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4

崔老道的這張嘴可以把死漢子說翻了身,假話都說得天花亂墜,不由得人不信,何況這一次說的還是真話。

董地主喜出望外,對崔老道千恩萬謝,不過董妃剛死,屍骨未寒,要儘快入土為安,答謝崔老道這件事得先往後推一推。

崔老道根本沒多想:“此乃人之常情,理應如此。”還幫着指點董家怎麼選墳,墳坑挖多深,墳頭起多高,那石碑的朝向方位,事無巨細,全給說到了。

董家捨得花錢,這場白事辦得很大,開水陸全堂的道場,僧道尼姑輪番上陣,不分晝夜念經超度亡魂。到了送葬那一天,前頭是吹鼓手開道,後面舉着三丈六的引魂幡,跟隨着幾十對紙人、紙馬、紙牛、紙轎。紙人過去四對香幡、八對寶傘,再往後有七個大座帶家廟的席棚,用馬車拉着。僧道尼姑總共請了一百六十名,道隊抬着口大棺材,這棺材那叫一個貴氣,三道大漆掛金邊兒,頭頂福字腳踩蓮花,氣派非常。從杠房請來一百二十人的大杠,四十個杠子手三班輪換。杠夫們一個個頭戴紅纓帽,身穿綠馬甲,全家送殯的足有好幾百位,浩浩蕩蕩跟在最後,場面那叫一個大。瞅着不像是給董妃出殯,倒像擺闊的招搖過市。

董家有的是錢,也不在乎這個,要的就是個排場,浩浩蕩蕩來到壺山底下,按照崔老道的指點,把那口大棺材埋葬入土,起了一座大墳,墳前立了一塊石碑。您還別說,從此之後果然官運亨通。董家本來就財大氣粗,如今家裏又有人做了朝廷命官,結交了很多權貴,連本地的縣太爺見了都是畢恭畢敬、唯董家馬首是瞻,有什麼好東西都爭先恐後往董家送。董地主這口氣算是出了,成天馬上來轎上去,威風八面,不可一世。

他們家是風光了,卻把答應酬謝崔老道的事忘到了後腦勺。實際上不是真忘了,董地主雖然有錢,卻是個老財迷,覺得老董家如今時來運轉,乃是命中注定,那墳地里只不過埋了董家一個女兒,又不是祖墳,怎麼可能左右家門興衰。崔老道吃的是江湖飯,憑着耍兩下嘴皮子,就想訛我董家一輩子,門兒也沒有啊!

崔老道不肯甘休,找上門來理論。董地主也知道他不會善罷甘休,早吩咐好了手下人,只要崔老道一來,問都不用問,更不用向我稟報,直接亂棍打出去。

正所謂“狗仗人勢”,頭頂上的主子橫了,手底下這些奴才們一個個也是如狼似虎,揪着崔老道往死里打,嘴巴抽累了換鞋底子,胳膊酸了拿棍子打,怎麼狠怎麼來,倒像挖了他們家祖墳似的。老爺吩咐了,打出人命官司來都不怕,真把他打死了倒也省心了。

崔老道這一頓打挨得透透兒的,命雖然保住了,卻也讓人打斷了一條腿。他心裏知道這是報應,誰讓自己一時貪心,忘了恩師的前車之鑒,把那塊風水寶地告訴了董地主。此乃泄露天機,事後必遭天報,撿回來一條狗命,已然是他的造化了。董家如今有錢有勢,他一個擺攤算卦的可惹不起,因此不敢聲張,只得躲回鄉下老家,倆肩膀一抱——忍了。

人的這張嘴,什麼東西都能往下咽,唯獨這口氣不好咽,上不來下不去,就跟胸口這兒堵着,真叫一個憋屈。崔老道可也不是省油的燈,吃了這麼大的虧,無論如何也得報這個仇。他深知董家能有今天,全憑壺山那塊寶地,養好了斷腿之後,有心要請幾個朋友壞了董妃墳。一是那個墳里的寶貝不少,陪葬的東西他見過,怎麼下葬也是他安排的;二一來也可以破了董家的風水,報斷腿之仇,否則出不了心中這口惡氣。無奈董地主把壺山那塊地買下來了,專門有守墳的人住在山下,有事沒事兒就牽着狗滿山轉悠,三班輪換從不間斷。

崔老道可不是個善男信女,打定主意想乾的事,怎麼著都得干成了,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一計更狠,他到處散播風聲,說壺山附近是塊風水寶地,當成墳地必主富貴,家門興旺。董地主只買了山下一塊地,周圍全是荒山野嶺,擋不住別家來山裡埋死人,誰都想沾這個光,很快壺山四周的墳頭就連成片了,大小墳包子漫山遍野,墳前的石碑也是高低起伏,什麼樣的都有。從風水上說,如此一來又成了形勢,喚作“群杯飲盡壺中酒”。果然沒出幾年,壺山上的清泉徹底乾涸,這也許是墳地太多造成水土流失,甭管什麼原因,總之是再也沒有水了。

