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第 295 章

295|第 295 章

“比目車、三元車、和合車……前些日子聽說他們煉造得好鋼,還以為要做什麼驚世的兵器,原來只是這些車子。”

張閣老摘下水精鏡兒,將早上捎來的濱海經濟報扔到桌上,搖頭批評道:“我前日試過一回子期送來的三元車,也不過是比尋常馬車省些木料、鋼材,又不需畜力拉車,方便乾淨些罷了。也不值得那些學生們連日作詩文寫它,還辦什麼騎車賽。”

年輕人真不知怎麼揮霍光陰。有這等工夫沉迷在他弟子和徒婿做的車子裏,多讀些聖人書不好么?

他長嘆一聲,炫耀的味道比杯里泡的桂花茶還濃,然而在這內閣里炫給誰看呢?

呂閣老呵呵一笑:“少年人自然有爭勝之心,何須苛責老夫倒是試了伯風他們送來的比目車,比騎馬還舒服些,只須蹬蹬腿——我這年紀雖大,倒還騎得動它,也願意騎快幾步,何況年輕人”

那車座兒雖小了些,卻是充棉裹皮的,底下裝了彈簧,騎在水泥路上平穩得很,比騎馬舒服。且這車在京津兩地都還沒多少輛,他自己在左安門外騎一圈,還不知多少人羨慕他,看他比別的部堂年富力強呢。

呂閣老捋了捋白須,慈愛地道:“這兩個孩子倒是孝順懂事,做好的東西知道進獻給宮裏,還不忘給咱們兩個老師。”

雖是鐵造的,不是什麼鑲金嵌寶的珍異物件兒,有這份心就夠叫他們高興的了。

那兩位弟子都已經退休,自己也動了幾分念頭的閣老被小兒輩的孝心哄得心滿意足。而尚在壯年、一心為國的新任大學士楊榮卻痛心疾首地跟他們抱怨:

“渤海經濟園日開爐煉得精鋼千斤,其料不拘礦石、好生鐵、廢鐵……以此計之,一年間可得鋼三十餘萬斤,略等於國初時官鐵一年的產量。然而官鐵所得不過是礦上粗煉的鐵錠,此鋼卻是堅韌兼備的精鋼。”

他們兵部一年得的鋼材都不如他們經濟園中煉的多!

這麼好的鋼卻拿去做了什麼雙魚比目鴛鴦和合的車,實在浪費了!

“當年宋三元任漢中知府,桓永寧還在陝西做僉都御史時,他兩口兒弄出什麼東西都先緊着軍中,如今看着那好鋼不能做軍械,下官心裏着實替它可惜啊。”

想當年他做陝西巡撫時,那兩人弄出個裝油的鐵桶都能想法兒做成炮。如今他們煉得這麼多上好的鋼材,不做國之重器,就拿來做些只能載一兩個人的小車?

他看這比目車、三元車都是不需人畜拉而能自走的,跟昔日諸葛武侯造的木牛流馬也差不多少。若依着這些車的造法深研下去,多弄幾個輪子,多幾個人騎,說不定也能做出可運千萬斤軍糧的大車!

如今從南方往北支糧,全靠人押運,中途人吃馬嚼,幾乎是三石才能到一石。若換了不需牲口拖,只要一個人就能馱上百石走的良車,至少得省下三分之一的糧食吧?

那兩位才子有探掘礦產的重任在身,若是無暇深研此務,朝廷不是也有經濟園嗎?他如今兼任翰林院學士之職,翰林院、國學皆有雅好宋桓理學,跟那兩人論過道的才子,便令工部向渤海經濟園採買精鋼,挑人主持此計也好。

首輔次輔也叫他說得有些動心:不說軍中,各省運糧時也有大片漕運不能到的地方,都靠人馬拖拽,若能有這麼個車子運貨可也方便得多。

再者依着楊三輔之說,別選才子幹活,不用他們弟子賣力,做老師的自也就沒那麼多不捨得了。

不是他們寵學生,捨不得勞累他們,實在是他們那兩個弟子在天津也忙:忙的不光是勘探礦產,還辦經濟園、煉精鋼,又教當地漁戶在北塘圈養魚蝦蟹貝,和在漢中任上時做的事竟差不多。

可這致仕在家的人,做的事竟和在任的民政官差不多,這哪還有休致之人該有的閑散?

