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歸化4

第9章 ,歸化4

第九章,歸化4

馬來半島的矮人部落族長和潮人女祭司瞠目結舌的看到一座龐大的城鎮,岸邊數十艘獨木舟帆船。這樣的力量足以震撼他們。

在這裏待了幾天,親眼目睹了王正帶來的神跡就決定追隨天神的力量。

本地矮人族派出一個女祭司去馬來半島傳達神的教義,建立神殿;甲米潮人族的女祭司聽恩雅傳達了教義。

第一波精神的擴張開始了。

神殿在馬來人離開之前完工了,王正引導他們做了第一次祭拜。

神殿設置了神的崇拜和祈禱區域,以及非常重要的祭拜區域,放置祖先的神位。祖先死去后,如果沒有被神拋棄,就會進入天上神的花園,成為天使。

誰來決定被神拋棄呢?違反教義的人。

解釋權在女祭司這裏。

至於會不會出現天主教廷在黑暗中世紀的腐敗極權化,王正還沒有考慮,在當下,他需要一個上層建築,站在他這邊的利益集團。

另外要成立一個神學院,就在神殿的邊上後續建造。

神學院的職責是學習知識,除了最重要的教義傳播外,語言、算術、科學將是重要的學科。

甲米的女祭司帶走了五艘獨木帆船,普吉島的潮人水手們負責去教會他們使用。甲米的潮人部落需要貢獻10奉1稅,收入的十分之一歸到神殿這裏。

他們也將負責與泰人的交換。下一次的交換,王正還會去參加,他想要更多的了解素可泰王國在馬來半島的擴張。

甲米的矮人族帶走了箭毒箭和投槍,跟隨着普吉島矮人族的祭司,去傳播教義。

他們也將交納10奉1給神殿,透過甲米潮人部落,交換收益過來。

播種稻米。

召集了普吉島的矮人族,尋找合適的平原,挖掘水渠,灌溉水田,開始種植水稻。

矮人族的工具還是過於簡陋,木質的、石器、貝殼、獸骨等等,好在這裏種植比較容易。

鐵器或青銅器,是王正需要的。

這也是他要去接觸泰人的原因。此時的東南亞主流民族都已經開始使用鐵器,鐵器正慢慢成為主流。鐵器在東南亞的傳播,西北部經印度文明導入,伴隨着戰爭、貿易、宗教傳播到緬甸、泰國、柬埔寨一帶的有語言文字婆羅門教和佛教,以及鐵器。婆羅門教影響了泰國東北部和柬埔寨,吳哥王朝的建築是婆羅門教的風格。另一部分影響則從中國影響到越南和柬埔寨,儒家文化在越南生根,鐵器在越南大規模應用。所以很難知道柬埔寨的鐵器時代是來自印度還是中國,或者混合而成。

王正遇到的潮人族和矮人族都是邊緣人群,沒有在主要大陸生存,所以還停留在部落時代,而此時的蒲甘王朝、素可泰王朝、高棉王朝和越南李朝都早已度過了城邦國時代,進入了封建王朝。

這是王正面臨的局面,所以因勢利導,他直接發展部落文明進入****的海上游牧國家。

傳播宗教、研發武器和船舶,這是主線。

王正定下了這個小小王國的方向。

他獲得了一些瓷器和絲綢,準備以此去和泰人交換鐵器。發展普吉島的農業和最初級的工業,來奠定基礎,但大量的物資還是要依賴貿易完成。

王正觀察了一段時間后,從矮人族裏挑出了一些工匠。他建造了另一種窯,準備乾餾木材。因為缺少原油和煤炭,只有發展木化工。

乾餾木材是高中化學就學過的東西。如果你吃過錫紙烤肉,其實用錫紙包着筷子、牙籤之類的小木棒在火上燒,就會得到木炭和一些黑色的液體,看上去臟乎乎的。

這就是木焦油和混了甲醇等等液體。

小炭窯隔絕空氣乾餾,得到木炭和木焦油、甲醇等,還有木煤氣。不過他需要去甲米和泰人交換一些器具才能過來使用。

離交易的時間還有一些空檔,上次從哈桑那裏還得到了一些羊皮紙、墨水和鵝毛筆。他抽空把創造的文字寫了下來,順便寫了篇經書。

招來女祭司們學習這種文字。教學的時間不需要很長,祭司們要自己熟悉和掌握卻需要時間。

在航海和勞作中教潮人水手和工匠們學習數字則容易的多,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的做法是最有效的。水手和工匠們很快掌握了1到10的數字,簡單的加減法。

