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回〗

〖二回〗

七郎夜上五台山,糊裏糊塗地就到了菩薩頂的後山,在山頂上聞聽有流水之聲,知道順着溪流就能找着寺院,皇上今兒晚上肯定得寄宿在山頂的寺院之中。好么,下馬來先將黑毛虎拴住,空身兒鑽進松樹林兒,順着水聲繞來繞去,就到了一座深潭之前。哎,巧了,正巧二帝太宗皇帝由老太監和八王陪着在潭邊看景兒。可是瞧着瞧着,壞了,七郎本來就聞到過一股子腥臭之氣,可是是時有時無,猛然間從水邊兒水草之中翻身兒爬出來一頭大怪物出來,水花四濺,怪物張着血盆大口衝著皇上就來了!嚇得老太監抱着腦袋朝山下就跑,一邊兒跑一邊兒喊:“何人救駕!”七郎一看,看起來護駕的軍校和自己的哥哥們都不在身邊兒,皇上是自己偷偷兒地叫上八王陪着他出來逛景兒的。按說七郎要是個官迷,這會兒就得應一聲,說我來救駕!可是七郎沒挪窩兒,他瞧着,心裏話當初是你要宰我父子,今天最好是叫這怪物把你給吃了才好呢,這可是你的報應,可不能怪我。當然七郎此刻也摸了摸自己的身上,肋下佩劍也沒帶在身上,真要是上前去救駕,自己拿什麼救呢?我自己也是手無寸鐵呀!心裏雖然是這麼想,可七郎畢竟是俠義心腸,腳底下一步一步也就慢慢地往前靠近了。定睛細看,水裏仰頭出來的這隻怪物,大概是一條巨蟒,二目閃亮如燈,大張着血盆也似的大口,大腦袋歪來歪去,看意思正在找準頭兒,這就要一口咬下來啦!再看二帝,還馬上皇帝哪?一屁股癱坐在地,渾身顫抖,體似篩糠,倆眼睛都看得呆了。正在危急,八王一把把皇上給拽起來,推推搡搡,將二帝推上了溪邊小路兒,“萬歲,您快走!”八王反身回來,雙手一分,擋住了皇上,一步一步朝巨蟒就走過去了。

這頭巨蟒一看,眼看到嘴的美餐要跑,也急了,猛然間高昂起來,做勢要往下撲!七郎可不敢再耽擱了,這會兒離得也越來越近了,大喝一聲——咱們前文書曾經說起過,七郎的嗓門兒大,猶如古時的項羽,叫作喑嗚叱吒,千人皆廢,這大晚上要是叫楊七郎再抖丹田來一嗓子就更是響亮了——這一嗓子把巨蟒都嚇着了。“呔!妖物,休傷我主賢爺!”您聽好了,就今天七郎在這碧波潭邊兒一嗓子,算是牢牢地給皇上和八王拴上對兒啦。這一仗打下來,之前都沒事,就今天這個茬兒叫二帝心裏犯開嘀咕了。怎麼著,我不是你主?八王賢爺才是你主哇?七郎這句話剛喊出來打閃紉針的這一瞬間,二帝連這句話是誰喊出來的都還沒聽出來呢,這心裏就泛起一陣的酸意。皇上趕緊扭頭往回看,就看見一個大個兒的黑影快步搶到八王的身前,也是將八王推到自己這邊兒,自己上前,根本就看不出來是誰來,可是聽着聲音耳熟……他還在打愣兒呢,八王又在地上站起來了,高喊一聲:“七將軍,切勿莽撞,速速退回!”啊?二帝使勁兒地揉揉自己的眼睛,想看清楚救駕之人的身形兒……可了不得了,巨蟒早已按捺不住,扭動身軀可就撲向了楊七郎。

