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資料】
對於隋唐,一共有四個版本:《隋唐演義》,《說唐》,《興唐》,《混唐》。我相信看過興唐的人一定不多,這是因為它是一個很早的版本,也就是後來混唐和大部分評書版本的依據。對於人們常說的隋唐十八好漢,在《說唐》中只提到了14個,在評書版本中改編成四猛十三傑。現在流行的十八好漢也是後期一個改編的版本,是綜合了評書中的十三傑和瓦崗山的武虎將。《混唐》中跟是加上了程咬金。
而真正原味的十八好漢如下:
第一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一對擂鼓瓮金錘是當年漢朝時馬超的先祖,漢浮波將軍馬芫使的。共重320斤。歷史上就只有這兩個人使得動。
第二條:天寶大將宇文成都,鳳翅鎦金鏜。
第三條:三公子裴元慶,八十斤一隻的八卦梅花亮銀錘,最後死在慶墜山。被炸死。
第四條: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條熟銅棍,死在揚州千斤閘下,被壓成ròu泥。
第五條:南陽侯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得是一條亮銀槍。
第六條:伍天錫,伍雲召的族弟。是一對短棒混金鏜。被李元霸一錘打死在揚州城外。
第七條:燕山公少保羅成,家傳五鉤神飛槍,平生只輸在同父異母家兄的五分槍下。絕命槍:回馬槍
第八條:老將靠山王楊林,水火囚龍棍。死在羅成槍下。
第九條:花刀大帥魏文通,可想以刀聞名。
第十條:四寶上將尚師徒,金纂提爐槍后被秦瓊得去。
第十一條:八馬將新文禮,弘霓關總兵。
第十二條:雙槍老將,羅成乾爹,定彥平。后因羅成狠辣,出家。
第十三條:金刀殿帥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請裴元慶二次學藝下山時,被裴元慶錘打護城河。
第十四條:鐵槍大將來護兒
第十五條:掛錘庄莊主,梁師泰。是隋唐八大鎚之一。
第十六條:兵馬大元帥秦瓊,鑲金鐧,絕招:撒手鐧。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殺手鐧。
第十七條:皂袍大將尉遲恭,曾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飛馬躍城樓。為救義子薛仁貴撞死皇宮外。雌雄雙鞭,龜背托龍槍。
第十八條:聚顯庄二莊主,赤法靈官單雄信,金頂棗陽槊。
————————————————————————————————————————
一般認為的隋唐十八條好漢
1,李元霸:怪物,雷公崽子,可信度低。是被漁俱羅(九老興隋九老之一)用回馬刀殺死的,原理和回馬槍一樣。
2,宇文成都:光明磊落,是條漢子。
3,裴元慶:心高氣傲,老是占宇文成都便宜,兩次和宇文成都交手,兩次都把他打的抱鞍吐血。前提是宇文成都已經力戰而竭
4,雄闊海:真英雄
5,伍雲召:讓我聯想起楊六郎。伍雲招是死在一個番將的馬尾巴下,那匹馬看上去沒有尾巴,等到敵人從後面追近了,就會甩出一條馬尾巴,他算是死得比較窩囊的一個。
6,伍天錫:可惜了,一身本事,沒機會發揮
7,羅成:心高氣傲,心狠手辣,一輩子不吃虧,最後吃大虧。羅成是被建成元吉yin后,馬陷淤泥,被gao死了!羅成用的是五鉤神飛槍,槍母子和五分槍是他的客星。回馬槍講究“穩准狠”,這和他的性格也頗相似,他的哥哥羅春不屑他的為人,所以羅成向他討教槍法時他沒給什麼幫助。
8,楊林:大廈將頃,獨木難支
9,魏文通:被人當猴耍,慘。魏文通是漁俱羅的徒弟,外號花刀將。中了四十六友的詭計,成了廢人。
10,楊方:最易被人遺忘的好漢
11,辛文禮:慘
12,尚師徒:不如叫“送寶將”
13,秦用:使錘的在本套書里有李元霸在前頭,都抬不起頭
14,定彥平:慘
15,梁師泰:又一個使錘的
16,秦瓊:秦瓊是老了還和敬德爭帥印,累的吐血死的。他的撒手鐧只用過3次,因為撒手鐧是要扔出去打人,所以要穩,第一次是收服裴元慶時用的馬上單手撒手鐧,第二次收服敬德用步下雙手撒手鐧,第三次是在掃北的時候和祖車輪打的時候用的馬上雙手撒手鐧。
17,尉遲恭:評書和歷史最接近的好漢
18,單雄信:相當初,綠林總瓢把子,對秦瓊讓人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義氣”。而秦瓊真顯得委瑣。最後結局。。。唉!歷史上,是李世民一定要殺他,李世績怎麼求情也不行,只好割塊ròu給他吃,以實踐“同日死”的誓言。
