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回 曹印十罵農民軍 唐海兩退破邪劍

第一百三回 曹印十罵農民軍 唐海兩退破邪劍

1

唐海、段七、唐喜、金子率領義軍直撞都察院大牢,守衛獄卒早逃得沒了蹤影,唐海命人砸開大門,逕入牢中將所有囚室打開。眾囚徒得知是義軍入城,個個歡喜,蜂擁而出。唐海不見曹印,與段七、金子沖入牢內大聲呼喚:“曹大人!”轉過十幾個監區,忽見一牢房內獃獃地立着一人,骨瘦如柴,形容憔悴,衣衫襤褸,蓬頭垢臉,細看,正是曹印。

“曹大人,眾囚犯都出去了,你為何立此不動?”唐海闖入牢內,雙手抓住曹印消瘦的手問道。

看着唐海、段七、金子以及身後殺氣騰騰地義軍,曹印驚得眼睛大大的:“唐海,你的破邪劍刺進京城了?”

唐海不答,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

曹印跪地痛哭:“天哪?大明亡矣?大明亡矣?大明亡矣?”

唐海再三勸慰,曹印猛然抓住唐海的手道:“皇上呢?你們把皇上怎樣了?”

唐海道:“曹大人,我們剛剛破城,宮內的情況尚不清楚。”

曹印猛地站起來,跌跌撞撞地出了大牢,直奔皇宮而去。唐海無奈,擔心曹印為義軍所傷,只得安排段七、唐喜帶領軍士搶佔了信王府,自己和金子帶衛隊緊跟曹印而去。

到了承天門外,見皇宮早已被義軍圍住,外人一概不許進入,曹印慌忡忡,急忙忙,三步一跌,十步一倒,又轉向東華門而來,不料也被義軍堵住。曹印不甘心,再往北走,來到神武門,但見數百義軍圍住煤山,山上佈滿了崗哨,曹印抓住一圍觀百姓問道:“為何有這麼多軍士圍在山上?”

這一問,卻問出了驚天消息,那百姓道:“哎喲,出大事了,皇上上吊自殺了!”

曹印頓時如五雷轟頂,暈了過去,唐海趕緊扶住,與金子及衛士將他輕輕放下,又令隨軍大夫搶救,過了半個多時辰,曹印這才緩緩睜眼。

此時,崇禎皇帝的屍體已被義軍用門板抬往東華門外停放,百姓一個個遠遠地觀望着,有的嘆息,有的歡喜,有的哀痛…….

“我要見皇上,”曹印蘇醒后的第一句話。

“皇上已經賓天,曹大人務要保重身體,”唐海安慰道。

見曹印意欲起身,唐海又扶他起來,勸道:“城內並不太平,曹大人先去我營帳中去,一則好好休息,先把身子養好,二則暫避騷亂,待城中安寧了再作打算。”

“唐海,你是叛軍將軍,能讓我見皇上一面嗎?即便是屍體,我也要看一眼,以盡人臣之道。”

“曹大人一心忠義,唐海敬佩,你隨我來。”

唐海帶曹印來到東華門,命金子前去通報看守崇禎皇帝屍體的將士,得知是義軍監軍,制將軍唐海之意,將士們不敢怠慢,趕緊放曹印進入警戒圈。

曹印遠遠地看見皇上屍體躺在門板上,忍不住放聲痛哭,雙漆跪地前行,一步一步挪至東華門,伏屍哀嚎,周邊百姓見了,個個悲戚,一時低聲抽泣之聲此起彼伏。

守屍將士見了,向唐海稟告道:“將軍,我等奉命守屍,此人公然哭靈,引來百姓同情昏君,若要讓大王知道了,我們難逃責罰。”

唐海不想讓這些將士為難,遂道:“我這就去勸勸他,你們也休着急,萬一大王追責,你們就說是唐海所為,凡事由我承擔。”

將士道:“多謝將軍。”

唐海上前勸慰:“曹大人,事已至此,切莫悲哀。”

曹印止住哭聲,唐海復勸:“崇禎皇帝是個勤政君主,可惜不識賢,不用賢,不容賢,以至於此。既然他已駕鶴西去,曹大人就節哀順變吧!”

