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董太皇太后被廢。
下朝之時,何進對袁紹說道:“本初啊,等下來我府邸一趟。”
“諾,大將軍。”袁紹看了何進一眼,抱拳答道。
大將軍府邸,袁紹跟在何進一同進府,在書房之中,何進剛剛脫下朝服便問:“本初,今日朝會,汝為何如此?”
“大將軍,請聽紹與您細細道明。”袁紹先是坐在下手,放下笏板道。
“:從前竇武想誅殺內寵而反為所害,是因為他說的話漏泄出去了,五營百官服從宦官,害怕宦官。現在大將軍有車騎將軍這樣的弟弟,也是重要地位,兄弟同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都是英俊名士,樂於盡力報命,事情在於掌握,這是天助的時機啊。將軍應當為天下除害,名垂後世。雖周朝的申伯,也不算什麼!”袁紹起身作揖道。
“本初啊,不是我不想做,要知道宦官在先帝左右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封侯貴寵,內外勾結極為鞏固。我不得不防啊。”何進坐下后,用手擦拭着額頭上的汗珠道。
“如此,本初先回府了,叔父應該等急了。”袁紹起身向何進告辭。
“好吧,今日就先到這吧。”
“老爺,何太後有請…”管家俯下身子在何進耳邊說著。
南宮之中,何太後宮殿。
“妹妹,今日招我何事?”何進有些不明所以,問何太后。
何皇后聽了何進的話,輕笑了一聲,說道:“兄長,你不可輕信那些大臣之言,這宮中之事我比你清楚,設計謀害你的,僅僅是蹇碩一人而已,並不幹張讓等人的事。”
何進聽了十分不解,用質問的語氣道:“太后!你為何要偏袒張讓之輩?”
聽出何進質問的語氣,何皇後有些不滿,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何進也知道自己太過莽撞,急忙降低了身段。
何皇后見了神情稍緩,對何進說道:“兄長!你仔細想想,你我出身寒微,若是沒有張讓等人,你我焉能有今日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需聽人
言,欲盡誅宦官耶?”
“太后所言不差,只是如何可以確保,張讓等人是誠心歸順?”
何皇后笑了笑,朝着牡丹刺繡屏風後面喊道:“你們出來吧!”
從屏風後轉出來幾個身影,正是張讓等人,一見到何進就跪下,大呼道:“大將軍饒命!大將軍饒命!”
趙忠低頭說道:“大將軍,是蹇碩勾結董太后欲謀害大將軍,實在是與我等無關吶!”
張讓也在一旁說道:“是啊大將軍!蹇碩已經被大將軍所殺,還望大將軍看着往日情面上饒我等一命吧!從今以後我等皆為大將軍之命是從。”
“是啊!我等日後皆為大將軍之命是從。”
剩下的常侍也紛紛附和道。
何進見何皇后已經鐵了心保下張讓等人,也只好順着這個台階下了,只聽他衝著張讓說道:“看在太后的面上,先饒你等一回!可你等聽清楚了,下不為例!倘若再陰謀害我,可別怪我不給爾等留情面!”
張讓聽了猶如大赦,急忙一面磕頭,一面口中不斷說道:“謝大將軍不殺之恩!謝大將軍不殺之恩!”
趙忠、郭勝等人也是不斷拜謝。
何進不屑的瞪了張讓等人一眼,向何皇后施了一禮,就從席上站了起來,往宮外走去。
何進回到大將軍府邸,司馬潘隱,主簿陳琳,議郎曹操三人坐定,看見何進曹操起身便問道:“大將軍,事情如何?”
