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孫烈的顧慮
除了剛剛抵達未深城時候發起了一場奇襲戰,孫烈和他的唐軍在城下整整待了三天,沒有採取任何軍事行動。
唐軍把精力都用在了建造攻城武器,集結兵力上。
即使是那場倉促的攻城戰,孫烈同樣也沒想過趁勢奪城,他的主要目的還是把自己的士兵派到城中。
孫烈在未深城的短暫駐紮中,做了很多準備,除了拉攏周人的豪強,安排周人鄧廣成守衛城池之外,他還在城中留下了一支秘密部隊。
他有一個好習慣,任何時候都會多做一手準備。
秘密部隊一共有五十人,被孫烈拆成了四個作戰小組分散在城中,除了孫烈本人,沒有任何將領能指揮這支部隊。
離城之前,孫烈曾經向這支秘密小隊的軍官唐五下達軍令,不論未深城發生什麼狀況,秘密小隊都不能輕舉妄動。
秘密小隊最重要的任務是傳遞情報,儘管孫烈不在城中,但是未深城中的所有情報都通過鴿子傳遞。
飛鴿傳書是唐國新增加的傳遞軍情手段,由於北地軍隊對這種傳遞軍情的方式並不了解,唐軍的傳遞軍情途徑保密性極高。
在魏振國的授意下,唐軍和親唐勢力在城中遭到了打擊,即使是隱藏在城中的唐軍秘密部隊也受到了牽連。
但是,唐軍還是保留下了一個小組十二名勇士,這些勇士不僅在河內軍的眼皮子底下潛藏了下來,通過鴿子向城外傳遞信息,必要的時候,他們還會變成一支改變戰場態勢的奇兵。
這組士兵在未深城中進行了詳細的偵查工作,未深城的防禦部署情報源源不斷送到孫烈面前。
未深城的作戰已經超出了孫烈的預料。
在他原本的計劃中,為了阻止周人倒向河內軍,他需要帶兵奪回未深城,救出鄧廣成。
但是,這名曾經的周將實在不成器,不僅沒能守住城池,還沒有給河內軍造成損失。
失守之後,孫烈的目的已經失效,但他繼續帶兵北上,原因很簡單,唐軍的援兵到了。
帶兵支援的,是孫烈的堂弟孫雷。
孫烈要求孫雷帶兵支援姬淑雨爭奪雄關。
他自己親自統帥部隊北上未深城。
通過飛鴿傳書,孫烈知道未深城中的實時戰況。
河內軍的表現讓孫烈放慢了對未深城的進攻,民兵和傭兵的表現非但沒有爭取到周人的投靠,反而因為牽連過大,將一些原本的中立勢力推向了唐軍。
孫烈在行軍路上謀劃了攻城行動。
河內軍在未深城中折騰越久,對唐軍的幫助越大。
孫烈的攻城計劃一共有三個目的。
首先,試探出河內軍的守兵戰鬥力,南部城牆作為直面唐軍的方向,河內軍必然在這個方向部署了重兵,南門的戰鬥對於評估河內軍整體實力具有參考價值。
其次,派遣士兵進城,與唐軍在城內的內應和大牢中的戰俘取得聯繫,必要的時候採取措施,裏應外合攻陷未深城。
再次,孫烈希望通過將士們散佈謠言,動搖河內軍的軍心。
通過城中內應的反饋,唐軍將士雖然沒能與大牢中的部隊建立聯繫,但卻成功將謠言散佈到了城中。
孫烈一共命令將士散佈了三條信息。
第一條是唐軍已經奪取了石牛道和雄關,打通了唐軍入蜀道路,唐軍援軍正在向未深城集結。
第二條是唐軍在臨蜀郡的北部部隊正在集結,劉翼已經與孫烈達成了默契,不會在臨蜀郡的戰鬥中對唐軍進行攻擊,唐軍將會在北方集結更多的部隊。
第三條是最關鍵的一條,唐軍利用了河內軍民兵和傭兵多是周人的特地,在部隊中進行宣傳,要求所有河內軍軍中潛伏的民兵繼續隱藏下去,不要被河內軍察覺。
其他的三條謠言都是有真有假,能夠辨別的都是真相,不能辨別的都是謊言,但是,因為真相的存在,人們下意識的會相信謊言。
孫烈遲遲沒有進攻未深城,大肆打造攻城武器,等待唐五消息的同時,也為了給守軍施加壓力,為謠言傳播提供時間。
根據飛鴿傳書帶回的消息,三條謠言已經在河內軍軍中傳播開來,尤其是第三條謠言,讓城中將士人人自危,謠言的危害每天都在上升。
面對謠言,魏振國的處置方式也很成問題,在謠言興起的時候,他選擇阻止將士們傳播。
但是,禁止傳播不僅沒能起到效果,反而促進了謠言的傳播。
魏振國索性不管不顧,放任謠言蔓延。
面對未深城的局勢,孫烈沒有立即發起進攻,唐軍有充分的時間,唐軍不僅要奪下未深城,還要減少將士們的傷亡。
孫烈準備再等三天,在這三天裏,他要抽調麾下精兵打擊東部襲擾的河內軍龍騎兵。
孫烈曾經考慮過優先消滅五德城的龍騎兵,但是,河內軍的騎兵來去如風,在整個東部戰場上來去縱橫,以唐軍的少量騎兵根本達不到全殲唐軍騎兵的作用。
孫烈如果優先進攻未深城不僅可以與南方唐軍連成一片,還可以消滅河內軍在臨蜀郡中的最大一支部隊。
孫烈也想過河內軍的援軍會入周改變地區實力對比,但是,現在的他沒有能力封鎖住入周通道。
魏振國在帶兵西進之前在武川郡預留了大批守軍。
即使恢復了東部防線意義對於整個周地戰場的意義也不算大,唐軍不僅需要多處分兵,還不能達成封鎖入周通道的目的。
唐軍既然註定無法封閉河內軍進入周地的通道,那還真不如保證兵力的完整與機動,根據河內軍的行動採用更積極主動的方式應對。
但是,孫烈也不能完全無視這支龍騎兵。
隨着韓先帶領部隊在東部戰場上橫衝直撞,這名河內軍主將對於唐軍的要害把握的越來越准,下手也越來越狠。
即使消滅不了這支河內軍騎兵,孫烈也要把這支騎兵的危害降到最低。
孫烈決定親自帶隊,重創這支河內軍騎兵,策應未深城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