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庚子事變(一)

第十章庚子事變(一)

由於李明的穿越導致這個時空一些事情提前到來,1899年12月份庚子事變發生了,歷史上由於列強欺凌過甚,激起中國百姓普遍的憤恨,造成義和團的興起,以"扶清滅洋"為號召,拔電杆、毀鐵路、燒教堂、殺洋人和教民。清**聽信義和團能夠刀槍不入,殺光洋人,便於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對八國宣戰。為撲滅義和團的反帝鬥爭,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英、美、法、俄、德、日、意、奧八國組成的侵略聯軍,於1900年6月,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天津租界出發,向北京進犯。最後導致中國陷入空前災難,險遭瓜分。1900年,是中國農曆庚子年,這場100多年前爆發的動蕩也被中國人稱為"庚子國變"、"庚子國難"。自19世紀中葉,兩次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后,許多西方人紛紛來到中國探險撈金。由於來華的西人良莠不齊,有相當一部分洋人打着傳教或者做生意的旗號,橫行鄉里、魚肉百姓。

而地方官府因為害怕得罪洋人,往往偏袒縱容他們的行為,加之信仰不同,這都使得民間百姓與洋人矛盾不斷。

在19世紀末,山東產生了以“扶清滅洋”旗號的義和團運動。義和拳民們本是為了保家衛國,固有其正義性所在,但卻也避免不了愚昧的落後性。義和團轉入北京后,圍攻天主教堂、殺害外國大使,最終激化矛盾,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在戰前,朝廷中分為戰和兩派。主戰派以端王載漪為首,意圖利用義和團的力量,廢黜光緒,讓他的兒子溥儁早日登基;主和派則希望避免與洋人產生正面衝突,引致生靈塗炭。

最終,以主和五大臣被殺為標誌,朝廷中主戰派佔得了上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在慈禧的授意下,清廷發佈了一道宣戰詔書,動員全國百姓起來抵抗八國聯軍。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抗慨以示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韃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彼仗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信甲胄,禮義干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減比凶焰,張我國威!”

我們知道,莫說清朝已經積貧積弱多年,就算是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強國,都不具備同時與這麼多個國家同時開戰的能力。清廷把義和團送上前線,基本上都當了炮灰。八國聯軍自天津大沽口登陸后,基本沒遇到太多的阻礙,就長驅直入,攻入了北京。

八國聯軍入京前,慈禧帶着光緒帝,匆忙逃跑,一路逃到了西安。若按照此前宣戰詔書的態度,慈禧應該暫時以西安為都,誓死與八國聯軍周旋到底,決不投降才對。

不過,兩宮剛抵西安不久,慈禧就以光緒的名義又發了一道《罪己詔》,在罪己詔中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罪己詔》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命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使臣止兵議款。昨據奕劻等電呈各國和議十二條,大綱業已照允,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猶記得幾個月前,慈禧還以漢奸的罪名,把主和派的官員處死,說“臨陣退縮,甘心從逆”之人,都是漢奸,嚴懲不貸。但逃到西安后,慈禧自己反而成了向洋人搖尾乞憐的人。如果按照她自己之前說的標準,那慈禧算得上是中國最大的漢奸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鑄山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鑄山河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庚子事變(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