————————————————————————————————————————
(評書本)四猛四絕十三傑:
十三傑: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慶4.雄闊海5.伍天錫6.伍雲召7.羅成8.楊林9.魏文通10.秦用11.尚師徒12.梁師泰?13.秦瓊/尉遲恭
四猛:1.羅士信2.來護兒3.新文禮4.王伯超
四絕:1.羅成2.尚師徒3.侯君集4.程咬金
(陳蔭榮本)四猛十六傑(見《興唐傳》):羅士信、新文理、秦用、來護兒,
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伍天錫、程咬金、翟讓、羅成、秦瓊、單雄信、王君可、魏文通、伍雲召、王伯當、尚師徒、左天成(與我們平常以為的有很大出入,在這裏列出僅供參考)
(單田芳本)十絕(見《瓦崗英雄》):秦瓊交友、程咬金頭三斧、徐茂公足智多謀、羅成花槍和狠毒、姜松神槍、王伯黨忠於李密、單雄信忠君不變節、揮車巧射、尚師徒四寶、侯君集輕身功夫。
還有說法的說法是:
四絕:尚司徒的寶馬“呼雷豹”佔一絕;侯軍集懂得輕功佔一絕;程咬金的“三斧子半”佔一絕;還有姜松姜永年的花槍。四平山下,一槍解開李元霸與羅士信的生死扣,一絕一猛戰一傑完成了唯一一次親mi接觸。
四猛有傻小子羅士信;鐵槍將來忽爾;八馬將辛文禮;四寶將尚師徒。
————————————————————————————————————————
話說《隋唐演義》這部書上一共有“十八傑”“三絕”“四猛”“三怪”。
“十八條好漢”是那幾位?頭一條西府趙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盞燈,手中一對擂鼓瓮金錘誰也惹不起,為頭一條好漢;第二傑: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胯下賽龍五斑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是大隋朝的頂樑柱;第三傑:銀錘太保裴元慶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沒角癩麒麟,掌中一對八棱梅花亮銀錘,是以後瓦崗山頭號猛將;第四傑: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根熟銅棍,壓蓋武林;第五傑:雙鏜無敵伍天錫,胯下青龍馬,掌中一對短把鳳翅鎦金鏜,英勇無比;第六傑:南陽太守伍雲召,跨下踏烏白雪馬,掌中鳳翅鎦金鏜,曾經大戰過宇文成都;第七傑:少保羅成,又叫羅神槍,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龍,掌中五鉤神飛亮銀槍!從沒打過敗仗,人稱“常勝將軍”;第八傑:花刀大將魏文通,跨下花斑馬,一把花刀是隋營數一數二的大將;第九傑:靠山王楊林,胯下金睛獸,掌中一對囚龍雙棒,老當益壯;第十傑:銀面韋托秦用,秦瓊的乾兒子,胯下赤炭火龍駒,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輕人中的佼佼者!;第十一傑:呼羅國王,胯下青鬃馬,掌中單錘,乃突厥第一戰將;第十二傑:四寶大將尚師徒,胯下寶馬呼雷豹,掌中烏龍提瀘槍,山馬關大帥;第十三傑: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跨下一匹黃驃馬,掌中一對虎頭錇棱金裝鐧,擅使一把虎頭造金槍,是本套書的書膽!第十四傑:皂袍大將尉遲恭,武藝和秦瓊不分上下,胯下一匹烏騅馬,掌中單鞭,擅使丈八蛇矛槍;第十五傑:赤發靈官單雄信,單二員外,江湖總瓢把子,胯下棗紅馬,掌中一把金釘棗陽槊,是未來瓦崗五虎上將的頭一員;第十六傑:銀槍將蘇定芳,胯下銀龍馬,掌中亮銀槍。連羅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第十七傑:勇三郎王伯當,胯下黃斑馬,掌中花槍,一上戰場就玩命;第十八傑: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馬,掌中青龍郾月刀,真好比關公在世。這是十八條好漢!
