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再上朝,改變觀念
三天後,李寬才一個早的起床去上朝。
本來按照他預定,是次日上朝請示,因為房玄齡的勸告,讓他等了三天,李寬、房玄齡這三天都去了解更多的情況,簡稱為數據。
將一個個直面的數字、數字擺在眼前,朝堂自然沒人敢亂說。
這一次交通改革,並非是整修道路,部分借鑒現代道路來安排,整改。
自那一天起,長安城有話語權的人都想第一時間知道李寬那晚拜訪房玄齡所謂何事...有人私下打聽,並不能打聽道。
就算有人問,也只是說與房遺愛的衝突。
這不,今天早朝的時候,群臣看到李寬來上朝,心裏直呼一聲:來了!
李寬一般是不早朝,一旦來了,那麼就說明有事情...這一次還是與改革有關嗎?還是與國土資源部有關呢?
不管是哪一個,士族一方的官員都統一了戰線——拖!
唯有此,才能讓改革進行不下去,從而失敗。
直接拒絕,至少目前不允許,時機不對,主要是李寬挑選的時機太對了。
時機好,但並不代表士族為代表的官員沒有應對政策,雖然目前僅有一個字“拖”的政策,但這一個政策比再多的政策都要有用。
這一個“拖”也就是李寬之前說的不作為,尸位素餐的官員,從朝堂上就開始腐爛...那麼地方官員會如何呢?
不作為、尸位素餐的官員比比皆是。
上朝前,杜如晦走到李寬身旁,輕聲問道:“楚王,你與玄齡那晚說了些什麼呢?今天上朝是與那晚的事情有關嗎?”
李寬道:“杜相,等會你就知道了。”
“真的與那晚的事情有關?”
“嗯。”
對於杜如晦這種一門心思為大唐着想的人,李寬沒有打馬虎眼,但也沒有第一時間在這裏說。
今日上朝的事情重點在他與房相,他一人之力不足以應對,加上房相的話,雖達不到萬人之力,但也勉強可以。
房玄齡的支持者也眾多,諸如杜如晦、岑文本...此類。
群臣儘管很想知道,但也沒好意思過來問,只待等會的早朝。
......
早朝的時候,李世民坐在龍椅上,一眼就看到了李寬到來,心道:這臭小子上朝又為什麼呢?
儘管想第一時間知道,但朝堂還是按照以往的開始,有事起奏...好一陣子,沒人站出來啟奏,這還不是因為李寬來上朝了。
近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於李寬。
李寬自然察覺到,聳聳肩,緩緩的站出來,朝李世民一拜,而後說道:“陛下,既然朝堂大臣不準備第一個說,那微臣就當今日早朝的第一人吧。”
“三天前,微臣回府的路上遇遺愛兄發生了衝突,想必諸位大人都知道吧。”
“衝突的原因我也就不說了,但我想問一問諸位大人,縱馬傷人的事件在長安城多嗎?弱勢的一方是百姓呢?還是誰?”
一上來問題就是如此犀利。
對於這一個問題,朝堂大臣並沒有打算接話,而是靜靜地聽着...縱馬傷人事件,朝堂大臣也又不再少數。
對於此一切在掌握之中,李寬接着道:“縱馬傷人,這還是小,可一旦出現傷亡呢?萬年縣、長安縣的縣令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不去縣衙處理,私下解決的話,能否公平公正呢?”
“這一些都不再今天的討論範圍,這一些想必朝堂大臣都知道,這類事件很難杜絕。朝堂大臣也或多或少遇到此類事情。”
“就算不是諸位大人,也是府邸之人...”
“這不三天前我就與遺愛兄因為縱馬傷人的事件有了衝突。”
沒人打斷李寬,都靜靜地在聽着。
對於此類問題,不是沒有做出改變,而是不願得罪權貴。
等李寬說完這一大段之後,李世民皺眉問道:“有哪位愛卿知道具體情況的呢?”
