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寧可亡於明國之手

第367章 寧可亡於明國之手

第367章寧可亡於明國之手

雖然之前已經有固山額真、甲喇額真率軍向越明軍投降,但是這些固山額真、甲喇額真都是不折不扣的水貨,大多是臨時提拔起來的牛錄額真,所領的兵馬即使把沒披甲的包衣、奴僕算進去最多也不足千人。

可現在是肅親王豪格親自率部來降,而且所部兵馬多達萬人,御營的士氣為之一振,紛紛向劉永錫賀喜:“陛下,肅親王豪格既降,只能說明大清國氣數已盡,收復京城指日可待。”

劉永錫卻是笑了起來:“別人來降我相信,但肅王是皇太極長子,他率萬軍來降我怎麼可能輕信!”

在文武官員眼中豪格只是敗軍之將,這過去半年來可以說是一敗特敗,甚至到了只要聽到越明軍出征的消息就轉身逃跑的地步,根本不足為患。

這次北伐如果不是豪格率軍先跑把河南的阿濟格軍團側翼暴露給越明軍,承天朝想要吃掉阿濟格軍團沒那麼容易,因此大家覺得豪格來降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劉永錫卻對豪格評價極高,雖然豪格屢戰屢敗甚至不戰而逃確屬實情,但是劉永錫卻覺得豪格身為皇太極的長子與大清國曾經的第二號人物,不可能這麼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目標。

而高皇后已經聽出了劉永錫話里的弦外之音:“陛下的意思是說豪格這次是詐降?既然他有心詐降,那我們就有辦法對付他!”

雖然李自成在晚明流民軍鬥志中最為堅決,始終不曾降明,但是晚明詐降是常用手法,官軍用過流民軍也用過,更不要說大西軍是詐降的大宗師,就連越明軍也曾用過詐降的小手段。

現在既然知道豪格有詐降的可能性,在場的明軍將帥自然有無數種辦法對付豪格,保證讓豪格死無葬身之地,邢勝平就向劉永錫保證:“豪格麾下最多一萬殘兵敗將,只要陛下一句話就能將其盡殲。”

劉永錫卻是笑了起來:“實際豪格也不容易,雖然他現在多半是詐降,但是很多時候只要上了船就沒辦法下來,咱們最好讓他從詐降變成真降!”

畢竟許多明國大將與正人君子如洪承疇之流,最初投降大清國的時候是抱着一種詐降、偽降的心態,但是很快由於形勢變化的緣故變成了鐵杆漢奸,對付大明國比滿洲八旗還要狠毒。

正是基於這種判斷,劉永錫才會繼續說道:“反正你們負責把肅親王豪格帶過來,死活不論,但最好是一個洗心革心的肅親王!”

事實正如劉永錫的判斷,豪格雖然放出了“領兵萬餘請降”的消息,但是他既然是皇太極的長子與大清國理論上的頭號繼承人,自然是作着大清皇帝的清秋大夢。

“實際金華賊不可怕,可怕者在於劉永錫這小賊一人而已,只要幹掉了劉永錫,金華賊自然四分五散徹底崩潰!”

雖然這已經是清軍統帥的老調重彈,而且大家也知道承天朝完全建立在無數次軍事勝利,但是劉永錫現在才二十多歲連個女兒都沒有,他如果意外死亡的話,為了繼承人的問題就能打上幾場內戰。

而跟隨豪格多年的固山額真巴哈納卻覺得幹掉劉永錫是眼下唯一可行的策略:“沒錯,只要承天皇帝一死,象王普祥、邢勝平這樣的敗軍之將,我們能輕輕鬆鬆打幾十個!”

這一年多豪格無數次被越明軍痛打,所以也變得慎重起來:“要幹掉承天皇帝劉永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次你們都要盡量聽我安排,讓漢人覺得我們是真心誠意請降,只有真正見到承天皇帝劉永錫的時候聽我號令再動手!”

巴哈納深以為然:“對,我們都聽肅王號令,我就不信了,咱們這一萬兵馬明國還不心動!”

豪格更是笑了起來:“不僅有一萬多兵馬,而且還有我這位肅親王,明國雖然見過戰死的英親王,但是活着而且願意降明的肅親王,他們肯定是第一次見到,這位承天皇帝肯定會第一時間接見我們!”

不管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時代,不要說肅親王這個級別的大人物,哪怕是統領幾百兵馬的蒙古貴族與漢將來降,努爾哈赤與皇太極都會親自出城迎接,甚至還有更高規格的接待並想盡一切辦法籠絡他們。

而承天皇帝既然是開國雄主,那麼肯定也會按照這個思路來操作,而大清國之前之所以沒能幹掉劉永錫,完全是因為見不到這位承天皇帝本人。

因此豪格信心十足地說道:“這次應當有六成希望徹底解決這位承天皇帝!”