七郎腳底下沒停,拉下來八王千歲,也是一把推下潭邊的岩石,就自己跟這兒站着。因為一路上山嫌天兒熱,身上連鼉龍鎧也沒掛着,就是一件單衣,也不曾帶着寸鐵。這可怎麼辦?哎,一着急想起來了,自己的舌根兒底下還埋着一隻救命用的棗核鏢。正好此時巨蟒張着大嘴可就探到自己的近前兒了,七郎張嘴,噗,這隻棗核鏢就打出去了,不偏不倚,正戳中巨蟒的右眼。眼看着大蛇一疼,猛然間朝左邊兒一歪身子,大尾巴就從水草之中掀起來啦,七郎一縱身就躲過去了。回身再看八王和皇上,連滾帶爬地退到了三丈開外了,這心裏還算踏實點兒。七郎再看巨蟒,連番地扭動,看起來是叫自己的棗核鏢傷了右眼。可是這巨蟒可沒有絲毫的退縮之意,再次昂起蛇頭,張開大口,直愣愣地就撲過來了。七郎手裏沒兵刃,倒也不懼,掄起胳膊來照着蛇頭就是一拳。這一回沒等七郎反應過來,巨蟒的脖子一扭,繞過了七郎,迂迴了一圈兒又回來了,還是張着大嘴在那兒直晃悠。七郎還想跳起來給巨蟒一拳,這傢伙還是一偏頭,又朝旁邊一衝,又繞了一圈兒。八王和二帝在後邊兒可算是看清楚了,巨蟒這是要纏住七郎!“七將軍,小心!”話還沒說明白呢,巨蟒的動作更快,呼啦啦……尾巴卷上來,蛇頭再一帶,七郎就叫巨蟒給纏住了!

大傢伙兒都知道,蟒蛇沒有別的招數,就是靠身體纏住獵物,越勒越緊,最後是叫你渾身的血液難以流通,最後是衰竭而死。七郎雖然也沒見過巨蟒,也不知道該怎麼斗,可是知道這麼叫大蛇把自己纏住肯定不成,雙手較力一推,巨蟒暫時還不能將七郎給纏死。七郎的雙腿是已然叫蟒蛇給纏住了,拿左手撐着,揮起自己的右手,猛勒巨蟒的脖頸。看着這條大蛇好像是叫七郎給打疼了一般,渾身的不自在,扭着扭着,就要把七郎往水裏拖。喲,壞了!七郎看着知道,這要是把自己拖到了水裏,自己可就沒咒兒念啦,到水裏喘不上氣兒來,自己不用多少工夫兒就得被大蛇給勒死哇!

八王和二帝也瞅着着急啊,一起高聲呼救:“來人哪……快來人哪!快來救駕!”幹嗎喊救駕呀?這陣兒你喊救楊七郎誰信呢?誰會琢磨過味兒來?你一喊救駕,有軍校聽着就能帶兵刃來,這會兒是只要有一件利器,就能對付這條巨蟒啊!此刻能瞅見山坡下邊兒火把是越來越多,也能聽見喊話的聲音是此起彼伏……看起來方才的老太監下山也喊來了不少的護駕軍校。可是這會兒眼前沒人哪兒行啊?眼看着巨蟒擺動身軀,七郎已然被拖下了深潭,潭水瞬間就沒頂啦!君臣正在着急,就聽身旁一座大岩石上邊有人一聲暴喝:“孽畜!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在佛門凈地肆意地傷人!七弟,不要擔心,少要受怕,愚兄我在此!”

此人是誰呢?您別急,此處必得先補一段兒書外書。五台山乃是我國古代久負盛名的佛教名山,相傳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這五台山可不是一座山,是由東西南北中五座主峰環抱結成的群山合體,自從東漢年間便開始依山建寺,歷代不絕,到了咱們書里說的大宋朝開國前後,可就有一百多所寺院了。到了五代後期,五台山就在河東北漢王的管轄境內,山中最廣闊的十座大佛寺都由菩薩頂文殊院的住持匡聖大師管理。

那會兒火山王楊袞就與匡聖大師多有往來,老哥兒倆一輩子的交情。到後來太祖趙匡胤滅了南唐,楊袞在火塘山賀壽喜宴之上大笑而故。大師也正在老王的身旁,親手為老山王正衣冠,誦經超度。而後大和尚等老千歲的葬禮辦完,回到五台山上,靜坐到了十二月也圓寂歸天了。之後繼任十寺都監的是大師的弟子智聰大和尚,沒過多久太祖皇爺三下河東,反間計逼得令公退兵五台山上。那會兒智聰長老已經得了太子德昭的懇求,也贊同老主爺的為人,更加看好大宋的國運,甘心就做了太祖爺的托兒了。一面想着法兒地勸令公解甲歸宋,可令公性格倔強,即使是河東國家都滅了,劉繼元也棄城出降,他還是不肯歸降。智聰長老和太祖皇爺、太子德昭都生怕令公膝下這幾個孩子在陣前有什麼損傷,假如說令公認死理兒,下了我的五台山菩薩頂,到太行山和晉王趙匡義、太子德昭翻臉死戰,真是怕刀劍無眼,傷着裏邊兒誰。哪一位公子喪命或者是重傷殘廢嘍,楊繼業這輩子就再也不可能歸宋了,打這兒起楊家將就是大宋朝的死敵了。為了這個,老和尚撒了個謊——五台山人人傳說智聰長老會相面,長老就說你這七個兒子裏,除了你的六兒子楊景之外,都得拜在我這五台山清涼勝境中出家為僧,得改換俗名,跳出三界,才能夠保全了性命!否則,令公我可告訴你啊,你這六個兒子真是難逃血光之災哇!那為什麼不說六郎呢?別看當時的六郎才十八歲,可是做事沉着穩重,知書達禮。長老也有意地和六郎多聊了幾句,哎,這一對話,就知道這孩子能看破時局,也有心要勸說父親歸宋,扶保明主。再者說,總不能叫令公自己一個兒子都不跟着下山去吧?哎,就說你的六郎君日後福運綿長,不用老衲我操心,可這六個兒子你得給我留下來。過去曾經有這麼一出。

