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不一樣的大清國
第347章不一樣的大清國
如果是別人詢問這個問題,哪怕是姜曰廣這樣的閣臣,劉永錫都用“整合南方再行出兵”這個答案來糊弄,但既然是李定國問出這個問題,劉永錫自然是非常坦誠地給出了答案:“近在咫尺談不上,總得有幾個月的整訓時間,國家也需要稍稍緩一緩,但北宋先南后北已經是前車之鑒,咱們絕不能重蹈覆轍。”
李定國知道劉永錫說的是宋初故事,雖然形勢完全不一樣,但是不趁現在建虜兩次南征大敗而歸的機會乘勝追擊,等到清國整合北方休養生息之後北伐就是夢幻泡影。
李定國只是提了一個他認為有些不妥的建議:“既然陛下已經着手北伐,那為什麼要讓孫可望與郝搖旗兩位將軍南征?這都是真正勁旅,現在讓他們回師應當還來得及。”
劉永錫聽到李定國這麼說當即笑了起來:“孫可望不南征的話,由誰來統領西營諸將?”
李定國沒想到劉永錫會這麼考慮問題。
如果孫可望繼續留在兩湖的話,以他的資歷與威望,肯定是繼續由他統領西營舊部,可是孫可望南征之後自然是輪到李定國來統領西營舊部,這讓李定國受寵若驚:“陛下如此厚愛,李定國必然以國士相報!”
劉永錫當即笑了起來:“李定國就是李定國,只要你能替朝廷盡忠,我這一片苦心就沒有白費,而且讓兩位將軍南征還有另外一重用意你可知道?”
李定國知道劉永錫是考驗自己,雖然答不出來也沒有什麼問題,但他還是第一時間認真起來並很快給出了答案:“本朝如果平定兩湖廣之後立即北伐,恐怕現在建虜會被逼得狗急跳牆要與本朝拼得兩敗俱傷。”
劉永錫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
正所謂壓力就是動力,如果在徐州大捷之後就乘勝追擊,恐怕會把大清國的王爺、貝勒們徹底逼急了,全面動員之後不惜一切代價與越明國決一勝負,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存在許多變數。
畢竟滿蒙八旗的精銳馬隊在北方與中原的角逐佔據了太多優勢,但是劉永錫讓孫可望與郝搖旗南征之後,就會給諸位王爺、貝勒一個錯覺,讓他們覺得承天朝還沒準備好怎麼北伐,所以才會與大清國進行談判。
既然越明軍的北伐還十分遙遠,那麼諸位王爺、貝勒自然是忙於解決眼前的政敵,到時候越明軍自然可以趁虛而入,而且除了這一點之外劉永錫還有其它方面的考慮。
現在劉永錫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清軍放棄北方直接退守關外然後不斷出兵劫掠關內,那樣的話劉永錫確實沒有多少辦法來對付北方平原上縱橫馳騁的龐大馬隊,所以必須把清軍主力留在關內慢慢解決。
他繼續說道:“派孫可望與郝旗將軍南征也是確實為了統一南方,李自成同樣是前車之鑒!”
大順軍的崛起與崩潰都可以說是曇花一現,承天朝這次北伐既然存在很大風險,那麼在北伐之前自然要最大程度整合南方資源,至少要把廣東這個非常富庶的省份拿下來,而李定國一下子就想明白起來:“陛下深謀遠慮,確實比我們考慮得更周全!”
劉永錫卻是搖了搖頭說道:“再怎麼謀划,也得大清國的王爺、貝勒全力配合才行!”
而諸位大清國的王爺、貝勒也非常配合劉永錫,雖然許多滿洲貴族也覺得留在關內會持續失血,帶着戰利品退守關外才是最佳選擇,但是既然享受了關內的花花世界,這些王爺、貝勒怎麼可能會在越明軍還沒有出兵北伐的情況直接退守關外,所以議事的時候嗓門特別響亮。
而且他們還有一個最有力的後援,那就是在河南與陝西坐擁十萬大軍的英王阿濟格同樣要求守住現在的地盤,所以有人打出了阿濟格的旗號:“既然英王已經說話了,這件事就不要議了!”
