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合併的框架
童可可的那一場飯局,方浩吃了兩三個小時。
兩三個小時之後,他跟着王小純和童可可一起從那個包廂裏面出來,走出飯店,然後上了王小純的車,去了一家星級酒店。
這頓飯吃得有點累,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
同時也是探討一下雙方合併的大體框架。
到了第二天上午,三個人才算是分開。
方浩去鵬城,王小純去京城。
王小純這一次也不能說完全的得償所願,但至少完成了一半的願望——至少這一次她睡了方浩。
雖然過程有一些不那麼對等,受到了一些很羞恥的凌辱。
但是,畢竟是滿足了一個藏在心中一年的願望。
而且,羞恥是有些羞恥,好像也有一些很特別的愉悅的感覺。
兩家公司合併的事情,談得並不是那麼的融洽。
她可以接受浩然文化公司這邊的控股,但是她希望能夠給十色娛樂儘可能多一點的股份,然後還希望浩然文化公司這邊拿出更多的現金來幫助十色娛樂償還銀行即將到期的貸款。
她的要求是浩然文化公司這邊能夠拿出六億以上的現金來。
而兩家公司合併之後,她希望十色娛樂能夠擁有新公司百分之四十九點九的股份。
——這樣算起來,浩然文化公司擁有新公司百分之五十點一的股份,也算是控股方。
不過方浩不同意這樣的分配方式,也不同意拿出那麼多的現金。
現金他一分錢都不想拿出來,只是同意兩家公司合併以後,新公司可以用比較好的業績來向銀行繼續貸款。
而在股份上面,他更是獅子大開口,要求獲得八成的股份。
——他知道這個價碼開得太高了,但是這個不要緊,漫天要價,着地還錢嘛。
討價還價就是這樣。
而且面對着王小純這一賤人,他根本就不擔心叫價太高將對方給得罪了。
得罪就得罪了,這有什麼好擔心的?
大不了就不合併,反正現在擁有那麼多的現金在手上,做什麼都不用愁。
王小純當然也不可能接受他這樣的開價,真要是這樣的條件,她還是找得到賣家的。
雙方討價還價了很長的時間,又都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但還是沒有達成一個確切的協議。
方浩最後也懶得跟她說了,就讓她帶上公司的各種資料找浩然文化公司的人談去。
回到鵬城之後,把柳青和葉雯雯都叫到了一起,跟他們說起了這件事情。
柳青和葉雯雯都對這件事情感到非常的震驚。
十色娛樂在他們眼裏,那就是一家正規的大公司,娛樂圈最大的那一家經紀公司,塊頭和專業性遠不是浩然文化公司這個草台班子可比的。
現在那麼一家高高在上的經紀公司,竟然要尋求着和這個草台班子合作,而且願意出讓控股權,實在有一點匪夷所思。綜藝文學
這簡直就是送上門來的肥肉。
他們當然願意談成這一單合作。
只是方浩也表達了自己的意思,雖然這樣的合作他們是能夠佔到好處的,但是,如果可以佔到更多的好處,那就儘可能的爭取更多的好處。
細節上面的談判他自己也不懂,就是要求獲得更多的控股權,八成他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怎麼也得要有六成以上。
另外出現金的事情也必須要慎重,可不能一個不小心讓自己也給搭進去了。
現在的經濟形勢很不好,特別是娛樂行業。
電影院到現在都沒有開門,而十色娛樂的投資裏面就有着電影項目,能不能夠回本,什麼時候會回本,那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合併之後,浩然文化公司要擁有着新的公司的人事任免權。
如果沒有這樣的權力,那就沒必要合併了。
佔有多少股份都沒合併的必要。
權力在人家手上,人家很輕鬆的就能夠將這新的公司底子給掏空,將資產轉移到另外一家公司去。
他們可不能做那樣的冤大頭。
他這些意見,柳青和葉雯雯都聽了進去。
手頭上沒有可用的人,還通過顧牧的關係,從金山投資公司那邊高價請了專家來作為他們談判的專家。
曲婉兒參加了衛視的節目回來之後,也聽方浩說了那件事情,同樣感覺到不可思議。
十色娛樂這幾年發展得很好,在娛樂圈的影響相當的大,特別是發展腦殘粉很有自己的一套,培養了大批免費的水軍,在網絡世界興風作浪,都已經成為一股惡勢力了。
浩然文化公司這家才成立一年多的草台班子就有機會將這麼一家公司吞下來,想一想都覺得太誇張了。
不過,如果能夠達成這樣的合併,確實還是挺不錯的。
至少她自己也可以藉著十色娛樂的人脈關係獲得更多的資源。
過了幾天時間,王小純就帶着幾個公司的人來到了鵬城,帶上了關於他們公司的資料,有一些什麼資產,有哪一些投資,又承擔了多少的債務。
這種細節上的談判,方浩並沒有參加。
他不懂這個,也懶得去費那個心思。
在這期間,談判一度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雙方卡在一個地方互不讓步,有一些談不下去了。
王小純給方浩打了好幾次電話,想要跟他見面,就是希望方浩能夠做出一些讓步,打破這談判的僵局。
不過方浩對於這樣的請求,毫不心軟,一口一個自己要創作詩歌,沒有那個時間,拒絕了那樣的請求。
好不容易趁着人家落難,不狠狠的佔一回便宜怎麼行?
錯過這一次,以後想要佔這種便宜,都沒機會了。
王小純做事還是有一些雞賊。
在和浩然文化公司的談判陷入僵局之後,通過某些渠道向媒體放出了風聲,表示現在十色娛樂正在和浩然文化公司談合併的事情,並且表示進展相當的讓人滿意。
放出這樣的風聲,其實就是想要藉著和浩然文化公司合併的噱頭來騙得銀行系統的信任,爭取貸上幾個億的款,將現在快要到期的貸款給填上去,這樣就可以多挨幾個月的時間,說不定就起死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