群臣你望我我望你,誰也沒有第一個站出來。
但有一人例外,此人正是房玄齡,他今日在朝堂已經與李寬說好了,以李寬為主,他輔助。
房玄齡站出來之後,朝李世民作揖一拜,而後緩緩說道:“陛下,微臣這三天也找了部分記載。”
“不算三天前犬子與楚王的衝突,就單說貞觀四年開始,縱馬傷人的事件不下一百起。其中大部分的都是縱馬傷人後私下解決,少部分的去縣衙解決。
可就算去縣衙解決,判定的結果也對弱勢一方不公平。”
“傷人的且不說,死亡的也有十幾例...至於是哪位,臣在這也就不點名了。”
“這還是貞觀四年,三個月不到,就已經不下一百起,那麼滿一年,那少說也是上千起。這一點臣統計了一個直觀的數據。”
“貞觀四年,縱馬傷人事件一百二十三起,死亡人數佔比三十六人,受傷人數二百六十八人。”
“貞觀三年,縱馬傷人事件一千六百二十四起,死亡人數佔比四百一十六人,受傷人數一千二百六十人。”
“貞觀二年,縱馬傷人事件一千四百二十起,死亡人數佔比三百三十六人,受傷人數一千零九十八人。”
“貞觀元年,縱馬傷人事件九百二十七起,死亡人數佔比二百二十九人,受傷人數八百六十八人。”
“這還是貞觀時期的直觀數據。”
“至於武德年間,九年共計縱馬傷人事件八千六百四十二起,死亡人數佔比三千六百四十三人,受傷人數一萬一千二百三十六人。”
(註:數據純屬瞎編,突齣劇情,見諒)
說道這,房玄齡停頓了一下,接着又道:“這還是大唐開朝以來的數據,臣本以為這樣的事件很少,但這三天臣調查之後才發現很嚴重!”
“大唐開朝之前呢?隋朝之前,縱馬傷人的時間又有多少人?而弱勢的一方是誰呢?再者,長安城如此,那麼其它地方呢?是否比長安城更多呢?這個無從說起...”
對於房玄齡的話,朝堂大臣選擇相信...本以為會很少,但面對直觀的數據,這才是很可怕的。
一開始房玄齡也認為數據不多,可一調查才發現直面數據的那種寒心。
就因為縱馬傷人一件事情,長安城一年就有那麼多無辜百姓喪命...在不解決的話,難免會有更多的事件發生。
另一個,他也想知道楚王是如何改革。
這一次說什麼他也會支持,至於是否無條件支持,這個還需要聽一下楚王的建議。這三天來,房玄齡在查找資料,李寬也在查找資料,只不過雙方找的資料不一樣。
朝堂大臣越聽越心寒,這拿到朝堂上面直說,而且有如此直觀的數據,讓他們面色變了幾分。
龍椅上,李世民的臉色可以說完全黑了下來。
大唐既然有如此多無辜百姓死於非命。
這等事件必須杜絕。
本想發怒,轉念一想,他也想知道李寬的解決辦法。
儘管如此,李世民並未第一個問他,而是開口道:“玄齡調查這數據,直面人心,讓朕感覺到寒心!
大唐建朝才十三年,就因為縱馬傷人這一個時間,死傷既然如此之多,朕心寒!”
“他們並非是死於天災,而是死於人禍,儘管私下解決了,或者縣衙解決了,但正如玄齡所言,真的能做到讓滿意嗎?”
“朕在這也不追究,不知道諸位愛卿有何良策,是否能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呢?”
話落,李世民環顧下面群臣一圈,看到很多人都低下頭顱,避免直視...看到此般,李世民心裏更加恨不得加快改革。
可改革並非是一人之力,就算他是皇帝,下面不做事,他暫時也無能為力...雖說時機選的很對,但朝堂上士族的官員太多了。
一旦強勢出手,那就亂了。
強壓下心中的怒氣,李世民開始點名了。
“輔機,你是群臣第一人,你說一說,你有何良策呢?”
長孫無忌作揖一拜,道:“陛下,微臣暫時沒有良策,但臣會與朝堂大臣商議出良策。”
“玄成,你有何良策呢?”
魏徵道:“陛下,微臣暫時沒有,但想必楚王有良策,還是聽一下楚王的策略吧。”
李寬並未開口說,很是安靜的站在一旁聽着。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接着問道:“有哪位愛卿有良策呢?”
朝堂一片沉默,誰也沒有出聲。
李世民繼續點名:“太子,你有何良策呢?”
太子李承乾愣了一下,而後說道:“父皇,兒臣暫時也沒有良策。”
“青雀,你呢?”
“父皇,兒臣也沒有良策。”
“恪兒,你呢?”
“父皇,兒臣也暫時沒有良策。”
李世明點名了三個可以上朝,參與朝堂的三個兒子,可沒有一個人有良策...這讓李世民的臉色又沉下了幾分。
長孫無忌一直在觀察陛下的神情,當下站出來,開口道:“陛下,楚王上朝,那就說明楚王有了良策,陛下是否讓楚王說一說他打算如何解決呢?”
還未等其他人說,房玄齡直接站出來,大聲說道:“陛下,臣不贊同,楚王現如今在管理皇莊,那是關於大唐千百年的大計,不得有誤!”
“臣建議當有朝堂解決!”
群臣一聽,直接傻眼,房玄齡這是打的什麼主意,難道兩人不是已經有了商量好了的嗎?
換做平時,房玄齡定然不會去調查縱馬傷人的事件,難道就因為他次子與楚王有衝突才去調查嗎?
這是臨時起意嗎?
那楚王今日上朝所為何事呢?
給出問題,沒有解決良策嗎?
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