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第 298 章

298|第 298 章

蒸汽機的好處,是經過歷史驗證的,更是肉眼可見的。哪怕它提前三百餘年現世,生在不大注重生產力的農業社會,從它一誕生開始,就註定萬人矚目。

巨大的、閃着鋼鐵光澤、隆隆作響着伸出許多鋼管連接到同樣龐大的機床上的機器,令人望而生畏。可它能帶動輪軸,推動機床車出的精巧的螺絲、鏜出的渾圓的爐膛、軋出的規整的鋼板、紡出的精軟棉紗、織出的寬幅厚布……

看到流水般產出的東西,所有對大型機械的畏懼都化作了喜愛。

經濟園開放參觀沒幾日,《濱海經濟報》的投稿箱就被詩詞文畫淹沒,再過不久,這些大作又飛進了詩人在京在外的親友、師長、同年同窗……的書房。

到這一波參觀結束,桓凌帶着學生重新調整機器,宋時為開蒸汽機製造廠進行新一輪融資之際,那些滿載讚譽的詩詞文章、如實描繪蒸汽機也流入了諸位京堂的案上。

戶、工兩部早派了人在經濟園裏學習,一月一見他們的考核文書,自然深知蒸汽機的好處。而別的部院也不難明白——再是自幼讀書,不通俗務的官員,看見詩文中所載的蒸汽動力紡織機,也能算出它帶來的巨大財富之利。

尋常婦人織布,三五日方可得一匹,而這蒸汽紡織機一個時辰便可織出六尺有餘。又不要需人坐在前頭時時投梭織布,更不要吃喝歇息,只靠蒸汽機帶動巨輪、飛梭滾動便可不停織出布料。只消找個會紡織的婦人盯着織機運轉,不時理理線、投投梭,一日間至多可斷七八匹布。

有這蒸汽織機相助,一人一年竟可織二三百匹布,擱在松江、蘇州這等地方說來也是神話一般!

且這布料寬幾倍於常幅的棉布,更方便裁製衣裳,質地更精細緻密,厚軟光澤,遠勝於機工所織。

布料和其他的東西不同,自古以來就與銀錢通用,百姓家撕下一塊布就能換衣食的。尋常梭布可值四錢五分銀子,這種蒸汽機織的布就該值八、九錢。只算他日斷五匹,也有四兩多銀子,一年便可折銀一千五百兩上下……

一斤鐵才幾分銀子,那蒸汽機就是拿鐵打成了實心的,一年也折得過來幾台了!

老先生們不管機器難做不難做,只按着自己心裏的經驗算帳,都算得心中火熱,恨不得天下織婦家中都有一台蒸汽機。再遠一步,又恨不得宋桓二人立刻給蒸汽機裝上鐵腿,下田耕種出畝產萬斤的神谷。

這麼好的東西,豈能叫它只流落民間?

雖然宋時跟桓凌早辭了官,可身為皇親、還在官籍,老大人們心裏也沒真把他們當成普通的致仕官員。於是下書叫他們弄一台蒸汽機和相配的機器進京,叫部院眾臣看看此物真容。

這就是要他們回去彙報工作了。

宋時拆閱遍京里寄來的書信,也正要向朝廷做個總結彙報——

蒸汽機雖好,朝中袞袞諸公既不能親眼看見,也不能切身得利。哪怕知道它能提高生產效率,也不會像他們這些日夜泡在廠里的人一樣看重它。所以他要為蒸汽機正名,還要給自己和學生們要下應得的榮譽。

宋時是做了多年民營企業領導,後來又躋身封建官聊階級的人,別的可以不熟練,卻是一定要熟練怎麼在上級面前把工作彙報得漂漂亮亮,要下更多好處的。

當然得把蒸汽機搬到京城,讓朝廷、不,還得讓當今親眼見證它的偉力,自上而下推行才好。先向聖上和朝廷大佬彙報了成果,再登報宣傳蒸汽機的實用性,生產成套設施推廣到各地工廠……