曹印整了整破爛不堪的衣冠,伏地九拜,而後站起來,雙手顫抖着從懷裏取出通天笏,鄭重地道:“皇上,這是你家之物,臣德薄,用不起,今日還於皇上,望隨身帶去,且莫將此物留在人間糊弄後世忠良……”

曹印言罷,將通天笏小心地放在崇禎帝屍身旁邊,復又放聲痛哭。

唐海暗喜:“枯木逢春發新芽,雨打頑石穿洞眼,這迂腐的人終於徹悟了,甚好甚好,等會兒我再好好規勸,定要他棄舊圖新降大順,自拔來歸投新朝。”

2

北京城內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大順軍軍紀嚴明,秋毫不犯,百姓見了義軍將士,如見親人,無有不歡欣者。

唐海領着曹印走在大街上,滿是欣喜,可曹印卻冷若冰霜,對京城裏的巨變漠然無情。

信王府,唐海令金子為曹印安排食宿,曹印擺手道:“罷了!”

唐海道:“曹大人在牢內受苦了,先養好身子要緊。”

曹印立於王府大廳,雙眼微閉,問道:“唐海,你們既已奪了京城,何必逼死皇上?須知仁者治世,不弒前朝君王。”

唐海道:“曹大人,實不相瞞,我也是剛剛知道皇帝自縊。我們進城前未曾想到會是如此結局。”

曹印睜眼長嘆道:“自泰昌元年光宗皇帝煤山賦詩以來,整整二十四年,想不到馬笑一語成讖,難道這是天意?”

唐海勸慰道:“曹大人切莫悲傷,真君子者,忠君愛民不可偏廢,曹大人對崇禎皇帝一片忠心,對天下百姓一片愛意,神人共知,天可憐見,如今皇帝不存,百姓依舊,大人滿腹經綸,不可埋沒了一身才華。”

曹印聽出唐海話中有勸降之意,遂道:“敢問,曹印文治救不了大明,你唐海武略就能經營好天下嗎?”

唐海笑道:“救天下,文治亦能,武略亦可。”

曹印道:“哦,怎講?”

唐海道:“亂世需武略,太平要文治,曹大人世之賢才,可惜偏逢亂世,如今好了,大順朝新立,天下歸仁,百姓正需要像曹大人這樣的人才。”

曹印想了想,道:“你是說,大明亂極,故即使行法也挽救不了?”

唐海道:“聖人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光宗皇帝賜大人通天笏時,大明已屬危邦,今日之結局,非曹大人志敗,乃天棄亂邦也。”

曹印冷笑道:“唐海,敢問你以為你成功了么?”

唐海道:“唐海征戰數年,刀兵所指,不枉一人,大軍到處,百姓歡欣,唐海不敢說成功,但至少未違背當年誓言。”

曹印突然手指唐海,厲聲呵斥道:“唐海,你好虛偽!”

段七、唐喜、金子見曹印突然發火,頗為詫異。

唐海也受驚不小,但旋即笑道:“唐海實在不知道虛在哪裏,偽在何處,曹大人若能指出來,果真屬實,唐海任由大人唾罵,絕不申辯。”

曹印指着唐海怒道:“你聽好了。”

唐海一臉善笑:“洗耳恭聽!”

曹印哼了一聲,冷冷地道:“我一罵義軍敗壞法度。千古以來,安邦定國,全靠法度,汝等眾人,刀劍所指,濫殺朝廷命官,搶奪百姓財物,名為殺富濟貧,實則奪財肥己。財主、大戶、富商、官吏縱然有罪,亦當依律處罰,豈容你眾人濫用私刑?”