這可以幫助水手計算距離和風速,判斷方向。而工匠們則更能精確的製造器具和材料。

到了交易的日子,王正帶着絲綢、部分瓷器、鹽巴、腌制的大魚出發去了甲米。

巴拉貢如約來到岸邊。

王正和他探討交換鐵器、陶器、棉布的生意。巴拉貢卻無法提供,或者說無法作主。交換鐵器是一件嚴重的事情。王正給他看一把阿拉伯刀,與巴拉貢的刀對比,並相互砍了一刀。泰人的刀比阿拉伯彎刀還是差了很多。

他解釋說:“如果能提供鐵器或鐵塊,我能夠提供你同樣強度的鋼刀。”

巴拉貢說他無法決定,不過他請王正留在這裏,他去請示。

過了二天,一隻小小的隊伍過來,居然有兩頭大象作為坐騎。大象卧倒,巴拉貢先跳下來,躬身讓象背上一個男子踩着他的背下來。

男子頗具威嚴,在高大的王正面前也似乎並不畏懼,他走到王正面前,抬頭看着王正的眼睛。

“我是那空王國的王子。”

“我是普吉島的國王。”

兩人用泰文交談,聽了對方的身份后,兩人雙手合十到胸前,表示平等的禮節。從人拿來一條毯子鋪在地上。王正示意當地恩雅去拿自己的茶具過來。

兩人坐在毯子上喝茶。

那空王子很喜歡這種淡雅的甜絲絲的紅茶,加了白糖,尤其是從冰箱裏取出來的透心涼的感覺。他確信這是位偉大的國王了,因為他全身傳着衣服,而自己還光着膀子。

交談下來王正才明白,那空王國是素可泰王國的附屬國。素可泰王國剛剛崛起,與北方的拉那王國、緬甸孟族的國王、南部的那空王國都採取合縱連橫的方式,或結盟,或拉攏。那空王國就是屬國。

那空國王聽說了這件事,他對鋼鐵非常感興趣,所以派了王子過來洽談。

雙方進行了友好的、公平的協商,建立了貿易關係。

那空王國提供鐵塊、鐵器、棉布,普吉王國提供鋼刀、鋼矛頭、何一種王正說的犁地工具。

順便王子欣賞了普吉國王帶來的絲綢和瓷器,非常喜歡。從王子的表情來看,那空王室應該是有這些東西的。畢竟高棉王朝與宋朝的貿易一直不斷,泰國作為屬國時期也不可能沒有商品輸入。甚至馬來半島的宋卡北大年王國有大量的船隻,與中南半島、蘇門答臘、爪哇等地的海上貿易都應該是相通的。他甚至知道北大年成為了阿拉伯人的重要中轉和補給基地。後來皈依***,於信仰佛教的泰王朝衝突不斷。

建立貿易關係是很重要的,第一個國際貿易的合作夥伴,就由王正親自出馬建立了。

十三世紀中葉,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沒有主流王朝注意的普吉島****的國家開始建立。

第一個承認這個王國的是馬來半島這個別人的附屬國那空王國。

至於岸邊的潮人族,那空王國早就知道,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這些潮人不被主流民族尊重,管理起來也很麻煩,既然普吉王國願意收留他們,噢,王子發現國王的屬民都是此類矮人,不免對國王看輕了一點。但國王的船和用品又非常地高級,或許他沒有帶高級種族屬下過來吧。至於這些潮人,只要不上岸,就沒什麼關係。

王正回到了普吉島,除了帶來的鐵器、鐵塊、更多的稻米、棉布還有十幾個大的陶缸。

他先召集工匠開始乾餾木材。不久后得到了木炭和木焦油。木焦油等液體裝在大缸里。

有了木炭,就建造小高爐。這個屬於土法鍊鋼。這玩藝在大躍進時期不是失敗了嗎?問題是術業有專攻。這個小高爐還真不是從大躍進時期學來了,而是途徑一個村鎮,看一幫吃飽了沒事幹的美國佬做的。這個所謂小高爐只有一米多高,一次性使用的。

王正改進了一下,在乾餾窯的上方建立了這個小高爐,木器是把木煤氣引入高爐燃燒。用木炭來煉化鐵原材料,然後得到的是什麼呢?