當時令公對老方丈的話還是將信將疑,愛子之心人人相同,也知道自己孤軍下山去打宋軍,難免落得個兵敗身亡,真就打算吩咐自己這幾個兒子在五台山出家為僧,拜智聰長老為師。可是孩子們誰都不幹哪!誰能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剃度出家呀?楊家兄弟哪一個是怕死的?全都跑下山來跟着一起到了太行山金頂決勝寨,拜師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後來太行山下德昭太子三次拜見相約三事,令公金刀挑帶歸了大宋。智聰長老進京朝賀,提醒太祖皇爺當初自己領旨誆騙楊繼業的這件事——聖上您可別忘了,我按您的意思可是說出來了這句話,告訴令公說這幾個兒子只要是不變俗名,可是不久要有血光之災。這句謊話我是替您說的,您可得給圓回來!後來楊繼業舉家進京,一住進無佞府,一登上天波樓,全都知道老主爺的心意了。令公和太君深受感動,領著兒子們上金殿請罪,就藉著這個機會,老主刷下聖旨:打今天起,你楊繼業就不叫楊繼業了,單名楊業!什麼意思?繼業?您繼的什麼業呀?皆因為河東劉王曾賜姓楊繼業為劉繼業,和他的幾個兒子劉繼恩、劉繼元、劉繼文結拜為金蘭之好。出於避諱,自楊令公歸宋之日起,書面上可就不寫楊繼業了,而是寫為楊業。令公跪倒謝恩,太祖說別忙,我再賜給你楊家一塊匾額。有人拿過來手卷,太祖揮筆就寫“平定廣輝德昭嗣順”,群臣一同山呼萬歲,慶賀昇平盛世。這八個字呢,裏邊就暗含着太祖皇爺當時的心愿,自楊令公歸宋,天下一統還差最南邊兒的兩廣了,因此叫“平定廣惠”。臨下筆的時候,太祖一琢磨,惠字不合適,就給改寫為“輝”了——這樣兒一寫,我的心意也是群臣猜出來的,不是我直接說出來的。第二條,也就是眼下太祖皇爺最擔心的,太子德昭能不能順利地嗣位?因為自己多年在外用兵打仗,尤其是下南唐一困好幾年,京城政務全都是宰相趙普和自己的二弟趙匡義打理。不久前趙普剛被排擠出京,等到自己下河東回來以後才發現,太子早就被二弟架空了。太祖皇爺借口自己被呼延贊一鞭打傷,命二弟代自己御駕親征去滅河東、取太原,也是想趁機支走二弟,自己好重整國政,給太子換上能夠幫扶的賢臣。可說什麼也沒想到,呼延贊做了先鋒以後,連下河東數州,很快就圍困太原城了。後來為了恩收楊繼業,不得已太祖老主自己再抱病出京,到太行山前舉錘招降。等到再回京,肉龍頭二番迸發,陳摶老祖進京為他調治,太祖就知道自己的日子不會太多了。因此金殿上寫下天波樓的匾額,這八個字就是你八子的新名兒,從今天起改換原名兒為延平、延定、延廣、延輝、延德、延昭、延嗣,加上回京路上新收的義子延順。這一換名兒,楊令公算是踏實了,而且多多少少對這位智聰長老有些崇敬之情——這換名之說可是讓人預言說對啦!

