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為國戍邊 第101章 再起紛爭
這一次漠蒙古部落雖然不是和前一次一樣傾巢出動,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但是楊家軍的損失還是讓楊鴻章有點心痛,不過戰果也是很可觀的,蒙古騎兵將近三千人的屍體留在了陽高,還有將近七百匹來不及帶走的蒙古戰馬以及一名敖漢部的首領。
這次衝突的另外一個直接意義就是證明楊鴻章設立檢查站的措施是果斷有效的。蒙古人嘗到了切膚之痛,想必很快滿清人也是如此,而自己前腳離開陽高抵達大同,蒙古人吼叫就到了,正好說明大同鎮有蒙古人的習作,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安歇商人所為。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洗出賣國家情報,這已經不是不法商人能夠形容的了。
所以回到大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再次將五百精銳全部撒出去,然後張提佈告,大同總兵府再次募兵一萬!楊鴻章這是擺明了打算不返還那些不法商人的物資了。想到那些可惡的商人居然將情報送給蒙古人還勾結蒙古人企圖破壞減產站,楊鴻章心裏就將未來的八大皇商恨了一個遍。
大同城因為募兵以及總兵府開礦再次熱鬧起來,而就在當夜一騎飛進了總兵府,這是擁有特殊手令的精銳營的成員,帶來的消息卻讓楊鴻章皺起了眉頭。不久之總兵府傳出命令,騎兵營出動五百騎兵連夜趕往陽高。將前些日子的戰利品蒙古人的頭顱全部割下來送往京城!一場鄙俗比功過的大戲又開始上演。
紫禁城,太和殿,今天的早朝是幾個月來最熱鬧的。因為所有的焦點又再次集中在了年輕的總兵楊鴻章身上。
儘管朱由檢再三強調不準彈劾楊鴻章,不準彈劾楊鴻章,但還是有不怕死的御史站了出來。
和以往的御史風聞奏事不同,這次的御史們都是拿到了真憑實據的,所以御史們膽子也大了,說起話來更是不饒人。
第一個御史彈劾的是楊鴻章縱兵洗劫居庸關,如今居庸關的參將和幾名游擊將軍都都在兵部哭訴呢,要知道楊鴻章路過居庸關,居庸關幾乎就不剩下物資了。身為朝廷總兵居然洗劫大明的關隘,而且蒙古人剛剛去離去,萬一得到消息那豈不是輕鬆破關然後長驅直入襲擾京畿。所以御史認為應當立即將楊鴻章鎖拿回京。
這件事情原本早就回到到朝廷,能夠站在這裏的官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居庸關前腳離開,大部分人馬上就知道了,現在才拿出來說,顯然是要積攢足夠的罪名將楊鴻章一次徹底打倒。
所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看這針對楊鴻章的第二槍到底是什麼?
第二個站出來的御史更是言辭鑿鑿,大同總兵楊鴻章私自設立檢查站,與民爭利,並且故意扣留十一家商人價值六七七萬兩白銀的貨物,並且隨後將前去討說法的商人家主扣押,並且無恥地索要每人兩萬兩所謂的保證金。前後加將近百萬兩白銀。對於這樣一個貪得無厭明目張胆禍害百姓的總兵,大同不需要,大明不需要,也應當立即鎖拿回京。
如此兩個重磅炸彈扔下來,龍案後面的朱由檢也是愣住了,朝堂上部分中立的官員也是竊竊細語。
一些原本就對楊鴻章不滿的官員則紛紛掏出來指責,要求皇上下旨立即將楊鴻章鎖拿回京,彷彿楊鴻章就十惡不赦,正直的他們恨不得生啖其肉。
甚至部分以前支持楊鴻章的也皺起了眉頭,首輔孫承宗也是如此,他知道楊鴻章形式乖張,卻是沒想到成為一鎮總兵之後卻如此放肆,這兩件事情不管是哪一件都足以讓他掉腦袋了。
孫承宗當然不希望楊鴻章就此沉淪,他知道皇上朱由檢也捨不得,所他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上,在確認了眼神之後就半轉身開始對着自己的手下人使眼色,希望他們能夠站出來幾個擋一擋御史們的炮火。
果然不出孫承宗所料兵部一名郎中站了出來:“皇上,下官以為楊鴻章楊將軍不該罰。臣聽聞楊將軍接到調令率兵前往山西大同的時候,手下萬人,武器裝備不足四成,在京城四處化緣幾日才秒搶湊齊不到八成。要知道那些是兵部或者經營淘汰下來準備回爐的破銅爛鐵,糧食更是不過一萬石,就這樣楊將軍依然居然的奔赴前線。
而居庸關確實物資堆積如山,三千守城將是被一千馬賊賺開城門之後竟然四散而逃,若不是楊將軍及時趕到,居庸關的物資早就成了馬賊的囊中物。與其將那麼多的物資留在那些無用的廢物手裏,還不如交給楊將軍重建大同鎮,相信楊將軍有這些物資一定能夠為朝廷訓練一支強大的新軍。
事實上楊將軍到達大同之後就立即招兵買馬,可是沒有浪費居庸關的糧食。更何況朝廷原本就拖欠大同鎮的物資,如今不過是將這些物資運送到居庸關而已。”
“哼,強詞奪理。說不定那楊鴻章與那些馬賊勾結。我可是聽說後來那些馬賊大部分都加入了楊鴻章的隊伍,不知道張大人作何解釋?”
