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回為報恩更名改姓,養父母忍痛自宮

第4回為報恩更名改姓,養父母忍痛自宮

第4回為報恩更名改姓,養父母忍痛自宮

詩曰:義僕命運多坎坷,苦盡甘來受恩澤,

奉養父母是天理,孝子自宮皇城禍。

話說義僕牛和,出了牛圈村向南三里地是飲水井。是一個沒有幾戶人家的小村子。住的全是牛圈村的佃農。管家牛和也在這個村,置了一個小院子。

牛和白天在李家忙上忙下,處理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務。晚上就回到飲水井休息。每天早出晚歸,不辭勞苦,兢兢業業。

飲水井村隔河向北,與牛圈村相望。西接小營村,清清河水在飲水井村北繞道村東,向南流去。河邊,擺放着大大小小的水槽兒,供牲畜飲水。飲水井村周圍一馬平川,正處在清清河河川的正中央。

飲水井村和清清河之間,牛和帶領眾人挖了一口直徑二十丈的大口井。

清清河水面上架起了水車,修建了水渠,把水引到了牛圈村周圍的田地里。在飲水井大口井上也架起了水車,為的是青青河水斷流時,澆灌牛圈村的土地。在北方十年九旱,這兩架水車,保證牛圈村土地的灌溉,讓牛圈村,年年豐收。

雨水井村的村民,就是主要是維護兩架水車常年運轉的水工。

牛和在這兒置院子住下,就是每天要查看水車的正常運轉。還有一層意思,兩位夫人都很年輕,牛和住在飲水井,也是為了避嫌。

兩位夫人也為牛和着想,在水工中找了一個少年,過繼給牛和當兒子,叫牛星。

牛和每天帶着牛星,管理李家大大小小的事務,教他處事做人,牛家父子感情越來越深,牛和對待牛星視若親生。每天下午,沒什麼事,牛星就會早早的回到飲水井。為父親準備飯菜,燙一壺小酒兒,等他回來共進晚餐。如果牛河心情好,有時候父子倆也一塊兒喝幾盅。牛和的日子過得也越來越舒心。

牛和的一生是很坎坷的。牛和是幽州本地人,老家就在離牛圈村不遠的怪村,原本姓鄭。鄭和父母早亡,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但也是飢一頓飽一頓,顛沛流離。後來,他在幽州城裏做學徒,學做絲綢生意,經常來往於江浙一帶,採購絲綢,運回幽州來賣。

有一次,小鄭和病倒在金陵,老闆嫌他累贅,把他甩在了金陵。牛和拖着有病的身子,沿街乞討。病倒在一家門前,被這家人救起。這家人姓牛,兩位老人無兒無女,把牛和接進家中,養了半個月,他的病好了。從此就做了老人的兒子,改名牛和。

偌大的金陵城裏繁花似錦,但要想生存並不容易。來這裏,每樣都要現錢。牛和初來乍到,沒有人脈又沒有本錢,沒辦法,只能求人自宮進皇宮當了太監,供養父母。

牛和很感激老人的救命之恩。所以對他們孝順有加,在金陵城傳為佳話。

牛和忠誠老實,又有見識,儘管他沒有文化,走南闖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管遇到什麼問題,他都能夠想辦法解決,很受總管太監的賞識,很快就提拔他做了管事太監。李煜還在當皇子的時候,就與牛和熟悉,很看重他的忠誠老實。

唐後主李煜登基以後,把牛和調到自己身邊,做了貼身的管事太監。

牛和感激唐後主李煜的知遇之恩,所以辦事勤勤懇懇,妥妥帖帖,皇宮上下對他有口皆碑。牛和更是謙虛謹慎,成了唐後主李煜的耳目。皇宮裏的大事小情,皇上都願意聽牛和的意見,對他信賴有加,你如何對皇上也是死心踏地。他從一個孤兒,貧病相加的流浪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太監。他皇上更是感激涕零,發誓以死相報。所以後來才有李煜託孤的一幕。

牛和在皇宮裏,親眼目睹了南唐王朝的興衰。你經歷了很多事情。處理牛圈村的事,對他來說真是輕而易舉。為了掩飾好身份,裝瘋買傻,動了很多心計,都是為了報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面對自己親自建立起來的牛圈村,牛圈村李家和李家的家業,他無比的自豪。為了皇上,可以說他嘔心瀝血,從來沒想過自己。這個忠實可靠的人,在牛圈村李家的發展史上,立下了永不磨滅的功勛。一草一木都有他的辛勤和汗水。

因此,對待兩位夫人,他就像對皇上一樣盡心儘力。

他經常站在飲水井村,遙望南方祝願皇上平安順利!

正是:原是幽州本地郎,流落金陵並未亡。

為了報恩做太監,為了託孤回家鄉。

人生在世,只不過為了一個恩字,一個義字,為了這恩情如山,為了這一海無邊,牛和還要怎麼樣奔波?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淺山神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淺山神話
上一章下一章

第4回為報恩更名改姓,養父母忍痛自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