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老李在行動
陳文睿在北方搞得熱火朝天,李隆基在長安城也是不甘寂寞,反腐倡廉活動搞得轟轟烈烈。
雖然說當初他想封禪在朝堂上也遇到了一點阻力,不過隨着陳文睿在北方打開了局面以後,他這裏的所有阻力全部消融。
監察司成立了這麼久,從來都沒有正經出手過。很多人就覺得這是李瑛實在呆得無聊了,為了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所以才會折騰了這樣的一個部門。
這就是在扯淡么,當官的人要是不佔點小便宜啥的,那還有啥意思?尤其有些官員嚮往的是長安城的生活,你一下子給送到很遠的地方去當官,貪點占點這都是很正常的。
只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次可真的不是在鬧着玩,之所以沒有行動是因為這些人一直在秘密收集着材料。
眼瞅着就過年了,本來應該是放年假,大傢伙一起回家開心的日子。李隆基把群臣都給召集到了一起,今天就得把這個事情給辦了。
齊聚一堂的大臣們根本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在李瑛拿着厚厚的奏摺開始彙報已經被他們查出了錯處的官員之後,本就有些熱的朝堂之上,就讓這些大臣們變得更熱了。
李瑛可不僅僅是簡單的念上一遍名字就完事,但凡念出一個人名,就會給他們的罪狀羅列出來。
光在長安城中被他給查出來的大小官員就不下五十人,這五十人中也只有就是屬於小毛病的。其餘那些人就沒有小罪,最少的也是要貪占幾千貫錢,或是利用職權讓人獲得便利。
這個事情就不是那麼美麗了,而且在朝堂之上後邊站着的,就有六個人。現在已經嚇得跪在地上,抖如篩糠。
“行了,不用念了,剩下的給朕拿過來吧。”李隆基打斷了李瑛繼續彙報。
李瑛將手中的一摞奏摺交給了高力士,高力士又呈給李隆基。
“真的是給朕嚇得不行,那麼多官員,竟然有這樣的膽量。”李隆基輕聲說道。
“你們可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涉及貪腐么?僅僅是粗略的查辦下,竟然有三百七十七人。這些人中有半數以上,還在吏部的考核下獲得了嘉獎,擬定升遷。”
“朕就想問問你們,這個天下交給你們來管,你們就給朕管成了這樣么?當朕是瞎子、籠子,可以隨便糊弄着玩么?”
“陳文睿興科舉,你們覺得他這是在敗壞朝綱。他去了北方,為朝廷儘力,收復了北方各族,你們說他這是在擾亂朝政。”
“可是你看看你們呢?三省六部,各道官員都涉及了貪腐,尤其以往年糧荒鬧得最嚴重的地方居多。”
“人們常說窮鄉僻壤出刁民,朕卻要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刁官,致使當地民不聊生,才會讓我朝的吏治與民生越來越差,都成了那驢糞膽子表面光。”
“要查,而且還要一查到底。這次就有監察司領頭,三省六部配合。發現的這些要嚴懲不貸,他們當碩鼠這麼多年,朕就要看看他們到底有多肥。”
“御史、大理寺,你們也別指望能過好這個年了。朕給你們撐腰,但凡是被查清罪由的人,不管他是幾品官,也不管他是不是皇族,都要查辦。”
“我們口口聲聲說著要為民做主,可是坑害這些百姓們最多的就是這些父母官。裴漼,你是吏部尚書,監管不嚴,罰俸三月。”
“其餘各部尚書,若是你們下轄有五人以上被查出,該受什麼樣的處罰你們自己報上來。朕要看到你們的態度,看看你們究竟是如何為朝廷做事的。”
“這個年,朕不會過得消停,你們也別指望能夠過得消停了。全天下唯有陳文睿可以安安穩穩過上這個年,因為他立了曠世奇功。”
“大武藝不日即將抵達長安城,收復北方各族、收復渤海國。接下來我朝要做的事,也是我們以前做過,卻很失敗的事情,那便是要收復新羅。”
“新羅貫是愛做那背信棄義之事,當初是我朝幫助新羅抵禦了高句麗的進攻,甚至將高句麗給打敗。新羅呢?則是處處占我朝的便宜。”
“以前朕體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願與他們起紛爭。後來陳文睿說了,像這樣的人就是沒臉沒皮,因為咱們對他們的容忍就是對他們的放縱。”
“朕深以為然,這些年來,我朝的疆土被他們給佔去了多少?安東都護府的地方又搬到了哪裏去?”
“所有人都給朕聽着,我們管理這個天下為的是天下百姓。可是現在那麼多人想的是什麼?只是蠅頭小利,哪裏會把天下百姓給放在心上。”
“今年這個年,朕陪着你們鬧心的過。不講這些貪腐之人給清理掉,朕怕是連睡都睡不安穩。可是若不是讓瑛兒到下邊徹查,恐怕朕還要給他們陞官。”
底下的大臣們沒人敢吭聲了,他們也不曾想到李瑛竟然辦成了這樣的大事。看着那厚厚的一摞奏摺,這可絕對不是幾十人那麼簡單。
他們也知道李隆基這是拿陳文睿在說事,因為朝中的這些大臣們偶爾也會說一些反對陳文睿的話。
畢竟陳文睿在那邊折騰的動靜太大,而且還是沒有理由的直接就過去打了,這樣的事做出來就有些不是那麼好看嘛。
現在李隆基也是跟你們這麼乾脆的來,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就是要收復、就是要佔領,就是要辦了這些貪官。
“陳文睿還說現在大家當官都很苦,得適當給調整一些俸酬,可是你們都做的是什麼事?無過便是有功么?”李隆基又接著說道。
“算了,朕也懶得跟你們生氣。陳文睿還差人給送來了一些皮衣,稍後也會給你們發下去,年要過、事情也要做。好了,散朝吧。”
李隆基說完之後直接起身就往後殿走,他剛剛也是越說越生氣。要不然這些事情原本也是早就知道的,可是說出來之後還是很氣憤。
滿朝文武竟然比不上陳文睿一人,可悲、可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