宋時想到這裏,又信筆把最後一樁業務輕輕抹去。

當今雖然沒有電視、收音機,更沒有全國性的新聞媒體,可消息不知怎麼都跟自己長了腿一樣,幾天就能傳出八百里。他們的蒸汽機還沒來得及獻入朝中,門外就蹲守了三十來家各省巨商大賈派來的掌柜,向他們訂購蒸汽機和配套的機器。

再過幾個月,等蒸汽機和配套機械運轉平穩了,工人的維護修理技術也鍛鍊出來,只怕門口這片廣場都不夠蹲了吧?

宋時稍稍感受到了流量明星被粉絲追捧的苦惱,將手中墨筆扔下,深沉地嘆息:“身是壟斷資本家,何用為推銷之事!”

上輩子做旅遊業時從設計到銷售旅遊線路都是他一手包辦,累得自己過勞死,這輩子他可不幹了!

他們小師兄是掌握核心技術的高工,他是整個項目的負責人,想求購他們的蒸汽機就得親自上門!光會送銀子都不行,還要有誠意的,主人家親自帶着員工來做技術培訓,學完說明書和生產安全條例的才許買!

宋時眯了眯眼,雖無太大的動作,一身氣勢卻幾乎充塞斗室。在旁編寫新講章的桓凌彷彿被他凝如實質的氣場撼動,停筆抬眸,問道:“時官兒有什麼打算?”

他還有許多內容待改成當世學子熟練的講解方式,更有成捆的練習冊和卷子要發給學生們鞏固所學。但宋時在跟他說話,那其他一切都可以往後推。

桓凌撂下筆,宋時卻過去替他拿起來,塞到他手中:“咱倆這小日子過的,還有什麼必須自己打算的?眼下只是要替下面職工、追隨咱們讀書的學生們打算打算。

要只是依着朝中眾位大佬的意思,把蒸汽機拉到京里——哪怕裝四個輪子開進京里,得到褒獎的也只是他們倆。然而那些學生和技工拋家舍業地來此追隨他們,冒着爆炸、燒燙傷的危險日夜趕工,總不能讓這些人默默付出,無人知曉吧?

宋時捻着師兄耳際一縷不大服貼的髮絲,繞在指尖把玩,湊到他耳邊說:“咱們入京獻機器時,也叫他們寫幾篇文章總結一下這陣子的工作情況,咱們捎進京請戶工兩部上官看看。”

這些學生跟着他們讀了這麼久的書,也該有寫出一篇三千字小論文的積累了。

眾人工作重點不同,從前每次實驗都有詳盡的實驗記錄,拿着數據肯定能寫出各有亮點的論文。

開頭或結尾處寫一寫他們在這次蒸汽機製造和機床改造中做出的貢獻,至少能換個聖旨表彰中的“某某人等”。要是能再把蒸汽動力機械的發展前景描述得動人些,這麼些個官員、學生同時上書,說不定還能從戶部多要些經費……

他這想法是不是太功利些了?

宋時有意自省,他師兄卻不讓他省,側過頭在那隻卷着自己髮絲的手指上蹭了蹭,讚許地說:“此事非唯為咱們小家之利,更是為天下人牟利。天下事自然該由朝廷牽頭,你我已是化外閑散之人,豈得還像做親民官時一般自行籌款?”