唐海聽了微微一笑,私語段七道:“明朝法度,律民不律吏,律貧不律富,律賤不律貴,此等法度,留之何益?”段七頷首讚許。

曹印見唐海、段七不以為然,又道:“我二罵義軍禍害華夏。滿清夷人早就對我大好河山垂涎三尺了,多年來一直虎視眈眈,只因朝廷寸土不讓,數十萬將士金戈鐵馬死守遼東,方使外敵不得入侵,這下倒好,你們翻天倒海,自毀乾坤,將大好河山拱手獻與他人,使我華夏百姓復遭外族**,此皆汝等之罪也。”

唐海笑笑地擺手道:“曹大人多慮了,當年皇太極數番入侵中原,崇禎皇帝束手無策,今日我大順義軍已接管大同、居庸關等邊關重鎮,足可抵禦滿清蠻族犯境。況且,皇太極去年八月病亡,新主年幼,多爾袞輔政,我料他內政未穩,必不會對外用兵。”金子聽了點頭稱是。

曹印冷笑一聲,繼續罵道:“三罵義軍不信。你們靠百姓奪取天下,理應兌現當初對百姓的承諾,當年困頓時,你們宣稱什麼不納糧,均田免賦,不殺不掠,可如今百姓依舊水深火熱,大順國照樣向百姓徵稅收賦,無信如此,怎配掌天下神器?”

唐海若有所悟,對段七道:“曹大人這一罵罵得好,改日見了大王,我當諫之。”

曹印復罵道:“我四罵義軍自相屠戮。當年四王反明,賊寇相互協助。後來王自用聚集了三十六路反賊,高迎祥匯合了七十二家流寇,可如今還剩幾個?李自成心狠手辣,先滅賀一龍,再殺羅汝才,各家各營反賊順我者昌,滅我者亡,縱然今日奪得天下,你們這些有功大將怕也難逃兔死狗烹之命。”

唐海聽了,默然無語。

曹印再罵道:“我五罵義軍濫殺無辜。你雖是賊寇監軍,江湖上傳言你嚴令軍士擾民,可我問你,難道安守本分的財主不是民?辛勞奔波的商賈不是民?遵紀守法的官吏不是民?你大軍所到,邪劍所指,只要有錢有權有勢之家,全被洗劫一空,你征戰數年,枉殺多少良善?”

唐海正待辯解,曹印又道:“我六罵義軍欺世盜名。江湖上流傳你手上的破邪銅劍乃四王反明時的信物,可我得聞,此劍實乃賊首王嘉胤欺男霸女奪來的,他用此劍殺人掠貨,作惡無數,此劍實乃天下第一邪物。你等如此誑時惑眾,真真不知羞恥。”

唐海笑道:“此劍確屬義軍信物,歷代義軍首領憑他發號施令,曹大人從那兒聽來這不着邊際的流言?坊間蜚語,不可輕信哦!”

曹印道:“我七罵義軍狂妄自大。方進京城,就高唱什麼天下歸仁,你道我大明亡國了嗎?東有關寧鐵騎,南有左良玉精銳,大明精兵良將猶存,長江以南半壁江山尚在,今皇上殉國,天下萬民必奮起抗暴,你等眾人不久將成齏粉矣!”

曹印說到激情處,聲音越發高亢,繼續罵道:“我八罵義軍不仁。你們擒了俘虜,剁手、斬腳、**、活煮,暴勝夏桀、商紂,酷過張湯、周興,似這般兇殘猙獰之眾,敢稱仁義之師?”