“四猛”是那四猛?頭一猛金獅猛奔羅士信,恨天無把、恨地無環,長中一把鐵旗杆,連李元霸也畏懼三分。第二猛鐵槍將來呼而。第三猛活弔客王伯超;第四猛火龍神君夏逢春。
“三怪”是三個俠士,頭一俠羅松羅萬年,第二俠雙槍丁彥平,第三俠小白猿侯君集。
這“三絕”就有說頭啦,頭一絕就是咱們說的程咬金的三斧子半,那叫利害,行如風、急似電,躲不開就得給劈上,有不少的好漢就吃過老程的虧,連李元霸也吃過一會,可見這三斧子有多厲害了,不過可有一樣,三斧子過後,老程就不行啦。這是頭一絕;第二絕,小白猿侯君集的輕功,小白猿侯君集可了不得,高來高去、陸地飛騰,走高樓躍大廈如履平地、橫跳江湖豎跳海,萬丈高樓腳下踩,論輕功,在本套書中,侯君集算頭一把,到後文書,大破長蛇陣、大破銅旗陣,要沒有侯君集,什麼事兒也幹不成,這是后話,暫且不提;這第三絕是什麼呢?第三絕呀就是程咬金的zui,這位說,怎麼還有zui呀。對呀!程咬金的zui厲害,要麼你別聽他說話,只要一聽他掰夥,准上當吃虧!就這麼邪呼!要麼就說程咬金是大唐的“福將”嘛。
各隋唐版賈柳樓結義四十六友名單
賈柳樓結拜《說唐》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6月新1版,陳汝衡修訂。
第二十四回秦叔寶劈板燒批賈柳樓拜盟刺血
盟單:
維大業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有徐績、魏徵、秦瓊、單通、張公謹、史大奈、尉遲南、尉遲北、魯明星、魯明月、南延平、北延道、白顯道、樊虎、連明、金甲、童環、屈突通、屈突蓋、齊國遠、李如圭、賈閏甫、柳周臣、王勇、尤通、程咬金、梁師徒、丁天慶、盛彥師、黃天虎、李成龍、韓成豹、張顯揚、何金爵、謝映登、濮固忠、費天喜、柴紹、羅成三十九人,歃血為盟。不願同日生,只願同日死。吉兇相共,患難相扶,如有異心,天神共鑒。
從此文中看,《說唐》中賈柳樓結拜的兄弟,並沒有明確的按照年齡分順序。
幽州燕山的是羅成和張公謹、史大奈、白顯道、尉遲南、尉遲北、南延平、北延道等人。
柴紹當然是太原唐公李淵的女婿。
賈柳樓結拜《瓦崗英雄》版,山西人民出版社單田芳王樵改編1985年9月第1版
第三十八回賈柳樓上大結拜十三太保問斬刑
“黃天後土,過往神靈在上,信士弟子因義氣相投,志同道合,願效桃園之盟,永結金蘭之好,禍福相依,雖非同生,但願同死。口不應心,人神共戮。大業三年秋。”
按年齡排次如下:
大哥魏徵、二哥秦瓊、三哥徐績、四哥程咬金、五哥單通、六哥王君可、七哥尤通、八哥王勇、九哥謝映登、十哥杜文忠。以下是:張公謹、白顯道、屈突通、屈突蓋、尚青山、夏玉山、尉遲南、尉遲北、唐萬仁、唐萬義、賈雲甫、柳州臣、盛彥師、丁天慶、黃天虎、李成龍、任敬司、鐵子健、張公、李義、金甲、童環、金城、牛蓋、張轉、楊合、李濟、何輝、史大奈、樊虎、連明、侯君集、毛公遂、呂公旦、柴紹、羅成,共四十六人。
羅士信雖然在場,但沒有參加結拜。
但這其中漏了不少人,比如少華山的齊國遠、李如輝。
還有就是北平府的眾旗牌官,書中描寫的有中軍官杜義杜文忠,旗牌長張公謹,眾家旗牌官為白顯道、屈突通、屈突蓋、尚青山、夏玉山、尉遲南、尉遲北、唐萬仁、唐萬義、毛公遂、呂公旦、黨仕仁、黨仕傑以及史大奈。這裏好像又漏了黨仕仁、黨仕傑。
賈柳樓結拜《興唐傳》,天朝曲藝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陳蔭榮講述,金受申、戴宏森整理
第三十八回賈家樓同心結蘭盟秦叔寶重義撕龍票
“今有徐茂功……我等四十六人,只因義氣相投,于山東濟南府賈家樓,歃血為盟,誓結金蘭。今後,禍福相共,患難相扶,如有異心,天神共鑒。”
魏徵居長行大,秦瓊行二,徐茂功老三,程咬金行四,單雄信行五,王君可老六,尤俊達行七,王伯當是老八……往下一排,排到最末一個是羅成,他是老兄弟,這算是四十六友金蘭結拜。
綠林的英雄計有二十二位:魏徵、徐茂功、單雄信、王君可、王伯當、謝映登、程咬金、尤俊達、齊彪、李豹、屈突星、屈突蓋、魯明星、魯明月、金成、牛蓋、侯君集、尚懷忠、袁天虎、李成龍、丁天慶、盛彥師。
北平府所來的共計十四位:張公謹、白顯道、尚時山、夏石珊、尉遲南、尉遲北、毛公遂、李功旦、唐國仁、唐國義、黨世傑、史大奈、杜差、羅成。
衙門當差的共是七位:秦瓊、金甲、童環、樊虎、連明、鐵魁、任忠。
太原侯的門婿柴紹,再加上開店掌柜的賈潤甫、柳周臣,共合算是四十六友結拜。
賈柳樓結拜《忠義響馬傳》,馬連登著:
北平府十四人:杜岔、張公謹、白顯道、尉遲南、尉遲北、毛公遂、李公旦、黨仁傑、黨仁義、湯萬仁、湯萬義、尚石川、夏石山、羅成;
山東七人:賈潤甫、柳周臣、樊虎、連明、尤俊達、程咬金、秦叔寶;
河間府一人:王君可;
太原府一人:柴紹;
南陽府一人:侯君集;
少華山四人:王伯當、謝映登、齊彪、李豹;
磨盤山二人:金成、牛蓋;
山西省十六人:單雄信、黃天虎、李成龍、丁天慶、盛偃師、金甲、童環、鐵子建、任敬思、魯明星、魯明月、屈突通、屈突蓋、尚懷珠、魏徵、徐茂功。
《隋唐演義》是我認為最好的演義小說之一,其中描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象秦瓊、程咬金、李元霸、徐茂公、羅成這些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這些英雄人物在歷史上大多確有其人,但其事迹往往與演義上描寫的相差不少,有的甚至是大相逕庭。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也好讓大家了解一下隋唐好漢的真實故事。