地條鋼。

這是後市大規模禁止的一種土法鍊鋼產品。

然後建了個坩堝,重新燒煉這些地條鋼,外部撒碳粉滲碳,燒紅后出來,趁熱打鐵,打造刀劍矛頭,把裏面的碳和氣孔打出去。

虧得王正在學習末世生存技巧的時候,親手做了很多東西,否則就只剩下理論知識了,依靠這些土著不知道猴年馬月做出來。他沒有哪個好命穿越到宋朝的大城市。

這裏的巫師、水手、武士、工匠都是他一手一腳帶出來的,也就讓這些狂熱的土著對王正膜拜到五體投地。

他打造出了鋼刀、鋼製矛頭、鋤頭、鐮刀、斧頭、鋸子,並翻模製作了犁。吩咐水手運輸鋼刀、矛頭、犁去甲米,更換更多的生鐵,並換幾頭牛過來犁地。

有了鋸子和鐵斧之後,加工木材的速度加快了。

那王正煉製的木焦油做什麼呢?

他用來製作燃燒彈,無論是木焦油、還是裏面含的甲醇,都是可以燃燒的。而另一種武器叫做希臘火。

這是一種噴髮式的火器,古代般的火焰噴射器。此時的西羅馬正在使用這種武器,外號希臘火,不如叫作羅馬火更對一點。是用石腦油和一堆亂七八糟的填料做成的。

不過王正還需要一些原材料來製作磷化鈣,摻雜在火油里噴發出去,遇水可以自動燃燒。

武器技術是必須要突破的。

矮人們的身體力量有限,長弓能夠持續拉開的次數受到限制。在捕獵和小規模的戰役中影響不大,但是未來面臨大戰就會成為問題。攻擊的距離也是巨大的問題。矮人武士如果因為力量不夠,箭矢射擊不到敵人,高大的敵人能射擊到自己這邊,戰爭就很快會輸掉。

在海上接舷戰是另一個問題,身體的弱項決定了矮人對抗性搏鬥是不行的。

王正在羊皮卷上寫下:弩弓、複合弓、弩炮、投石器。

弩弓和複合弓的工藝並不複雜,對於王正來說。現代科技的發展,在互聯網時代呈現爆炸般的傳播,無論是化學還是物理學在應用科技的發展,並不是受限於技術,而是受限於專利、材料和工藝。

穿越者絲毫不用顧及到知識產權的限制,工藝需要大量實踐去獲得經驗值來修正,材料才是最大的問題。

複合弓需要滑輪、弓弦、弓身一起來提供動力。現代複合弓的弓身是玻璃纖維,滑輪是鋁或合金製造的,弓弦是複合材料。這些他都沒有。滑輪可以用鐵或銅來製作,重了點,問題還不大。或者用硬木。

弓身只有選擇硬木了。反正紅木在東南亞是不缺的。普吉島當然沒有,去陸地找一下還是不難的,下次可以叫馬來半島的矮人族去尋找。

想到弓弦才知道這種想法也是有問題的,為何呢?因為弓弦在北方是牛筋做成的,而牛筋在潮濕的環境裏容易鬆懈,無法使用。所以只能依靠植物纖維來製作弓弦,弓身本身的彈力來提供攻擊力量。

王正最後決定用竹片層壓來製作弓身,用竹片的彈力來提供動力,用植物纖維來做弓弦。

投石器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武器,用重力或彈力,利用槓桿原理拋射。他安排工匠在岸邊不同的位置製作了幾十台投石器,將來可以對準港灣里的敵船攻擊,既可以拋射石頭,也可以拋射燃燒彈。

