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桃花源記
秦毅搖了搖頭,“我倒是覺得多長几個心眼起碼不能算壞事?其實,這心眼多用另一個詞彙來表達就是聰明。”
“聰明不是毛病,得聰明到正地方,再怎麼說,人變懶了總不是好事吧?”陸少雨不同意。
“其實,仔細想來,這事多也不一定就是毛病,有時候,碰到了壞人壞事,總不能聽之任之,總不能麻木不仁,總不能視而不見吧?總得有人站出來。”
秦毅好像沒聽到陸少雨說話,繼續着自己的思路。
聽了秦毅的話,陸少雨嘴唇動了動,沒說話。
秦毅看着族長問道:“老族長,您說呢?”
族長看了看秦毅,又看了看陸少雨,“我看那!這事怎麼說呢?其實就是那回事。”
聽了族長的話,秦毅心裏直想樂。不知道那回事是哪兒回事?
這倒使秦毅想起了一個笑話。說是有一家人喜得貴子,三個人在一起去這人家。一個人說這孩子肯定能長命百歲。說這話的人是想討主人的喜歡,是為了獻媚。一個人說這孩子早晚會死的。說的雖然是大實話,但說這話的人肯定對這家人沒好感。第三個人看了看剛說完話的兩個人,誰都不想得罪,於是說:“這孩子!這孩子!這孩子有多麼?”秦毅覺得眼前的族長,很像是笑話中的第三個人。
“秦先生,您剛才問這人是因為什麼變的。族長說是跟外來人學壞了,我覺得不是那回事。我這段時間還真的認真的想這件事了,也想明白了,說出來就怕您秦先生不樂意?”
“陸兄,哪兒的話?有什麼不樂意的?您想明白了什麼?說就是了,我還真想聽。”秦毅誠懇地說。
“要說呀!就是因為我們挖山洞打通了出山的路?……”
陸少雨話沒說完,被族長打斷:“少雨,怎麼能這麼說呢?說這話多傷秦先生的心呀?全村人也不答應呀?不修通路能走出大山嗎?不修通路大家能看到外邊的世界嗎?不能這麼說,可不敢這麼說!”
“大叔,我也知道這路修通了好,要說這個村裡,誰為這修路出力多,除了秦先生,也就是我了吧?可橋歸橋,路歸路,一碼是一碼,咱們今天也沒外人,就事論事,秦先生,您說是不是?”
陸少雨和族長也是本家,大叔是他對族長的稱謂。
秦毅說:“陸兄說得對,要說這為修路誰出力多,我還真不一定趕上您,陸兄怎麼想就怎麼說,我真的很想聽。”
陸少雨說:“那我可就說了?”
“請說,沒關係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沒有什麼話是不可以說的。”秦毅鼓勵着陸少雨。
“如果路不通,這村裏的人多數都走不出大山,也就看不到山外邊的花花綠綠。也就不能像現在這樣的胡思亂想。您比如說吧?過去,咱們村誰認識錢?誰拿錢當回事?再看現在,都快鑽到錢眼裏了。咱們誰不知道,過去采了藥材,開始,沒有獎勵和提成,大家都高高興興交到秦先生那裏。
“但是,有人用錢收了,除了我們幾個人,其它的人還不是都去換錢了。後來,咱們這邊也給現錢,給的還多,結果又都跑回來了。秦先生他們收的藥材,換成鹽什麼的,不還是分給大家嗎?吃鹽的時候,怎麼就沒有一個人說自己沒交藥材,沒有臉吃鹽呢?”
“陸兄,這件事咱們也沒強調一定要交到咱們這裏,大傢伙交到哪兒都沒有錯。”秦毅說。
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邊的世界,大家長了見識,接受了很多新的東西,能算壞事嗎?秦毅並不贊成陸少雨的話,也不想為這件事爭論不休。
“您二位說,這大家在大田幹活不肯出力,和這修通路,走出大山有沒有關係?”秦毅問。
“這兩件事,好像扯不到一起。”陸少雨言道。
老族長說:“還好像什麼呀,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大叔,秦先生,你們聽說了嗎,老孫家要搬走了。”
族長和秦毅知道,陸少雨說的老孫家就是從村民手裏收藥材的那家人。
“是嗎?”秦毅真沒聽說。
“我早就知道了,孫滿倉和我說過了,走的時候,他們還要請全村人吃一頓,算是報答他們在受難的時候,大家收留了他們。”族長言道。
“陸兄,我記得孫滿倉老家的房子不是被大水沖走了嗎?難道是想回老家重蓋嗎?”秦毅問。
“秦先生,不是的,他不搬回老家,就搬到縣城。”陸少雨說。
“孫滿倉家搬縣城?”秦毅不明所以。
陸少雨說:“孫滿倉在縣城北邊買了房子和地,這幾年他在村裡收藥材不是賺了些錢?他不想張揚,這事這村裡沒幾個人知道。”
秦毅早就知道陸少雨是這村裡消息靈通人士,看來他知道的還真多。
族長因為他最憂心的村裡人吃飯問題,秦毅已經解決,一身輕鬆。陸少雨也同樣因此而很高興,桌子上雖然沒什麼菜,但三個人酒喝到了很晚。
族長喝得多了一點,走路有些趔趄,陸少雨自告奮勇送族長回家。
二個人走後,秦毅看天不早了,草草地收拾了一下,洗了洗就上了床。
是因為喝了酒嗎?還是因為這腦子裏總是想事?秦毅久久無法入睡。
怎麼回事,腦子裏總是浮現東晉詩人筆下的桃花源記?
