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總體決戰的全勝
大軍出動了,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瀾城不至於在瀾城軍遠征支流城的時候瀾城遭遇其他城市的威脅,所以只派出了一半的瀾城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控制戰爭規模,這一支人數僅有核心軍隊一千人,臨時招募的臨時工軍人則有三千多人。這隻軍團緩緩的向著支流城進發。
剩餘軍隊捍衛着瀾城,避免發生圍魏救趙的事情。
大軍挺進,一路上的糧草消耗讓面無表情的晨耕肉疼了起來,那令人蛋疼的數字......然而在絕對的理智上來說,必要的資金消耗是需要的,消耗這些物資,就能夠換取未來五年到十年的鄰城和平。
大軍壓境,趙拓早早就得到了消息。然而這個貪婪無度的人依舊抱着一種詭異的希冀,彷彿在希望晨耕僅僅是做個樣子,恐嚇一下支流城隨後就退軍一般,他集結起了軍隊保護支流城,隨後等待着什麼。
瀾城軍靠近了瀾城與支流城的邊界,而支流城不為所動。
瀾城軍踏足在彼此的邊界上,開始進犯支流城的領地,而趙拓恐懼了,但是也並不是特別慌張。在他的設想之中,瀾城軍最多的作為也只是掠奪屬於支流城的村子,就像是支流城所做的那樣。
反正這些村子在洪災之後什麼都不剩,被搶了就被搶了,沒什麼關係。
然而在晨耕的三令五申,甚至是弔死了幾個肆意妄為的掠奪村莊的士兵之後,瀾城軍的士兵們終究是約束起了自己的行為。
晨耕三令五申道,那些村子的村民也是人,而瀾城軍的士兵也是人,人與人之間不應該彼此衝突,而是應該和諧相處。畢竟大家都是人類。
博愛的言論讓不少士兵理解不了,但是通過反覆的宣講以及晨耕的懲罰的事例告訴了文化程度近乎沒有的士兵們一件事情。
那就是——大家都是人類,不應該自相殘殺。而他們這一次戰爭的目的,僅僅是反對人類的存在。
趙拓。
大軍壓境,在十多天的行軍之中,晨耕終究是沒有收到龍天子的回信。
或許是農民起義軍干擾了龍天子的判斷了吧,晨耕這麼思索道。
晨耕還是知道一點現如今的局勢變化的,在終末之城,無數被安排到此處鍛煉的才俊們不斷的收發他們各自家族的信件。而這些信件上無關緊要的內容也會在有意無意的在他們各自的聚餐之中透露出來。
或許是因為洪災而掀起了農民起義,或許是居高不下甚至以金幣衡量的糧價,又或者是老邁到了極致的龍天子在朝堂之上說出的不合時宜的話語。這些都在口口相傳之中傳到了晨耕的腦海之中。
而晨耕也把這事情拋在了腦後,專心致志的約束着瀾城軍的行為,並且源源不斷的給士兵們灌輸一個理念。
我們都是人類——我們不應該自相殘殺——但是我們要消滅反對人類的存在——那就是趙拓。
洗腦一般的詞彙讓瀾城軍心中多了一絲想念與想法,這也在一定程度的道德層面上阻止了瀾城軍肆無忌憚的進行暴行。
終於,大軍逼近了。
軍隊長時間的行軍以及在空間距離上愈發的靠近支流城,使得這兩座曾經關係無比友好的城市陷入了邦交的絕對冰點,然而希望是一回事,而真真切切的戰爭行為又是另外一回事。
趙拓命令自己手下的軍隊在野外跟瀾城軍展開總體決戰。
或許是支流城傾巢而出的緣故,支流城的軍隊擁有着四千餘名理論上全副武裝的軍隊,以及數千名的炮灰。在人數上對瀾城軍產生了絕對的碾壓。
然而碾壓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師團隊能不能把敵人的數量優勢給徹底的抹去。
晨耕不願意背負着龍都大家族的罵名來讓才俊們進行風險極高的斬首戰術,但是在正面戰場上,讓這些洋溢着魔力以及精力的才俊們遠遠的扔出一團爆炎術還是捨得的。於是分明數量更多的支流城一方,僅僅是看到從極遠的地方飛來一些莫名其妙的光點,然而落在地上之後這些光點就掀起了可怕的火光以及爆炸的聲音,就發生了可怕的騷亂。
被逼迫成為炮灰的災民們當然不知道為了趙拓而戰有何意義,而士兵們也不知道。
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也不知道自己的戰爭有何意義。
他們唯一知道的,便是作為士兵他們能夠擁有一些食物......當然,這些食物是被層層剋扣過的食物,發餿什麼的已經不再是重點了,重點是經常挨餓,還會莫名其妙遭受到來自長官的折磨,羞辱。
這你能接受得了?
不好意思,這些士兵真的能夠接受。畢竟溫水煮青蛙式的人生,使得他們心中充斥着妥協。這一系列的後果也導致了哪怕這些士兵能夠承受折磨一般的軍旅生活,也無法忍受任何喪命的可能。
當一枚爆炎術落入支流城的軍團方陣之中,這些不堅定的士兵就立刻潰散,哪怕是上級用鞭子鞭撻也無法阻攔的潰敗。
以至於一瞬間,一個方陣潰退了,哪怕這隻軍團承受的僅僅是死了十來個人,遭受了微弱的損失。
而一個方陣無法阻擋的潰退,顯然讓臨近方陣的士兵感覺到了膽寒。
平日遭受折磨也就算了,還要為這些喜好折磨人的上級的陞官加爵而付生命,這絕對不值得。
士兵們終究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在他們的思緒之中,自己心中總有着一個鮮明的稱量。
那就是自己應該為了自己而活着,而不是那些剝削自己的統治者們。
支流城組織起來的龐大軍隊一觸即潰,這一幕不只是讓晨耕感覺到絕對的驚訝,甚至連做好了一切戰爭預案的李兆無比驚訝。
媽的,敵人怎麼可以就這樣潰逃了?己方不過是投射了幾枚爆炎術而已.....
李兆做好了己方在異地作戰而兵敗如山倒的準備,但是卻沒有做好敵方兵敗如山倒的準備,以至於李兆完全不知道如何應對此時的戰爭場面,只能是收攏着軍隊,避免軍隊走散的同時緩緩向著支流城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