何進環顧左右道:“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餘不必妄加殘害。””
曹孟德一聽便着急的說:“大將軍,不除去宦官勢力,必定後患無窮。”、
何進臉色不悅,揮舞衣袖道:“吾意以決,孟德無需多言。好了,今日就到這吧。”
“這…誒!”主簿陳琳剛想起身勸何進,無奈之下只能仰天長嘆。
曹孟德搖着腦袋,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邊走還邊說:“無謀匹夫,成不了大事。”
太傅府。
袁紹剛一回到府中,管家福伯便小跑而來,在袁紹耳邊說道:“大少爺,老爺找你,就在書房。”
“好,我知道了。我馬上就來。”袁紹點了點頭道。
“典韋,你馬上去早就奉孝和曼成到我書房議事。”邊朝袁愧的房走去,袁紹便對身後的典韋吩咐着。
“俺這就去,請主公稍後。”典韋說罷,便小跑着不見蹤影。
袁愧書房。
茶香四溢,袁愧正閉目養神,袁紹的腳步聲傳來,袁愧緩緩睜開雙眸道:“本初,坐吧。”
“謝叔父。”袁紹先是對着袁愧作了一揖,隨即坐下。
“今日朝會,你…還是太過衝動了。”袁愧把袁紹從頭到腳的看了一眼,話裏有話的說。
“叔父您是在擔心袁府上下的安全?還請叔父放心,一旦發生動亂,我必保叔父安危。”袁紹立馬便明白袁愧的話外音。
袁愧眉頭微皺,沉吟許久才開口:“洛陽是個死地,我已經安排好,擇日讓公路前往汝陽老家。本初你…何時離開?”
“是嘛,等到…應該離開的時候,我自會離開。”袁紹心生警覺,他的到來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對於這些他無能為力,但袁紹相信一件事,富貴險中求。
“本初啊,政治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他很複雜,你能明白嗎?”袁愧苦口婆心的勸解着。
“叔父,亂世以至,當以性命為上。”袁紹雖然聽不懂袁愧的話,但他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說白了,他是個惜命之人。
“…好吧,其他的我也不想多說,回去問問的你的謀士就清楚了。”袁愧長嘆了口氣,對袁紹下了逐客令。
“還請叔父保重身體,您是袁家的頂樑柱。本初先行告退。”袁紹對着袁愧鞠躬說道。
“回去好好想想。”
渤海郡,南皮城。
太守府邸,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杜畿一臉興奮的摸樣,把手中的竹簡放在房喬的案几上,興高采烈的說:“找到了,先生,終於找到了,他們就在常山郡。”
房玄齡放下手中的竹簡,一臉的淡然自若:“是嘛!河北顏家,冀州有名望的士族。”
杜畿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河北顏家有一庶齣子弟,姓顏名良。據傳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
房喬沉思片刻,對着杜畿說:“這樣吧,你持我的印綬去一趟郊外軍營,跟天德說我向他借兩個人。”
“何人?”杜畿疑惑道。
“常山趙子龍,東萊太史慈。”房喬一字一句的說著。
“此二人竟如此得先生看重?”杜畿通過這些時日對房玄齡的了解,丞相之才,國家棟樑也不為過。現在竟然有武將能入得來房喬的法眼?可以說杜畿的好奇心被勾了出來。
“趙子龍此人氣度沉穩,遇事冷靜,最重要的是趙子龍能善於思考,只要稍加培養就是一員名將。而太史慈生性至孝,善於騎(射),武藝高強,而且我曾經與太史慈的母親長談過,太史慈胸有大志。此二人皆當世良才,我當為主公培養。”房喬緩緩而談。
房喬繼續說:“況且最近我軍的動作很大,冀州牧韓馥已經開始警惕起來,在中山和常山兩郡的交界處,佈置了兵馬,不得不防啊。”
“先生深謀遠慮,如留侯在世,伯侯佩服。”說罷,杜畿轉身離去。
回到書房的袁紹,發現人已經到齊,便走到主位坐定。
“主公,今日朝會依我看…”說到這裏,郭嘉搖了搖頭,意思很明顯。
“知我者,郭奉孝也。”袁紹伸出右手食指指向郭嘉,笑着回答。
“好了,先不說這個,曼成啊,今日有沒有傷着啊?”袁紹問話的方式很有技巧,第一句話不是想着其他事情,而是關心下屬的安危。
“多謝主公關懷,末將無事。今日帶兵前去上軍校尉部,雖然有蹇碩的死忠的阻撓,但末將一連殺了三名軍侯,五名屯長之後,終於把反對者給鎮壓下來。”