很多年以前,秦毅讀到了這篇不朽著作,便被深深的吸引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寫的是: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打漁人,順着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地撒在地上。漁人對眼前的景色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盡頭,結果走到了溪水的發源地,眼前出現了一座山。
再仔細看,發現山上有一個洞口,洞裏有亮光。漁人好奇心起,就下船走進洞口。起初洞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
走出山洞,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一塊塊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連着竹林,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鳥語花香雞鳴狗叫相聞。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的在耕種勞做。
男女的穿戴,和山外的人們相同。老人和孩子個個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裡人看到漁人,十分驚訝,問漁人來自何方?漁人詳細做了回答。村裡於是有人熱情的請漁人去家裏做客,備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別的人聽說來了外人,也都來打聽消息。
漁人聽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着妻子兒女來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和外邊的世界斷絕了往來。
他們問漁人是什麼朝代了?那些人竟不知道有漢,就更不用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的告訴了他們,聽完后,他們都很感慨。
接下來,其餘的人又輪番把漁人請到自己的家,拿出酒和好菜好飯款待漁人。漁人停留了幾天,才告辭村裏的人離去。……
從小就跟着師父東躲西藏到處流浪,秦毅特別想往,能夠遇到一個像桃花源記描寫的這樣一個地方。每家每戶都有田地可種,人們之間和美相處,少有所養,老有所依。沒有欺詐,沒有相互的算計,沒有人害人,也用不着誰整天提防誰。所以,當初逃到風縣,遇到了田叔和小燕,聽到這個地方后,馬上就引起了對這個地方的注意。因為,他想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
來到這裏后,他開始很失望,因為看到的是荒山野嶺,村民貧苦的生活。但是,住下來后,他很快發現了資源的豐富,只是在等待着人們的開發。
沒有現成的,為什麼不能自己動手改變呢?為什麼不能通過努力去創造美好的生活呢?於是,他想法設法的帶着村民修梯田,解決吃飯問題。於是他教會村民采草藥,賣到山外去換回食鹽和其它所需。最後,他認為是大山擋住了大家過上好日子的路,又帶着鄉親們把路打通,走出大山。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這裏發生了天翻地復的變化。秦毅為這裏的山山水水高興,秦毅為鄉親們高興。他覺得自己活得很充實,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但是現在,村子裏出現的情況讓他迷茫了。怎麼回事兒?出了什麼問題?他應該怎麼辦?除了想辦法解決鄉親們的吃飯問題外,他還能怎麼做呢?
這裏變了,不毛之地變成了米糧川,荒山野嶺變成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但是,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人也變了,開始不覺得,回過頭一看嚇了一大跳,變化也如此之大。
是變好了,還是變得不好了呢?他真的不知道?但有一個現實,他沒法不看到,地里打的糧食少了,由年年有餘快變成了家家無“隔夜糧”。如果是受了天災,倒是沒什麼可說的?可是,沒有呀?為什麼會這樣?人為什麼會改變?
秦毅不能不承認族長和陸少雨他們說得都對,一個是受外來人的影響。原來,這裏的人在同化着外來人的時候,也悄悄地被外來人改變着。可以說,這些往往都發生在無意識和不自覺之中,是所謂的潛移默化。
另一個是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邊的世界,受外邊的世界的影響。而這兩個方面都和一件事有關,就是路的修通。很明顯,如果路不修通,外邊的人就輕易進不來,同樣如果路不修通,絕大多數的人們也就看不到外邊的世界。
秦毅突然想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所以那麼美好,是因為與世隔絕。而這裏的民風所以那麼的淳樸可愛,不也是被大山阻隔嗎?
想到這裏,他突然怕了起來,是不是自己錯了?是不是不應該把路修通嗎?如果是這樣,自己是不是成了這裏的千古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