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劉國軒拜帥 第二更
高桂英和李岩這路大軍東進的同時,以沐天波和宋獻策為首的10萬明軍從廣西北部也是緊鑼密鼓的東進,他們與當地的明軍已經聯合,一舉拿下了湖廣北部。
接下武漢南部,兵鋒直指江淮一帶,與劉澤清以及江陰三公的隊伍匯合之後,向南推進。
這路兵馬也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目前也打到了福建北部。北直隸和南直隸來的援兵馬加在一起,現在福建北部的明軍已經超過了30萬。
林毅的兵馬剛一到達福建東部海域,就接到了各地來的奏摺,幾乎全都是捷報。現在高桂英和李岩這路兵馬已經打到了福建境內,徹底趕跑了葡萄牙殖民者,而且他們的人馬發展迅速,連李定國的人馬加上收編南軍,現在他們這路人馬超過20萬。
北邊宋獻策和沐天波、江陰三公、劉澤清等三十多萬大軍已經打到福建北部。
林毅這一路人馬,連水師帶岸上的兵將加上收編的南軍俘虜,加在一塊,現在也有20多萬。
林毅這麼一算,福建西部、北部和東部的明軍合在一塊,總兵力接近80萬。
林毅看眼前的形勢,最多再用一個月。西路軍的水師和他的水師就能夠實現海上的鐵壁合圍,到時候百萬雄師圍困大南帝國的京師,鄭芝龍已經是瓮中之鱉。
但是對於鄭芝龍,此人雖然罪大惡極,但是為了照顧鄭成功,也是為了這一帶黎民蒼生少受戰亂之苦考慮,毅還是願意以安撫為主剿滅為輔。
於是他找來了鄭成功商議對策。
“成功,接下來的仗我們該怎麼打呢?”
鄭成功何等的聰明,瞬間就明白了林毅的用意,因為仗打到現在已經非常明朗了,大南帝國只剩下彈丸之地,幾座孤城,根本無力與大明軍對抗,這仗非常好打,直接進兵,大南帝國的覆亡只是個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並不遙遠。林毅之所以這麼問他,並非是沒有策略,而顧及他的父親鄭芝龍。
鄭成功立即跪倒在地,“監國大人,仗該如何打就如何打,請大人下令,成功願肝腦塗地,願為前驅。”
林毅一笑,“本監國知道成功對大明朝忠心耿耿,也從不懷疑你的忠心,但是本監國還是希望南安王認罪伏法,歸附大明朝,你們父子團聚,一家子團圓,百姓也早日結束這刀兵之苦,還眾生一個太平。不知成功可有良策?”
鄭成功非常感激,“多謝監國大人開恩,我們鄭家世受皇恩,就應該矢忠朝廷。可惜父王他一時鬼迷心竅,做出逆反之事,承蒙監國大人所不棄,大人對我們鄭家天高地厚之恩……成功倒是有一計,不知可行否?
“但說無妨。”
鄭成功說自己的三叔鄭鴻逵最疼自己。當年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的時候,通過老師錢謙益和師娘柳如是,他和這個三叔多次接觸,當時的鄭鴻逵在鎮江任總兵。他閑暇的時候,鄭成功還跟着他這位三叔學過武藝,他們叔侄倆無話不談,鄭成功最願意接受他這位三叔,甚至勝過他的父親,鄭鴻逵曾經對朝廷忠心耿耿,對大明朝矢志不渝,今天之所以走到這一步,也是迫不得已。鄭成功打算先遊說自己的三叔鄭鴻逵。如果他能夠投降大明,然後他們叔侄再進京勸說自己的父王鄭芝龍,讓他回心轉意,認罪伏法。
鄭成功把自己的想法,毫無隱瞞,坦誠相告。
對鄭鴻逵其人,林毅也是有所了解的,歷史上他的確沒有跟着鄭芝龍投降大清。而是跟着鄭成功走出了一條反清復明之路,因此林毅思忖之後就採納了鄭成功的這一計策,他也相信鄭成功能夠大義滅親。
但是,林毅仍然擔心鄭成功的安危,雖然鄭成功與鄭芝龍、鄭鴻逵是親父子、親叔侄,血濃於水。但是在皇權大於一切的時代,親情顯得那麼嬌弱不堪。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權勢利益,父子反目,夫妻成仇,手足相殘,這樣的事不勝枚舉。
而且林毅也知道,歷史上鄭芝龍跟鄭成功親父子他們走的路不同。因此林毅打算讓鄭成功多帶些人手。並準備親自給他挑一些精兵強將帶在他的身邊,關鍵的時候以助他一臂之力,以免遭受不測。
“有大人錯愛至此,成功萬死無憾。成功辭去不成功便成仁,不勞大人挂念,有紀子陪我一同前往足矣。人太多了反而是累贅,行動諸多不便,成功此行少則一個月,最多三個月,如果超過了這個期限,成功未有音訊,監國大人盡情發兵,蕩平福州和南安。”鄭成功婉言謝絕了。
“還是那句話,願你能夠成功。”林毅一看也沒有勉強。
計策定下來之後,鄭成功帶着田川真紀子,輕裝簡從。僅帶了十幾個隨從十幾匹馬,上了一條中號的戰船,他們當然得走水路,而且走水路也近,往漳州廈門一帶而來……
鑒於鄭成功的這一計策,林毅命令高桂英、李岩,還有他這路兵馬,暫時停止攻打南國,等待鄭成功的消息。
大南帝國的京師福京,也就是後世的福建省福州市。
此時作為大南帝國的帝王鄭芝龍在龍椅上再也坐不住了。皇宮御宴,三宮六院,什麼後宮佳麗三千,這些他全都顧不得了,因為現在他的大南帝國處處都在吃敗仗,形勢岌岌可危。從西邊到北邊到東邊,從岸上到海上都是兵敗的消息,現在他的龍書案上堆積如山,全都是兵敗球員的告急文書。
他稱帝這一年來,他所掌控的地盤現在只剩下一個福建了。
原來的以福建為中心,延及江浙、兩廣、江淮流域及湖廣一帶。面積多麼遼闊,差不多能抵得上半個大明了。可是沒想到在明軍的攻擊下,他所謂的雄兵百萬戰將千員,原來是這麼的不堪一擊。
他不得不犯愁了,現在他才體會到了這皇上不是好當的,他甚至有些同情當年的崇禎皇帝了,能夠感覺到崇禎當年的處境,最令得難以容忍的是,他的親生兒子鄭成功竟然造了他的反,公然投降了大明。致使鄭芝豹這路人馬全軍覆沒。
宮本太郎八百東洋武士盡數被殺,東洋人也靠不住了。葡萄牙殖民者夾着尾巴逃跑了。紅毛子的戰艦在舟山吃了一回敗仗,然後在海上轉了一圈又回去了。現在還能指望誰來退敵?
