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邊緣
()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人生不也象徵著,那花里的世界,葉下的菩提,站在世外看人間,這便是站在了人生的邊緣。
曾記得小時候,每當別人問自己最想做的事是什麼?我們就會毫無遲疑的回答:“想趕快長大。”而如今,真的長大了,卻又想回去了。因為長大的感覺很累,身累,心更累。在我們認知的過程中,我們接觸了許多的事物,漸漸的明確了自己身上的責任與義務,國家與社會,家庭與生活,生活上的繁瑣,與自己責任的寄託。父母給予我們愛的同時,也把責任交給了我們,我們不僅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一個家庭、社會,乃至一個國家,更是為了人類最純美的靈魂而存在。正如藏克家的詩句所言:“他活着,是為了更多的人好好的活着,因此人們把他舉的很高很高。”這便是偉人的偉大之所在,因為他們是用自己靈魂的高貴來詮釋了生命。
看着時隔多年的朋友,心中難免會有一絲傷感。想起了當年夥伴們兩小無猜的場景,再抬頭看望今朝,面孔上的陌生,卻又深感內心上的熟悉,這是塵封許久的記憶。夥伴們都慢慢的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業。求學這條路,像一張張的網,篩走了一個又一個夥伴,留下的只是記憶,只是回望,這是人生邊緣的海。
日子在一天一天的飛逝,我們也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小時候的夢想,時常被現實所沖蝕,也許我們應該多接觸一些打擊與挫折,就像蒼鷹的成長曆程,只有時常折翅的幼鷹,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只有悔過的心,才能懂得生命的珍貴,只有受過苦難的人,才能懂得那苦中的甜。也因為那段對苦難的記憶,才能體會到:“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澄明,心因飽受滄桑而愈益溫厚。”中所提現的哲思。
苦難與挫折,成就了偉人,但也成就了諸多的反面人物,有的人從事於醫生、教師、公安......但也有人從事於偷盜、搶劫、詐騙......這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黑與白的征服,但是命運的天平,總是傾向於捨生取義者,這便是人間正道的滄桑,也是人生邊緣的相對論。
“命運”看似緊密相扣的兩個字,實則極其不同。作家畢淑敏曾經這樣說過:“命與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命是註定的,而運是可以改變的。”先天的註定,是後天不可更改的。有的人,天生殘疾,也有的人在改變運的過程中,成為了社會的弱者,在這裏,也深知“做一個被上帝咬過的蘋果”的奧秘之所在。逆向的思維,是成才的放大鏡,也是人生邊緣的鏡子,我們應時常站在這面鏡子之前來審視自己,認定自己的命,改變自己的運。
在大眾化的消費群體中,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與事,成為了裝扮我們人生的綵帶。精神與物質的互補,充實了我們的內心世界,社會的意識形態,歷史的變遷,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政治領域的紛爭,共同造就了生活,這些生活的分支,是人生邊緣的鵝卵石。
人的生老病死與四季的變換,時間的改變,推進了一個個生命的輪迴。一個人不可能永久的活着,也不可能永遠年輕有活力。總有一天,我們會老,會死去,這是無可避免的。對生命的感悟,佛教應該能給出最完美的詮釋,佛教有云:“死,意味着重生。”因為上一代的離去,成就了下一代的發展,這才促進了人類的進步。“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想,這也是生老病死,最佳的修飾詞。
站在人生的邊緣,看向芸芸眾生,我們有時候,也應該換換位置,不要總做一個參與者,也應該學會做一個冷眼看世界的旁觀者,只有看清自己所要走的路,我們才會少走彎路。正如一句話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想,也應該講的是這樣的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