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知音傳說

第8章 知音傳說

春秋時代,周天子威信失落。

鄭莊公率先發起針對王室之戰,一舉而成霸,逼得周桓王不得不唯其命而是從。自此天子權威無存,群雄順勢而起。鄭莊公死後,鄭國迅速衰竭,隨即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晉文公及楚莊王等諸侯相繼爭霸,混戰不斷。弱小之國皆被強勢吞併,勢力強大的諸侯雖不敢明目張胆取代周室而自立,但已視周王如無物。數百年間神州大地廝殺無盡頭,連年戰火紛飛,百姓深受其苦。

俞伯牙見此,心中落淚。多次規勸晉君而無果,反被滿朝文武嘲諷、誹謗及冷落,令其君僚厭煩之至,甚至多次被誣陷。其君幾度欲除之。

經幾番努力后,伯牙對這天下之事終於萬念俱灰。

此後一心沉醉音樂,苦研音律,又於機緣之中得一古瑤,終成一代琴仙。

伯牙琴藝大成后,於某日正式向其君提交辭呈。

君許之。

隨即,離晉而去……

離開晉國后,一人一琴踏足江湖,遊歷四方。

伯牙專以琴會友,期待能自琴聲中讀懂其心聲的人出現。一時間各地喜好音律之貴族紛紛慕名而至,一睹琴仙之風華。伯牙名亮神州大地。

縱然聲名鵲起,高朋滿是,無限風光,但伯牙並不覺得快樂,感覺孤獨更甚。

因為能讀懂他心聲的人並沒有出現。

“世人只知我與琴之風采,卻不知我之心聲所在,縱為琴仙,何樂哉?”眾人散去后,於琴台之上負手而立,不禁嘆道。

言罷,閉上雙眼。一襲白衣飛飛,任憑寒風吹打。

話說某年正月十五,俞伯牙自故里探親后重新雲遊四海,欲尋找心中之人。

當一葉扁舟路經漢陽之時,驟然狂風大作,飛雨連連,嚴重阻其行程。

伯牙見之,遂嘆道:“天公不與美也!”

無奈停舟於漢陽江畔。

時至午後,風停雨止,伯牙正欲起舟續行。

然而在不經意間抬頭向南一看,片刻一座靈霧充沛之大山浮現於眼眸。

名曰“鳳凰山。”

此山雲霧繚繞,恍若仙境。

伯牙奇之,愛之,頓時琴心大發。

“壯哉,美哉!”

“吾欲登此仙山撫琴一曲!”

不多時,一襲白衣飄渺狀若天人,于山間雲霧濃深處輕輕地撥弄着琴弦。

一時間,清澈、純潔而又渾然天成的悠揚音律環繞着整個鳳凰山。山中生靈為之舒暢、興奮、落淚,為之沉醉、為之傾倒……

伯牙則心琴合一,雙目輕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繼續靜靜輕撫琴弦,彷彿這一切與自己毫無關係。

伯牙自然不會想到在他專心致志撫琴之時,山腳下正駐足一位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板斧、肩挑一旦柴草的樵夫正靜靜聆聽、欣賞着這天人般的風采和醉人心弦的天籟之律。

“妙哉天人,妙哉天琴,妙哉天音!”那樵夫不由讚美道。

“嗯?”伯牙聽之,睜開雙眼,些許疑惑,短暫的停止撫弄琴弦。

當他眼神掃過山腳處見一樵夫之時,又繼續輕閉雙目,繼續撫琴。

樵夫見此,也不作計較,只是輕嘆道:“只可惜這天籟之音中含有一絲雜念,哎!”說完便準備離開

“嗯??”伯牙聽罷,心中些許驚訝。

眼看樵夫要走,頓時停止彈奏,謂曰樵夫:“吾之音律可使百花聞之爭放、百鳥聞之滴淚、生靈萬物皆為之而傾倒,人恆贊之,先生何以知其殘缺?”

“樹木獸禽,豈懂得人之心聲、音律?等閑之輩又豈知高人所奏之真諦?先生之琴聲,十美缺一,凡物豈可窺探之?自然皆曰~‘完美’!”。

伯牙聽之,復驚而繼曰:“先生可知在下之心念?”

樵夫稍頓而道:“先生憂國憂民,仁義之士也,哎!”言罷,幾許搖首,不再多說,挑着柴草緩步而去。

伯牙聽之見此,再驚而切曰:“先生且慢行,可否再聽在下彈奏一曲?”

那一絲雜念正是擔憂周室,憐憫蒼生。樵夫聽琴聲而窺得,一語道破,伯牙如何不驚?

“也罷!”樵夫停下腳步。

隨即,伯牙撫弄琴弦,心琴合一。

是時,絕世天籟之音問之於世。

樵夫靜靜聆聽,即便是這深山隱士也不由深深沉醉。

當聽到琴聲進入高亢、宏壯之時,頓時言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聞之,一陣興奮不已,繼而而轉換曲調與意境繼續彈奏。

當聽到琴聲進入自上而下如萬馬奔騰且連綿不絕卻又暗含憐慈之意及溫婉動人之處時,那樵夫便又言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言罷嘆道:“當今天下,天子羸弱,群雄恃強,九州大地烽煙無止,生靈遭受塗炭之苦……先生縱有這高山流水之志,奈何懷大才、大德卻生不逢時,不得其主,唯有將一腔熱血、一分赤誠、一顆憐愛之心付與一把三尺瑤琴,哎!”說完,仰天、閉目。

伯牙聽罷見之,大驚而失道:“先生真乃知音也!!!”