唐海聽了,神色肅然。

曹印見唐海不言不語,“哼”了一聲,又罵:“我九罵義軍不義。你們號稱義軍,卻使盡詭計,李自成武安降於王朴,澠池渡過黃河后又反。車廂峽降於陳奇瑜,既出棧道后盡殺安撫官再反。此等無義之輩,能稱為義士呼?張獻忠先降於杜文煥,后降於洪承疇,再降於熊文燦,降而復反,反而復降,如此無信之徒,能稱為義士呼?至於高迎祥、老回回、羅汝才、鑽天鷂、惠登相、亂世王等輩,哪個不曾降過我大明?我大明皇帝仁慈,不忍殺而容之,汝等卻屢屢降而復叛,毫無廉恥,今日在我面前亦敢稱義軍?”

唐海聞之,駭然變色。段七和金子亦無言以對。

曹印意猶未盡,賡續發泄:“我十罵義軍誘騙饑民。爾等流寇到處扇動百姓造反,別的不提,就拿你唐海來說,巴山百姓雖貧,但深處崇山峻岭之中,倒也安居樂業,你唐海為了一己之私,假冒佛主,誘騙一萬八千青壯隨你出生入死,如今你是威震天下的大將軍了,功名富貴唾手可待,可巴山一萬八千弟子還剩幾個?你平日裏標榜破邪立正不枉一人,敢問這一萬八千人因你而死,冤也不冤,枉也不枉?”

唐海啞然失色。

曹印雷嗔電怒,一口氣暢快淋漓地十罵農民軍,將心中的怨恨全吐了出來,頓時舒暢多了,大笑道:“唐海,我罵完了,要殺要剮,請便,哈哈哈哈……”

唐海挨了這十罵,一時如五雷轟頂,呆若木雞,痴痴地驚在木椅上一動不動,好似沒有聽到曹印的話。

段七見唐海如此神態,忙替答道:“曹大人誤會了,我家將軍為人,善人惡我我亦善之,惡人善我我亦惡之。若要殺人,也是論善惡不論恩仇,論是非不論利害。曹大人雖然惡視我們義軍,但是良善之人,我們豈敢為難?”

曹印一驚:“不殺我?”

段七道:“我家將軍絕不會加害曹大人。”

曹印冷笑道:“既如此,曹印告辭。”

段七料想曹印不降,強留無益,只好道:“曹大人要去哪裏?我派人持將軍令牌送曹大人出城。”

曹印也不道謝,冷冷地道了聲“不用,”隨即大步離了信王府,“你們義軍不是說不濫殺么,既然天下已經太平,我一個閑人行走在大街上,你們又何須派人護送?”

段七無言以對,曹印轉身大步而去,高吟《秋風》詩道:

秋風起兮思張翰,紫袍怎比鱸魚鮮。

乘風踏浪吾去也,綠波林海享清歡。

曹印走了,唐海依舊坐在那裏,似沉思,又似發獃,臉色陰沉,一語不發。

段七勸慰道:“曹印忙碌一輩子,四處碰壁,老母親和四個弟子含冤而死,自己也一事不成,如今大明已亡,他這個前朝遺臣嫉妒我們的成功,亂罵一氣,將軍不必放在心上。”

唐海毫無表情,金子道:“七姐,我們扶將軍回房休息吧。”

段七點點頭,與金子一道扶起唐海往內堂走去,不料剛行了兩步,唐海手捂額頭道:“我頭暈腦脹。”說完人竟昏了過去。

段七忙吩咐一旁的衛士道:“速請隨軍大夫前來。”衛士領命而去,段七和金子將唐海攙進房,扶上床躺下,恰好大夫趕來了,忙為唐海把脈,又觀臉色,查眼鼻,探胸腹,問明原委,道:“不妨事,將軍乃氣血攻心,休養一會就好了。”

這一沉睡就是幾個時辰,直至深夜方才醒來,眾人雖然圍着床問寒問暖,但唐海只是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言不語。段七、唐喜、金子一時不知所措,三人相互一視,正欲慢慢退出房間,忽聞唐海道:“金子。”三人大喜,立即返回至床邊,唐海費力地坐起,吩咐道:“速在全軍中做一次清查,我營自出神農架以來,共巴山子弟一萬八千人,每一戰死傷多少,姓甚名誰,如今尚剩多少,務要算得清楚明白。”

