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又被老頭們坑了
陳起鳳詫異的望着老娘,指着自己的鼻子說:“我丈母娘?娘親您是說笑吧,她老人家不盯着自己丈夫兒子,盯着我幹嘛?”
“臭小子真是皮癢了,這話也能說。”
韓苗苗嗔怪的戳着他腦袋,開始數落,一套套的說的人頭昏眼花,本來就喝酒回來的,再被親娘這一頓嘮叨,陳起鳳直接趴在她膝頭睡著了。
韓苗苗說了半晌沒回應,好奇的捧起兒子的臉,頓時氣樂了,只見他吧唧着嘴睡的正香。
“這孩子,唉!”
無奈的韓苗苗再也說不下去了,招呼侍書侍劍,扶着他上床,自己也回去歇息,跟丈夫嘮叨了兩句,陳赦樂呵呵的勸她別管。
別看陳起鳳睡著了,可接下來的日子,還真的收斂了許多,自己老娘的話還是要聽的。
平靜的日子過得很快,朝廷上開始改革,可這事不關他的事,官小位卑,還是要有自知之明,他也不去湊熱鬧。
可樹欲靜而風不止,你不去找事事找你呀。
……
兩年後,十八歲的陳起鳳陞官了,仁宗皇帝終於下定決心立太子,趙忠實改名趙署,確立為皇太子。
趙署長子趙仲鋮正式改名趙頊,這是皇太孫了,當然沒有皇太孫這稱呼,這稱呼是蛋疼的朱元璋搞出來的。
古今歷史只有皇太子,哪個皇帝會替下一任皇帝定下繼承人啊,那不是越界了嗎。
遇上一個脾氣拗的皇帝,好吧,老頭你搶我權利,等你死了老子把你定下的皇太孫給廢了,你又能怎樣,那不是害了孫子嗎。
朱元璋那是沒辦法,繼承人死了,孫子年紀又小,幾個叔叔虎視眈眈的,不早定下名份他怕呀。
這才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太孫的冊立,等於告訴他那些桀驁兒子,皇位你們不要想了。
只是他沒想到,到頭來這孫子還是被兒子搶了皇位,早知如此,不如當初不立,直接傳位給兒子,長子一脈還能保住血食,做個王爺。
這是閑話,回過頭來說這邊。
這一年多的改革,大宋也和之前不一樣了,改掉了從太祖起定下的官、職、權(差遣)分離,形成大宋沉重負擔的冗官冗員現象。
按照陳起鳳那些科道改良制度中,附帶提及的官員分階,定下九品十八階,但仍保留了特有的寄祿官制度,只不過也被改良一番。
唐代以前官員是按照品官發俸祿的,散官只是一種榮耀,不作為俸祿的參照,五代開始,散官也開始有俸祿。
唐中期以後,品官和本職漸漸分開,到了宋代更是亂成一團,明明你是二品的六部尚書,可你本職工作卻是某州的知州。
這區別可就大了,俸祿相差十萬八千里,宋朝的皇帝來了個和稀泥,你是知州那就領知州的俸祿,但你還是尚書官階,那就多領一份工資唄。
這就是最初的寄祿官,隨着王朝穩固,寄祿的官員越來越多,而且品階雜亂,朝廷負擔不起俸祿了怎麼辦。
那就改革唄,歷史上是王安石開始改的,元豐改制之後寄祿官真正確定下來,文官二十五階,武官五十二階。
後來又陸續增加,在宋徽宗時代完全確定,一隻用到南宋滅亡。
雖然還是要俸祿,但畢竟有了許多限制,加上宋代商業發達,倒也勉強支撐下去。
但現在不一樣了,寄祿官是保留了,而且統一成文武一樣,都是二十五階,但不是發工資了,只作為補貼的參照。
寄祿官更多被作為一種榮耀,在此之外,朝廷增加了一種補貼制度,那就是看政績。
政績不是看你治理一方時,蓋了多少房子,給朝廷多收了多少稅收,這一點陳起鳳當初重點說過。
這些東西作假太嚴重,還會讓地方官為了政績,殘酷的壓迫百姓。
真正的政績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口碑,老百姓的口碑才是真正的政績,其他都可以作假。
故而考核政績,各路監察御史成為重點,除了吏部每三年一次的派人考核外,御史負責起調查各處百姓口碑的重任。
這大大加大了御史的工作量,因此又成了一個難點,
結果幾個老頭一合計,好吧,這法子是你想出來,那就接着再想想吧,苦逼的陳起鳳又被架上去烤了。
而且這回不只是那四個老頭,還加了歐陽修、司馬光等幾個,陳起鳳抓破頭皮反對無效,只好悻悻的在自己家裏發牢騷。
沒辦法啊,他只能再次祭出大法寶,“錦衣衛”
改良后的錦衣衛,不是大明朝那一套,決不能有詔獄存在,更不能有抓捕審判的權利。
大宋的錦衣衛隸屬於殿前司麾下,只做情報工作,民事和軍事合併在一起,全歸錦衣衛打探。
從軍中和各地捕快中,抽調熟悉偵查的人員,招收各地閑散人員,必須要保證忠誠,其次是有一技之長。
然後秘密培訓,回到各地暗中調查,錦衣衛成立專有的渠道,任何消息不經過地方驛站,父死子繼的存在各地。
明面上他們可能是捕快、是商人、是混混青皮、也可能是地方官吏,士紳賢達,暗地裏才是錦衣衛人員。
錦衣衛隸屬殿前司,但俸祿不從殿前司過手,直接由皇帝成立的內庫發放,這樣雖然會加大皇權,但有殿前司平衡行政權會好多了。
陳起鳳當然不敢把錦衣衛,置於都察院之下,御史本來現在權利就夠大了,不給他找個制約,日後尾大難掉才是災難。
任何行政單位權利都要被制約,這是來自後世的人的共識,不受制約的權利是腐敗的溫床,別把希望寄托在人品上,沒人有那人品。
揪斷好幾根頭髮,浪費了一大疊紙張,陳起鳳終於把這一套整理出來,老頭們很滿意,但一點獎勵也沒有。
碎碎念的陳起鳳,抱着自己的美妾侍女們委屈去了,大宋朝的朝廷按照他的設想,開始在行政管理上,提前兩百年走上大明朝的制度。
等到了事情穩定的實施,仁宗定下皇太子時,他已經十八歲了,這回厚道的皇帝想起他的功勞了。
“皇帝詔曰:賜封翰林院編撰陳起鳳為龍圖閣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