激動、興奮無極以致身軀與言語顫抖之至。

隨即,攜帶古琴而狂奔。

不多時,至山腳處與那樵夫正式會面。

“拜見先生!在下俞伯牙,郢都人士!不知先生高姓?適才多有冒犯,還望先生海涵!”

“先生不必多禮,在下鍾子期,漢陽本地人,家住鞍山北,區區山野樵夫,略通音律耳!”

“先生過謙,伯牙撫琴半生,能聽懂伯牙琴律而看破心聲者,唯有先生一人。先生若不嫌棄,伯牙願於此地與君把酒暢談!”

“善!”言罷,鍾子期手指不遠處一孤亭。

隨即二人一同步行而去。

話說鍾子期雖是一山野村夫,常年以打柴為生,但其貌甚偉、博學多才、有情有義,且精通音律和醫術,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修道者。

他淡泊名利,無欲無求,對於世事則依從大道運行之軌跡而取法於自然。

是以他認為與俞伯牙的相遇看似偶然,實則大道運行之必然也,故而順其自然,任其發展。

世間萬物於冥冥之中早有定數,各有安排,各有用處。子期深知與伯牙的這段緣分亦不例外,當順應大道,順勢而為。

孤台之上很是潔凈,中央處有一石桌,周圍亦布有石凳,可容納四人,亦可二人對座。

伯牙與子期二人於台上把酒相談甚歡。

話不投機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

數不盡的憂傷、數不盡的快樂、數不盡的欣慰、數不盡的苦惱、數不盡的悲憤、數不盡的無奈……皆一一道出,猶有不盡,皆不勝興奮之至。

一番相談甚歡后,伯牙心中仍有鬱結,繼而說道:“天下紛攘,王室危極,諸侯爭霸,百姓受苦,實堪可憐。伯牙曾為晉國上大夫,可謂大權在握,卻無法為晉國百姓和大周王室分憂解愁,每每思此,伯牙此心滴血,此心滴血矣!”說著說著又狠狠地捶着胸口而激動。

子期見之,平靜而謂曰:“先生不必如此,萬生展,自有其道理。盛極而衰,古來如一。夏止於商,商止於周,不論這大周止於誰人之手,皆為氣數已盡,非人力所能挽回,這便是‘道’。你我之輩,唯有順應這自然之勢,莫作強求!”

“勢,何謂‘勢‘?”

“王權落盡,諸侯崛起,更換朝代,這便是當今之‘勢’。我大周自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開始王室威信始落。平王東遷,各路諸侯更是強勢崛起,數百年來爭霸中原,戰火連天,兼并不斷,王權已近崩塌,天子之威不復存在。隨着禮崩樂壞、諸強勢力不斷大漲,這大周焉有安身立命之處?是以朝代更替已成必然之勢,此‘勢’,不可擋也!”

“難道先生真的希望這天下群賢都來順應這個‘勢’,從而加速大周的覆亡?”

“難道不好嗎?”

“那百姓呢?他們可都是無辜之人。先生真的忍心看着他們因為戰爭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新物取代舊物而蓬勃發展。只有大周亡了,一個嶄新的王朝才能真正地出現,戰爭才會真正的結束,老百姓方能徹底脫離苦海。天下太平,萬民自可休養生息,其子孫後代亦不會遭受戰亂之苦!”

“既如此,先生何以無為,隱居這深山之中?”

“無欲方無求,看淡風雲方可活得自在。在下既不想順勢而背叛周王,更加不願逆勢而扶保周室,唯有隱居這山林之中做個山野村夫,靜順自然之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界紛嚷,無干吾心。正如先生你不也退出朝政,遊歷於江湖而自娛以琴。只不過時間未到,先生不能徹底放下而已!”

……

子期之言,醍醐灌頂。

一番對論后,俞伯牙對鍾子期敬佩不已,亦恍然大悟,自此開始放下心中唯一暗藏的一絲執念。

“聞君一言,勝讀十年。先生之言使伯牙如夢方醒,伯牙永不再執着於此,一心只悟琴道。在這亂世之中如先生般做個世外高人,也無不可!”

“善哉!”

說到琴,俞伯牙仍有說道之處。

等待知音人,實乃俞伯牙心中最美好的嚮往和追求,甚至可以說是夢,伯牙深知此乃奢求,雖因無知音而常憂傷萬分,但也不敢過分強求。

是以又謂道:“伯牙撫琴半生,贊我琴聲者無數,而知我琴聲所含之心聲者無有,先生何以一眼看破?”

對曰:“域中有四大,依次為道大、天大、地大、人大,是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琴由心生,心由物生,物由道生。道生萬物,生靈因其而展、而亡。今日先生所彈之中有與自然融合之聲;有高亢、悲壯之調;亦有萬馬奔騰之律;更兼含溫婉動人之處及仁愛、憐慈之心。吾以致虛極、守靜篤之境,以心融入那虛間、自然,於這亂世之中聽得‘高山’、‘流水’,便不難窺得先生之心景。是以何為看破?~‘道法自然’也!”

伯牙聽罷,震驚不已,頓覺幾十年來真的白活一場,不由激動道:“先生真乃天人也,相見恨晚,恨晚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星王爭霸之御魂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星王爭霸之御魂琴
上一章下一章

第8章 知音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