過去誰也不敢這麼說,多爾袞即使不砍他的腦袋也要讓他吃盡苦頭,但是現在不管是多爾袞還是其它王爺、貝勒都鬆了一口氣,英王阿濟格既然發話了,這件事確實不需要再議了。
畢竟阿濟格掌握着大清國兵力最多實力最強的一個野戰兵團,如果沒有英王阿濟格的十萬大軍,大家都覺得大清軍完全可以退出關外,但正是因為有阿濟格的十萬大軍,大清國才能與越明朝相抗衡。而且在多爾袞都從徐州倉促敗回的形勢下,大家都覺得阿濟格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保全了這十萬大軍,可以說是大清的頭號功臣,現在就連多鐸、豪格、代善這些率先從徐州逃回的敗將都憑藉著手握重兵在議政會議上無法無天,阿濟格說話自然有一錘定音的效果。
只是阿濟格雖然說“不要議了”,但是因為這個議題而斗得你死我活的滿洲親貴總能找到其它話題吵起來甚至拔刀相向,而多爾袞也發現局面越來越失控了,但是他沒有什麼控制局面激勵人心的好辦法。
可現在一個甲嘛額真激動起來都敢在他面前拔刀子一陣亂砍,而多爾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看着大家吵、鬧甚至相互拔刀子對砍,還好大家吵着鬧着終於得到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好消息:“豫王殿下派往南都的使者回信了,承天皇帝的意思是兩國結成兄弟之國並以黃河為界。”
對於大清國來說,這是一個很難接受的條件,如果在黃河為界,那麼大清國要讓出大半個陝西、山東與河南,但是在場的王爺、貝勒一下子就滿血復活了:“明國皇帝真提出以黃河為界?”
“不會,明國居然要以黃河為界?”
“可以談,完全可以談,漢人不是說了,坐地開價,就地還錢,咱們可以跟漢人好好談一談!”
“既然漢人要以黃河為界!”
南北兩朝對峙的時候天然分界線往往是秦嶺與淮河,但是現在明軍既然拿下了徐州自然就佔據了戰略主動,因此這些王爺、貝勒聽說劉永錫的談判條件是以黃河為界的時候,都覺得看破劉永錫的籌劃。
負責居中聯絡的豫王多鐸就非常明確地說道:“我估計着明國是準備先統一南方再來對付我們,我們大清兵是天下精銳,而兩廣、雲貴的那些明軍就不一樣了!”
“是的,我聽說湖廣方面是派了張獻忠義子孫可望與闖營大將的郝搖旗南下,江南方面雖然不清楚,但是據說越明朝已經任命路振飛為新任兩廣總督,又以楊展為四川總督。”
對於大清國來說,這就是真正的好消息,劉永錫既然把主要精力放在統一南方上,那麼藉著他統一南方的這段時間大清國可以休養生息鞏固佔領區,如果搶在越明國統一南方之前恢復元氣自然可以發動第三次南征。
如果越明國統一南方之前大清國還沒有完全恢復元氣也依然是有備而戰,大家一下子就樂觀起來,馬上就有人估計着越明國統一南方要花多少時間:“金華賊想要統一南方至少要一年時間!”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拿下南方各省應當只要一年時間甚至幾個月時間就夠了,但是平定南方就沒那麼容易,咱們順治元年就掃平了北方,但是兩年過去了北地流賊仍然是此起彼伏,金華賊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雖然大家都希望傳檄而定的局面,但實際情況卻要複雜得多,現在許多起兵對抗大清國的流賊就是順治元年迎接大清入關擊敗流賊李自成的縉紳,劉永錫在平定南方各省的過程也同樣會遇到許多意外變數,因此馬上就有人提出合理的判斷:“咱們至少還有一年時間,如果運氣好的話可能有兩三年!”
多爾袞覺得兩三年時間過於樂觀了,他開口說道:“對於金華賊我們絕對不能低估,得按一年時間來籌劃,最多也就是一年半!”
大家都覺得多爾袞說得有道理,但對於在兩次南征嚴重失血的大清國來說,哪怕是三五個月時間就非常寶貴,何況是一年到兩三年的時間,雖然多爾袞說“最多也就是一年半”,但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都是料敵從寬,覺得沒有兩三年時間承天朝不可能整合南方資源發動北伐,如果樂觀一點就是三五年後南方才會發動北伐。
畢竟南朝歷史上的北伐次數也就是那麼幾次,之前是北攻南守,所以大清國一直吃虧,但換成南攻北守絕對是大清朝佔據了天大便宜,因此大家都是喜氣洋洋為了自己的利益吵個不停。
現在大家是看明白了,大清國已經不是以往那個大清國了,只要掌握足夠的兵馬與地盤說話就能管用,且不說一錘定音決定“不用再議”的阿濟格,多鐸、豪格、代善這些敗軍之將現在還能坐在這裏神氣十足,就說明現在誰手上有兵馬有地盤就可以無法無天,因此大家已經把朝廷、順治皇帝與多爾袞這個攝政王放在眼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