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司馬一族之陰謀
七月初十,文武齊聚天水,吳應帶着吳氏家族亦趕到。司馬懿拿出曹睿詔書:“天子下詔令我收復涼州,爾等當盡全力。”
“聽后將軍調遣。”
“成功英,我以你為前軍都督,龐會為先鋒率本部人馬攻打西平;樂綝、徐質率萬人為右路,司馬師、司馬昭率萬人為左路。州泰領軍萬人為接應,我與呂虔率兩萬為中軍,司馬望押送糧草為後。蒯鈞率萬人留守天水!”
蒯鈞大驚:“將軍幾乎盡起雍州之兵,雍州豈不空虛,那曲阿在金城、張郃在武威若是趁虛而入,雍州、長安危矣,請將軍三思。”司馬懿至少調走七萬人,蒯鈞如何不驚。
司馬懿笑道:“獅子搏兔尚盡全力,天子令我收復涼州怎可掉以輕心?今漢軍居於三地,我正可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滅之。至於張郃、曲阿么,我本就愁他不出難以攻破,他若領軍出戰,你能收則守,不能收則退,誘其深入,我自領大軍斷其後,縱使張郃兵臨長安,也令他來的去不得!”
“調虎離山,此計大妙。”成功英撫掌稱讚,“末將佩服。”
換了新主子,成功英角色轉變極快。而司馬懿的策略的確有可取之處,誘敵深入,斷絕其根據地,張郃、曲阿孤軍於雍涼,插翅難飛。蒯鈞被成功說服,交出一萬人馬歸司馬師兄弟指揮。
徐質蒙圈,既然眾人都說好,他也無話可說,樂綝有些擔憂北地,司馬懿告知,龐山民回來接管,亦與蒯鈞一般,於是樂綝、徐質部兩萬人被司馬懿調走,卻只給他們一萬,另外一萬歸於州泰指揮。司馬懿三萬人馬紋絲不動,兩萬為中軍,一萬則給司馬望。
七月十二,司馬懿在天水誓師,成功英等攻打西平。
馬岱聞司馬懿傾巢而出,自問難以阻擋,與馬鐵領軍退往金城,並向曲阿求援。
司馬懿不戰而取西平,下令成功英繼續西進張掖,成功英從命。司馬懿令徐質領兵五千追擊馬岱,令司馬師、司馬昭與樂綝合兵為成功英后應,州泰、呂虔一路裹挾百姓西進,呂翻押運糧草,司馬望斷後;遣吳應前往它乾城見力微。
徐質追馬岱五十里,曲阿大軍趕到,徐質兵少遂退軍,曲阿疑有埋伏不敢追擊,派人打探得知司馬懿大軍早已離開西平,只剩徐質一人。曲阿大惑不解,難道是司馬懿奔向武威?此時救援已然來不及,與馬岱商議先滅徐質再回軍。
徐質在西平欲哭無淚,司馬懿怎麼就拋棄自己奔向張掖了呢,尋思起調虎離山之計,便領軍往天水試圖與蒯鈞會合。兩軍在樂都遭遇,徐質自恃驍勇與曲阿大戰三十回合,終不是曲阿敵手被曲阿所斬,稀里糊塗為司馬懿西進獻出最後一份功勞。
馬岱繼續留守西平,曲阿急往武威趕,路上得毌丘儉報告,司馬懿兵過張掖繼續西行已經前往酒泉,看樣子是往玉門而去,沿途還掠走很多百姓。
司馬懿這是跑,曲阿恍悟。能跑哪去?無非是西域,就讓司馬懿與拓跋力微爭鬥去吧,兩敗俱傷對大漢有利。曲阿不是想放過司馬懿,而是對長安更加感興趣,拿下長安便可東西夾擊洛陽,天下一統。遂領軍回金城,將之告與張郃,約共攻長安。
成功英原是韓遂心腹,久在西涼對各部極為熟悉,行軍亦是輕車熟路。受命往酒泉,成功英心中不解又不敢多問,待到玉門又來將領再往敦煌,他終於看出司馬懿的圖謀。什麼調虎離山、收復涼州都是假的,西進求生才為真。
看出來又怎樣?身後就是司馬懿的大軍,自己只能聽命向前,而且兒子成功禮來信說全家包括龐氏一族盡在軍中一切安好。什麼安好,分明是人質。看來龐會也得到了書信,他壓根就沒提,叫往哪就往哪。
樂綝與二人一樣,他還受到司馬師兄弟的牽制,什麼也做不了,只能跟着走。
司馬懿的隊伍不斷擴大,家眷、百姓足有六萬多人,這將是司馬一族在西域繁衍生息的根本。
吳應求見力微,言為驃騎將軍司馬懿率本族及三萬人馬欲投奔西域,請力微收納。司馬懿當然不會告訴力微自己有七萬人馬,那隻會引發力微的猜忌。
力微問張恭,張恭答道:“漢地戰亂,為求生計尋求庇護乃是常理,此亦是大王恩威所致,然臣本漢人不宜多言,請大王與眾王子、大臣共商之。”
知道進退,力微對張恭的回答很滿意,立即招拓跋沙漠汗、拓跋悉鹿、拓跋綽,王叔子胤,相國莫那,大將昆塔及原龜茲王鞠利商議。
沙漠汗道:“我聽說過司馬懿,據說此人有狼顧之相,曹操在世多有忌諱,他若來投,絕非善事。再則,魏與漢交戰,我收納其兵其將,又失盟約,請父王三思。”
拓跋綽笑道:“大兄緣何也聽所謂狼顧之相?我族人素來敬狼,此人若有狼之爪牙,能為我所用,何嘗不是美事?再則,我在西域自成一國,他若是來投,何礙大漢,莫不成我全仰起鼻息不成,這與傀儡又有何異?”
力微面露不快,沙漠汗卻並未察覺,反而更加焦急:“漢人有言:鵲巢鳩佔。司馬懿有雄心豪志,我只怕他別有用心。”
力微臉色更加難看,不僅是他,其他幾個人看沙漠汗的臉色也不善。沙漠汗着漢服、行漢禮、張嘴閉嘴就是漢人如何,漢人有什麼話,這令各部首領十分的反感。
鞠利躬身道:“臣以為,大王子這是憂慮過度。大王名揚西域,各國咸服,百姓愛戴,司馬懿仰大王之名前來投奔,正體現大王的恩德,我料不僅司馬懿,以後會有人源源不斷趕來投奔。”
力微聽得極其入耳。沙漠汗卻大聲說道:“此乃讒佞之語,父王勿被鞠利之言所蒙,兒以為該當問罪。”
力微皺眉:“鞠利只不過說幾句讚美之言,如何就成讒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