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姬朔血洗衛都
1.
齊襄公完成了九世之怨的復仇,在紀都大擺筵席、犒賞三軍,隆重慶祝。
酒席間一個人來到齊襄公席前,高舉酒樽,跪地敬酒。齊襄公正眼一看,見是衛國寄居齊國多年的姬朔。
齊襄公出兵伐紀,姬朔一干人馬一直相隨,多年來有家不能歸的姬朔,經歷了齊釐公、齊襄公兩個朝代。一直等待着齊國幫自己恢復朝政,再奪衛國君位,然而齊國正是多事之秋,難得顧忌他姬朔的事。儘管齊襄公多次表示要為這個外甥奪回君位,只是王姬在時齊襄公總是有點忌諱,畢竟自己與衛國新立國君是連襟,都是周周桓王之婿,周莊王之姐夫,不好輕易下手。
這些年來姬朔也表現的不溫不火,實際上他自己清楚齊襄公不出兵憑自己的力量難以打回衛國,恢復君位。與其在齊國死等,所帶兵車軍士人吃馬喂都需要補給,還不如並從齊國,所以齊襄公滅紀國之戰他就一直伴隨。給齊襄公製造很好的印象,加深了舅甥的感情。
當滅紀慶功之日,姬朔為齊襄公敬酒。把杯問盞中又提起歸衛的事來。
齊襄公說:“現在王姬死了,幫助外甥恢復君位已經沒什麼大礙了。但是衛國也是一個有實力大國,不聯合幾家諸侯,難以獲勝。外甥再稍等候一時,待寡人聯合諸侯后,送你歸位。”
姬朔連連稱謝。舉起酒樽一飲而盡。
齊襄公說做就做兩派了幾個使臣並修得幾分國書,他要招搖過市,找借口討伐衛國。
過了數日,齊襄公派出的使臣回報說:宋國、魯國、陳國、蔡國等四國之君願意加盟,一同伐衛,並且共同承認衛惠公的國君地位。
齊襄公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告訴姬朔準備出兵衛國。
姬朔聽說齊國聯合四國大軍出兵衛國,十年的流亡生涯即將結束,止不住痛哭流涕。
姬朔在齊國委整整十年,在這是個年頭裏,他日思夜盼,他也心灰意冷,甚至有時候也絕望了。好在齊國從齊釐公到齊襄公都對他不薄。為他建造府邸、為他找得美女,且有自己帶來的貼身軍士。不過這十年中,那些貼身軍士走的走溜得溜,當年的幾千人馬只剩下千餘人。這十年間,把一個當年陰狠毒辣的但卻頭腦簡單的少年,已經打磨成老道而叼專的待機還願的他鄉之客。聽到這等消息,如晴天霹靂一樣,讓他興奮不已,當然他不得不感激齊襄公這個舅父的周全。他明白憑他姬朔的影響怎麼會有四國國君相助啊。
姬朔當即求見齊襄公並給齊襄公三叩九拜行之大禮。併當場允諾如能恢復衛國國君之位,願將衛國貴重之器奉與齊襄公,以酬謝舅父之大恩大德。
公元前686年,也就是周莊王九年冬季,齊襄公出車五百乘,兵卒萬餘。齊襄公同姬朔先進入衛國國境。其餘宋國、魯國、陳國、蔡國等四國國君各自率軍,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各引兵來會齊襄公。宋湣公姬捷,魯庄公姬同,陳宣公杵臼,蔡哀侯獻舞匯至一處,一致按照齊襄公的口吻一起發檄文討伐衛國。
衛侯黔牟聽說五國聯軍討伐,得知大事不妙,與左公子姬泄、右公子姬職商議退敵之策。二公子能打的牌也只有求救於周王室,於是派大夫寧跪星夜疾馳趕往周王室,向周莊王告急。
自從姐姐王姬死於齊國周莊王對齊襄公就十分不滿,而今見齊襄公聯合四國共討衛國,而衛國的國君黔牟也是自己的妹夫,搭救之心油然而生。只是如何搭救卻想不出辦法來。
周莊王急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誰能為寡人救衛國呢?”