所以這回二上五台山,令公一合計,與舊友智聰大和尚也十幾年沒見啦!專門前來拜訪。如今智聰大師已經不再任五台山全山總領的僧正住持了,新任全山住持的乃是廣慧大師。二帝來五台山遊玩,接駕就由廣慧大和尚來主持了,皇上要去這兒瞧瞧那兒看看的,自有不少人陪同。智聰長老難能得閑,便在自己的興國寺中招待令公父子。哎?父子都按次序落座,老和尚就瞧出來了,來了七個兒子,裏邊兒少了一個。令公就把這一回出兵奪關,七郎連立戰功,後來怕在陣前再有閃失,自己逐他回京的事一說。哦……老禪師點點頭,“令公,還記得當年老衲我跟您提起過的事嗎?”“哦?楊業我蒙大師垂訓多矣,但不知今日大師提示,是哪一樁哇?”“呵呵呵,令公啊,您這是貴人多忘事。十幾年前,我曾經跟您提起,您這幾位公子,需留在老衲山林之中避入方外,才能躲開俗世間的爭鬥,也才能躲開是非禍害!如今十幾年已然過去啦,您這會兒以為如何呀?”令公對智聰長老的見識自然是佩服,為什麼呢?當初老和尚也說啦,你這幾個兒子裏唯有六郎君福運綿長。可不是嗎?七個兒子裏,只有六郎福氣最大,走馬撞見二帝被擒在銅台,迷迷糊糊殺敵救駕不說,還得着了郡主的珍珠衫。現在是當朝郡馬,有養老宮的賀太后護着,八王也拿他當自己的親妹夫。“哎呀,老禪師啊,您當年說的可是都應驗啦!那陣兒您給我留下來四句偈語,是您說的:‘立名無佞,建業天波,辛勤勞苦,李陵榮枯。’果不其然,到在東京城金水河畔天波門裏,老主爺為我楊家加蓋一座無佞府,府門頭起建一座天波樓,這不都是叫您說准了嗎,哈哈……”其實令公這也是跟老禪師開玩笑,當年自己剛進東京時還真是嚇了一跳,認為這是老方丈的神機妙算,可是後來眼見智聰長老可以輕易地進宮與太祖皇爺見面兒,這才悟到,其實不是老方丈會算命,完全是老方丈提前就知道了皇上的安排,暗藏在偈語之中,拿李陵的教訓,暗示我不要學李陵之愚昧,留戀於“漢”,貪圖愚忠劉氏的虛名。

老禪師看着令公,搖了搖頭:“令公啊,老衲如今舊話重提,說的就不是這件事啦!偈語中的詞句,來自上天的垂示,我不能跟您多講,日後事到臨頭,您自然會有所領悟。今天您陪王伴駕來到我的五台山,我才又跟您提起此話,說的不是那會兒,說的可是眼下哇……”“嗯?大師,您這麼說我就不明白了,還請您多多指教。”“不敢……令公,京城之事,五台山雖小,老衲我也多有耳聞。”令公就怕人提這件事,這是他此番挂帥掃北最大的心病,雖然是擼了潘洪的職權,可是陪在二帝身邊的還是潘洪黨羽,天天能嘀咕什麼呢?今天廣慧大和尚率領五台山僧團陪同聖駕游山,也能瞧得出來,真正得寵的不是大宋的王侯宿將,而是太師潘洪與潘家近黨。令公抬眼看老禪師,就見智聰大師面帶憂悶之情:“令公啊,恕老衲我直言,我觀如今您在朝堂之上,君王之側……可與當年不可相比啊。”令公一聽就知道大師想要說的是什麼,扭頭看看,客堂里倒也沒有外人,除了七個兒子跟着自己,再就是老將王源,其他幾位家將都在外間兒。令公輕輕咂了一口茶,清清自己的嗓子:“唉……大師啊,實不相瞞,此番出京掃北,實在是比往日大不相同!”令公這心裏也是憋悶了不少日子了,難得面見老禪師,多年的知己,老頭兒總算是逮着機會了,一瀉胸中淤積,就把去年小年之後潘豹擺擂一直到今年七郎打擂到後來跟隨掃北的這些過往都跟老方丈講了一遍。令公這麼一說,這話可就長了,老禪師聽在心中,邊點頭邊寬慰令公,有時也難免搖頭嘆氣。可是工夫兒一大,日頭偏西,聖上傳旨過來,滿山夠品級的文臣武將,全都到菩薩頂與聖駕一同享用素齋飯。這沒轍啊,令公和老禪師只得先談到這兒,一同登菩薩頂拜見聖駕,甭管吃多少,都得陪同皇上用素宴。

