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高平陵前話興亡

第321章 高平陵前話興亡

高平陵是魏明帝曹睿的陵寢,位於大石山之北坐西朝東而建,此處東部與南部都是大片的丘陵山地,是洛陽盆地東南的重要屏障。

劉義符當日行軍至此,騎着馬到陵區一看,山腳下儘是大片的荒丘台地,昔日陵園廟宇蕩然無存,僅剩一些殘垣斷壁散落着滿地的瓦當和燒焦的梁木,期間長出一叢叢金黃色馨香的野菊花。

眼看陵地一片凄涼景象,劉義符心生感慨,亂世從此開始,或許也將從此結束,代表着門閥專政的司馬氏時代如大江東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相傳當年曹氏亡國,宗室子弟盡為司馬氏所誅,高平陵事變時連守陵人也不放過,宗廟盡毀,說來曹氏於天下亦算有功,未想司馬氏竟恨之入骨。”劉義欣陪同而行,不禁有些感慨。

劉義符慨然輕嘆一聲,接口道:“何也?司馬氏自認數百年之豪宗,為家族興衰而處心積慮,陰結高門而篡國,為的是一己之私,而天下興亡,司馬氏並不會在乎,你看八王之亂時,八王將各州軍隊玩弄於股掌,始終自我保存實力,以圖苟安,致荼毒天下百年,凡此自詡高門者,宗室各支務必要警惕,這也是朕汲取前人教訓,廢除郡國制的原因,長沙王兄可能理解?”

“眼下宗室能入仕而不獨專一地,量才而用之,可謂長治久安之道,臣自是深明陛下的苦心。”

劉義欣連連點頭,這倒不是劉義符有多痛恨司馬氏,劉宋也是取司馬氏而代之,當然要往死里踩才算政治正確,不各種捏造抹黑就算不錯了,而廢除郡國制改俸祿制,宗室勛貴都是領食祿加官職俸祿,誰還能有什麼話說。

陵地範圍很大,劉義符轉悠了一會兒,見山下偏西處的小河邊,數萬士兵已經相繼列隊入營,便帶着侍衛們騎馬緩緩下了台地,這時胡藩興沖沖地騎馬跑了過來,大笑道:“陛下!有捷報!河東捷報!”

劉義符一怔,尋思着河東戰事是該有結果了,便問:“戰況如何?”

“半月前,高都督不負所望,率部自河津渡河至臨汾,會合凌公亶在臨汾城北大破魏軍,斬首七千餘級,生擒司馬楚之,一舉追擊到平陽、襄陵,重傷斷後的魏將古弼。

而安邑得劉曠之應援,穆龍仁久攻不下,聞安頡與古弼大敗,只得率部退走,董宗讓與劉曠之率部緊追,在胡陽城之西被伏擊,幸好高都督從南絳下白水縣,正趕上接應,未至慘敗。

是時,白水、萇平已有拓拔崇率兵五千接管,高都督統兵連攻七日方才重新收復白水,審訊俘虜聞知北魏主已率主力已過了建興郡高都(山西晉城之北),擔心魏軍再染指河東,想請調兩個軍先一步往靈武支援。”

西北三州邊軍防守有餘,進取禦敵略嫌不足,往往需要從梁州調兵調糧,但調兩個軍太少,劉義符思索片刻,決定同意高道謹所請,詢問過胡藩的意見后,當即回營召見魏像、陳珍,說明情況。

次日派魏像先趕往新城、上庸、商洛三郡調集一個軍,以陳珍率龍驤右衛、虎賁右衛、鷹揚左衛,加輔兵一個軍,共兩萬二千餘人攜帶部份輜重武器退回陸渾,取道盧氏縣轉商洛,與魏像會齊先往長安,這一路恐怕要上個月之久,高道謹穩住河東,隨後還要趕去靈武。

送走這支援軍后,還剩下八萬精銳,仍略佔一點兵力優勢,一早陸萬斛就調出兩千哨騎分成二十多個小隊,繞開伊闕口往洛陽近郊搜索敵情,預設戰場附近與敵軍營寨周邊自然也不放過。