1、李元霸
演義:隋唐第一條好漢,手持兩把大鎚,縱橫天下,但因違反師訓,先後殺死了使用鎦金鏜的伍天錫、宇文成都,遭到天譴,被雷電劈死。
歷史原型:名李玄霸,李淵第三子,早死,無後,后追封為衛王。
評論:反正死的早,就任由演義作者發揮了。
2、宇文成都
演義:隋唐第二條好漢,雖為*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從不耍*詐計量,算得上一條好漢。但其家世決定了他的悲劇命運,最後在與宿敵李元霸的決戰中被殺。
歷史原型:宇文化及有二子,名承基、承趾,但與其父一樣無用。竇建德擊敗宇文化及軍后,宇文父子一起被殺。
評論:李元霸、羅成、宇文成都,為什麼隋唐演義中最厲害的幾個都是虛構的?
3、裴元慶
演義:隋唐第三條好漢,其姐嫁於程咬金。手使兩把大鎚,勇猛異常,四明山一戰,十八路反王無數兵將,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錘。后中隋將新文禮之計,于山谷中被燒死。
歷史原型:名裴行儼,隋將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裴仁基討伐瓦崗寨,雖累有勝利,但屢遭監軍陷害。於是裴仁基父子殺隋監軍,率眾歸瓦崗寨。后李密與王世充決戰,裴仁基獻計分兵偷襲洛陽,但不被李密所納。后李密戰敗,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於裴行儼,待其父子甚厚。裴行儼每有征戰,所向披靡,號“萬人敵”,王世充憚其威名,頗加防範。裴仁基知其意,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密謀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殺。
評價:確為一員猛將,可惜未逢明主。
4、秦瓊字叔寶
演義:《隋唐演義》中的主人公,仗義疏財的山東好漢,先為瓦崗寨大元帥,后投奔李唐,成為李世民手下的數一數二的大將。
歷史原型:初隨隋將來護兒、張須陀鎮壓起義軍,以勇悍聞名。張須陀被瓦崗寨擊殺,秦瓊轉投隋將裴仁基,后隨裴仁基降瓦崗寨。及瓦崗寨李密兵敗,秦瓊又為王世充將,但他不齒王世充為人,公然反叛投唐,從此成為李世民的部將。秦瓊先後隨同李世民征討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屢立大功,逐漸成為秦王最為器重的部將,被封為翼國公(死後改封胡國公)。玄武門之變,秦瓊參與誅殺建成、元吉,但此後多病,蓋因征戰時老傷所致。貞觀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畫像繪於凌煙閣。
評論:秦二哥實乃一勇夫爾。
5、程咬金字知節
演義:《隋唐演藝》中又一位主人公,外號“混世魔王”,人如其名,乾的混事數不勝數,曾為瓦崗寨大魔國國王,后投降李唐,憑小聰明和運氣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運氣極好,活到一百多歲,歷經高祖、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說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將。
歷史原型:自幼就以勇武聞名鄉里,尤其善於馬上使槍,后投李密,統率李密最精銳的近衛軍。李密兵敗,程咬金成為王世充部將。但程不願為王世充部下,遂說動秦瓊等多員勇將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帳下。程咬金在李世民對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的戰爭立下不少戰功,被封為宿國公(后改封盧國公)。后遭到太子一黨陷害,遂勸秦王先下手為強。玄武門之變后,歷任高官。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統率大軍征討西突厥阿史那賀魯,但因屠殺降軍,喪失人心,最終無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時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還鄉。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確實比較長),陪葬昭陵。
評論:除了活的長,其他沒什麼特別的。
6、羅藝
演義:原北齊將領,秦瓊的姑父,后被楊林招降,被封為“北平王”,以“羅家槍”聞名天下,最後被竇建德部將蘇定方射死。
歷史原型:又名李藝,出身將門,善射,勇於攻戰,為隋虎賁郎將,守北平,屢破四方賊寇。適逢天下大亂,羅藝趁亂起事,佔據北平,自稱幽州總管。宇文化及、竇建德、高開道等反王先後譴使勸降,羅藝都不準,獨降於李唐(有眼光)。被唐皇封為燕王,賜姓李。在征討劉黑闥的戰鬥中,羅藝立功不小,但他自恃功高,狂傲無禮,曾一度被免職。后因突厥屢屢南犯,羅藝又被重新啟用,鎮守涇州。太宗繼位,羅藝因是太子建成一黨,恐遭迫害,遂發動叛亂,佔據幽州,但不久為部將所殺。
評論:羅藝原來是太子建成一黨,誰能想到?
