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林泉水的野心
御花園。
宇文菡抱着駱清幽,看到平日裏無比爽利的一個人哭得嗓子啞了,眼睛腫了,很是心疼。先忍不住把駱父駱懷玉給罵了一頓,然後一邊給她擦眼淚一遍安慰道:“幽幽,要不我找父皇母後去,給你們賜婚?你爹再怎麼不高興,還敢抗旨不成?”
直接賜婚,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什麼恩怨是非都擋不住一張聖旨。
“哎,這是個好主意!”葉蘭軒一拍手,笑着道,“他們大人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讓他們自己扯去,本來就不關你和世子的事兒,等你們成了親,日子久了,他們自己就看開了。幽幽,這個時候你可千萬不能軟和,你爹說不通就找大長公主,一定要等到菡兒把賜婚聖旨求下來。”
“嗯,終身大事,不能妥協。”安謹心道,她見關雅兒沒說話,就問,“這件事,縣主怎麼看?”
“能求得賜婚自然是最好的。”關雅兒想了想還是看着宇文菡道,“只不過,大長公主和端親王不比尋常人,我擔心這個旨意不好求。”
一個是親姑姑,一個是堂兄弟兼宗令,這兩人若是有意做親,賜婚聖旨就是錦上添花,若是不同意,那皇帝也不會強按頭。
駱家宴會那天,關雅兒也在,雖然只是遠遠的一眼,也能看出來端親王是真的不對駱家抱期望了。回去的路上,長公主跟她說起這個事情,直言端親王精明果斷,他可能早就看不上駱懷玉,只是為了兒子才忍耐至今。駱懷玉不知進退,正好給了他機會斷了兩家聯姻的可能。
“端親王叔有點記仇,駱大人當著那麼多人下他面子,這氣恐怕要好長一段時間才能消。”宇文菡想想端親王平日的作風,幾乎可以想像到如果皇帝跟他商量親事,端親王能直接把駱懷玉大罵一頓。這樣的情況下,就算自己撒嬌賣乖,也求不來聖旨。
“如果讓世子去跟端親王說,非幽幽不娶呢?”安謹心問道,“幽幽,出事之後你跟世子見面了嗎,他怎麼說?”
“他說……”駱清幽臉有點紅,“一定不會放棄的,他會說通端親王,讓我等消息。”
“這個堂兄平時不着調,對你絕對是真心。”宇文菡點頭道,“他對付端親王叔最有辦法。”
“沒用的,在他們大人眼裏,這些都是孩子話。平時不管只是無關緊要,現在世子敢說這話,端親王肯定打他一頓然後關起來。”葉蘭軒年紀稍長,自認為見多識廣,嘆道,“我家大哥就是這樣,也是因為一件小事兩家斷了來往,大哥還絕食抗議過,後來還不是娶了我現在的嫂嫂。在這些大事上,我們只能聽話。”
“那我也只能聽話了?”駱清幽哭道,神色有些絕望。
“當然不是。”宇文菡忙道,“現在只是你父親跟端親王叔有矛盾,可你別忘了,你們家真正的大家長是姑祖母,她可是端親王叔的姑姑呢。她老人家最疼的就是你,肯定會幫你的。”
葉蘭軒和安謹心紛紛點頭,一致讓她去求大長公主。
關雅兒抿抿嘴,或許是和宇文佑在一起久了,她想事情總會複雜一些。大長公主影響力再大,終歸是女人,年紀也大了,駱懷玉現在的所作所為已經不着調,將來只會更甚。在端親王眼裏,這是個大麻煩,寧可讓兒子傷心也不能接手的大麻煩。
除非駱懷玉不會再惹麻煩,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說到不着調,關雅兒突然想起自己的親生父母和兄長來,她每次回去,經常是寒暄不了兩句父親就開始旁敲側擊她跟在長公主身邊認識了那些達官顯貴,叮囑她千萬不要得罪人,沒事多提提家裏人;哥哥除了這些以外,還會問她哪家的千金模樣最好性情最好,哪家的千金是不是真像傳言那樣既凶又丑,有一回甚至寫了情詩來讓她給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女孩兒送過去;相比之下,關母就簡單多了,只會要她身上佩戴的首飾,還要她拿銀子貼補家裏。
越是跟長公主久了,經的事看的人多了,她越是能感覺得到關家人粗鄙和虛榮。沒有厭惡或是看不起,畢竟是自家人,她只有深深的無力感。
直到現在,她都不知道宇文佑為什麼會喜歡上她,為她花費那麼多心思。
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安謹心,明明有一個這麼聰明漂亮、家世又好的女孩子喜歡他啊。
安謹心很敏感,或者說她跟關雅兒在一起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讓自己更敏感些,她察覺到了關雅兒看她,便問道:“縣主是有了更好的辦法嗎?”
關雅兒輕輕搖頭。
這件事情上,幾個女孩子除了安慰駱清幽,並沒有其他辦法。
宇文佑也不知道宇文桓後來有沒有說通端親王幫他搞掉駱懷玉,一不小心就要跟自己姑姑交惡,如果只是為了少男少女那點情情愛愛的事兒,確實不大值當。
就看宇文桓死纏爛打的功力了。
自從打了楊家和南安郡王府鬧事的人並全身而退之後,長樂坊儼然成了西街眾賭坊的扛把子,就是在其他行當,長樂坊也是屬於後台超硬不能惹的那種。
林泉水土匪頭子的習性不改,前後左右不管做什麼行當的,他都想把人家地皮給吞了。到目前為止,被林泉水搶到手的店鋪,有賭坊,有客棧,有酒樓,有青樓。他只是把地契捏在手裏,並不妨礙人家做生意,只按時納貢就好。
這筆進項,在宇文佑這邊並不算很多,但林泉水卻樂此不疲,還在西街佈局圖上畫圈圈。
宇文佑初時還以為他懷念搶山頭、收過路費的日子,某天閑聊的時候方才知道這傢伙的野心。
“長樂坊這個名字,只是給一家賭坊有點太可惜了,我想把西街都收到長樂坊名下,然後統一安排,把這裏打造成一個真正的長樂坊。”林泉水巴掌拍在圖紙上,“看,已經有一小半了,等東家你從燕州回來,我大概能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