用小的陶罐裝木焦油甲醇等燃燒液體,再安裝引火織物就成了燃燒彈。在互聯網崛起前,這也是近代城市游擊隊們喜歡的土製武器。後來互聯網發達后,恐怖分子發現網上諸多教授製作炸彈的,材料從超市就能夠買到,就紛紛去搞高大上了。

甚至都不用這麼複雜,到時候用防水的網兜裝直接點燃的燃料球往海上的船隻拋射就可以了。

但小型的投石器裝在雙體獨木舟上就成了難題,一是前面有碩大的三角帆擋着。從尾部發射當然是一種選擇,海上顛簸起伏,壓根沒可能打中。如果拋中了,那多半是瞎貓碰到死耗子。

所以在海上裝古代版本的火焰噴射器希臘火是比較合適的,或者是裝弩炮,也就是大號的弩弓,前面裝上燃燒球,打中了就是一團火。

海上近距離攻擊,陶罐做的燃燒彈投射,投槍也是可以必要的。

王正從投槍上突然想到了拼刺刀。二戰時期,小鬼子身高很多只有一米四五左右,拿着高於身體半截的三八大蓋拼刺刀。矮人族和潮人武士可以持長矛做拼刺刀的攻擊,而不是用刀劍。

拼刺刀是一種突刺技術,非常簡單,但需要勇氣和熟練。攻擊者雙手持矛或槍刺,左腳向前,右腳發力,右手握住矛身提到胸前,左手順勢掌握方向,突刺對手胸腹。用左手帶動矛身作擋和劈的動作,實際上就是三招:突刺、挑擋、劈殺。

船上狹小,就用短矛和投槍;陸地就用長矛和投槍。

王正基本上完善了海上和陸地戰法后,在捕魚和建設期間,就帶着武士們訓練。

他的事情太多,只是找了幾個強大的武士先教會,再吩咐他們去演練。

部落里原來的族長並不一定是最強的,而是最公平的,因為他要負責分工和分配。王正安排了女祭司負責宗教和文化事務,就不再讓她們插手其他具體事務,原來的各部落族長充當了官僚體系的中堅力量。武士階層也開始出現,不過此時他們兼捕獵和戰士的角色。工匠則獨立了出來,只負責製造和建築。婦女負責耕種、採集和紡織。

恩雅負責管理女祭司們,族長們直接聽命於王正。宗教權力、行政權力、軍事權力徹底的分了開來,所有的權力歸於王正一身。

年底,王正設計的王國徽標。這是一隻龍徽,是中國龍,代表天空、海洋和大地的神仆。

天神是無形的,龍只代表祂伸出的力量。

而神的標示則非常簡單,是一個完整的圓。圓內代表人類已知的,圓外代表神所知的。而人類無論如何擴張,只能無限接近神的力量,卻永遠無法達到神的邊界。這鼓勵人類去發展,也告誡人類要謙卑。

神殿的牆壁頂端用顏料塗抹了一個碩大的圓環。

在水手們遠航的夜晚,山頂會有一個碩大的圓環灌滿了油脂,不斷地燃燒,引導人們回來。

歲月如梭,眨眼間就到了新年。王正把自己出現在這個世界的日子列為神教的節日。春節只是作為自己的一個紀念。他規定公曆年為新年開始,以便後世能夠協調日期。然後把春節規定為一年一度休息十五天的日子,根據農曆來推斷。

春節的時候,他用帆艇上僅剩的麵粉包了些魚肉和豬肉餃子。這是馬來矮人族抓捕送來的肉類。

王正找了個借口,轟了恩雅下船,就留下孫大聖和自己相處。孫大聖已經長大了。很多時候只能蹲在自己肩膀,而無法掛在腰腹上了。因為那樣會抓傷自己。

他釀了些水果酒,在玻璃杯里放了冰塊,喝了幾杯,吃完了餃子。出來坐在船頭,望着星空。月亮從來不肯在除夕夜出現,所以也不知道是故鄉的月亮圓,還是此處的月亮更圓。

多愁善感不是王正的習慣,儘管他曾因投機市場的生命失去,隱居了多年。那只是一些淡淡的抑鬱,是價值觀上的一些迷茫。在叢林社會待了半年後,就明白生存的不易和殘酷,早就煙消雲散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9章 ,歸化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