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瓜分世界(14)
經濟危機打擊下,歐洲戰火不斷,大食國壞賬爆倉,導致全世界經濟一塌糊塗,民生多艱,三國朝廷都先後出台了鼓勵海貿的政策,雖然大燕帝國暫時還無法打破從宋燕長江對峙開始的政治僵局,可卻已經單方面出台政策,許可列國商船進入大燕港口,再不開放,大燕帝國自己的商船隊連本國內部的貿易都維持不下去了。
大燕帝國的開放,帶給了許多國家巨大的機會,歐洲人暫時抓不住這個機會,倒是讓東亞兩個小國得到了機遇。倭國和高麗兩國的航運公司,立刻接下了大筆訂單。持續擴建本國船隊規模,開始活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一座座大燕帝國港口上。這兩國其實也沒什麼海洋文化傳統,主要就是窮。工業革命時期,財富快速聚集,其實底層民眾的生活甚至比工業革命前更差。歷史上荷蘭人人均身高在工業革命高峰階段,反而是最矮的,平均連一米六都達不到,歐洲最矮,完成工業革命之後,荷蘭人身高接近兩米,世界最高。
大燕帝國工業革命完成之前,也曾長期貧富分化嚴重,比南方宋朝的人均差別更大,被南宋士大夫詬病了一個世紀。
如今大哥不笑二哥,誰都走過了那段歲月,但依然各自傲嬌着。
南洲宋國依然嘴硬,在全世界宣揚他們的士大夫文化,貶低大燕帝國的風氣粗鄙。真正粗鄙的東洲漢國,宋國士大夫則認為那是淳樸,雙標的厲害。大燕帝國則嘲諷宋人柔弱,有女兒風情。東洲漢國,始終在文化上出於弱勢,同時受大燕帝國和南洲宋國影響,沒什麼話語權。
大燕帝國主動開放之後,宋國商船開始駛入大燕帝國港口,當然他們以前也經常進出,不過是用偽造的身份,如今則正大光明的進出,少了大量麻煩。各國之間的人員流動,也比以前更容易了。
事實上三國之間的人口流動,從未中斷過。否則南宋滅亡之後,大量士大夫也不可能移居南洲。如今中州依然向宋漢兩國持續輸出人口,商人、學者各種階層都有。宋漢兩國,也有迴流的人口,越是背景深厚的豪族,越是顧念國內的祖墳和宗祠。
一些大豪族的子孫,在三國都有分佈,而且能量巨大。比如綦氏家族,在宋燕兩國,都是豪族。兩宋四百年延續,士大夫家族之所以能發展到頂峰,跟長期穩定分不開,而且跟互相之間抱團更分不開。這是一個並不大的精英圈子,互相之間都能聯繫上姻親關係。比如綦氏家族,是山東豪族,跟李清照家族有姻親關係,李清照家族跟趙明誠家族有姻親關係。李清照的父親是蘇軾的學生,外公是宋神宗時期的宰相王珪,王珪的一個孫女嫁給了秦檜,所以李清照跟秦檜的老婆是表姐妹。
甚至一些生活已經落魄的士大夫家族,往外翻三代都能跟皇帝攀上親。宋欽宗的皇后朱璉是宋朝大儒朱熹的姑祖母,朱皇後跟隨宋欽宗被俘之後,不願受辱自殺身亡。
所以雖然大燕帝國開府學取士,一些名門子弟依然佔盡了優勢,因為他們家族的教育水平更高,即便沒有系統的府學,也能培養出朱熹這樣的人物。就算有府學系統,名門子弟的學習水平平均下來還是更高一些。因此在大燕帝國政壇,活躍的同樣是一群名門望族官僚。
一些官僚家族能同時對三大國的朝廷產生影響,比如晏氏家族,在大燕帝國、東洲漢國和南洲宋國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在這些豪族的影響下,通過私人之間的聯繫,漸漸開始出現友好的呼聲。都希望能建立澶淵之盟那樣的同盟制度,恢復國家之間的往來。
於是在歐洲戰爭進行到第三年,三國終於打破僵局。格外長壽的燕王三子,吳國公主世系的趙建,熬死了所有兄弟,還熬死了兩個侄子后,終於壽終正寢。趙建雖然沒有公開燕王子嗣的身份,但卻是公認的。同時又姓趙,是趙構親封的吳王,掌控上海這樣的自由城市,富甲天下。
趙建死後,家族分別向三國報喪。三國都不能置之不理,對大燕帝國來說,李炎的兒子是皇帝,趙建是他的三伯父,對南洲宋國來說,淵聖太子的孫子繼位,趙建入的是趙氏的宗譜,是他的族叔,東洲宋國是李靖的兒子繼位,趙建是他的三叔。於是三國都派出了弔唁的使者,這場葬禮變成了外交盛典。
在葬禮上,三國王族代表達成了一些協議,三國君主互相之間按照年齡輩分排序。互相通貢,誰也不向誰稱臣。
大燕帝國將趙氏祖墳保護的很好,此時正式交由東洲宋國管轄,將開封宋皇陵和保州祖陵交給宋國,由宋國朝廷派遣官員常年祭掃。邀請東洲漢國王室,派人祭祀燕王宗廟。
