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烈士墓
“陛下,當日的情況,臣弟也先後兩次給你上奏,說得很是清楚了,若非反賊用了如此不光彩的手段,臣弟也不敢蠱惑冀王,讓他率領的大軍大開殺戒,若是臣弟和冀王饒恕這些亂臣賊子,臣等如何向當日死去的百姓的親人交代呢!要想,那些死去的百姓一個個心向我楚國,為了不讓我楚國卑躬屈膝,不讓國家蒙羞,他們甘願選擇生死報國,這樣的百姓,咱們不能辜負呀!臣想,就算是當日陛下您在,您也可能如同臣等一樣對蒙多大軍大開殺戒呢,若是有人彈劾冀王,還請陛下處罰臣弟,冀王不過是受了臣弟的蠱惑收了連累。”
蕭辰軒一臉茫然,跪在地上一直沒說話的黔南王,竟然為了自己求起情來了,這還是自己認識的那個滿嘴跑火車的黔南王嗎?蕭辰軒很是不信,不由自主的睜大眼睛雙眼不停地在黔南王身上來回掃視着。
楚帝點了點頭,先是讓黔南王起身,這才慢悠悠的說道:“你們說的朕都理解,但是無數的大臣眼瞎彈劾軒兒殘暴不仁,更可惡的是天順帝國竟然派使臣來來我楚國,說我楚國暴殺他的臣民,讓我楚國退出黔州,梁國也在邊關頻頻調動大軍,發文聲稱我楚國暴虐,讓整個黔州民不聊生,他們要為黔州百姓討回公道,朕看到你們的奏章,真知道,蒙多的造反和楚國脫不了關係,但是你們在南川並拿不出吳鞏兄弟二人,咱們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呀!不能拿梁國怎麼樣,雖然都把他們給朕懟了回去,但是若有人心愚弄百姓,到時候百姓們也同樣會認為軒兒殘暴不仁,朕也是無奈呀!只能受點委屈你們兩個,堵住那些無知百姓的嘴呀!
“臣弟也猜到,這些事定會有影響,但是,當時臣弟等人必須給那些死去的百姓一個交代,不得不做呀!這次的失誤完全是由臣弟一人造成的,是若是因為臣弟的魯莽了,讓朝廷難做,臣=弟甘願受罰,還請陛下同意削去臣弟的爵位。”起身的前黔南王,一心想把這個非戰之罪攔在自己的身上,不停地向楚帝請罪。
化身憤青的蕭辰軒,在聽到天順帝國和梁國都想插手楚國內政,哪還管得着這些,大聲怒吼道:“黔州乃是我楚國治下,是我楚國的內事,無論我楚國怎麼做,天順帝也好,梁帝也罷,關他們啥鳥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我楚國上萬百姓和將士的犧牲,我還沒去找他們算賬了,他們竟然敢跳出來了。在此,我蕭辰軒今日發誓,只要他梁國膽敢再向我楚國伸手,或者敢侵犯我楚國邊關,不日,我定帶領大軍踏平他梁國,讓他梁國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為我楚國那些無辜犧牲的百姓和將士們報仇雪恨。”
“你呀你!真是一點沒有長進都沒有,雖然大家都理解你們的做法,但是理解歸理解,終究不能讓天下百姓認為我楚國有暴虐的印象,不然他日,你如何與諸國一同逐鹿天下!今日,朕只能委屈你王叔和你,朕同意王爺說的,削去他的爵位,而你,罰俸一年吧!有些事呀,朕必須還得給朝中的大臣,當然,還有那些不明白真相的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父皇,您這樣做不公平吧?讓王叔為我背鍋。”蕭辰軒知道,天下百姓的悠悠眾口若不堵上,一傳十,十傳百,不會數日,天下人皆說楚國暴虐自是不好的,但是讓黔南王為自己背鍋,蕭辰軒就有些不悅了,畢竟黔南在黔州,並沒有讓蒙多大軍攻破任何一座城池,而自己的大軍,先後兩戰就平定了黔州,班師回朝回到荊楚,沒有任何賞賜就算了,為何還要處罰自己二人,同時還要讓黔南王為自己殺戮過重而買單。
“滾!什麼叫老子為你背鍋?要不是因為老子大意,能讓蒙多造反嗎?不然哪會有那麼多事啊?”聽到蕭辰軒的話,黔南王竟然當著楚帝的對蕭辰軒軒稱呼起老子來了,也不怕誤認為他給楚帝戴過綠帽子。
楚帝竟然毫不在意,笑了笑說道:“朕知道,這件事委屈你王叔和你啦,但是,我楚國也必須得天下百姓一個說法,朕老了,將來你和諸國一同逐鹿天下,若天下百姓和那些將士認為我楚國殘暴,誰會主動投誠於你呀?你呀!眼界還是缺乏了些,為了把黔州完全納入我楚國的版圖,不要說只犧牲了几上千百姓,就是上萬,朕也覺得這是能接受的,但躺着是給我楚國留下了一個殘暴的稱號肯定是不行的,至於補償你王叔,將來就交由你去做吧。”
聽到楚帝先後兩次說自己參與逐鹿天下,蕭辰軒不由得睜大了眼睛,自己的便宜老子,這是啥意思呀?這是要讓自己接他的班,他會不會像唐高祖李淵一樣,見這個兒子開一張空頭支票,見那個兒子又開一張空頭支票呢?唐高祖李淵兒子雖然也很多,但是成年的就只有那三個呀!可自己卻是有着一大堆兄弟呢?不僅年齡基本相仿,就說能力,也有着好多個出類拔萃的,若真是那樣,到時候自己怕是想哭也哭不出來吧。
還沒等蕭辰軒開口,楚帝再次說道:“雖然朕沒有親眼見到,會同城下的那群百姓,但朕不得不說,他們都是我楚國的好兒郎,你們在會同城為他們修建的烈士墓,朕認為很好,來日若人像他們一樣,不惜犧牲自己,以身報國,朕覺得也應該為他們修建同樣的陵墓。”
聽到楚帝的話,蕭辰軒表示很是贊同,立馬開口附和道:“兒臣只求問心無愧,至於父王皇您說的,兒臣很是贊同,畢竟,沒有他們的忠心報國,就沒有我楚皇室。”
聽到楚帝和蕭辰軒的對話,黔南王紅着眼睛看着蕭辰軒父子二人一眼,想起曾經和自己一起為楚帝出生入死的兄弟們早已屍骨無存,早已被人忘記了,倘若當時能為他們建造一個烈士墓,就算屍骨無存,後人看到烈士墓,也知道他們光輝歷史。
“臣弟也同意陛下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