二帝自然是興緻盎然,邀請全山僧正總住持廣慧大師與八王陪同自己左右,曹老帥、潘洪和楊令公依序排列在左右,君臣一同飲食五台山香積廚高手給烹制的素齋素菜。智聰長老年歲大了,陪皇上用了幾道菜,也就找個託詞,告辭回自己的興國寺。令公一看今天是不得與長老多聊,也就強打精神兒陪着皇上喝茶閑聊罷了。智聰長老回到自己的禪房,心裏裝着心事,一時之間還睡不着,就着燈光之下,翻開幾部經書閑看。嗯?忽然就聽到自己的禪房之外有人叫門:“敢問大師,您此刻可否容小將一見?小將今日聽大師說法,似有所悟,然多有不明,尚求您能指點迷津。”喲?老禪師一聽,並不認得這位是誰,“這位將軍,何必客套,既然此刻造訪,必是你我夙世之緣,快快有請……”禪房的小門兒應聲而開,老和尚抬頭一看,嘿,一條大漢!身高九尺,面色泛青,高額闊腮,卷眉大眼,鼻直口闊,□下是滿部的青鋼髯。仔細辨認,似乎是有點兒眼熟,好像就是楊繼業膝下的七子之一,但是是誰,一時還不好說。“小將乃是今日隨同家父叨擾大師的第五子,楊春楊延德是也。”“哦,原來是五將軍,老衲實在是不知,有失遠迎啊!來來,快快上座。”“老禪師的面前,哪裏有小將的座位,實實是不敢!小將今日聽老禪師似乎還有話要說,無奈父帥的職責所在,今夜晚間不能夠再多向大師您求教……”“嗯,那麼今晚你來我的禪房,是你父帥的意思嗎?”“不不,大師您千萬不要誤會,父帥此刻可能還在陪同聖駕,小將我雖為護駕八虎將之一,但此刻滿山皆是扈從軍校,用我等不着。我一時難以入眠,專程前來向大師您求教。如今時局若此,我父子伴君掃北,可說是步履維艱,但不知老禪師您有何指教?”

智聰長老上下打量了打量楊五郎,心中難免詫異。看五郎的相貌,看似是勇猛有餘的莽夫,可是自己今天與老令公的一番對話,六郎倒沒有前來找我,反而是這位五郎?看起來楊繼業的兒子當中,心思最為縝密的反而是這老五。“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將軍您能提到這一節,足以得見將軍您的善念,這也是你我五百年來修得的緣分。老衲實言相告,聽聞令尊所言,得知此一仗萬歲必然要直指幽州,也就是說,過不了幾天萬歲就要從五台山下山去伐幽州……你父子可是千萬不可相隨下山,一旦相隨一同討伐幽燕,此一去必然是凶多吉少!”老方丈話說到此,並不願再深說下去,看五郎的臉上也是半信半疑,“好,五將軍,我的話這樣說你是不會相信的。這麼辦,我看看你隨身的短兵刃是何物。”“回老方丈,小將的隨身短兵乃是一對板斧。”“好好好,老衲明白了,這是你們外祖父金良佐的寶物,削鐵如泥!很好,斧子如父子,你們兄弟當年不肯在我高山出家為僧,無非是放不下父子之情。如今我看你是不是能放得下你的斧子吧!你的斧子本是一對,留在我的方丈室內一把,你隨身揣好一把。今夜二更天時分,你再按我說的地方去等我,老衲保管你必有奇遇!”

楊五郎不知何故,就將自己的一把斧子留在了智聰長老的方丈室里,單單在腰裏別著一把斧子,離開了興國寺。按說二更天可也就是現在的晚上九點多,也等不了多長時間。按智聰長老說的,順着山間的小道兒爬上菩薩頂的後山,果然是暗藏一座深潭,潭水邊有一座松林。五郎聽老禪師的吩咐,藏身在松林之內,等待禪師來點化自己。誰承想老禪師沒來,倒等來了皇上和八王,更加驚喜的是,救駕勇斗巨蟒的大個兒,聽八王這麼一喊,提醒了自己了,仔細一看竟然真是出走了很多天的七弟!可是不好,巨蟒纏住了七弟,七弟手無寸鐵,難以敵對巨蟒。嘿,怪不得老禪師叫我手握斧子在這兒等着哪,這是叫我砍這怪物哇?五郎一瞧,事在緊急,哪容自己多想,揮着自己的斧子就跳出來了:“七弟,不要擔心!少要受怕,哥哥我在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宋倒馬金槍傳.第三卷,五台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北宋倒馬金槍傳.第三卷,五台山
上一章下一章

〖二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