朝廷一時沉默,似乎沒有人能去救衛國。
沉默了片刻,重臣虢公說:“自從周王室討伐鄭國,兵敗損威以後,已經無法號令諸侯前往救援,相反各路諸侯卻因為懼怕齊國而服從齊國。齊國姜諸兒不念王姬一脈之親,聯合其餘四國諸侯,以納君為名伐衛。名順兵強,我們也無能力敵擋如此聯軍勢力啊。”
左班中最下一人挺身而出說:“虢公此言差矣!齊國雖強,又有四國相助,但並不見得名正言順!”
群臣看過去,見是士大夫子突。屬於朝廷之中最末等級的臣子。
虢公反問道:“衛國姬朔原本是衛國國君,因失去國君地位,齊國姜諸兒會同各路諸侯們為姬朔正位,豈不是名正言順么?”
“黔牟立為衛國君位,已正式稟高我周王室。既然有周王室允許立黔牟,然是周王室同意廢姬朔。如果不以王命力順,而以各路諸侯為姬朔複位為順,那還有我周王室了嗎?”子突言之鑿鑿,讓虢公無言以對。不過虢公還是歸言於勢力。
虢公不以為然地說:“話雖這麼說。現實之中兵戎相見,還是要靠量力說話。現在周王室力量不足,如先王伐鄭,那時候尚可聯和四國且有先王親在軍中。但結果怎麼樣?怎奈鄭軍強大,先王中箭而歸。到現在,王室亦不能問罪鄭國,什麼原因呢?不就是王室力量不強大,不能召集諸侯國的力量。更何況當時在是聚集四國諸侯之力,幾倍於當年的鄭國。那時候尚不能戰勝鄭國。而今我們孤軍支援衛國,豈不是以卵擊石,怎麼會有勝算把握?”
“天下之事,合乎天理力量是正義的力量,而力量違背了天理那就是嘩變。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勝負卻在合乎於天理。若蔑視天理而可以得志,並無問津千古是非,不就要從此顛倒了嗎?天下不復有公平正義了,各位還有什麼面目為周王朝謀事呢?”
虢公不能回答子突了。
周莊王說:“如果現在調兵遣將去救衛國,你能擔當統領大軍營救么?”
子突說:“九伐的作戰方法,只有司馬掌握。我是位卑學淺,實在是不能勝任。但是如果沒有人去的話,我必是不怕死的人,願代司馬一行。”
儘管子突提到司馬,按理已經是為周莊王點將了。只是司馬此刻卻隱而不言,唯恐周莊王派自己前去送死。
虢公說:“如果是派你去你有勝利的把握嗎?”
子突說:“今日周王室出兵,就是公正的天理。若以文王、武王、宣王、平王的在天之靈,仗義執言,四國悔罪,方是王室之福啊。”
殿下的士大夫富辰說:“子突說的在理,如果子突帶兵我願助力前往,也好讓天下人知道周王朝還在。”
周莊王答應了派遣救援之兵,並由子突為主將,富辰為副將。並遣寧跪歸衛報信,王師隨後起行。
虢公在朝堂大殿上受到子突的搶白,丟了面子,心中十分懊惱。就在心底妒忌子突,唯恐其援救成功。所以在打發子突的過程中當然是敷衍了事,僅給戎車二百乘,而且大多都是失修的舊車。子突也不推倭,率二百兵車及大軍在周王太廟前做過祭祀后,開始了這次東北援助衛國黔牟之行。
2.