金子左邊看了看段七,右邊望了望唐喜,答應道:“將軍放心,我這就去。”

“還有,派五百名精幹探子扮成逃亡百姓、商販、行腳郎中,分赴唐山、山海關、熱河、蒙古邊境探聽滿清消息,若有滿清軍和關寧軍動向,火速來報。”

“遵命。”

3

破了北京城,義軍將士個個喜氣洋洋,眉飛色舞,獨唐海一人整日陰沉着臉,一副悶悶不樂狀。這日金子來報:“將軍,大王傳令,着你皇極殿議事。”唐海道:“好,你與軍師、唐喜準備一下,隨我同去。”金子道:“大王口諭,今日議事只論登基和軍餉二事,僅傳各候、權將軍、制將軍。”

唐海稍頓了一下,道:“那你們就在府上,我帶幾個衛兵去。”

唐海攜衛兵來到紫禁城外,出示腰牌,獨自一人入了皇宮,由軍士引至皇極殿,此時眾將聚齊,大順王李自成端坐在上,眾將拜畢,分別落座。

大順王道:“唐將軍,聽說你病了,昏了半日,沒什麼事吧?”

唐海回道:“無甚大礙。”

大順王道:“如今昏主已亡,明朝百官降我新朝,百姓依附,天下歸仁,丞相、軍師及眾臣上奏,勸孤在紫禁城武英殿登基,眾愛卿以為如何?”

李岩道:“北京乃明廷京都,在北京登基,方可昭告天下:殘民滅亡,大順新興。”

宋現策道:“大王登基,正合‘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語,此乃天意。”

李過道:“既如此,宜早不宜遲。”

劉宗敏哈哈笑道:“大王北京登基,江南殘明可傳檄而定。”

唐海也賀道:“大王登基,可喜可賀。”

眾文武大臣都無異議,因此登基之事算是定了。

李岩道:“登基之日,自當萬民同樂方好,近日有不少軍士擾民,百姓對此大為不滿,大王當傳令各將嚴加管束部下才是。”

牛金星道:“哦,有此事?這可不行,必須杜絕擾民之事發生。”

宋獻策也道:“丞相之言甚是,我們初到北京,民心安定,百姓擁護,方能立足。”

劉宗敏又笑道:“各位言重了,這有什麼大事,兄弟們征戰勞苦,冒着掉腦袋的風險打來京城,享受幾天有何不可。”

大順王道:“兄弟們確實辛勞,適當享樂一下無可厚非,但決不能擾民,江南尚有明廷半壁江山,眾將不可驕縱。”

劉宗敏見大王發話了,也就不再多說,只好道:“大王既然有令,我今日就傳令三軍,休得擾民,只是,抄滅大戶,懲貪罰吏的老規矩不能廢了。”

大順王笑道:“那是當然,卿相、官員、大戶、豪強所有財產,非盜上,則剝下,皆是贓物。”

唐海暗想:曹印十罵,刺骨挖心,此時何不進諫,勸大王嚴整軍紀,莫要讓曹印給罵中了。想到這裏,唐海奏道:“大王,如今大勢已定,天下歸仁,然大順立國於長安,勢如破竹直搗北京,國土驟增數倍,將來大軍渡江南下,大王一統天下乃是遲早之事,要治理偌大一個中國,仁、義、忠、信乃是安民良方,我大順既倡導三年免糧,不殺無辜,當踐行諾言,善待百姓,方可不失信於天下。”

大順王笑容可掬,正要說話,李岩附和道:“唐將軍所言正是,聽聞河南、襄陽、西京等地方官和守軍依舊向百姓征糧收稅,雖然數目較明廷小了許多,可畢竟算是我大順朝食言了,此事若傳至江南,江南百姓必不信我朝,於國不利,大王應下旨我朝地方各級官員,且不可再向百姓徵收賦稅。”