老師們想着都心疼!

呂老師一面心疼弟子一面上書請旨,以京中經濟園之力改進三元車,使其能運載更多貨物。張閣老一面心疼弟子一面致書與他們,告訴他們閣中將安排人去學做三元車,叫他們幫着參詳改造之法。

然而在老師們心疼的時候,他們心目中又興工業又忙民政,致了官都不得休息的可憐弟子其實正悠哉悠哉地乘着大船海釣。

九月間天高氣爽,海里的魚蝦漸肥,正是適合海釣的時候。經濟園包了幾條進出貨的海船,兩位老闆近日賣車賣得風生水起,財大氣粗,硬是截留下了一條沙船供自己出海遊玩。

他們也不去遠海,只在淺近處過夜,早上摸黑起來看日出,觀海潮。待太陽升上來,就在船頭支起小凳子,披上羊羔皮大氅釣釣海魚。他們在北塘練了許久的釣魚技術,換到海里也當真釣上來了。剛出水的海鱸魚直接拿去廚下加蔥姜清蒸,鮁魚剁了餡兒包餃子,清鮮的滋味確實是陸上吃不着的。

船員打上的魚吃不過來,便連着魚鱗上未乾的海水倒進硝石制的碎冰里,回程后叫人送回京孝順父兄師長。

回到經濟園宿舍里,恰就接到了兩位師長的來信,看到了楊閣老的載人、載貨大型三輪車計劃。

桓凌被他的熊心壯志憾動,心下飛快地算計起了這種車的成本、載運量、騎車人的力道……算着算着便將腦中的東西抹去,對宋時說:“拿這樣的車運轉,成本只怕比馱馬還高。若要造出楊大人說的那樣的車,只能是汽車了吧?”

是啊,楊大人想要的是卡車甚或是火車,靠人雙腳騎的車怎麼造也是達不到要求的。

宋時摸了摸下巴,輕輕點頭:“說到運貨還是先上火車。原先鋼少,質量也不穩定,不敢搞這種易爆炸的機械,不過現在有好鋼了……可以從漢中學院寫信要幾個學得比較好、有動手能力的學生,再從朝廷拉些人和資源,就能試做蒸汽汽車和火車了。”

蒸汽機、內燃機、電機……這些桓凌早年聽他講時就聽得心蕩神馳,恨不能立刻也在本朝建起這工業。當初限於各種問題而不能做這些,如今卻再沒什麼阻礙,只要他們兩人一道兒努力,該有的慢慢都會有的……

他的雙眼極為明亮,心潮起伏,卻又帶幾分隱憂問宋時:“咱們的晉江幣還夠么?若是不夠,我再替你寫幾篇文章。”

好像後世之人更愛看這種寫今古俗事的文稿,當初他從草原帶回來那幾箱手稿,便是以當地民間風俗、傳說、衣食住行之類最易過稿。他最近積累了滿肚子烹海鮮、吃海鮮的學問,也可以試寫幾篇。

宋時握住他的手,指尖在寫字留下的薄繭上輕輕摩挲,將那隻手貼到臉上:“師兄先不寫了,咱們還有晉江幣。上回你在草原帶回來的稿子過了十幾篇,足足四百多塊,哪裏花得完呢?不光夠咱們做出蒸汽機車的,只怕連內燃機都做得了呢!”

