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留學

第六節留學

李鴻章去世前給慈禧上了最後的一道摺子:伏念臣受知最早,榮恩最深。每念時局艱危,不敢自稱衰痛。如今鑾駕未歸,根本之際,處處可虞。竊念多難興邦,殷憂啟聖。臣敢請太后皇上舉行新政,再圖自強。直隸乃諸疆之本,北洋乃臣所手創,臣薦袁世凱正是接任臣職。另有大才陸興中,用之可興邦,議和之事,多有助益。臣特舉薦於太后,忘太後用之。臣在九泉,庶無遺憾。

1902年1月20日清朝回到北京的朝會。慈禧在朝會處理朝政完朝政就說:“你們誰聽說過陸振華,陸興中呀!”

大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道都不知道是誰。這時慈禧有說道:“李中堂臨終前向哀家推薦了兩個人,一個就是袁世凱另一個陸振華,還說其人有大才是宰輔之才。這都回鸞了,怎沒就沒見過這個人了?奕?你是跟着李中堂一起在北京參與議和,你說說這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竟能讓李中堂如此稱道。”

慶親王奕?站出來說道:“啟稟太后:臣確實知道此人,庚子年議和可以說此人居首功。當時列強只是給了我們一個條約讓我們簽字就行,根本不和我們談。臣愚鈍毫無辦法。李中堂剛到北京,也無法讓諸國放棄懲辦首犯。陸振華就和李中堂一起從英國公使開始,然後德國,美國,法國最後是日本,他們逐一拜訪利用諸國的矛盾才簽訂了和約。當時為了使諸國放棄將太后列為戰犯,他問諸國公使:你等既要與我大清議和,那麼就必須將太後排除在戰犯名單之外,因為太后就是代表我大清朝,如果太後有罪就是要我大清朝全體國民與諸國血戰到底。我大清用四萬萬五千萬子民。二十條人命換一條,我們也可以將諸國年青一代人全部埋葬在大清。你要是不信,你明天就去城門口看看大清有多少青壯。結果德國元帥瓦希德果然派人去看過後,就放棄了對太后的追究和割地的要求。同時他與各國公使唇槍舌劍將賠款從10億兩降到4億5千萬兩,再到後來的2億2千5百萬兩。簽完合約后,李中堂說能有此和約興中當居首功。陸興中言個人再強國家弱還是不行。所以去年和約一簽訂他就去德國留學去了。言強權大過公理,我等當為國鑄造堅強之後盾不再重演庚子之禍。”

“哦!要是如此。此人真是大才。傳旨陸振華議和有功,賞黃馬褂,雙眼花翎,授予直隸提督銜,待學成歸國另行任用。”慈禧說道。

“太后英明!”

“恭喜太后,國家又獲棟樑之才。”

“……”

就這樣陸振華這個當事人不在的情況下被清朝授予了二品頂戴。陸振華後來才知道的,每個月有些餉銀。同時也讓他的名字被袁世凱給記下了,後來陸振華歸國后被袁世凱處處刁難想收復使其為自己所用,但是陸振華跟袁世凱虛與委蛇直到他死也未能讓陸振華變成他的人。

1901年9月底陸振華帶李鴻章的給的兩萬兩銀子和大牛等人一起去了歐洲德國,路上陸振華幫助他們取大名。大牛姓周就叫周力,二狗兄弟兩就叫王強和王盛,海娃就叫周濤。一路上陸振華就交他們學習德語和識字。陸振華還將《拿破崙傳》和《林肯傳》等德文版全部抄好了,《大國崛起》英文版正在刪減中。

1901年11月初陸振華到達德國柏林,經過考試陸振華於第二年1903年1月初進入德國德累斯頓步兵學校學習。由於陸振華沒能經過基礎的軍事訓練所以陸振華的五人先被安排到德國的軍營進行了一年的軍事訓練。這一年的軍事訓練使得陸振華由一個普通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名真正的軍人。一年後陸振華五人達到德累斯頓步兵學校進行系統學習。陸振華知道這些是將來保命和實現自己理想的有力保證,所以學習認真,同時也督促周立和王強他們的學習。陸振華他們學習成績優異得到全校師生的一致稱讚。