他順手握住宋時的手,輕輕摩挲,神色沉穩而睿智:“這些日子只忙着造各色機器,帶他們做力學計算類的作業多,寫文章的時候少了,也實在該讓他們寫幾篇,梳理這陣子所學所見所思。“

不光學生們該寫,那些用自己的雙手和簡陋的手搖、腳踏車床切削出堪比機器般精度的零件的工匠也值得一篇論文。他們自己或許不會寫文章,但經濟園裏有同樣工人出身,讀過職校,又懂技術又會寫文的人可以幫着他們完成這篇揚名之作。

按貢獻來說該把工匠放在第一作者,代筆者算第二作者。不過方今天下仍是講究士農工商四民之別,若將工匠的名字壓在讀書人前頭,代筆者和身為士子的讀者心裏只怕都意難平。

還是單由主筆之人署名,將工匠名加在標題上,寫某某匠人工作報告好了。

宋時一面說著話,不知何時蹭到了桓凌椅子扶手上坐着,拄着下巴說:“也得給他們培訓一下論文寫作方法,別寫出來都是一片頌聖之聲,看不見具體工作方法和數據。“

頌聖是免不了的,但專業部分要寫得有專業性,經得住後人反覆參考的。

且不說這些文章對工業發展的貢獻,萬一以後再有個像他這樣的穿越者,穿越后要照着這個論文復原技術的,買了文卻看不見數據,豈不要吐血?

他這個穿越前輩如今過得不錯,也是託了能看到前人論文的福,有餘力幫後輩做個準備就幫一把吧。

他盡顯前輩風範,就地籌劃起了論文庫、論文索引等事。

桓凌就愛聽他說這些,含笑附和:“那就把這兩天的課考改成寫文章,咱們正好也要給朝廷寫表章,邊寫邊替他們修改吧。”

改完了刻印出來,先往京里開個工作報告會揚揚名,留幾套在渤海這邊的藏書樓里供後來的學生們學習,再往漢中學院送幾套,最後再找個建陽書商出普及版,銷往各地。

蒸汽機的發明就是工業革·命的起·點,說不定這些文章能被學習、引用到五百年後呢,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寫出能經得住歷史考驗的文章!

可憐學生們正沉浸在造出蒸汽機的激動餘韻中,等着能再和桓院士多互吹一陣——或者一塊兒吹宋院長,順便聽桓院士褒揚他們兩句也好。卻不料想一進教室,便見兩位老師同時站在台上,笑吟吟地恭喜他們。

恭喜他們做出千古未有之物,將成名垂千古之功。

所以……為了讓他們的名字不只在史書中佔個“某”“等”的字樣,他們所成的事業只留下一句單薄的“參與研發蒸汽機”,院長和桓院士親自給他們開論文寫作課。

以前沒寫過的從頭學起,寫過的也複習一下格式,好好打磨出一篇經得起天下讀書人檢驗的文章。

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跟着老師學寫開題報告。諸生回去梳理一下自己想寫什麼,該去工廠拿數據的拿數據,該找人詢問細節的找人詢問,該翻老師舊著的翻舊著……

寫得快點兒,要趕在新的蒸汽機獻入京中之前把完整的論文交上來,給朝中官員、名家才子們散一散,開個技術進步報告會之類。

這場大會上肯定有工部幹員——宋院長的親大哥出席。

應該會有御史、翰林——包括他們倆的舊友、下屬和從前到漢中學習過的兩位翰林出席。

可能會有工部、戶部參與管理京師經濟園的官員——當然是跟他們學過農業技術的研究生旁聽。

還會有閣老門生代表中樞重臣親自關心他們的技術進步——沒有別人也有他們兩個首輔次輔的心愛弟子到場。

宋院長向學生們宣佈了這個好消息,便拿起茶杯喝水潤喉。

堂下諸生聽着這些官職,不管年紀老幼、學歷高低,各各都容光煥發、眼波盈盈,彷彿眼前已站着幾位閣老、堂上官要檢視他們的文章和品貌似的。

桓凌趁他說話間寫了一黑板論文格式,撂下手裏的粉筆,朝台下眾學子微微一笑:“且把黑板上這些背下來,我和宋院長指點你們做文章。來日文章進京,散與天下名家,是成名還是丟臉就在你們筆下了。”

自然是要出名!

滿堂學子摩拳擦掌,攥得筆桿幾乎出水,將一腔激情和數月奮鬥的成果傾瀉紙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到古代當名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穿到古代當名士
上一章下一章

298|第 298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