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風起皇陵 銘記之殤
陽春三月的皇陵,萬千春色依舊揮不去靜穆安然,石刻林立,碑碣參差,在晨光中目送着臨安公主的馬車遠去,傳伴隨噠噠的馬蹄聲響。波光粼粼中九曲迴旋的山水將皇陵環繞,風水保證了皇家龍氣“遇水則聚,永固不失”的貴格,卻隱含着莫名的躁動。皇權富貴依舊逃脫不了生死輪迴,王權之爭卻提前註定了某些人的生死。
微寒薄涼的風從耳旁呼嘯搖曳,像是在鳴咽,又像是在詠唱,惶恐惆悵的憂傷,在娓娓訴說著,北宋王朝的風起雲湧,銘記難忘的殤。
思緒飄零,記憶跳躍,回到宋太祖趙匡胤暴斃之謎,這是故事迂迴的時間節點。
“中允功名洗馬才,舊僚陪送有誰哀?臨湖殿裏彎弓客,卻向宜秋灑涕回。”此《詠史》詩寫“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兄弟相殘的史實,寓意王朝更迭、權力交替中的血腥無道。宋代趙氏江山也是暗流涌動,諜影重重。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柴家江山,這才有了大宋和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宋太祖辜負舊朝周世宗對他的信任,建立自己的江山霸業,而他之後卻沒有將皇位傳給兒孫,而被手足殘殺弒兄篡位,也算報應。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這距離他賜婚蕭家不過兩年。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卻沒有遺詔。為何繼續的是胞弟,不是長子,千年來世人也爭論不休,有人說趙光義“燭影斧聲”弒兄篡位,有人說是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生母)在臨終前與趙匡胤有金匱之盟。
無論事實如何,總之,太祖趙匡胤暴斃后,繼位者是趙光義,宋太宗登基稱帝后,在“燭光斧影”的迷霧與質疑聲中成為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宋太宗。
趙光義登基稱帝后,把年號改成太平興國,寓意天下興盛,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時年25歲,早已成家立業,被封為武功郡王,上朝之時,表面上位於宰相之前,地位崇高,權勢顯赫,依舊人前人後被恭維,趙璇被冊封為長公主,剛滿七歲,正值黃髮垂髫之年,年幼的她還不懂得祖父的忽然暴斃對家族來說意味着什麼,只是傷心疼愛自己的皇爺爺忽然走了,每日思念。
由於父親在宮廷任職,蕭正羽倒是時常與趙璇碰面。看見趙璇因為懷念着與皇爺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時常吞聲忍淚,蕭正羽就偷偷帶她到皇宮後山坡上,找到一朵牽牛花,告訴她:皇爺爺是駕鶴西歸了,在天上看着你。如果你想和他說話,可以守在牽牛花旁聆聽。牽牛花是牛郎與織女的傳音筒,也可以替你傳話。
趙璇信以為真,有了心理的慰藉,隨着時光流逝漸漸地忘卻了傷痛,依舊過着無拘無束、怡然自樂的童年,只是父親、母親常常暗自神傷,諱莫如深,獨自憑欄處,彈琴復長嘯,使趙璇五顏六色的童年變着春意闌珊。
話說在位之時,趙光義急於求成,為展示自己的雄心大志,以及在朝野中矯正視聽取得正統認可,他希望自己像秦始皇、唐太宗一樣南征北戰、建功立業,做一個名垂青史的霸主。樹立雄心壯志后,趙光義便確立目標收復失地統一中原,首先是進攻北漢,然後再擊敗遼國,最後奪取幽雲十六州。
然而天不如人願,太平興國四年,即趙光義登機三年之後,宋太宗帶兵親征攻打幽州,趙德昭跟隨。由於兵荒馬亂,在一次征戰中敗北,趙光義於夜裏只顧獨自逃命與軍隊失去聯繫,一時間群龍無首,軍中發生嘩變,將領們無所適從。於是當時就有人提出,謀立趙德昭為皇帝。事後,宋太宗歸來知道此事,頓時龍顏不悅,心生怒氣。北伐失利,宋太宗心情煩悶,沒心思對戰爭中立下功勛的將士封賞。
此次出戰,宋軍雖然在高梁河之戰中失敗,但之前的太原之戰,宋軍屬於取得勝利。趙德昭仁慈寬厚,性格不喜於色,為將士們感到不平,便向宋太宗提了下此事,卻未想到得到趙光義的嚴厲呵斥,勃然大怒道:“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
原來軍中謀立趙德昭這件事,刺激了趙光義敏感的神經,他發現趙德昭在軍中擁有威信甚高,對自己終歸是個威脅。如今趙德昭為將士們請命,更是說明彼此沆瀣一氣,趙光義便冷言相對。這句話雖然簡潔,卻內涵豐富,暗含殺機。
趙德昭在退朝之後,非常害怕,回到自家王府,只見年幼的女兒正在池塘邊從竹兜里放幾隻魚蝦回到水裏。女兒轉頭看見父親回來,蹦蹦跳跳地迎了上去,說道:“父親,你累不累呀!我給你捏肩捶腿—今天蕭哥哥教我了手法,可舒服了!”
趙德昭心疼女兒懂事,一把將女兒摟在懷裏,低聲說道:“父王不累,璇兒剛才在池塘邊做什麼呢?”
“我再放生,送小魚蝦兒回家。”趙璇解釋道,她讓侍衛從御膳房取了幾條魚蝦回來,裝進竹兜里,拿回來放生。
“為什麼呢?”趙德昭疑問道。
“佛說,放生者,有求必應。我希望佛主能夠幫我實現願望,讓父親、母親多開心地陪陪我,不要時不時地唉聲嘆氣。”趙璇撲閃着大眼睛,一臉萌萌道,“自從皇爺爺駕鶴西歸后,父親和母親就不怎麼愛笑了,你們也是想爺爺了,所以不想我了嗎?”
趙德昭頓時陷入沉沉的思考,皺着眉頭,良久。他不願意孩子多想,如同平常父母一樣,抱起孩子,滿目柔情,用胡茬故意刺了刺女兒白嫩的臉蛋,難有笑容地溫聲道:“父母想你,從未改變,只是你一天天地長大了,要慢慢學會照顧自己。”
說著,趙德昭讓侍女過來,帶小公主到庭院裏捉迷藏。他毅然決然站起身,自言自語談談道,“是呀,真的有些累了。”便直徑走向卧房。
趙德昭明白趙光義對自己冷言相向,說明不再信任自己,妻女和家裏五十餘人口隨時可能招來殺身之禍。自古皇權爭鬥都是不擇手段,父親是太祖皇帝尚且死的不明不白,自己和家人勢單力薄,必定難逃劫難。
於是,為了自證清白,不連累妻女及家人,武功郡王趙德昭沉思片刻,在如坐針氈中選擇了割脈自盡,毫無徵兆,在漫漫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