對此,福全公公有些擔心,“皇上十日裏,已經傳召了宗室子好幾次了。就連安候府上的幾位小公子都得了賞賜。”
安候不知是不是放棄了,或者是心大,在圈禁中竟然生了三子兩女,一時間倒是比元康帝的子嗣多了不少。
蕭揚歡默了默,她隱約知道元康帝心裏的打算,而且更加明白,元康帝對蕭昭佑出色的一些表現,心裏並不愉快。
“若是宮裏再來請,就不去了。”
福全則有些擔心,“會不會讓宮裏不高興?”
蕭揚歡挑眉,“他對我們幾時又高興過?”
元康帝對廉王府的忌憚之心,從沒有消停過,從前是不能,現在元康帝是無所忌憚。若是真因為不慎而讓蕭昭佑陷入險境,悔都不知從哪兒去。
福全有些感慨,“先帝在世的時候,皇上待您以及王爺和縣主多麼親厚,現在,防備這樣多,全然沒有了當初的情分!”
這也是蕭揚歡一直弄不明白的事情,要說元康帝能登基,其中除了他自己和朝臣的一些努力,先帝跟前都是蕭揚歡的功勞,從龍之功,蕭揚歡當居首功。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起,元康帝對她們姐弟幾個有了芥蒂呢?
而這個答案,元康帝心裏明白,蕭揚歡自己也隱隱有些猜猜。當年的那些事情,元康帝應該是知道了!
但是知道又何妨,元康帝時斷然不會拿到明面上來計較。笑話,堂堂公主,害死了皇后,元康帝就是又再大的本事也擔不起這樣的醜事!
十月十八這日,蕭揚歡在書房見了暗龍衛的首領,確切的說應該是暗龍衛請見蕭揚歡。
“皇上在暗中查驗幾位宗室子的資質,這兩日皇上身邊的暗衛,都在搜集一張名單上宗室子的各方面消息。但是那張名單上,沒有廉王的名字。”
蕭揚歡冷笑一聲,這就是一慣說回視他們姊妹如親身的皇叔。
“其中安候的長子,似乎最的皇上心意!”
安候是先帝五皇子,因罪被圈禁,不過他倒也生養了不少兒女,都是出身低微的宮女所生。
難道元康帝想在安候的子女中選一個合適的過繼?
那麼安候呢?
只怕得暴斃了!
“讓五皇叔看牢他的兒子們,別一個不小心成了別人的兒子!自己就得到皇祖父跟前哭去了!”蕭揚歡笑得冷漠,“裕王那邊是什麼情況?”
若說元康帝一朝駕崩,在一眾宗室子中,裕王為先帝幼子,兄終弟及。身份合適,年齡合適,就連對朝局的掌控都是合適的。
暗龍衛垂頭回道,“裕王殿下在小公主病後,也病了。皇上那邊傳了太醫來看,之後便沒了消息。張家倒是有幾分心思,只是張賢太妃連着拒了好幾次張家夫人遞進來的牌子。”
看來,張賢太妃母子是沒有接下皇位的打算了。
可是為什麼呢,這種機會萬中無一,張賢太妃為何推據了?
“可要屬下安排人留心壽安宮?”
蕭揚歡聞言想了想,張賢太妃能在這種情況下穩住自己的心神,可見其心志非比尋常。這樣的人,心氣極高,輕易不可冒犯。
“不必,宮裏的事情,本宮另有主張。倒是宮外的事情,該安排起來了。”
暗衛看向蕭揚歡,聽着她細細部署京城的事情。
次日,崔良娣的母家兄嫂前來看望她。
除了一堆禮物之外,還帶了一個特別的消息。
“楊侍郎被外放之前,求見皇上。皇上見了他,然後皇上將他改放到了益州。”
蕭揚歡得知這個消息后,靜默了片刻,“之前的錦州富庶,益州在巴蜀境內,可比不得錦州安逸。”
崔大人道,“臣得了這個消息,還以為楊大人見棄與皇上,可是皇上在楊大人一家離京時,派人送了他的。後來臣又一想,這益州巴蜀之地,自來山窮水惡,治理不好是尋常,若是治理好了,倒是極容易出成績。”
這話是在官場混過的人才知道的道理。
但是這個消息在蕭揚歡耳中,重點在於元康帝依舊看重楊侍郎,二者他對楊侍郎既有信心。
可左思右想,蕭揚歡還是覺得自己漏了一點什麼,究竟是什麼,卻怎麼也想不明白。
到了傍晚,蕭昭佑來嘉合院,說陪着蕭揚歡用晚膳,同來的還有衛家小六和馮大郎。
有三個孩子陪着,晚膳用的極是熱鬧。
白媽媽在晚膳後端來山楂水給幾個孩子化食,“都用一些,晚上吃的油膩,當心不好克化!”
馮大郎笑道,“吃了油膩的菜,再和白媽媽的山楂水,晚上就不會油膩了么?”
白媽媽點頭。
衛小六反問,“若是先喝山楂水,再吃油膩的,是不是一樣的效果?”
這個問題把白媽媽問住了。
蕭揚歡見狀便笑道,“自然是不一樣的效果,山楂酸,用的多了,會胃氣上涌。同樣的兩樣東西,順序不同,也會有不同的作用。”
說道這裏,蕭揚歡神色僵硬,忽然想起白天得到的消息,心頭一顫。
同樣都是貶謫,調去錦州和調去益州完全是不同的情況。而楊侍郎一直都是元康帝的心腹,若非蕭揚歡從中作梗,未來天官一職,會是楊侍郎的囊中之物!
元康帝怎麼會捨得把自己的心腹,貶謫到更加貧瘠的益州?
這其中定然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