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故事

小的故事

小故事裏該怎麼去藏大道理?《莊子》這本書好,故事和典故一個接一個,言簡意賅,不枝不蔓。

點到即止,餘味無窮。

“朝三暮四”是其中的一個。說一個

“狙公”養猴子,主食是一種乾果,叫

“芋”。原來的定量是早晨四個,晚上三個。這一天,狙公要改革,給猴子宣佈:“從明天起,早晨吃三個,晚上吃四個。”猴子們全體反對,絕食,靜坐。

狙公說:“好,尊重你們的意願,還按老辦法,朝四暮三。”猴子們大悅,集體歡呼。

這個小故事,是立體的,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看。經濟學家可能會說,無論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乾果的總量沒有變化,但投入的方式不同,結果則截然相反。

在社會學家看來,有些事情強調不變比強調變會更好。民權專家會舉起雙手,這是民主贏得的勝利。

改革人士也會從中深思,改革並不都是一路朝前走的事情。紀曉嵐也講過一件和讀書有關的具體事。

清朝刑訊逼供很厲害,醫療技術又落後,案犯死於破傷風的很多。但有一位

“公安局局長”很了不起,毆打犯人手段狠,破案率很高,犯人卻無一例致死。

兩手抓,兩手都硬。秘訣只有一個,這位局長好讀雜書,積累了一些治療肉傷骨傷的方子。

最常用的一個方子是:“荊芥、黃蠟、魚鰾(炒至黃色)各五錢,艾葉三片,入無灰酒一碗,重湯煮一炷香,熱飲之,汗出立愈。唯百日以內,不得食雞肉。”

“無灰酒”,估計是高度數的燒酒,再講點衛生。

“食雞肉”,在牢獄內,此條款可免寫。文章見高低不在長或短。跑馬拉松得金牌,跑一百米也得金牌。

文章寫長了,書寫厚了,是吃苦耐勞的模範,讓人敬重。但如果一個很長的故事,沒有更大些的指向,僅僅沉溺於事,可能於此事有所補,但不會有大的響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先前的風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先前的風氣
上一章下一章

小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