李過道:“二位將軍差矣,三年免糧只不過是個口號而已,試想,我朝如不征糧納稅,百萬大軍和各級官衙開支用度從何而來?至於不殺無辜,也只能是我義軍的目標,大軍征伐,刀劍所指,必然是玉石俱焚,難免不會死傷幾個無辜之人。”

大順王李自成嘆了口氣道:“是呀,孤何嘗不知仁主當一言九鼎,只是大軍用度巨大,僅靠追贓助餉難以支撐,孤為了減輕百姓負擔,已令地方百官盡量壓低了賦稅。孤當初答應唐將軍絕不枉殺一人,亦下令嚴禁軍士擾民,可不少兄弟卻仍舊肆意妄為,殘害百姓,待孤登基,平定天下后,定要嚴加追責,絕不姑息。”

“大王,”唐海急切地欲要爭辯,豈料大順王道:“唐將軍,孤即將登基,大開殺戒于軍於國不利,再說,我軍雖然取了京師,可戰事未平,豈可自斷手足。”

毋庸多想,大順王言下之意,是要將嚴肅軍紀之事拖后處理了,這還不打緊,打緊的是今日既已縱容,他日還會處理嗎?此情此景,不禁讓唐海想起二十三年前王三善在遵義縱容軍士為非作歹時的情形,那時,他的借口不也是什麼用人之際,不可自斬將士之類的么?

唐海微微一驚,一種不降的預感隱隱襲來……

唐海沉默了一會,猛然將心一橫,緩緩起身拜道:“大王,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苟有人殺父**,豈能放任不管,卻要待日後追究?”

眾將驚愕,大殿裏一時沉寂如死。

大順王渾身顫抖了一下,一時窘態無限,自己當初答應唐海決不允許義軍濫殺無辜,親口許諾殺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可近幾年征伐四方,軍士亂殺,濫搶,姦淫之事時有發生,雖有軍紀嚴明,依然禁而不絕。因此,今日面對唐海,自己多少有些愧疚。

忽然,李過手指唐海厲聲責問道:“唐海,你此話何意?”

李過是大順王李自成的親侄兒,在義軍中人稱“一隻虎”,武藝超群,精通兵法,能征善戰,起兵十五年來,戰功赫赫,威震明廷,就連大順朝的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汝候劉宗敏都要敬他三分。

李過發怒了,有替唐海捏一把汗的,也有幸災樂禍看熱鬧的。

面對李過地指責,唐海不肖一顧,雙眼緊盯大順王,等着回答。

李過似乎被唐海的神情給激怒了,欲要再詰問,忽聞澤候田見秀對眾人道:“大王仁德,視我等為兄弟,我眾人自當誓死效忠,唯大王之命是從,眾位兄弟說對不對?”

眾將都道:“臣等唯大王之命是從。”

唐海想,大王手下眾將多是當年七十二營掌盤子,我乃半途舉義,執破邪劍,行監軍職,眾將早有忌恨,如今明朝已亡,大王為眾將所誤,亦有懈怠之意,果真若此,豈不讓天下百姓失望?我與十七兄弟棄江湖逍遙,持劍舉義,最終得到的是這樣一個結果,還不如復回到從前。想到這裏,乃摸出破邪劍,高舉頭頂,跪拜道:“大王,唐海江湖散人,蒙大王厚愛贈破邪劍,拜為監軍,今大功告成,交劍復命,望大王恩准!“

眾將見唐海辭劍相逼,個個驚愕。大順王見狀,慌忙歩下寶座扶起唐海道:“孤與將軍,既是君臣,更是兄弟。今日議事,乃登基大殿與軍餉問題,卿所奏請之事,待會兒孤與丞相、軍師另行商議。”

唐海見說,只好收回破邪劍,道:“臣遵旨。”