但三國關係還只是在禮的規範內出現突破,在法的規範內,依然在談判。
三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政治關係,軍事關係,都很難達成一致。經濟上,三國其實已經相當緊密。因為三國商人集團,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群體。因此經貿往來始終很緊密,大燕帝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但也是最大的進口國。
大燕帝國境內的鐵礦質量普遍不好,價格上無法跟東洲漢國的鋼材競爭,因此大量進口東洲粗鋼,同時也進口大量宋國鐵礦才能擁有競爭力,用本國鐵礦鍊鋼,成本太高,很難盈利。
通商問題最先取得突破,因為這是互利的事情。而收益最大的,並不是航運大國南洲宋國,反而是海運業恨不發達的東洲漢國,因為幾乎是一紙文件,就將漢國和燕國貿易提升一個層級。
之前東洲漢國最大的貿易對象主要是宋國和歐洲,通商條法出台之後,不到一個月,東洲漢國的第一貿易國就變成了大燕帝國,因為十二都跟漢國之間的貿易需求太大。
這兩個經濟體,都是世界級的富裕經濟體。十二都地區,位於東洲西岸,有鐵路、港口串聯,互相之間內貿十分頻繁。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人口高達八千萬,城市化率高達八成以上,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這一地區卻只能隔着太平洋跟大燕本土進行貿易,跟世界其他經濟體之間距離都很遠,不是要跨越太平洋就是要繞過東洲大陸。
因為政治隔閡,別說難以翻越的哭山山脈了,就連早就打通的漢海大道,也中斷了數十年之久。無數商人想要開通這條大道,都沒有成功。
東洲漢國同樣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富國,人口也在八千萬以上,工業革命驅動之下,廣袤的資源被開發出來。人均收入水平,跟十二都地區數一數二,並列世界第一二位。
兩大富裕地區之間,產業互補性還很強。十二都地區,工業、商業發達,向國內出口大量黃金、銅錠和金屬製成品,進口大量日用品。十二都地區許多工業門類做的很好,比如電力工業,因為生產優質銅料,這裏的電纜、電機製造水平世界一流。但是大量日用品,尤其是連糧食都無法自給自足,農業也很發達,但經濟化程度太高,北方的大灣地區不是產棉,就是種桑,南方印加高原(秘魯)地區,也主要種植甘蔗等經濟作物。
但東洲漢國則是世界級的產糧大國,畜牧產業也極其發達。但許多門類的工業製成品根本沒有,連紙張都無法自給自足,十二都卻是世界級的木漿紙產地。
於是漢海大道用了一個月時間緊張維修之後,荒蕪的野草被焚燒,老舊的鐵路被裝上新的鋼軌,新式機車轟隆隆開過,從此再也沒有停下車輪。
粗放的東洲漢國將鐵路早就修進了哭山山脈之中,十二都地區的鐵路也在山脈另一側密集分佈,雙方只差跨越分水嶺的最後一公里被政治阻隔。如今雙方都開始了貫通計劃,各種新消息不斷出現,多條鐵路不斷貫通。
修建瑪雅運河的計劃也提上了日程,雙方都有自己成熟的方案,無數民間組織做過各種詳細的研究,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經過兩國協商,給一家私營公司頒發了許可,這家公司的股票立刻飛上了天,在股市上的融資債券一上市就被爭搶一空。這時候危機中的市場才明白,任何時候都不缺少錢,只是缺少投資機會而已。
商品往來的同時,技術也快速傳播。東洲因為豐富的石油資源,這裏的石油生產和冶鍊工業發達。基於石油工業,東洲地區的火車早就用燃油機車取代了蒸汽動力,大馬力的柴油機比燒煤更節約。但大燕帝國缺乏石油,主要發展電力,用電力機車取代了蒸汽動力。十二都地區,作為電力工業的發達地區,鐵路上幾乎都是電力機車。
十二都地區的電力工業向東洲擴散,東洲的燃油技術則向十二都和大燕擴散。
短短兩年間,讓世界石油市場格局突變。之前低廉的石油價格還沒有上漲,但關於石油的相關債券卻開始紅火起來,所有人都看好石油產業的未來。因為在軍事領域,三國也終於簽訂了一些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