7、羅成
演義:隋唐第七條好漢,羅藝之子,秦瓊的表弟。英俊貌美,武藝高強,自視甚高。曾奪得天下第一武狀元,后投唐,為唐軍第一勇將,立下赫赫戰功,曾一人獨擒八大反王。此後遭到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陷害,中蘇定方之計,被亂箭射死。
歷史原型:羅藝有子,但史書並未記載其事迹。
評論:又是一個使作者得以充分幻想的角色。
8、柴紹
演義:李淵的女婿,演義中是一個白面書生的形象。
歷史原型:柴紹祖、父俱為高官,其幼年即以矯健勇猛聞於關中,李淵因此以女妻之。李淵起兵,柴紹為馬軍總管。下臨汾,平絳郡,敗隋將宋老生、桑顯和,屢立戰功,一直到唐軍攻下長安。之後柴紹又隨秦王平定薛舉、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諸反王,被封為霍國公。吐谷渾、党項來犯,柴紹統軍大敗之。貞觀二年,又破梁師都於夏州。貞觀十二年病死。
評論:唐軍中的猛將搖身一變成為手無縛雞之力的奶油小生,演義中對柴紹的藝術加工也太誇張了。
9、尉遲敬德
演義:隋唐演義後期的主人公,原劉武周部將,后降唐,成為李世民手下與秦瓊齊名的勇將,多次救秦王於危難之中,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最後為救薛仁貴撞死在朝門。
歷史原型:原為劉武周手下驍將,善避槍奪槍,武周敗亡后,降唐,參與了征王世充之役,曾槍挑敵勇將單雄信。后又隨軍征討劉黑闥、徐元朗,救秦王於重圍之中,立下大功。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扮演了重要角色。先是力勸秦王先下手為強,後於玄武門射殺齊王元吉,立下頭功,事後李世民將齊王府邸賞於敬德。太宗繼位后,封敬德為吳國公(后改封鄂國公),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同掌朝政。但敬德自以為功高,經常侮辱qun臣,最終被外放。后太宗征高麗,敬德隨軍出征。敬德晚年迷信方術,曾閉門不出達16年之久。高宗顯慶三年(658年),敬德年74而亡,陪葬昭陵。敬德有一子名尉遲寶琳,這與演義中相符。
評價:尉遲老黑的道德水準實在不怎麼樣。
10、江夏王李道宗
演義:《薛家將》中的反面人物,多次陷害薛仁貴,最終惡有惡報。
歷史原型:李道宗論輩份是李淵的叔父,但年紀卻與李世民相仿。17歲即經戰陣,向李世民獻計大破劉武周軍,之後在與竇建德、王世充的戰爭中也屢立奇功。
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任靈州總管,屢敗梁師都叛軍與突厥軍,擴地千里。太宗貞觀三年(629年),與李靖共破東突厥,擒頡利可汗。之後又與李靖大敗吐谷渾,立有大功。但在貞觀十二年(638年),李道宗因貪污罪被罷官。一年後,道宗重被朝廷啟用。征高麗之役,與李績同為唐軍先鋒,立下很多戰功,曾向太宗獻計奇襲高麗後方,可惜未被採納。
貞觀21年(647年),李道宗告老退休。高宗永徽四年,素與李道宗不合的長孫無忌、褚遂良利用房遺愛叛亂之事陷害李道宗,致使他被流放象州,死於路上。后長孫無忌、褚遂良倒台,道宗被PingFan。李道宗晚年頗好學,敬慕賢士,不以地勢欺人,在宗室之中與李孝恭齊名,最為當世所重。
評論:李道宗真乃一代名將也,可在演義中卻被描寫的齷齪不堪,實在讓人為他感到惋惜。
11、徐茂公
演義:瓦崗寨的軍師,諸葛亮一類的半仙級人物。
