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興趣
想到這,二人也非常積極主動的配合老漢的誇獎,一時間各種微笑寒暄來往,氣氛就熱鬧了起來,連帶麵館老闆之前的惆悵也少了幾分。
麵館老闆帶着燕振宇清點完一樓里的各種雜物,現場商定了價錢,雙方表示沒有異議后,來的年輕人現場起草買賣合約,協議一式三份,老闆留一份,鳳木秋燕振宇一份,還有一份自然要留在鎮子公所里,作為買賣依據,入籍為證。
雙方都是痛快人,沒有什麼猶豫疑惑,很快就簽好了協議。
一轉眼,徐河麵館就換了主人家。
舊老闆收了錢開開心心收拾行李準備進城跟家裏人團聚。
公所的人也開開心心回去復命。
剩下燕振宇鳳木秋阿歡一家三口,站在八角樓前,有種勝利的喜悅。阿歡奶聲奶氣的在描述自己新房的樣子。鳳木秋感覺,這樣的樓要想住進去,可能不是幾天能解決的問題,首先就要把之前沒用的二層三層四層打掃出來。
好在這一家人最不缺的就是時間,銀錢花了可以在賺,時間可不是人人都有閒情逸緻收拾房子的。
鳳木秋好不容易有個事情做,之前一陣子在山上真真是憋壞她了,當下安排燕振宇去找找鎮上的集市和店鋪,買些立時就要用上的東西。自己帶着阿歡到樓里轉轉。
燕振宇擔心一下子打掃沒有使用的三層樓累壞了老婆,找到一間小茶鋪,詢問附近有沒有願意出短工的人。
什麼時候都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茶鋪的老闆娘本來就兼做牙婆之類的事情,接着就介紹了好幾個民婦女,都是手腳利索有眼力見的人,其中兩個,早先沒隨軍的時候曾經在大宅內院當過僕婦。
這樣的超級適合給鳳木秋打下手。燕振宇付了定錢,要他們第二天一早八角樓幹活。
一聽說是八角樓,茶鋪老闆娘來了興趣。沒想到出手闊綽的一下子買下徐河鎮八角樓的財主此刻就在自己面前,茶鋪老闆娘立刻端出一杯涼茶,開始給心目中的大老闆介紹起工人。
按老闆娘的計劃,八角樓至少還要再雇傭三個跑堂,兩個廚子,至少四到五個雜役才合適,或者說,才能進入營業模式。
燕振宇一聽來了興趣。
其實經商完全對於燕振宇跟鳳木秋來說是件新鮮事,他們倆,燕振宇跟鳳木秋做老闆老闆娘,純粹是他倆覺得世間事皆可為的一種嘗試。
真要說起來經商應該怎麼辦,麵館應該怎麼樣經營,說真的這二位的自理能力,暫時只能確保阿歡的溫飽。
茶鋪老闆娘願意出謀劃策自然是好事。
聽完了茶鋪老闆娘的生意經,燕振宇回去看看鳳木秋跟阿歡收拾的怎麼樣。
回去一看,兩個人不知道從哪翻出來的地瓜干,正一邊吃一邊在四樓的陽台曬太陽。
燕振宇把茶鋪老闆娘教的注意事項給鳳木秋念叨了一遍。鳳木秋也不懂怎麼樣開門做生意所以似懂非懂。反正聽人勸吃飽飯總是沒錯的。
而且鳳木秋願意相信需要雇傭一些人幫忙,因為她發現了一個很厲害的問題。那就是,燕振宇跟鳳木秋都不會做麵條。
這還能開什麼麵館喲,這難道沒開張就要換牌匾嗎?