大順王復回到龍椅上坐下道:“登基之事議定,眾卿聽令:着權將軍郭升、制將軍董學禮、制將軍白邦政各領本部軍馬南下剿滅明廷殘逆,天兵到日,降者錄用,抗者誅滅。權將軍劉宗敏負責在城內追贓助餉,權將軍李過負責城外方圓五十里追贓助餉。制將軍唐海率本部人馬駐紮城北清河,負責城西、城北防禦,權將軍李岩率本部人馬駐紮城南南苑,負責城東、城南防禦。丞相、軍師負責籌備登基大典事宜。”

眾將領命而退。大順王將牛金星、宋獻策、劉宗敏、李岩、唐海五人留下道:“唐愛卿方才所提軍紀不嚴,濫收賦稅,失信於百姓之事確實不可輕視,對此,四位愛卿有何看法。”

宋獻策道:“此事不可小覷。”李岩道:“是呀,切不可失了民心。”牛金星道:“軍紀確須從嚴,但徵收賦稅之事乃行軍打仗所必須,豈能中止?”劉宗敏道:“唐將軍過於認真了,明朝貪官可以徵稅,我們大順朝為何不可?至於軍紀,幾十萬兄弟提着腦袋造反,好不容易熬到今天,享樂幾天何須大驚小怪?”

唐海暗思:“大順朝眾將漸生傲氣,他們個個位高權重,沒有大王的支持,我這破邪劍也奈何不了他們,也罷,我再辭劍一試,看看大王是否初心依舊。”想到這裏,唐海復又將破邪劍呈上,跪拜道:“大王,如今義軍中已有不少將士妄作胡為,皆臣之過,臣才疏志淺,不能信任監軍重任,望大王另擇賢士。”

大順王復到唐海跟前,輕輕地將破邪劍推了回去道:“卿漢中救命之恩,商洛山相助之情,孤至今歷歷在目。”又扶起唐海,正色道:“孤從未忘記當初的諾言,李自成十世務農,對於將士濫殺、搶奪、姦淫百姓之事亦深惡痛絕,只是,為帥者,當知機變,全大局,豈可執着於一言一事?如今義軍百萬之眾,難免有少許將士桀驁不順,須日後慢慢約束,若一時性急,以破邪劍斬之,或會釀成大禍。自成苦衷,望唐兄弟體諒。”

唐海雖不苟同大順王的說辭,但大順王稱自己為兄弟了,至誠如此,怎好再諫?只得道:“臣江湖野人,不知軍國大事,秉忠直言,望大王恕罪。”

大順王道:“唐兄弟是天下少有的忠義之士,你能捨棄江湖逍遙來給自成做一個監軍,自成感激不盡,何罪之有?”

唐海收了破邪寶劍,默默退至一邊。

李岩諫道:“大王,京城雖然歸我大順,然遼東吳三桂尚有數萬邊兵,我大軍如南下掃蕩殘明,他必然會在北方搗亂,大王不可不防。”

宋獻策道:“李將軍放心,大王已派人前往遼東招降吳三桂了,據報,他已答應歸順,大王正準備派唐通將軍前去接管山海關呢。”

李過道:“他若降,最好,若不降,則須急速剷除,解除我大順後顧之憂。”

劉宗敏哈哈笑道:“他老子吳襄和一家三四十人留在京城,是我大順掌中之物,他敢不降!”又對大順王道:“大王不必憂慮,北京城內遍地是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巨商富賈,臣稍一用力,就能擠出千萬兩黃金白銀來,咱大順國財政收支等雜事用不着大王勞心,臣舉手之勞就能解決。”

李自成一高興,呵呵笑道:“劉愛卿,你我兄弟同甘共苦多年,如今打進北京了,還讓你如此辛勞,朕真有點過意不去。”

劉宗敏哈哈笑道:“此乃臣分內之事,何言辛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笏劍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笏劍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回 曹印十罵農民軍 唐海兩退破邪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