只是豪格內心深處總覺得所謂“六成希望”是最低估計,實際情況要樂觀得多,至少有八成希望甚至九成希望解決問題。只是事情的發展總是偏離豪格的預期。

雖然越明軍第一時間派人過來聯絡並保證豪格原來所有的一切地位與利益都不會受到影響,而且承天皇帝還是會給予格外恩賞,但問題在於豪格降明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傳得滿城風雨。

不管是對於清國還是明國還是暫時抱觀望態度的牆頭草來說,肅親王豪格降明就是一個最典型的象徵性事件。

阿濟格在河南全軍盡沒死於陣中,攝政王多爾袞死於滿洲親貴的內訌之中,而現在肅親王豪格又率大軍降明,大家覺得大清國是徹底沒救了。

因此許多原來還持觀望甚至準備與明軍決一死戰的亡命之徒第一時間改變了態度直接降明,他們甚至變得特別積極,恨不得越明軍明天就能攻入北京城,這其中還有不少滿蒙親貴。

而豪格好不容易從山東退下來的上萬將兵也因為這則消息而陷入了極度混亂,雖然很多漢軍與外藩蒙古之前已經鄭重考慮過降明的問題,但是有豪格坐鎮,他們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但是現在豪格既然已經降明,他們自然表現得特別積極。

事實上現在一門心思想要降明的不僅僅是漢軍與外藩蒙古,豪格麾下的蒙古八旗與部分滿洲牛錄都覺得既然要隨豪格降明,不如自己直接與承天朝聯繫賣個好價錢。

至於剩下那些不肯降明的清軍,現在同樣是處於失控局面,他們覺得豪格是大清國亡國的頭號罪人,恨不得現在就幹掉豪格。

這支大軍在越明軍的追擊之下保存了大部分實力,但由於豪格的詐降命令在三五日之內變得四分五裂,至少有兩三千兵馬連聲招呼都不打直接越過戰線直接降明。

剩下的幾千兵馬現在也是人心渙散,豪格已經遇到了好幾次刺殺更引發了好幾次營肅,更讓豪格哭笑不得的是發動叛亂者都是大清國最忠貞的將士,而幫助他平叛者卻都是那些一門想叛清降明者。

他們之所以還支持豪格自然是希望這位肅親王能出面幫他們與越明朝談個好價錢,現在豪格根本不敢跟人談詐降的問題,而是一門心思扮演起對大清國徹底失望的肅親王。

最初豪格只是逢場作戲,內心深處還想着怎麼藉著詐降的機會幹掉承天皇帝劉永錫,但是很快他發現自己已經身不由已被裹脅進去,不再是大清國的肅親王,而是大明承天朝的肅王,一心幫着承天朝招降納叛。

至於那些不肯歸附承天朝的大清臣子紛紛死於豪格之手,雖然這絕不是豪格的本意,但是形勢的發展卻一直朝着他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死在他手上的大清忠臣越來越多,甚至比死在明軍手上還要多。

豪格雖然很想說明真相,但是他現在完全是刀劍之下身不由已,而且他已經漸漸轉變,覺得成為大明的肅親王似乎也不錯,對付大清國的屠刀也越來越快,甚至他親自出手解決了一些大清國的死硬份子。

現在大清國上上下下都把豪格視為最危險的敵人,雖然大家都能理解豪格是迫於形勢才率部投降,但是豪格降明之後翻臉太無情了吧!原本大家都覺得大清還能抵抗一陣子,甚至可以與明國達成一個城下之盟,但是豪格這麼一鬧,大清國手上能打的籌碼幾乎是一掃而空。

而且豪格的降明還起到了一個表率作用,之前降明的清軍最多也就是三五千人,但是豪格降明之後整個山東與北直隸幾乎所有的清軍統帥不分種族都跟着豪格降明。

因此現在滿洲貴族與大清朝廷的想法已經從怎麼與越明軍訂下城下之盟變成了“寧可亡於明國之手,也不能亡於肅王之手”。

偏偏肅親王豪格的兵馬降明之後已經變得殘暴無比,下手甚至比越明軍還要狠毒,不管是八旗、蒙古、漢軍,只要不肯歸附明朝都是當場虐殺的結局,因此現在大清朝廷突然覺得承天皇帝人似乎不錯。

畢竟這位承天皇帝對待敵人特別寬厚,而且豪格降明之後,大清退往關外的計劃已經沒有操作性了,因此他們派出使者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希望承天皇帝儘快抵達他忠實的北京城。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風八萬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風八萬里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7章 寧可亡於明國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