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桃花谷
這還得從三天前的一個巧合說起。當時時間不算緊迫,他還有點閒情逸緻,想着都來藏陽域好幾日了,沒事的話可以下山逛逛,畢竟山水美景不可辜負。
傍晚時分,他趁梁景天二人訓練之時,不聲不響地溜了。下山之後,他一路游山賞水,觀蒼茫翠色流春意,望一半岑嶺帶夕陽,心情倒也舒暢了不少。
沿着蜿蜒的山壑東行,約摸過了半個時辰,一面峭壁映入眼帘,巍峨聳立,氣勢磅礴。清澈的水流自壁頂垂直而落,形成一道透明的水簾。
水簾后,石壁上,“桃花谷”三個大字鮮明醒目,字體清秀而不失風骨,筆畫含蓄而不失酣暢,堪稱剛柔並濟、開合有度之典範,盡顯大家風采。
駐足欣賞片刻之後,沿白石階繞過峭壁,進入山道,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居高俯瞰,目光所及之處,儘是桃之夭夭,如雲似霞。
循逕入林,卻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不遠處,溪水潺潺,泛着粼粼波光,魚兒成群結隊,追逐着水面上的花瓣,消失在林中深處。
這裏便是他的出遊目的地——桃花谷。桃花谷,清徽域著名景點之一,每年都有許多人慕名而來,瞻仰聖地的修鍊氣息,感受桃林的獨特魅力。
當然了,這裏不是想來就能來的,更不是誰人都能來的。除去本門弟子外,來過谷里的基本上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其中不乏威名赫赫之輩。
桃花谷之所以廣為人知並大受青睞,主要歸功於這一大片輪迴桃林。相傳第一株桃樹是門派的開山祖師所栽,經過代代繁衍,這才有了今日的桃林。
輪迴桃,浮屠山莊特有物種,五星靈植,喜溫好陽,高三至五丈,樹冠寬廣,葉小而窄,花單生,從淡粉至深紅,味清香,果圓,肉質鮮嫩多汁,味甘甜。
雖然輪迴桃品級不低,但其坐果率卻低得可怕,一棵成年樹每年僅成一二果,甚至於無,產量何其感人!因此,它沒被划入資源靈植之列。
然俗語有云:“但凡存在者,皆有其理”,何況譽滿天下者乎。與其他大多數桃類靈植相比,輪迴桃最大的優勢在於觀賞性高和生命力頑強。
說得接地氣點,就是這玩意兒不僅好看,還好養活。一般來說,只要沒遭受毀滅性打擊或持續性創傷,它們就不會枯亡,當真讓人省心不少。
不過,對於觀賞類靈植而言,這只是錦上添花,那麼作為一流觀賞靈植,輪迴桃的核心價值——觀賞性到底體現在哪裏呢?無他,唯有那傾倒眾生的花雨。
說到花雨,便不得不提及輪迴桃的花。這種桃樹的花非常奇特,除了將來要坐果的以外,其餘的只會在枝上停留半日,朝生夕落,夕長朝零。
更神奇的是,這些花瓣脫離樹體之後宛若無根之水,很快便會消失,而且,它們消失的過程令人匪夷所思,至今沒人弄清楚其中的原理。
這一現象曾引起門內高層的憂慮。他們認為,這種樹不停地落花、開花,消耗的資源定然不少。如此下去,日積月累,勢必會給門派造成很大的負擔。
他們當時就想把樹擼掉,但經深思熟慮之後,還是作罷,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哪能這麼草率對待?就算要遺棄,也得等到猜測得到印證的那天。
後來事實證明,輪迴桃根本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堪,在資源消耗方面,它們的表現十分出色,這着實令人欣喜,卻也叫人摸不着頭腦。
出多進少,不衰反盛,天下豈有此理邪?這個疑問曾經困擾人們很長時間,期間不少人為之付出心血,但均告失敗,最終,一個名為吳研的散修給出了答案。
此人設計了一個實驗,極為巧妙地證明了那些花瓣實際上並未泯滅,而是以一種不為人知的方式回歸樹體,再度成為新生花的一部分。
這一結論公佈后,幾乎所有人都對他嗤之以鼻,公然調侃他的人也不在少數,其根本原因有兩個,他的身份和人們對驗證過程的不理解。
人道是,不公無奈乃常態,現實的確如此。人在身微言輕時註定要背負偏見,哪怕他的所作所為再正確、再有意義,也難免遭遇漠視,甚至鄙視。
然真理者,可能會黯淡一時,但絕不會被永遠埋沒。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他是正確的,並逐漸接納和吸收他的思想,而輪迴桃也由此得名。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實驗結果公佈之後不久,這個給世界帶來思想變革的天縱之才便在一場歷練中遭遇重創,經同行的朋友全力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舊活着。生命逝如煙火,卻留餘光永存,毋庸置疑,吳研當屬後者!
歷史暫且回顧到這,言歸正傳。輪迴桃落紅不斷,花雨不絕,若置身其中,便可時刻感受到動態之美,或靜或動,唯輪迴不止,剎那永恆。
沐浴着花香繼續前行,途經古塔一座,小橋兩道,蓮塘四方,假山無數,來到一處寬敞的亭台。亭中有白鶴三隻,人來不驚,見禮從容。
亭台視野開闊,舉目望去,倦鳥披着晚霞,從四面八方歸林;晚螢輕盈飛舞,似星河流動林間;透過樹隙,遠處的閣樓亭榭影影綽綽,依稀可見。
那裏是谷之中央——桃源。桃源是桃林的發源地,那兒生長着最古老、最美麗的輪迴桃樹,那樹有一個響亮而神秘的名字——玄輪。
大約走了一柱香的功夫,終於到達桃源外圍。晚風輕拂,吹來淡淡的花酒香,醉人心脾。側耳傾聽,隱約聽到有人在低聲對唱,歌聲宛轉悠揚。
男:“暖閣香,絲竹奏,故人重逢,把酒黃昏后。猶記風華正茂時,壯志凌雲,敢問蒼天壽。”
女:“殘陽斜,觥籌錯,一如當年,豪言卻蕭瑟。花落咫尺心已長,境是仙境,人是仙人否?”
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詞,可吟可唱,是門內一位已故的老前輩所作。雖然它描繪的是故友重聚,行酒作樂的場面,但其情調卻是愁悵與感傷。
原因是那時作者已然滯境多年,眼見大限將至,卻始終無法突破最後一步,而眼前熟悉的情景使他恍然憶起,當年的自己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可嘆如今,理想被無情的時光鏤空,徒剩一副只能用來證明其存在過的空殼,驕傲被殘酷的現實磨滅,只余那埋藏在歲月深處的腐根。
對於一個曾經志存高遠的修士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悲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可能存在的誘因,那就是聚會的地點恰在桃源。
都說,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可花有輪迴,尚可重生,留不住的恐怕只有人罷了,若他真的對此有所感觸,無疑是傷口撒鹽。
不論如何,過去即史,喜則當勉,悲則為鑒,莫耽於往,便是向前。另外,作者在當時情緒不佳的情況下,依舊將桃源稱為仙境,可見其美,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