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反戰
22歲的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謝列平已經是濱海區內務人民委員會部的實際負責人了,軍銜也從最初的少尉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升到了中校,這在整個紅軍隊伍中都不多見,放到內務人民委員會部這個權力極大的特殊部門就更是鳳毛麟角,然而他本人卻沒有多少大權在握的快感。
因為從留西柯夫在59邊防總隊的哨卡上看中自己,一切就顯得十分詭異,哪怕前者一直高舉鋼鐵同志的旗幟,但那些所作所為,就算是葉若夫最瘋狂的時候,也不曾有過,而濱海區的變化,更是點點滴滴都在他的心裏,不到兩年的時間,這裏從俄國人的堅強堡壘,一下子變成了華夏人的天下,如今,又多了幾百萬美國人,天哪,謝列平發現自己在俄國人的土地上變成了絕對的少數人類。
除了還駐紮在烏蘇里江沿岸的突擊第一集團軍,他的部門是濱海區俄國人最多的單位了,但就算是在內務人民委員會部,俄國人所佔的比例也沒有超過50%,大量來自於東北的華夏人開始佔據各個關鍵性的崗位,自己遲早有一天會被取代吧,他最近總是這樣想。
“中校同志,你的電報。”
他接過來一看,是莫斯科的父母發來的,內容很平常,都是些問候的話,可他卻敏感地覺出了不平常,因為類似的電報,就在上個月才剛收到,父母為什麼會發一封相同的電報給自己?愛子心切嗎?別逗了,那是華夏人不是老毛子的作風,謝列平仔細地收起電報,收進大衣口袋,叫來自己的手下。
“17號工程的近期報告怎麼還沒交上來?”
“報告中校同志,那邊的進度有所放緩,實驗材料不夠了。”
“又不夠了?”
謝列平想了想,抓起桌上的一部電話打出去。
“戰俘營嗎,統計一下最近三個月違反營規的人數,把名單報上來。”
他的手下小心翼翼地問道:“照名單把人送過去嗎?”
“嗯,你親自去辦。”
17號工程是濱海區的絕密,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參與者大都是俄人,只對最高級別的領導負責,也是內務人民委員會部在這裏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是的,看守日軍俘虜是目前他們最重要的任務,說來也怪,讓華夏人看守日本戰俘,他們一百個不服氣,幹活漫不經心不說還經常鬧事,換成正兒八經的老毛子,這些鬼子一下子就老實了,哪怕老毛子的態度比華夏人惡劣百倍。
沈雲搞不明白這個道理,身為日本紅黨元老的野坂參三卻說得很透徹。
“那是因為在長期的軍國主義宣傳中,支哪被認為是劣等人種,他們當然不服氣了,日俄戰爭雖然勝利了,但俄國人的先進武器造成的慘重傷亡,給了日本軍部很深的印象,滿洲戰役,又是一場完全以俄國人為主力發動的戰爭,輸得這麼慘,這些人不管是表面還是內心都是服氣的,跟從強者本來就是日本人的傳統,其實日本國內底層的農民過得日子,可能還不如華夏,而他們卻是侵華日軍最主要的兵源。”
野坂參三與來自延安的一個叫做“反戰同盟”的組織從1940年初開始就在作戰俘的工作,如今9個月過去了,他們的成績斐然,一說到這裏,“反戰同盟”的骨幹前田光繁和香川孝志便興奮不已。
“通過上課、放電影、談心等手段,我們在戰俘當中建立了相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普通士兵認識到了這場戰爭的反動性,一些積極份子用當眾懺悔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轉變,他們的帶頭作用像瘟疫一樣傳染了整個營地,許多人表示,要用積極的勞動來為自己犯下的罪行贖罪,有些人甚至要求組織反戰部隊,投入到這場反侵略戰爭當中去。”
沈雲對此表示鼓勵:“我們歡迎一切反對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的志士,對於他們將酌情減免刑期,有突出貢獻的人士,還會加以表彰。”
香川孝志作為前日本士兵,有着更迫切的願望:“我們已經不滿足於喊話和反戰宣傳,華夏的悲劇在日本國內,如果有可能,我們願意潛回國內,更多地宣傳反戰思想,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他們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死在了華夏,戰俘營里的8萬多人,在日本政府的口中,也是戰死者,我們想揭露這些陰謀,讓普通民眾看到真相,他們一定會對政府產生不滿,我們希望未來的日本,會是一個嚮往和平的國家。”
野坂參三也向她表達了類似的願望。
“我與多田駿等高級將領做了多次交談,他們內心其實已經動搖了,但痛恨的是掌權的軍部和政府,對天皇還抱有期望,一直認為是那些人蒙蔽了天皇,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這些人在注重階層等級的日本軍人當中有着很高的聲望,如今,所有的尉、佐中低層軍官都被贖回去,只有他們幾個留下來,聲望不降反升,一些比較頑固的士兵或許不會聽從我們的宣傳,但肯定會聚集在他們身邊,雙方就有了合作的基礎,如果我們能將這裏的8萬老兵通通轉化過來,就是三到四個野戰師團的實力啊,將來一旦有機會反攻本土,他們會是插入法西斯政權的一把鋒利的刀!”
日本紅黨最大的問題就是組織能力不足,沒有掌握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野坂參三從莫斯科來到延安,親眼看到了華夏紅黨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到強大起來的全過程,幾乎同樣的社會結構,也為他們打開了思路,從統治力量薄弱的鄉村着手,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一步步擴大根據地,最終奪取全國政權。
對於他們的願望,沈雲表示了謹慎的歡迎,因為事情太大了,幾十上百個鬼子都好說,這可是8萬人,3-4個師團啊,誰敢保證不會成為反戈一擊的毒瘤?
電報請示劉開放的結果讓她有些吃驚。
“來電悉知,日俘問題,大可放手去做,作戰部隊之請亦可考慮,此為大大有利之事也。”
她不知道劉開放哪來的這麼大的信心,還是盛玉華心細,隨後來電向她做了解釋。
原來,劉開放認為,自己所了解的倭人有一個特質,一旦為強者所征服,就會義無返顧地追隨到底,對同族都能毫不猶豫地下手,其忠心程度,比本族人更甚。
在濱海區的所有日俘,包括那20多萬開拓團的移民,都是被日本政府無情拋棄的棋子,他們在國內的親人得到的消息是一紙陣亡通知單,哪怕反水回到國內,也會被人瞧不起,可以說,完全斷絕了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