歷史原型:原名徐世績,子茂公,后賜姓李,高宗朝為避太宗諱改“世績”為“績”,遂以李績之名聞名於世。李績在隋末的亂世中曾稱霸一方,后投瓦崗寨李密。向李密獻計攻克黎陽糧倉,開倉放糧,使瓦崗寨十日內增兵二十萬。及李密被王世充所敗,李績拒有瓦崗舊地,不久降唐,被封為舒國公(后改封英國公)。李密叛唐被殺,李績為其發喪。竇建德攻黎陽,李績一度被迫投降,但不久反正,投於秦王旗下。之後在唐對竇建德、王世充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唐軍中地位僅次於秦王。后又平定徐圓朗叛亂,擒斬徐圓朗。武德七年(624年),李績與李孝恭征討南方反王輔公袥,大敗其部將陳正通、馮惠亮,追斬輔公袥。次年又於并州敗突厥軍。太宗繼位,李績與李靖計劃奇襲東突厥,李績作為李靖的後援,截斷了頡利可汗的退路,保證了戰鬥的勝利。貞觀十五年(641年),又大敗薛延陀部。李績曾患急病,太宗親自剪須為其做藥引。太宗征高麗,李績隨軍出征,立有戰功。貞觀二十年(646年),再破薛延陀。太宗臨死時,恐李績作亂,故意貶其出京加以試探,李績毫不停留,立即離京,高宗繼位后,又對其委以重任。李績善於察言觀色,適時投入武則天一邊,得以維持其在朝中的地位。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績統唐軍征高麗,開始其人生中最後一戰。最終唐軍大獲全勝,終於平定高麗。次年病死(也是一個壽星),配享高宗廟庭,並在其墳前築起象徵yin山、鐵山的土丘,以紀念他征討突厥、薛延陀的功績。李績的孫子徐敬業後起兵反武則天,兵敗被殺,徐家被剝奪賜姓,李績墳被刨,其在世時所作的努力全部白費。
評論:李績在政治上的所作所為真不負“智多星”之名。
12、蘇定方
演義:原竇建德部將,文武全才,曾設計殺死羅藝、羅成父子,從此與羅家結下不解之仇,后降唐,但最終為羅家後人所殺。
歷史原型:原為竇建德、劉黑闥部將,驍勇善戰,及竇、劉敗亡,定方歸鄉里。貞觀初年,蘇定方被唐廷重新啟用,隨同李靖奇襲東突厥頡利可汗。高宗初年,蘇定方隨程咬金征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屢獻良策,但不為咬金採納,唐軍終無功而反。次年,朝廷以蘇定方為統帥,再征賀魯。唐軍大破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賀魯,定方被封為邢國公。后西域三國反,定方又率軍平定。高宗顯慶五年(660年),蘇定方以六十九歲高齡統軍征百濟,連敗百濟、ri本軍,擒百濟王及其太子。定方前後免三國(東突厥、西突厥、百濟),皆生擒其主,為唐長勝將軍。乾封二年(667年)病死,壽七十六。
評論:又是一個被演義歪曲的偉大人物。
13、靠山王楊林
演義:隋煬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條好漢,總管隋朝兵權,為人正直無私,雖然很賞識秦瓊等英雄,但對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勢,最後被羅成用回馬槍刺死。
歷史原型:名楊爽,隋文帝楊堅異母弟,受封衛王。自幼被楊堅之妻獨孤氏收養,因此倍受文帝寵愛。曾三次率隋軍北伐,大敗突厥沙缽略可汗,威震塞北。楊爽儀容俊美,舉止有度,名聲甚好。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楊爽病,文帝派巫師為其驅鬼,不料鬼沒趕走,巫師倒被嚇死,當夜楊爽病死,年二十五。
評論:如果楊爽不被庸醫所害,他是否真能成為隋的柱石呢?
