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 】醫之局限
半個世紀以來,如果從人類角度來看,人類殺滅了很多結核桿菌。但是從結核桿菌角度來看,人類是幫它們育種了。人們常說“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那對耗子來說,沒被貓抓到就是好耗子,對結核桿菌也是這樣。人勝還是病勝,永遠是道高還是魔高的問題,分不出勝負來。
當代著名哲學家、作家周國平,其著作《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中,周國平以個人的經歷,描述了當3個月大的女兒妞妞患上先天性癌症,他作為一個父親的抉擇,他對醫學局限性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首先,他說醫學有不可超越的界限,這是不管醫學發展到怎樣先進的地步,都有不能攻破的疾病,所以人總有一死。19世紀以前,致死的主要疾病是細菌和病毒感染,通過19、20世紀醫學和藥物學的發展,感染已經不是大問題了。
他認為,目前人類主要的致死疾病是退化性疾病,是因器官衰老造成的,比如癌症、心血管等疾病。這些疾病以前發生得比較少,是因為絕大多數人活不到患這些病的年紀。
“我們平時總說醫學的使命是救死扶傷,我覺得醫學可以扶傷、可以治病,但不能救死,我個人認為醫生和病人需要形成共識,根據醫學這種根本的局限性來確定醫學的邊界和目的。可以治的病要去治,治不了的病要改善生命質量。”但具體如何去做,如何確定醫學的邊界和目的,目前尚無好的解決辦法。
身為哲學家的周國平,尤其關注患者本身。他說,患者的身體需要治療,心靈更需要安慰,對一個患者來說,不管病可治還是不可治,他永遠需要安慰。人生病的時候,是他最脆弱的時候,對是否受到尊重、醫生態度非常敏感。
安慰也不一定是要醫生說一些安慰的話,因為患者能感受到醫生對他是否有同情心,是不是尊重他。當一個人受到病痛折磨時,在醫院還得不到尊重,他的心情會沮喪到極點,他會覺得世界是醜惡的,人生是可悲的,如果受到善待,他對世界和人生都會有信心。
(時間碎片
中碼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