“我來替你解釋吧,楊鴻章在離開居庸關之後就曾經尚書朝廷,表示馬賊禍害百姓他將會在一個月內徹底清除大同府的馬賊,所以才會有後來的剿匪,先後剿滅三股馬賊兩千多人,隨後才開始詔安,將近千人馬賊加入了大同鎮。自從禍害鄉里的大同馬賊幾乎銷聲匿跡,這難道不是功勞,至於說到與馬賊勾結,楊將軍生在江南,長在江南,發跡於直隸,前往大同之前是天津總兵,試問他如何與宣府、大同一帶活躍的馬賊勾結?”
那御史見到是兵部侍郎陳新甲,自覺分量不足,於是話鋒一轉:“陳大人,就算居庸關的事情能僥倖過關,那扣押商人物資和索取商人保證金是怎麼回事,不到幾個月時間就索取上百萬,長此以往大同豈不是民怨非同成為第二個河南?”
聞言眾人心驚,皇上朱由檢最痛恨的就是河南闖賊,如果楊鴻章將大同搞成那樣可謂是百死難贖。晨新甲也是頓住了,他早就得到了皇上朱由檢的暗示,知道會有人針對楊鴻章,站在兵部的角度,他也不希望楊鴻章這樣的將領被毀掉。
陳新甲剛想辯駁,另外一名御史站了出來:“皇上,楊鴻章的罪名遠不止如此,大同前後衛兩名指揮使前往陽高居然被楊鴻章的手下羞辱,楊鴻章見到后並沒有為二人張目,竟然直接將兩人押入大牢,這種做法太囂張了,也太沒有王法了,那可是兩名正三品的指揮使。”
聞言朱由檢樂了,楊鴻章對付兩名指揮使他當然是第一時間知道,不過楊鴻章用的是密折,陳新甲等人就不知道情況了,所以一時間就更加無助了
包括孫承宗、倪元璐等楊鴻章的支持者也沒有想到楊鴻章竟然糊塗到扣押兩名指揮使,要知道當年的袁崇煥是如何的被器重,結果還不是因為私自斬殺皮島總兵毛文龍而被凌遲。楊鴻章的地位總還是比不上當年的袁崇煥的,萬一皇上生氣……
當皇上的最怕的就是手底下人藐視王權,不降皇帝當回事,指揮使可是正三品武將,和楊鴻章一樣。楊鴻章如果擅作主張必定會引起皇上的不高興。
而站在孫承宗後面的楊嗣昌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隨即被他隱藏,眼見着陳新甲還要繼續為楊鴻章辯駁,於是一步跨出來到當中間對着朱由檢行了個禮說道:“皇上,不管楊鴻章之前理過多大的功勞,也不管他做這些荒唐的事情有多麼充足的理由,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一個總兵應該做的,臣建議將楊鴻章召回,聽聽他自己怎麼說。”
楊嗣昌說的輕描淡寫,而且不像御史們那樣喊打喊殺的,只是將楊鴻章召回,但是楊嗣昌將楊鴻章的所作所為定性為荒唐,大家都知道大同那是邊鎮,楊鴻章是邊鎮總兵,如果皇上真的下令召回楊鴻章不就等於坐實了他的罪名,楊鴻章有雄兵在手,他胡攪蠻纏的理由也是理由,一旦隻身一人回京,正當理由也能給他說成沒理由。
所以孫承宗看了一眼倪元璐,對方似乎不打算出手,於是就要親自上陣。
不料龍椅上的朱由檢朝着王承恩揮了揮手,然後自己站起來轉身離開了。
朱由檢也是被逼無奈,關押兩名指揮使的事情楊鴻章跟他說過,也算是有一點理由,畢竟不服從軍令,擅離職守,楊鴻章也沒有當場斬殺兩人,說得過去,但是洗劫居庸關的事情,晨新甲的話太蒼白了,無論居庸關參將如何無能或者玩忽職守,那也是朝廷處罰的事情,他私自將這些人哭綁起來,然後將居庸關的戰備物資搬空,儘管陳新甲說沒有楊鴻章這些物資被馬賊拿走了,但是這部定於楊鴻章奪回來就全部是歸楊鴻章處置,所以他只能多一陣再說,看看其他臣子有什麼辦法。
朝堂上的眾人也明白啊皇上的心思,也正是因為如此楊嗣昌才沒有一出口就喊打喊殺,說到底還是楊鴻章聖眷正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