14、楊義臣
演義:楊林的弟弟,曾擺下一個八面金鎖陣,后被李元霸、裴元慶、秦用、梁士泰四猛八大鎚所破,他自己自殺身亡。
歷史原型:本姓尉遲,因父親與突厥力戰陣亡,賜姓楊,養於宮中。年長后,善騎射,有將才,曾數次大破突厥軍。煬帝繼位,漢王楊諒叛亂,楊義臣以少勝多,敗叛將喬鍾葵。后煬帝三次征高麗,義臣均隨軍出征,多立戰功,曾一日七捷。
適逢天下大亂,楊義臣四處征戰,先後平定向海公、高士達等反王。但其赫赫威名為煬帝所忌憚,被招回朝中,不久病死。
評論:他倒和楊林有幾分相似。
15、單雄信
演義:山東二賢庄莊主,先為瓦崗寨大將,后歸順王世充,為其駙馬。因兄長被李淵誤殺,誓死不降唐,最終被唐軍處死。
歷史原型:瓦崗寨前寨主翟讓的好友,善馬上用槍,瓦崗寨軍中號為“飛將”。后翟讓被李密所殺,單雄信以大局為重,歸順了李密。后李密兵敗,單雄信降王世充,為其大將。秦王兵進東都,雙方大戰,秦王曾一度被洛陽軍所圍,單雄信舉槍刺秦王,幸得唐將尉遲恭所救。及王世充覆滅,雖然李績等瓦崗寨舊將為其求情,但單雄信仍被處斬。
評價:看來歷史上不是單雄信記仇,而是李世民記仇。
16、王伯當
演義:外號“勇三郎”,瓦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條好漢魏文通。對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後和李密一起被唐軍射死於斷密澗。
歷史原型:李密的學生,隨李密一起投奔瓦崗寨,為李密心腹。李密與王世充在偃師決戰,命王伯當守後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敗,王伯當亦棄金墉城,與李密相會。李密決定降唐,害怕王伯當離他而去,王伯當表示願意誓死相隨。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淵重用,決定造反。王伯當苦勸不成,於是決定與李密共存亡。李密襲取桃林縣后,欲投部將張善相,途中被唐將盛彥師伏擊,李密、王伯當俱死。
評價:王伯當真乃忠義之士也。
17、薛仁貴
演義:“薛家將”的第一任主人公,是太宗朝後期的主要軍事統帥,留下“白衣破高麗”、“三箭定天山”等傳奇故事。最後在征西涼之時,中敵將楊凡之計被圍,被其子薛丁山誤射而死。
歷史原型:出身窮苦農民,太宗征高麗時從軍。在遼東戰場上屢立奇功,曾身着白盔白甲橫掃敵陣,引起太宗注意,將其調入禁wei軍。高宗繼位后,宮中曾發洪水,幸得薛仁貴所救。后又多次出征高麗,多有斬獲。薛仁貴武藝高強,曾一箭射穿五層甲。鐵勒叛亂,仁貴率軍平叛,對方派驍騎數十前來挑戰,仁貴連發三箭,射死三人,嚇得其餘人全部投降,薛仁貴將其全部活埋。不久即平定叛亂,此即為“三箭定天山”。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與李績等同征高麗,連敗高麗軍於新城、扶余,經兩年奮戰,終於平定高麗。薛仁貴在勝利后被派鎮守平壤,指揮高麗境內的常駐唐軍。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貴率唐軍十萬征討吐蕃,但由於副將郭待封私自行事,仁貴部被吐蕃軍四十萬所圍,唐軍大敗,戰後薛仁貴被撤職。不久高麗叛亂,薛仁貴再次被啟用,但不久后又因罪被流放。直到開耀元年(681年),六十八歲的薛仁貴才因大赦回朝,率軍抗擊突厥。突厥聽說領軍的是薛仁貴,嚇得四散而逃,唐軍大獲全勝。永淳二年(683年)病死,年七十。
評論:薛仁貴的一生為什麼是“傳奇人物”做了很好的註釋。
18、薛丁山
演義:薛仁貴之子,娶樊梨花為妻,曾率軍平定西涼,后被武則天殺害。
歷史原型:名薛訥,薛仁貴之子。在擔任藍田縣令之時,就敢拒絕當朝酷吏來俊臣的不義之舉。后突厥犯邊,武則天因薛訥為將門之後,將他調往幽州前線。薛訥久駐邊關,立有戰功。玄宗曾於新豐操練唐軍,獨薛訥和解琬部進退有序。突厥、契丹、奚聯合寇邊,薛訥力主出擊,得到玄宗許可,但因其餘諸將逡巡不前,唐軍大敗,薛訥被撤職。不久吐蕃軍十萬犯境,薛訥被重新啟用,擔任隴右節度使。他連敗吐蕃於武階驛、長城堡,斬獲無數。之後薛訥一直鎮守青涼,年七十二而亡。
評論:歷史上的薛丁山確實在西面達到了他事業的高峰。
19、羅士信
演義:隋唐演義中“三猛”之首,力大無窮,是唯一能與李元霸匹敵的人。秦瓊的乾弟弟,為人頭腦簡單,渾渾噩噩,但極重情意。
