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足球發展(10)
3)改革探索階段(1977—1991年)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國足球運動處於全面恢復時期。1978年,率先恢復了全國甲、乙級隊雙循環升降級制比賽。1979年6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體委提出的《關於提高我國足球技術水平若干措施的請示》。隨後,足球運動在北京、廣州、青島等16個足球重點城市和地區重新發展起來。1980年,國家體委、團中央、教育部共同發出了《關於在全國中小學生中積極開展足球運動的聯合通知》,提出把足球運動納入學校體育計劃,這對足球運動在中小學校的普及起到了促進作用。自此,我國開始建立全國青少年足球比賽的固定賽制,12歲以下參加“萌芽杯”、14歲以下參加“幼苗杯”、16歲以下參加“希望杯”。1979年,我國恢復了在國際足聯的合法席位,為中國足球隊參加國際比賽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年,我國國家隊、青年隊、少年隊開始參加世界盃預選賽、亞洲杯、亞運會、奧運會預選賽、世青賽、世少賽等重大國際賽事。
22.中國足球職業化發展有過哪些艱難探索?
(1)改革醞釀與嘗試(1992—1993年)
1992年,中國國家足球隊折戟奧運會足球預選賽,引發了對中國足球出路的熱烈討論。當年6月在北京郊區紅山口召開的全國足球工作會議,提出了足協實體化、建立職業俱樂部和實現俱樂部賽制,成為我國足球職業化改革的開始,也歷史性地拉開了我國競技體育職業化改革的帷幕。為了提高我國青少年的足球競技水平,1993年11月,中國足協派出一支少年足球隊赴巴西留學。
(2)職業聯賽蓬勃發展(1994—2000年)
1994年4月,萬寶路杯全國足球甲級聯賽正式開始,標誌着中國足球改革的全面推進。聯賽開始后,觀賽人員和球迷數量均呈現爆炸式增長,異常火爆的球市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1995年,現場觀看甲A聯賽的觀眾已達到314萬人次,平均每場觀眾超過兩萬餘人,個別賽區上座率高達95%,接近足球發達國家的水平。球迷協會組織紛紛成立,帶動形成了全國性的足球市場。足球比賽開始成為贏利性產業,各俱樂部基本實現自負盈虧。然而,職業聯賽的火爆難以掩蓋國家隊成績的下滑,接連衝擊1996年奧運會和1998年世界盃失利。
(3)職業聯賽曲折中前進(2001—2008年)
2001年,中國足球隊如願拿到2002年世界盃入場券,被視為足球職業化改革以來的重大勝利。然而,世界盃成功出線也難以挽救日漸衰敗的足球聯賽。同年,甲B賽場上出現了諸如向裁判行賄、球員年齡弄虛作假等球場黑幕事件,多個長期支持中國足球的企業相繼宣佈退出足球市場。為了給中國足球注入新的活力,自2004年賽季開始,甲A聯賽被中國足球超級聯賽所取代。但由於中國足球長期存在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中超聯賽很快又陷入了信任危機,球場暴力行為屢禁不止、裁判員執法不公、各類操縱比賽的行為得不到整治,假球黑哨、開盤設賭等歪風邪氣嚴重損害了中超聯賽的形象。
(4)“反賭掃黑”風暴重新拯救職業聯賽(2009—2015年)
2009年開始的“反賭掃黑”風暴,既是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面臨的重大挫折,但也為中超聯賽提供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在這場風暴中,多名足協領導、足球裁判和國腳球員等牽涉其中,鋃鐺入獄。然而,也正是以此為機遇,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出現了強勢的觸底反彈。各大中超俱樂部開始加大對球隊和球員的投資力度,特別是以“廣州恆大”為代表的新興資本力量,使中超聯賽重現往日火爆場景,聯賽的上座率、收視率乃至商業價值不斷攀升。
23.中國足球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從1982年國家男子足球隊首次參加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開始,中國國家隊獲得了2002年日韓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資格;中國國奧隊也曾獲得了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比賽資格,中國男子足球隊的世界排名曾於1998年12月一度攀升至第三十七位,為歷史最好成績,但此後排名大幅下滑,甚至在2013年3月跌至第一〇九位。自1991年創建女足世界盃以來,中國女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處於第一集團,並分別在1996年奧運會和1999年世界盃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的優秀成績,但自2003年世界盃賽事以來,由於資金缺位、人員老化、後備人才匱乏等因素,女足國家隊的世界排名也正處於下滑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