此時五國聯合大兵,已至衛國城下,幾輪圍攻破城不下。
公子姬泄、公子姬職晝夜巡守,只盼望王朝大兵趕到衛國解圍。誰知子突兵微將寡,還想拿順應王朝天理說給五國諸侯,那齊襄公怎麼能聽你說什麼天理。
子突並未到,先親手形成周書向齊襄公闡明周王室的立場。子突先是向齊襄公闡述為姬朔正位就是逆了周王室、就是對周王室叛逆的道理,所以命其速速退兵。然後言其厲害。否則必將是犯下逆天理之大罪,必然受到懲罰。
齊襄公接到子突的手書,先派人打探周兵虛實,回到僅有二百兵車,並無其他援兵。周軍由士大夫子突、富庶分別為主帥副帥。齊襄公放心地笑了。齊襄公還記得當年鄭莊公與周兵對峙的歷史,最後以周兵潰不成軍、周桓王受箭傷而告終。而今他周莊王尚不肯親自出並,拍一個區區士大夫來與寡人商量退兵,豈不是笑談!於是齊襄公還不等子突大軍立足,早已經號令五國聯軍一面繼續圍攻衛國都城,一面撥出半數人馬圍攻子突。
子突由於一路急速奔走趕往衛國,人困馬乏且立足未穩,便就投入了拼殺。子突率周軍區區二百車乘,怎能抵擋五國虎狼之師?二百乘兵車被圍五國聯軍圍攻,猶如孤獸面對群狼,馬上就被撕扯得遍體鱗傷,兵力迅而耗盡。
子突仰天長嘆:“握子突本來是奉王命而戰,死不失為忠義之鬼!就揮刀跳出戰車殺數十人,見大勢已去便自刎而亡。
衛國守城軍士,得到王師已敗的消息,知道衛城難以固守了。他們深
知道姜諸兒殺人如麻,如果身陷其手,必死無疑,先各自奔竄了。
齊國大軍,見衛軍示弱更加猛攻,齊軍首先攻破衛軍防守實現登城,四國隨後跟隨。進城的將士,隨即大開城門,殺出一條血路。姬朔更是不在話下,直立戰車之上,在後面邊觀戰邊前行。口中高叫着:給我殺,一個活口不留,殺無赦!
此刻的姬朔喊叫聲,幾乎變了腔調似狼嚎一般。十年來他憋在內心的仇恨頃刻間如爆發的火山一樣,讓他難以自制。他在戰車之上手裏握着佩劍,扭動着四肢,似乎要飛起來的一般。見聯軍軍士手起刀落,衛軍士兵血肉橫飛,姬朔心裏那叫個痛快。
公子姬泄、公子姬職同寧跪見城門已破,忙收拾散兵,護擁着黔牟從西門出逃。
恰好迎面又碰見魯國圍來的將士,不得不又殺一場。寧跪見魯軍人多勢眾,抵擋不過,只好奪路先奔。公子姬泄、公子姬職和齊國國君黔牟就不那麼幸運了。魯國大軍圍困過來,一層層圍的這衛國君臣哪裏逃得出。身邊的軍士死的死傷的傷,再無力抵抗了。這衛國個君臣只恨自己未能長出翅膀飛出這重圍。無奈之後一起被魯兵所擒。逃出來的寧跪知道自己身單力薄難以營救,只好率殘餘奔往秦國逃難去了。
魯庄公將三人俘獲押至姬朔面前。姬朔見到三人眼珠子都紅了,十年的委屈流亡生涯此時都化作千般仇恨湧上心頭。姬朔抽出腰刀應頭而去,揮刀就要砍殺,卻被齊襄公攔下了。
齊襄公喝令刀斧手,將姬泄、姬職二公子斬首。卻對黔牟網開一面,齊襄公仍顧及到黔牟是周王之婿,與自己有連襟之情,所以赦之不誅,放他自己逃生去了。
姬朔命人嗚鍾擊鼓,重登國君之位。命手下將衛國府庫所藏寶玉等貴重器物,一股腦地送予齊襄公。
齊襄公說魯國國君擒二公子賊逆有功,將所賂之物分贈魯庄公,並讓姬朔另出寶物器件,分別送於宋國、陳國、蔡國等三國。
衛城上下刀光劍影,凄厲聲瀰漫上空。姬朔開始了他的清算。
姬朔到處尋找母親宣姜,卻不見宣姜蹤影。仔細一問方知宣姜的下落。
原來姬朔被逐時,姬泄就想殺了宣姜,以報急子之恨。卻被姬職勸阻了。姬職擔心殺宣姜得罪齊國,到時候齊國會迅速報復,到那時候,後果不堪收場。於是二公子商量后將宣姜驅逐出宮。宣姜被剝奪了太后位置,失去了宮廷生活,過上了山野樵夫的凄苦生活。
宣姜自幼生活優越,哪裏過得了如此清苦的生活。整日裏為自己的苦日子而鬱悶不已,終於熬不過清許生活,抑鬱而死。
姬朔得知母親一死,痛苦不已,隨即命人將宣姜的遺骸掘出,重新安葬於衛宣公墓地附近,算是對宣姜盡了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