當天大軍休整,各類情報陸續傳回,拓拔健與長孫道生、於栗磾駐營在伊水西岸伊闕口之北的戎城,已在河上修建了一座臨時浮橋,在橋東岸另建了一座大營,七萬步騎已移駐到河東岸。

雙方大軍逐步接近到這一步,已經很難取巧,對於魏軍來說,他們本就不擅長守城,況且洛陽城雖大,最多有個三萬兵就可以了,多了擁堵也派不上用場,那麼禦敵於邊境是最好的選擇,何況拓拔燾的後援將至,無後顧之憂。

九月下旬,秋高氣爽,這日一早伊水東岸平原上薄霧籠罩,天還沒亮時就有雙方游騎在曠野上游戈追逐,捉隊廝殺不止,皆防備敵方偵騎靠近營寨和大軍,避免被對方看出虛實。

卯時中,劉義符率部出營向北直線行軍二十里,恰好與伊闕口戎城東西相對十五里,選擇了一處平地列陣,以騎兵二十八個旅分為三個部份,以十八旅各一萬騎分列於南北兩肋,

中兵兩旅重騎則與雲騎左、右衛形成騎兵戰鬥主力,共一萬三千餘騎,但與魏軍三萬騎兵比起來仍顯得單薄,而且其重騎似乎達到三千之數,單就騎兵來說,宋軍完全劣勢。

不過重步兵現有四個軍,前軍前陣二個軍,兩冀遠程打擊的車騎重弩前排外圍各配一個軍重步兵以加強防禦,所以整體上是後方兩肋為騎兵共兩萬五千人,兩冀共三萬人,中軍分前、中、后及左、右廂五個部分共三萬人。

這是禁軍歷經多年血戰摸索出來的最佳配置方式,再不必局限於坡地佈陣,只是騎兵和中軍的人數還相對少了點,如果不外調增援就更合適了。

在宋軍抵近戰場時,魏軍也在開出伊水東岸的大營,不過他們是向北迂迴了一段距離以避開伊水河岸,並佔據上風口,也抵近到宋軍大陣十里之外。

以四萬步軍列於大營東北一片坡地上,剛好中軍在高地,兩冀在坡地下呈“V”字形拱衛中軍,騎兵則仗着優勢,直接在“V”尖頂點兩側一線排開,顯得十分囂張,然而其步軍在坡地上,這是打算學宋軍以前的策略,採取被動式迎戰。

北魏雖佔據黃河以北多年,卻不擅經營,對步兵的使用也遠遠不及宋軍,是以逢戰必先出騎兵挑畔,或尋找突入點破陣,基於宋軍的陣勢,正面和兩冀都在投石機和強弩的打擊範圍,反而是後方兩肋看起來沒什麼威脅,比較容易下手。

不過還隔着十里呢,雙方的陣形情況都是依靠戰場偵騎反覆刺探回稟,基本確定了魏軍的初步意圖。

劉義符傳令三軍,全軍依陣形緩緩西北推進六里,隔着三四里才能真正接敵,在騎兵沒有完全掌握主動之前,隔得太近很被容易被騎兵突襲打亂節湊。

這五六里地都是大片的荒原,地面枯黃一片的草叢都被牛羊啃食過,魏軍佔據洛陽將無人耕種的田地都廢棄變成草場,以供遷移南下的部族放牧。

只在城鎮附近依託塢堡翻種一些荒蕪的田地,現在的洛陽周邊就沒什麼漢人,有也只是一些鄉豪小地主,而半耕半牧的胡人更多,以供魏軍戍邊。

清晨的伊水之畔,陣陣西南風吹散薄霧,朝霞鋪滿東方天際,一輪紅日已經躍出地平線,將雙方大軍拉出兩片巨大的陰影,一隊早起的雁群在空中排成“人”字形展翅飛翔,向南遷徙。

魏軍大陣處於西北,太陽一旦升高,光線直射是有些刺眼的,是以魏軍要抓緊時間進攻,宋軍大陣移到預定位置整隊完畢,魏軍陣內就傳來一陣陣嗚嗚的號角聲,隨之騎兵開始調動,這是要準備進攻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1章 高平陵前話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