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賣官鬻爵
當征北軍張貼招募啟事後,無數寒門士子紛紛前來報名,凡是能夠增加科考勝算之事,他們無不參與。
反倒是士族們大為驚懼,極力反對此事。若是學堂一開,大量學童接受啟蒙,那往後士族把持仕途的權力,就要被那些寒門士子所取代。
同時,一旦寒門士子全部轉投學堂,將徹底取代他們家族私學的生源。沒有了生源,還如何吸納寒門士子,為他們所用?
一個士族是不可能僅僅依靠自家族人,得以壯大家族的實力。他必須吸納大量的寒門士子,作為門生故吏,來壯大士族在朝堂和地方上的影響力。
若是新建學堂吸納了這些寒門士子,假以時日,便有可能徹底取代士族的地位。征北軍十分明顯的偏向於寒門士族,以學堂誘使寒門士子擺脫士族的影響。
怎麼辦?士族們頓時亂了分寸,連膠着着的糧價之戰也顧不得了。面對征北軍祭出的狠招,紛紛採取對策。
硬碰硬自然是不敢的,士族們只得用其他手段,來保住自己的利益。對於寒門士子,極盡拉攏,許以重利。
寒門士子們沒想到,他們的春天竟然如此突兀的到來了,頓時有些措手不及。
面對士族的拉攏,有些人意志堅定,決定走出自己的道路。有些人心志不堅,在士族的威逼利誘下,選擇了投靠。
儘管如此,大量的寒門士子的應聘,終於填補了各地學堂的師資匱乏現狀。
緊接着,征北軍與士族之間,再次展開生源的激烈爭奪戰。面對雙方伸出的橄欖枝,有能力供養孩子讀書的百姓,紛紛做出選擇。
不得不說,士族在師資藏書方面的實力,比學堂好多了,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也太大了。即便李戩出台了許多有利的政策,支持學堂招生。但還是有超過六成的百姓,選擇將孩子送往士族私學讀書。
面對慘淡的招生數量,李戩不得不將目光,投向貧民的孩子。雖然學堂的學費不算太貴,但對於貧窮百姓來說,依然是一筆巨額的費用,根本無力承擔。
更何況,家裏的男孩也是不可或缺的勞力,若是送去讀書,家裏的活便更加辛苦,更難以養活全家。
對此,李戩也知道,目前還不適宜全面推廣義務教育。一來絕大部分百姓無力支持自家孩子上學,二來征北軍也沒那個財力支撐起全面的教育體系。
因此,李戩只能派人前往各地,簡單的測試孩童的智力,以此篩選出一批聰明的貧民子弟,免費進入學堂讀書。
對知識的敬畏,在這個時代更加深入人心,他們篤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不僅是自家孩子的命運,還有全家的命運。
儘管前往學堂,將會使家裏失去一個勞動力,但絕大部分貧民父母,還是咬咬牙,將孩子送進學堂。他們同樣渴望着能夠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不要再重複着祖祖輩輩的艱辛困苦。
四月下旬,為了繼續籌集銀錢,用於學堂維持,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李戩竟然通過朝廷,公開賣官鬻爵。
如今的朝堂,已經被李戩徹底控制,閻賈等一派朝廷重臣,完全被架空了權力,淪為朝堂之上的擺設。
李戩憑藉著太宰的身份,奏請司馬鄴,設立義捐台,廣邀忠義之士,共襄國是。
當眾臣聽完李戩對所謂義捐的內容,頓時一片嘩然,再也無法冷靜了。這說得好聽,是為了籌集銀錢,大興水利。其實不過是藉此斂財,不惜賣官鬻爵,禍亂朝綱。
更何況,這賣官鬻爵所得的錢財,最終落入的是李戩的錢袋,跟他們完全沒有一點關係,這讓他們十分不忿,憑什麼?
但李戩才不管這些形同虛設的朝臣如何呱噪,在他冷厲的目光中,司馬鄴哪裏敢拒絕,當即戰戰兢兢的恩准御批了。
當這所謂的義捐詔令,佈告天下之後,頓時引起一片嘩然。關中士族紛紛痛斥奸臣誤國,但誰是奸臣,眾人卻是模稜兩可,沒有人敢指名道姓,痛斥李戩的罪行。
李戩可不在乎這些罵名,反正這詔令是從朝堂下達的,經由皇帝御批,待收上一批銀錢后,再上表勸諫皇帝,收回成命,把這奸臣忠臣都當了。
更何況,這些士族表面上痛罵奸人誤國,卻紛紛攜帶金銀,前往義捐台捐獻錢財,領受相應的官爵。然後喜滋滋的回家懸挂匾額,從今以後,咱家也是有爵之家了。
短短十數日,李戩便聚斂超過百萬之數的巨款,足以填補水利工程以及學堂的維持經費。
五月中旬,隨着李戩大肆賣官鬻爵,士族們為了籌集錢款,不惜低價出售糧食,使得市面的糧價幾度逼近底線。
而士族也從中看出,征北軍確實急需資金,投入各項工程之中。糧價之戰不像是李戩設置的陷阱,意圖降低糧價,吸納糧食。
再加上隨着部分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對當地灌溉田地起到了極大的效果。越來越多的士族相信,今年必定是一個豐收年景。
關中糧食一旦富足,那糧價下跌的趨勢將不可遏制,若是此時再不將手上的糧食消耗掉,只會繼續消耗存儲的成本。
他們倒是想將糧食運往其他州郡出售,可各地關卡要道,皆被征北軍把持,藉此收取昂貴的路稅以及市稅。且千里運糧,成本高昂,到了境外,根本沒有什麼競爭力。
隨着士族大肆出售糧食,雲中商行已經完全停止了糧食的出售,並大肆以物易糧,來減少市面的糧食,全力穩定糧價。
這一進一出,雲中商行之前賣出二十萬石糧草后,又收回了四十多萬石糧食,凈入二十多萬石。且隨着不斷的交易,征北軍收取的糧食將越來越多。
這場糧價之戰,將是曠日持久的戰爭,隨着征北軍不斷吸納士族的糧草,增強了底氣。反過來,隨着士族糧食不斷輸出,越發無力與征北軍對抗。
到時候,即便讓這些士族發現了征北軍的虛實,也已無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