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重禮酬謝
縣衙兩個字徹底震懾住了喻守義一家以及謝文浩父子,他們可是早有耳聞,那位知縣大人對待喻嘉言就跟對待自己的親侄子似的,他們除非活膩歪了,不然誰敢把這事兒鬧去縣衙?
利欲熏心的一群人總算徹底冷靜下來,當理智戰勝貪慾,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后怕。
在周里正滿是嘲諷和冷漠的目光中,謝文浩領着自己的二兒子灰溜溜出了五里屯,喻守義一家卻是大氣兒也不敢喘,生怕周里正一怒之下真把他們趕出村子。
要知道他們一家的所有基業可全部都在五里屯,這要是冷不丁被裏正和村老逐出村子,那他們可就真的離凍死餓死不遠了。
周里正對他們的這副鵪鶉樣兒還是比較滿意的,他將視線轉向聽到動靜特意從自己家裏跑出來看熱鬧,此時正一臉幸災樂禍對着馮氏冷笑的趙氏,“我剛才說的那些話對你們們一家也同樣適用,誰要是不想繼續待在五里屯,我老周絕對半點兒磕絆都不打的立馬成全了她!”
趙氏臉一哏,甩着帕子怒氣沖沖的離開了。
她倒沒有想着去占喻嘉言便宜,畢竟喻嘉言可是差點兒死在她手裏,經歷過之前的那些事情之後,趙氏早就已經死了跟喻嘉言重新修復親戚關係的那份心。
只不過她也不甘心就這麼讓喻嘉言安享富貴,所以她其實是有打算哪天去趟縣城,找人散播一下喻嘉言狼心狗肺、不懂知恩圖報的流言的。
現在被周里正這麼一威脅,趙氏就是膽子再大也不敢頂風作案——和喻守義一家一樣,趙氏也怕自己會被趕出五里屯。
要知道五里屯現在可是這附近最最富有的村子,因為明家對鄉鄰一向照顧,所以五里屯的村民現在早就已經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
喻家的這兩房人雖然不招明家和喻嘉言待見,但這兩家卻也沒有特意針對過他們這兩家人,所以無論是之前種植高產的番薯、洋芋、玉麥,還是今年地里乾旱,大家都用明家池塘給地里澆水,喻守義和喻守禮家其實都有佔到明家的便宜。
趙氏嘴上雖然總說明家和喻嘉言小兩口兒的壞話,但她心裏其實非常清楚自己和自己的丈夫、孩子全都活在明家以及喻嘉言小兩口兒的庇護之下。
這也是為什麼周里正一威脅她說要把惹事兒的村民趕出村子,趙氏就立馬偃旗息鼓了。
再說周里正,震懾住了最有可能出問題的兩戶人家之後,他就又和村老們分頭去往村裏的其他人家了。
直到把村裡所有的人家全都或輕或重的敲打了一遍,周里正這才用明家下人從鎮上聚福德酒樓弄來的上好席面,幫着明老爺子好酒好菜的招待了一次幾位村老。
除此之外,明老爺子還讓家裏的下人給里正和每位村老都準備了兩封糕點、兩匹細布、一罐茶葉、一壇好酒作為謝禮。
當然,出力最多的周里正,明老爺子是有私底下讓人另外奉上了一份厚禮的。
“瞅瞅,瞅瞅。”明家的下人離開后,周里正一臉得意的指着禮品匣子,讓自家媳婦兒看明老爺子派人私下送來的那份謝禮。
謝禮是兩匹杭綢、一套文房四寶和一小匣子官燕,加在一塊兒最少也值五十兩銀子。
里正婆娘只掃了一眼,那眼睛就落在匣子裏頭再也拔不出來了。
好一會兒她才顫着雙手把匣子鎖進了放錢的炕櫃——開玩笑,這麼金貴的東西,她可不敢就那麼放在炕上給人亂摸亂瞧。
再說才剛得了封賞的明家人。
接到聖旨時,以明老爺子為首的一眾明家人,他們的那份意外、驚喜、激動、感恩,和喻嘉言接到聖旨時的複雜心情簡直如出一轍,不過在高興過後,明老爺子就發下了話,說是讓家裏眾人愈發謹言慎行,切不可辜負皇恩,也切不可給知縣大人丟臉。
明家原本就是家風清正、與人為善的正派人家,不然他們也不可能捨出一半家財救濟災民。
就算明老爺子不說,家裏的大人孩子也是決計不會為非作歹的。
現在有了明老爺子的特意提點,明家諸人頓時變得更加謙恭謹慎。
大伙兒把明黃的聖旨供在最後一進院子的堂屋裏,明老爺子甚至還要求明老太每天帶着三個兒媳更換包着聖旨的包袱皮兒。
明月雖然覺得明老爺子有些小題大做,但同時她也非常理解這個時代的人們對於皇權的崇拜和敬畏。
在她來看,像明老爺子這樣的小老百姓,與其說是把皇帝當成君主,倒不如說他們是把皇帝當成神仙。
他們對於皇家的那份發自內心的敬畏,比後世很多人拜神的時候都還有虔誠幾分。
為了不讓自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明月非常識趣兒的也學着明家把聖旨供了起來。
當然,她是決計不會每天給聖旨換一次包袱皮兒的。
最多,她每三天或者每五天讓人給換一次也就是了。
不過,這話她是決計不會當著明家諸人說出口的——她怕自己被家裏的所有親戚一起批判。
***
除了明家和喻家,福興縣還有吳家、姜家、齊老大夫家得了官職或者敕命方面的賞賜。
吳家的散官官職是從七品,得官的人是已經放棄繼續科舉的吳老爺。
吳老爺原本就是個舉人,據顧知縣的上官的上官透露,如果不是一時半會兒實在找不出適合他的實缺,他怕是能直接弄個縣丞、訓導、主簿之類的小官兒噹噹。
雖則縣丞、訓導、主簿分別只有八品、從八品、九品,是實實在在的小小芝麻官兒,可這有職權的官兒和沒職權的官兒那可絕對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兒。
至於姜家和齊家,姜家是姜小少爺的二叔得了一個八品的散官官職,齊家則是齊老大夫的大兒子得了一個八品的散官官職。
再有就是他們各家的女眷,吳太太、姜二太太、齊大太太全都得了跟自己丈夫相同品階的一個敕命。
除了上面說到的這幾家,福興縣就再也沒有哪家得了官職或者敕命之類的賞賜了。
雖然這絕對是因為他們出的力少,但嫉妒上面這幾戶人家“走了狗屎運”的卻依然不少。
如果不是皇帝陛下有嚴格按照各家的功勞大小,半點兒不曾偏頗的給他們或是賜下金銀珠玉、或是賜下綢緞綾羅、或是賜下宮花脂粉,剩下的那些鄉紳富戶怕是都要組織起來排擠得了官位的這幾戶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