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伐魏
而這兩千頃良田還只是薛家資產的一部分而已,並且還不是最重要的。
不過短短十多年,就從一個幾乎可以說是一貧如洗的農家發展成為如今這般產業龐大的家族,這薛家還真是讓人羨慕吶。
除了田地,她們還有十幾萬能力者呢。
這才是最為強大的力量。
雖然其中有幾萬算是皇帝陛下暫時委託給她們帶的。
但人家自家也有十來萬呢。
這薛家之所以能發展到如今這般規模,全是因為家中出了個女性能力者。
薛家可以,他們為何不可以?
萬一自家的能力者也有這般的天賦呢?
所以,家裏有出現能力者的,就算是女子也要好好培養吶,指不定就是下一個薛家。
埋沒如此天賦,着實可惜。
有了薛家帶頭,也讓不少有女性能力者的家庭對於她們更看重了。
當然,這大概僅限於對薛家更為熟悉的東寧路。
話說回來。
這麼多人,吃住都在這邊,而且一個個都是能力者,待遇再差也不能差到哪裏去吧。
光是滿足她們吃飯住宿的需求,就要佔去大片大片的土地。
還有平時訓練的演武場,要滿足十幾萬能力者的訓練所需吶,佔地又不知幾何。
以及,這麼多人狩獵,每日的收穫又是何其之大。
必然有大量商販雲集此處進行交易。
這不得為他們提供地方?
攏攏總總加起來,便是個恐怖的數字。
這也導致薛家所擁有的土地已經橫跨周圍好幾個縣,早已超出豐慶縣所在的範圍。
如此一來,這稅賦問題豈不是要讓人頭疼了?
這倒也沒有。
因為,薛家有好幾人被授予了爵位。
族長薛琅靜為開國縣侯,從三品。
真要算起來,品級比太守還高,雖然是虛的。
管理家族事務的江芊月被封為開國縣子,正五品。
薛家最年長的長輩唐三娘被封為鄉君,從五品。
前二者的爵位,自古以來便是只有男子才能享受。
只有後者才是女爵。
封爵可以減免稅賦,甚至還有食邑,以及永業田等等。
如此,朝廷對薛家也無需多麼麻煩,直接免去稅賦。
只需每年上交一定的租賃費用,而且直接交到府里。
畢竟薛家與那些商販們的交易需要佔用大量土地。
而這些可都屬於朝廷。
由此可見,薛家在東寧路也算得上超級世家了。
收到大量能力者之後,不管是薛家,還是那些超大世家,亦或是朝廷都幾乎是傾盡全力地培養她們,以快速提升她們的實力,儘快伐魏。
對於修鍊者而言,時間過得何其之快。
轉眼間,一年便已過去。
這一年,薛琅靜也終於跨入三十歲的行列。
由於天天泡在野林里,每日與野獸作伴,身邊還有魔吞調教她,又有文安這個實力與天賦俱佳,並且始終比她強的人在跟前鞭策着她,讓她是不想變強都難。
三十歲時,終於突破到了地級圓滿,和文安站在同一個等級上。
當然,輪實力,她還是不如文安的,人家已經在衝擊天級了好嗎。
也在這時,林楚發出的密詔終於到達她和文安手上。
準備了這麼就,她們要伐魏了。
這個伐魏,當然是對於楚人而言的。
對文安來說,自然是替她奪回皇位。
既然要伐魏,這十幾萬能力者就要拉走了。
強大力量要離開,最讓人放心不下的,自然是那銀礦。
幸好,被拉走能力者的不止是薛家,十大家族也一樣。
而銀礦又在野林深處,沒有大批能力者作為護衛,普通人還真進不去。
誰能來搶?
所以,只需要派人守在野林外圍即可。
至於原來待在裏面開礦的人,在沒有護衛力量的情況下,自然也要退出來,等能力者大軍回來之後再行開墾。
再說這伐魏大軍的組成。
光是新增的能力者便有一百五十餘萬,還有武平城拉出來的近三十萬能力者。
以及林楚手中的百萬雄兵,和應朝廷的徵召前往相助的西南軍和川水軍。
如此強大的兵力在手,魏人還有何懼?
即使魏國派出整個國家的能力者,也不過只有幾十萬而已。
就是魏人再如何彪悍,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情況下,也扛不住氣勢如虹的楚軍。
自從楚軍向魏國大軍壓境之後,不管那悍不畏死的、彪悍的魏人如何掙扎反抗,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仍是節節敗退。
比之當初的楚國敗得還快。
哪怕他們傾盡全國之力都無力對抗。
派出強大的大宗師級強者吧,人家派了更多大宗師過來。
看來,這次,他們魏國危矣。
好在,楚軍軍紀嚴明,在一路高歌猛進的過程中,沒做什麼燒殺擄掠之事。
對於敵國的百姓,不管是能力者還是將士們,都不會有什麼好感。
想到當初魏軍入境時,不斷侮辱他們楚國的女子,甚至最後還帶走了那麼多女子,其中多數還出自大楚上層的王侯世家,更甚至是皇族。
他們自然想以牙還牙,侮辱侮辱魏國女子,一雪前恥。
但結果,自然是被阻止了。
既有上頭的命令,也有那一百多萬女性能力者寸步不讓的阻止。
身為女子,在有能力阻止的情況下,她們怎能讓這些男人侮辱女子?還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哪怕是異國女子,那也是與她們一樣,同為女子啊!
侮辱咱們大楚女子的是魏國男子,你們想要一雪前恥,那就在他們頭上討回來啊,欺負女子算什麼本事?
有自己人出來阻止,最後自然沒有成功。
楚軍進入魏國境內前後不過一個半月,便復刻了他們曾經的路,幾百萬楚軍包圍魏都。
魏國朝堂上。
“陛下,求和吧。”
“陛下,求和吧。”
。。。
“臣請求死戰。”
“臣請求死戰。”
。。。
整個朝堂上,似乎只剩下兩種聲音。
一種聲音要求求和,且多為文官。
另一種聲音求死戰,多為武官。
明顯可以聽出,同意求和的人佔據多數。
只是,要求死戰的武官雖少,但他們個個聲音洪亮。
一時之間,兩種聲音還頗有一種勢均力敵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