看着這些文武百官,鄭芝龍把龍書案拍得啪啪山響,恨不得一下子把龍書案給掀翻了。當然是罵這些官員無能,不能替朕分憂,白食朕的俸祿。
下面的這些文武百官連大氣都不敢出,被罵得像孫子一樣。
這時手下謀士李國助出班跪倒在地,“陛下息怒,臣有本上奏。”
李國柱乃是李旦之子。李旦是櫻花國華僑,祖籍也泉州,長期僑居東洋做生意。鄭芝龍還沒有成名的時候,跟着他的舅舅剛出來混,經商還沒上道,當時的李旦就已經成為當地最有實力的大海商,後來李旦成為鄭芝龍的乾爹。
是李旦成就了鄭芝龍的海商之路。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李旦,沒有鄭芝龍的今天。
鄭芝龍知恩圖報,感念李旦的恩德,把李旦之子李國助視為親弟兄,稱帝之後,加封為重臣,李國助自小聰明,飽讀史書,滿腹經綸,因此鄭芝龍任命他為太子太保。
看到李國助說話鄭芝龍的臉色就好看了許多,“愛卿有本章快快奏來。”
“陛下,眼下明軍士氣正盛,我軍接連敗北,明軍四面洶洶而來已成不擋之事。以我們現在的力量已不足以和大明朝對抗,愚以為不如遷都台灣,趕跑這些紅毛子,佔據寶島,以冀發展壯大,再圖大明。至於成功畢竟年輕氣盛,他一定會回來的。”
“陛下不可。”戶部尚書鄭芝莞出班施禮道,“如果我們撤出,明軍必然隨後而來,而台灣海峽浪高海深,更有紅毛子船堅炮利,介時萬一呈對峙之勢,陛下將成倒懸之勢,為今之計,可派人固守仙霞關,則北部無憂,南部和西部海疆,可以讓小將劉國軒登台拜帥,必然能夠重震我大南帝國之雄風。”
提到劉國軒,鄭芝龍腦海里很清楚地呈現出這員小將,十五歲就參軍了,今年還不滿二十歲,但是戰功赫赫,已經成為軍中可以指揮千軍萬馬,獨擋一面的大將,他跟施顯、施琅、鄭成功、曾德,稱得上五子良將,這五人是大南帝國的後起之秀,可惜現在這五子良將只剩下劉國軒一個了,而且他近年來湖廣一帶也是連吃敗仗,此子登台拜帥能勝任嗎?
仙霞關那邊萬無一失,別看北面的明軍來勢洶洶,到了仙霞他們就是強弩之末。倒是西邊和東面這兩路明軍,海陸並進不好對付,實在不行,朕就御駕親征。
另外李國助之計時不可解時也未嘗不是一條路,到海外發展,暫避鋒芒,別看對付明軍吃力,要收拾紅毛子還在話下,鄭芝莞不過是故土難離罷了。
想到這裏,鄭芝龍沒有立即表態,而是以日後再議退朝了。
到了後宮,妻子田川氏邁着小碎步來見他,飄然下拜:“陛下,臣妾給陛下請安。”
“嗯,免了。”鄭芝龍一擺手。
“謝陛下,可有森兒的消息……”
“你別給我提他!這個孽子……”鄭芝龍渾身栗抖,“都是你養的好兒子!”
“陛下息怒,臣妾有罪,請陛下恕罪。”田川氏嚇得撲通一聲就跪下了。
“走吧走吧。”鄭芝龍一臉的不耐煩,數日之後,田川氏搬出了福京,回了南安府鄭芝龍的老家,想到兒子鄭成功,她整日以淚洗面……
鄭芝龍終於決定了,採納了鄭芝莞的計策,派出大將甘輝和鍾斌駐守仙霞關,調回小將劉國軒憑命他為水陸軍兵馬大元帥,即刻登台拜帥。
十九歲的劉國軒回到福京,接到這樣的聖旨,受寵若驚,此前他屢立戰功,也做為主將統率過千軍萬馬,但是水陸軍兵馬大元帥他覺得擔子太重,非他所能勝任。但是聖命難違,他只有跪倒在地,叩謝龍恩。
接過帥印之後,鄭芝龍問計劉國軒,如何退兵,計將安出?劉國軒給鄭芝龍獻了上中下三策,上策行堯舜之道,做順民之事;中策是廣開言路,招募人才。下策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上策可以長久,中策可以強固,下策只是權宜。鄭芝龍聞聽大喜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