1903年10月陸振華以優異的成績在德累斯頓步兵學校畢業后就馬上考入德國柏林軍事學校。19世紀初期,拿破崙的法**隊採用了新的軍事體制,使武裝起來的法國農民成為歐洲武裝力量的核心,這對當時腐朽的普魯士軍制和軍事教育影響很大。1810年,終於在柏林成立了普軍第一所培養高級參謀人員的軍官學校,這也開創了世界先例。它的名稱為:德**事學院,第一任校長是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將軍。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曾在該校任校長達12年(1818-1830年),並寫出舉世聞名的《戰爭論》。1859年,該校更名為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停辦,1935年恢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又被取消。1957年4月1日,在原軍事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成建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任務是培養和輪訓三軍高級參謀人員和中級指揮官。

在其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先後誕生了西方軍事理論鼻祖克勞塞維茨,閃擊戰基礎理論奠基者老毛奇,“施利芬計劃”的制訂者施利芬,總體戰理論的創始人魯登道夫,閃擊戰理論家古德里安,無限制潛艇戰理論創始人鄧尼茨。這些人對德國的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引發了當時軍事理論的革命。

全院分3個系組織教學,即基本系、參謀系、軍種司令部專業系。完成前一系的學習才能進入下一個系的學習,這與其它國家軍隊截然不同。實際上,一名德軍參謀人員經過這裏學習后,真正完全成為一名聯合參謀,而不僅僅是兵種和軍種參謀。因此,學員的訓練也分三個階段進行,即基礎科目訓練階段、應用科目訓練階段、專職參謀業務訓練階段。

學院的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師資隊伍素質較高。聯邦德**隊一貫注重軍官素質教育,注重培養軍官團精神,雖然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到批判,但這種傳統的影響卻根深蒂固。而一戰和二戰中享譽世界的德**官團就是這樣形成的。因此,德軍院校教育的過程中認識,學員的素質得益於教官的影響,教官的素質直接關係到教學活動的質量。從這一點出發,指揮學院十分重視教官的選擇。教官由軍事教官和地方教師兩部分組成。軍事教官必須經過精心挑選,業務素質十分突出;地方教師則是經過正規教育的專業人才。這兩點保證了教官隊伍的基本素質。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官在上崗前必須還要經過德軍專門的師資培訓機構的培訓。

其次,注重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如,學員在完成基礎科目訓練后,必須在各級司令部機關實習一年,而且才能回到學院繼續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這個特點就決定了德軍的參謀人員具備較強的參謀業務素質。另外,軍種的參謀人員的基礎訓練結束后,還要結合訓練和演習參加本軍種的軍事實踐活動。德**校特別是高級軍官學校的實踐超過可課時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很多學員常時間呆在軍隊裏,只有考試和重大事情才返回學校。

最後,學院本身具備強大的培訓能力。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的訓練時間採取浮動制,設置的原則就是根據需要靈活確定,因此,學院根據不同訓練類型確定相應的訓練時間。這樣的學制操作,可以無形中增強培訓的能力,提高培訓的“真質量”,因此,指揮學院每年大約有上萬名學員畢業,而眾所周知,聯邦德軍參謀隊伍是世界一流的。

德國柏林軍事學校雖然歷經浮沉,但無論怎麼看,它都是德軍軍官的培訓中心,雖然它名義上僅僅是一所指揮學院,培養的多是參謀人員,但從它的學生們的發展情況來看,它無愧於德**隊的傳統。從鐵血宰相俾斯麥時代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今天,這所學院對德國的尚武精神和進取精神影響很大。如果我們翻看一下《戰爭論》、《施利芬計劃》、《總體戰》以及《坦克,前進》這些書,我們就可以想像到這所學院對德國民族的深刻影響。

1907年2月陸振華就完成了《新武器下的的步兵進攻和防守》這篇論文,論文在柏林軍事學校引起了各位教官的注意。畢業演習中陸振華利用戰壕、鐵絲網和機槍構成了縱深防禦體系,再加上大量炮兵的支援和水泥構建的永備工事,陸振華以一個師的兵力面對四個步兵師的進攻絲毫不落下風,這件事在軍校引起了轟動。最後終於在德國總參謀部的干預下被鎖如了機要室,同時所有知情人都被下了封口令。很快陸振華的名聲在德國的軍部高層就變成了名人,很快就拿到了畢業文憑,同時還獲得德國陸軍少校軍銜。

新人新書各位讀者有意見,請多多諒解。保證以後會逐步改進的。謝謝!牛bb小說閱讀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北洋新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北洋新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節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