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與否
吳先生,多日不見,近來可好啊。”
王則之見到吳有性,率先施禮。
他把吳有性放到一邊給得病的百姓們治病已經有段時間了,這段時間他都沒有再見過吳有性,他覺得自己怠慢了吳有性。
“吳有性拜見鎮北伯。”
吳有性見王則之對他施禮,連忙回禮。
“近日來軍務繁忙,多有怠慢,還請先生不要介懷。”
“哪裏,哪裏,是有性叨擾鎮北伯了。”
“吳先生,你找我怕是有事吧,有什麼事儘管說,只要我能辦到的,必定儘力而為。”
王則之看吳有性猶猶豫豫的樣子,開口說道。
“我之用藥素來異於常人,從來沒人能夠理解,大人為何如此理解於我?”吳有性反問道。
“雖然說我不懂醫道,不過我還是知道,重症當用險葯。
在多數人都沒發現癘氣的時候,你發現了,憑這一點,你就值得我信任。”
“大人可知,重症用險葯稍有差池,便是殺人。”吳有性說道。
“病入膏肓的病人,已經時日無多了,如果不鋌而走險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王則之說道。
“大人可知,這世上藥方無數,唯獨兩種葯,世人求之不得,醫者也無可耐何。”吳有性問道。
“什麼葯?”王則之問道。
“後悔葯,起死回生之葯。”
吳有性說完,王則之停頓了下來盯着他,他總覺得吳有性話中有話。
“先生未何不開門見山呢?”
“值此亂世,得遇鎮北伯賞識,實屬萬幸!”吳有性無比鄭重的對王則之施了一禮。
王則之沒有動,受了。
他知道吳有性要走了。
“鎮北伯明知我之醫理與尋常之醫相悖,仍舊讓我放手去干,我非常感謝這份信任!”
吳有性又施了一禮。
“亂世難為,鎮北伯能信我,可是世人並不能信鎮北伯了,我只不過是一介游醫,鎮北伯將要所做之事,我不能苟同。”
吳有性說到這時,長輯到膝,痛哭流涕。
“你曾說治國如行醫,我深有同感,而今的大明已經病入膏肓了,只有用猛藥方能解救。”
王則之知道吳有性肯定發現了一些端倪。
“道不同不相為謀,還請鎮北伯見諒。”
吳有性再一次作長輯,緩緩後退三步,轉身背對着王則之,這才起身,大步離去了。
王則之看着離去的吳有性,並沒有為難他。
因為他知道,像吳有性這種人終究是不會跟着他的。
要知道,滿清奪得大明天下的時候,他是因為拒絕剃髮而被處死的。
吳有性走了,王則之的心情卻很沉重。
雖然說在歷史的洪流中,總會有一些奸佞小人,可是一些具有優秀道德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的人仍舊不在少數。
像吳有性這種人大明朝不在少數,偏偏這種人大部份都是很有本事的。
如果有一天,王則之造反了,他該如何收服這些人啊。
“大人,梨院之主已經選出來了,您是不是去看看?”就在此時羅聰前來稟報。
“這事兒,我都快忘了,走,去看看。”
大同府西南角有一座戲檯子,現在只有一家戲班在上面唱紅。
那就是唱中路梆子戲的戲班。
“恭迎,鎮北伯!”
戲班班主看到王則之到了,立刻吆喝起來。
戲台上原本正在唱大戲的戲子們,立刻收了架子,恭敬行禮。
“該唱戲的唱戲,該敲鑼的敲鑼,繼續。”
在王則之看來,這群人非常不敬業,竟然因為他來了,連戲都不唱了。
“大人,咱們戲班已經奪得魁首了,自去年至今咱們已經賺了一百三十六萬七千四百二十一兩銀子了。”
戲班班主恭敬的說道。
“賺了這麼多?不可能啊,光收票錢你們收不上這麼多錢啊。”
王則之記得,他只准他們收幾文錢,憑這點票錢怎麼可能賺這麼多銀子回來。
“大人有所不知,咱們唱的出彩了,客人們會給些賞錢,這些賞錢少則幾文,多則百兩,如此積累下來就是一筆不少的數目了。”
戲班班主耐心解釋道。
“原來如此。”
他們唱戲有專人盯着,作不了假。
所以,王則之相信班主所說的話。
“嗯,我說過,誰賺的錢最多誰就能夠入主梨園,現在你們就是梨完之主了,這是梨完的地契。”
王則之鄭重的把梨園的地契交給班主。
“謝鎮北伯!”班主一激動噗通一聲跪了下去。
在明初,戲劇表演受到了嚴格的政治限制,隨着明廷的逐漸放鬆,戲劇也逐漸普遍化。
全民普及的過程中,人們對戲劇精品的選擇也有了更加獨到的見解。
所以戲劇表演,成為了很多地區的“重頭戲”。
可是人們對戲劇的熱愛,卻無法改變戲子們低微的社會身份。
甚至坊間一直流傳着一句話,“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明初,朱元璋對民間的戲劇表演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因為當時戲劇所表演的內容魚龍混雜,很多內容有違正確的價值觀。
為了防止戲劇對人們造成異化導向,戲劇的內容必須有良好的價值導向。
在明初的民間,戲劇成為了政治的另一種表達。
為了推廣皇帝對天下統治的政治宣傳,相關的戲劇內容成為了主要形式。
可是在官員的生活中,這種政治化的戲劇表演,具有很強的短視性。
在戲劇的娛樂中,使感情獲得張揚,成為了戲劇的主要目標。
所以在很多官員的生活中,自己偷偷僱用戲班,成為了一種消遣的方式。
究其主要原因,除了明廷的限制以外,民間的戲劇比舞女的舞蹈更具觀賞性。
官員的這種選擇,從藝術角度來看,還有很強的發展性。
因為藝術的表達,在古代以戲劇為最。
官員背地裏的娛樂活動,明廷可能不太重視,但是在普通百姓的眼中,成為了主要活動。
明初的政治化戲劇,缺少了藝術上的觀賞性,所以戲劇的熱潮並沒有在明初發生。
隨着明朝進入中期,明廷的管理放鬆,使更多的百姓領略了戲劇的藝術魅力。
在戲劇的衝擊下,百姓對於戲劇有着獨鐘的熱愛。
明代傳奇創作大盛是嘉靖以後出現的。
明王朝從開國經過100多年休養生息之後,社會經濟呈現了繁榮局面,但封建統治階級驕奢淫泆,腐化墮落,激化了社會矛盾。
與這一新的經濟、政治環境相適應,嘉靖時期劇壇發生較大的變化。有些傳奇作品,突破了教忠教孝的束縛,直接將現實生活中政治鬥爭的題材,搬上舞台,產生了巨大的反響。這一時期出現了三部重要傳奇:《寶劍記》、《鳴鳳記》和《浣紗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