好在呀,阿歡是個樂天派,“沒麵條我們可以做麵餅呀。”於是快快樂樂的纏着鳳木秋要求吃烙餅。
燕振宇一臉不相信的表情,他從來不知道鳳木秋會做烙餅。之前在山上也是燕振宇弄些吃食,負責飲食起居的。
接收到了來自燕振宇不可思議表情背後的含義,鳳木秋倒是謙虛,坦誠的說,其實她給阿歡吃的烙餅,就是麵糰烤熟。
“得了,所以我們買下這個八角樓的目的是提醒我們根本不會做飯嗎。”燕振宇有點無奈。
鳳木秋不服氣,都是不會做家務的人,做不了麵條做別的不一樣嗎。
兩個人仔細想了想,可能最擅長的事就是燒開水了。
事不宜遲,想到開水,兩個人有點渴了,別管以後做什麼行當,先去燒個水泡個茶也不錯。
立即行動起來,人人都會的燒開水,很快就完成了。
鳳木秋有隨身帶茶的好習慣,夫妻二人就悠哉悠哉喝茶起來。
發獃什麼都不做,其實時間過的更快。
眼看夕陽西下,今天完成了一件大事,從此也是個在市井環境裏有房的人了。這就是生活,一個決定後面其實是兩個人的共同努力。
收拾收拾,阿歡唱着歌,燕振宇和鳳木秋覺得今天就當是先收了樓,後面怎麼開門做買賣,不着急,一樣一樣來。
三個人開開心心吃着地瓜干,先回山上的住處去了。
又是一天,新的一天,阿歡還是最早起床的那個,三個人打水洗臉,洗漱完畢決定去鎮上吃早飯,順便看看風土人情。
徐河鎮大概有個萬把的人口,但是主要都是邊關將士的家屬和清選,所以鎮上沒有什麼大的營生,要說稍微繁華一點的,就是有幾間鋪面賣一些。農耕習武之類的用具。
所以鎮上的女眷大多是做些縫縫補補之類的事情,或者乾脆就在家裏操持家務,男的呢不論老少,除了家裏頭有人當兵的之外,剩下的做的最多的就是打獵和砍柴。
“你不要小看這個小鎮子,這個地方,一方面是邊關將士各類各種親眷住的地方,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離這個鎮不遠的,有幾座小城,那些城鎮本身附近並沒有什麼起伏較大的高山,都是平地,雖然可以種稻米種小麥,但是缺柴火,沒什麼其他物產進展就少了很多。加上城裏住的一些達官貴子,他們不可能自己去砍柴,也不可能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打柴,所以就形成了徐河鎮的很多人青壯年專門打開,然後送到城裏去供給富貴人家使用。一來二去,徐河鎮就成了附近幾個城市,最主要的柴火供應點,當然了,還有獵戶打下來的那些野味,以及邊境上傳過來的一些小的其他商品。”
如此這樣,自然徐河鎮的青壯年或者說大多數男丁,每天早晨吃完了飯,就帶着獵刀或者是砍刀去旁邊的山上打柴,或者試試打獵的運氣,看看能不能碰到落了單的野味。
他們一般一早上山砍了柴捆好收拾利索,就要從山上背下來,有着青壯年力氣足,跑得也快,從山上下來以後稍作休息就看着柴火往城裏送,但是大多數都是砍了柴以後先帶回家修整好,隔天才往城裏送。
畢竟一大捆柴火很沉的,這東西又是薄利多銷,做多了積累,賺的多,所以青壯年都會選擇當天砍了當天送去,當天收錢當天結賬。然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什麼八角樓會有來吃面呢?因為八角樓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大家要把柴火送到城裏的必經之路。要想來這個城,這個麵館,還真是對大家有很重要的意義。
然後,早上樵夫砍了柴,隔天把柴運到城裏去,這一去一來一往至少要花上一天的時間,因為城與城之間的距離並不近,很多人從八角樓吃了面,就要開拔去送柴火,要等到晚上才能回來坐到面館裏,再要一碗面,吃完才能回家。解除一天的勞累和辛苦。
燕振宇了解了這些,越發覺得,這個店還真的要好好開着,更不能說去因為自己不會做麵條,就改了麵館的事。
反正一時也不能開張做其他生意,面呢,還有積蓄的,暫時能頂一陣子,只要有客人來了,下好了招待就行,花不了多少精力。於是,三個人乾脆就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心思和錢都花在了,怎麼把這個樓改的更舒服,能住人的這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