他們在西北軍中已經煉出了柴油和汽油,家裏又有好鋼,若有機會真可做個發動機。可汽油柴油易燃易爆,不方便運到海邊兒來,不如煤炭——河北也到處都是大煤礦,做蒸汽機更方便。

做出來蒸汽小火車之後,他們就將車頭、車廂、鐵軌拆賣。鐵軌可以賣便宜些,以免朝廷自己造或是買了別家劣制鐵軌,行駛起來出事故。車頭造出來可就是他們倆完全壟斷了,這個價格……

如今他們的比目車、三元車都是採用撇脂定價策略,趁着沒有競爭對手,能宰一個是一個,一輛自行車敢叫價十幾兩銀子。那火車造出來的技術含量更高,不翻它十倍利簡直枉他讀過《微觀經濟學》嘛。

他將老師的書信折起,往桓凌懷裏一倚,閉上眼扎進晉江網,慢慢搜索起可用的文獻。

呂閣老代表三位閣老遞上的造車摺子批複下來時,張閣老也接着了宋時的回復,信中滿滿洋溢着對朝廷的忠誠關切:

“老師吩咐,學生們豈敢推辭?……我師兄已寫信回漢中,招舊日學生來跟着我們兩口兒一道鑽研。但老師信中所言及的多人駕三元車恐不可行——其車身單薄,不可多載物,但若使加厚加長,則車身沉重,人力絕難騎行。”

然而楊學士想做的大車亦是朝廷實在需要的東西,不可因其難制而放棄。他與師兄近日遍觀園中各類馬車、人力之車,一時雖然造不出木牛流馬一樣的神器,卻得出一點能讓馬車載物更多、行走更流暢的靈感。

——就是蒸汽火車發明前,曾經時興過的軌道馬車。一輛有軌馬車能載二十位乘客,雙馬車載的人更多,是工業革命前最佳的交通工具,如今在國外一些旅遊城市裏依舊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馬車中載員的重量再加上雙層車體本身的重量,至少有兩噸多,若換成車斗載物,則載重還能更多。

蒸汽機、內燃機不是想造就能立刻造出來的,要普及到各地更要花漫長時光,在此之前,有需要的地方也可以先用有軌馬車支撐一下。等將來鐵路修到那裏,就把原先的鐵軌收回來重新鍊鋼。

他信中寫的含糊,張閣老卻能讀出他言外分明肯定能造出大車的意思,拿着信回去便那兩位學士商議:“若是這兩個孩子有所做為,咱們何不先遣幾個人去看看?”

就像當初遣官員去漢中學種嘉禾、興工業一般,學不來造車不是還能學鍊鋼?都學不來不是還能學些天理化學,將來做個明天理、通實務的賢臣?

這是有先例可循的事,張閣老便如法上本,天子看了,也照舊批了個“可”。只是聖心卻不像張閣老那麼慈愛,在這個“可”字背後,還批了一筆:“待學有所成,獻物還京。”

哪個無所事事,辜負君恩的,就在渤海邊上造三元車去,不必回來了。

宮中與朝廷都以為他們要像當初去陝西的那批天使一般,過個數月一年學成回京。卻不料這些學生離京后不久,桓凌便上書朝廷,請求修一條鐵路到京城,讓朝廷諸公親見、親自試用他們所制的軌道馬車。

聖上既驚且喜,許他修路,只不許侵佔官道。桓凌與宋時上本謝恩,從此便帶人儘力鋪設鐵路,日復一日,再沒甚新鮮消息,宮中外朝也漸漸不再緊盯此事。

孰料短短兩三月後,小年尚未過,渤海經濟園便修通了一條鋪有鐵軌的平坦小路直達京師城外。

那一天鈴聲陣陣,馬蹄噠噠,一輛上下兩層,長可容七八個座位,左右兩排座椅間沿有行人走路空隙的大車沿着鐵軌直抵城外。車后更跟着幾輛不帶頂棚,車廂高可一人許的運貨車,裏頭載滿了比目車、三元車、小三元車……還有渤海打上來的,帶着碎冰的新鮮帶魚、黃魚、對蝦等海中珍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到古代當名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穿到古代當名士
上一章下一章

295|第 295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