“士兵們可有損傷?”袁紹又問李典。
“無一人受傷。”李典抱拳道。
“給我說說你手下有士卒幾何?馬步軍幾何?弓箭手幾何?”袁紹問的十分的詳細。
“不算主公親衛兩百人的話,典麾下共有三千兵馬,其中騎兵兩百人,弓箭手五百餘人,其餘都是輕步兵。”李典對於這些是爛熟於心,倒背如流。
“好,不錯。曼成果然有料,這樣吧,我書房之中,剛剛好有《吳子》和《六韜》,就賜於你了,沒有事的時候,多看看兵書,對你未來是有很大的幫助的。”袁紹說著說著便走到書架面前,憑藉著腦海中的記憶,找出了《吳子》和《六韜》,並親自交到李典手中。
“多…多謝主公,典一定誓死研讀。”李典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對於熱愛兵書的他來說簡直就是在做夢。李典的雙手在發抖.聲音在發顫。
《吳子》是著名的兵家吳起所著作,吳起一生歷仕三國,有過輝煌的戰績。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
“曼成啊,你那方面都懂,都會,但…這就意味着平庸!所以我希望你能好好學習先輩們的兵法,日後能成為一名統兵之將,我相信你!”袁紹語出驚人,說到最後還拍了拍李典的胳膊鼓勵道。
“……典明白了,”袁紹的話給李典很大的衝擊,大腦的思維開始混亂。
“好了,先回去好好想想,我今天所說的話,人不可能樣樣全能,但…人只要有一樣是你自己拿手的,那你就是最棒的。”袁紹語重心長的對李典說。
“主公,我現在腦子很亂,我先告退了。”李典失魂落魄的離開了。
“主公,精闢啊!太精闢了!”郭嘉猛然站起,拍手道。
“精闢?依我看馬屁精還差不多。”
“主公現今只需——靜觀其變。”打鬧過後,郭嘉恢復常態。
“說說?”
“自章帝以來,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權,直到今日。那麼請主公想想,外戚除了何氏一族,還有誰?”郭嘉反問袁紹。
“漢靈帝的母親,董太皇太后。”袁紹被郭嘉一語點醒。
“正是如此,皇子協從小被董太后收養,也正是因為董太后的支持,靈帝才想改立劉協。”郭嘉繼續分析道。
“奉孝是說,何氏和董氏必有一戰?”
“正是如此。”
深夜,三更時分。
南宮,董太皇太后寢宮。
董太皇太后深夜召集張讓前來議事:“何進之妹,當初我抬舉他。今日他的兒子即位,內外臣僚,都是何氏的心腹:如今何氏大權在握,簡直是一手遮天,我該如何?”
張讓垂着腦袋,思考片刻開口:“太皇太後娘娘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為朝廷大員,掌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
董太皇太后大喜。
翌日,朝會。
董太皇太后降旨,封皇子協為陳留王,弟弟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十常侍共預朝政。何太后見董太皇太后專權,於南宮中設宴,請董太皇太后赴席。酒至半酣,何太後起身捧起青銅酒杯說:“我等都是婦人人家,參預朝政,不是很好。昔日呂雉因握重權,呂家宗族千餘口皆被屠盡。今天我們應該深居宮內;朝廷大事,交由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願聽聞汝的意見。”
董太皇太后聽聞,面帶不悅之色,拍案而起手指着何太后:“你毒死王美人,設心嫉妒。今天你的兒子為君,與汝兄何進之勢,膽敢胡言亂言!吾讓驃騎將軍取何進首級,易如反掌!”何后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董太皇太后不屑的說:“汝家屠豬買狗之輩,有何見識!”兩宮互相爭競,張讓等各勸歸宮。何后連夜召何進入
宮,告以前事。何進出,召三公共議。
第二日早朝,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宮
中,合仍遷於河間安置,限日下即出國門。一面遣人起送董后;另一方面點禁軍圍驃騎將軍董重府宅,追索印綬。董重知事急,自刎於後堂。家人舉哀,軍士方散。
六月,何進暗使人毒殺董後於河間驛棧,舉柩回京,葬於文陵。
袁紹於府中聽聞此消息,不由感嘆:“榮華富貴如過眼雲煙,百年之後皆是一杯黃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