歷史原型:隋末,賊寇王薄等犯山東,隋將張須陀率軍擊之,羅士信時年十四歲,投軍,為須陀所輕。羅士信遂披重甲上馬操練,這才得以從軍。在隨後的戰鬥中,羅士信一馬當先,所向披靡,賊軍大敗。之後羅士信每殺一敵,必割其鼻,以環穿之,代替首級。張須陀被羅士信的武勇折服,將自己的馬獎給了他。之後張須陀、羅士信互相合作,連戰連捷。后張須陀中李密之計,兵敗戰死,羅士信歸順瓦崗寨。在與王世充的戰鬥中重傷被俘,被王世充收為部下。王世充初待士信極厚,但後來稍有減少,羅士信不滿,於是率部轉投李唐,被任命為絳州總管,封郯國公,率軍對抗王世充。羅士信不僅作戰勇猛,而且賞罰分明,治軍極嚴,在謀略方面也並不是一竅不通,曾設計智取洛陽的外圍據點千金堡。洛陽平定后,羅士信為當初提拔自己的老上級裴仁基發喪,葬於邙山以北,並說:“我死後,願葬於裴將軍之旁。”后隨秦王攻劉黑闥,得一城,先是唐將王君廓守,劉黑闥軍猛攻,王君廓不敵,羅士信自請入城代替王君廓。入城后,敵軍攻打更急,四面圍困,斷絕了唐援軍。最終城破,羅士信被俘,劉黑闥欲說降羅士信,士信不從,遂被殺,年二十八。秦王聞羅士信死,很是傷感,重金購得其屍,葬於裴仁基墓之側。
評論:歷史上的羅士信決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蠻漢,只可惜死的早,否則很有可能成為一代名將。
20、史大奈
演義:原為北平王羅藝的部將,曾在北平擺擂,引起秦瓊打擂。后投奔瓦崗寨,武藝平平,有幾分蠻力,在《隋唐演義》中是不太重要的小人物。
歷史原型:本突厥人,隨處羅可汗入朝,為隋將。李淵起兵太原后,史大奈率部歸順。在與隋將桑顯和的戰鬥中,史大奈率騎兵襲擊敵軍背部,對戰鬥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之後在唐軍攻取長安的過程中也立功不少,被賜姓史。之後隨同秦王征討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太宗繼位后,他成為禁wei軍將領,受封竇國公。后病死。
評論:史大奈原來是“國際友人”。
21、王君廓
演義:瓦崗寨的先鋒官,長着一把大鬍子,手使大關刀,外號“賽關公”。
歷史原型:出身貧寒,善盜,為禍鄉里。隋末天下大亂,王君廓趁機聚眾佔山為王。他先是設計打敗了隋河東丞丁榮,之後隋將宋老生來攻,王君廓不敵,於是利用詐降逃脫。李淵起兵后,招降王君廓,君廓不應,反投李密。但李密待其不厚,於是王君廓又轉投李唐。他隨同李世民攻洛陽,曾以十三人破敵軍萬人,並截斷洛陽軍糧道(估計王君廓是在王世充後方gao游擊戰),立功不小,被封為彭國公。據說他在與竇建德軍的戰鬥中發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猛可見一斑。后王君廓鎮守幽州,防禦突厥。廬江王李瑗謀反,派部下王先接管其軍。王君廓不慌不忙設計殺死王先,生擒李瑗,平定了叛亂。王君廓不守法度,屢被長史玄道以法繩督,於是心生疑慮。不久他被招回朝中,王君廓恐懼不安,於路上殺死驛站官員,逃亡突厥,但中途被鄉民所殺。李世民念其舊功,不予追究,引起朝官不滿,最終貶王君廓為庶人。
評論:王君廓應該算我介紹的所有好漢中最*詐的一個了,但出身大盜的他恐怕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最後會死於鄉民之手。
22、薛剛
演義:《薛剛反唐》的主人公,薛丁山的第三子。率領各路人馬反抗武則天,最終恢復李唐王朝。
歷史原型:名薛嵩,薛仁貴之孫。為人豪邁,以臂力騎射聞名。后投安祿山叛軍,累戰有功,
被封為鄴郡節度使。后史朝義兵敗,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唐,被封為昭義節度使。在大亂之後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貢獻,使昭義鎮很快恢復了生氣。薛嵩好蹴鞠,后被隱士勸,遂止,並圖其形於座右,以時時提醒自己(這是不是座右銘的來歷呀)。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
評論:歷史上的“薛剛”才算真正反過“唐”。
附錄:凌煙閣qun臣唐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刻功臣二十四人畫像於凌煙閣,以紀念其功績。
這二十四人為: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禹,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叔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