董家的家境從此一落千丈,運勢一天不如一天。董地主明白這是崔老道搞的鬼,想起一句老話叫“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崔老道既然有辦法讓他們董家大富大貴,也就有辦法破了風水、毀了前程。有心去求崔老道再給想個法子,拉下老臉上家裏去找,看看怎麼把形勢再扳過來,崔老道卻躲在鄉下避而不見。不久之後,董地主夾氣傷寒一命嗚呼,剩下的人分了家產,投親靠友各尋生路去了。如此顯赫的一個大戶人家,轉眼間樹倒猢猻散。

回過頭來再說崔老道,大仇得報但也是損人不利己,他自己這日子也不好過,一場恩怨之後,什麼好處沒撈着,還搭進去一條腿,成了個瘸子。此時已然是民國初年,趕上到處打仗,兵荒馬亂的沒法再擺卦攤兒了。本來手裏也沒什麼存項,又在鄉下老家坐吃山空,眼瞅家中米缸見底了,正坐屋裏發愁呢,忽然有人找上門來,要跟崔老道合夥夜闖董妃墳。

來找崔老道的這位不是一般人,清末民初之時,天津城赫赫有名的大盜,綽號“燕尾子”。這可是個行竊的大飛賊,高來高去躥房越脊,來時無影去時無蹤,並非尋常的賊偷可比。清末民初,江湖上出過好幾個以“燕子”為號的飛賊:

大清同治年間,北京城擒獲飛賊大盜燕子李,押到菜市口砍了腦袋,驚動了整個北京城。民國時北平有個燕子李三,那也是出了名的飛賊,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街頭巷尾傳得神乎其神,後來被偵緝隊抓獲挑了腳筋。因為這個人身上的本領太高,有縮骨法,不挑了腳筋關不住他,結果還沒等到處決,燕子李三已經在大獄中憋屈死了。後來公安人員在山東濟南逮到過一個賊,也叫燕子李三,跟前邊那位同名同姓又是同行,卻不是同一個人。這個李三在公審大會之後就讓人民政府給槍斃了。有人認為這幾個姓李的飛賊,都是同門同宗。其實只是都姓李,又叫一樣的外號,彼此之間並沒有任何關聯。

過去給飛賊喝號喜歡用這個“燕”字,是因為有個成語叫“身輕如燕”,正好對應他們這一行吃飯的本事。天津衛的飛賊“燕尾子”,也是真有其人。在民間傳說這個人的本事大到什麼程度呢?那簡直太厲害了!據說他能縱身躍到半空之中,伸手抓住掠過的燕子。可能是誤打誤撞,偶然抓到一次從身邊飛過的燕子,才得了這麼個綽號。燕尾子自幼練的功夫,最擅長輕功,不敢說蹬萍渡水、走谷粘棉,躥房越脊卻也如履平地一般。夜間高來高去,沒有他進不去的宅子,號稱“貓躥狗閃、兔滾鷹翻、蛤蟆蹦駱駝縱”,實際上屬於天賦異稟,全憑腿腳利落跑得快能翻牆。他憑這一身的本領做過許多案子,曾在一夜之間連偷十四家商號,還在牆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明告訴你們是我燕尾子偷的,你還就是拿不着我。

盜賊也是分門別類,各有不同。大體上分為兩路:一是偷路人,這叫“近身兒”,講究的是手疾眼快、不知不覺,東西就到手了。偷完了東西不能急於出手,帶在身上等三天。如果三天之內有行里人來找你,告訴你這東西的主人有來頭,你還想吃這碗飯就得給人家送回去。送回去可是送回去,不能直接上人家去扔地上就完了,怎麼偷來的怎麼還,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事辦了,這就是這一行的規矩。

另一路是燕尾子這樣進千家入萬戶的飛賊。他這也有講究,老話說“做賊剜窟窿,全憑不吱聲”。過去的大宅門兒和大買賣家兒,都有巡更護院的守衛,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的,倘若有個馬高鐙短失了手讓人家逮住,甭管怎麼挨打,也得咬緊牙關一聲不吭,就得硬扛着。因為按大清律法,不出聲的為偷,出了聲的即為搶。所謂“偷輕搶重,沾花要命”,偷東西讓人逮住了,至少可以保住一條性命,明搶那就嚴重了,不殺也得充軍發配,如若再起色心動了女眷,那就得掉腦袋,放在當今也是如此。

燕尾子自打行竊以來,從沒有失過手,不過這次的案子做大了,到處貼滿了告示,懸賞緝拿飛賊。他一看風頭太緊,城裏實在躲不下去了,迫於無奈來鄉下找崔老道。論起來燕尾子也不是外人,當年是崔老道的盟兄弟。江湖路上幾個人拜把子結義,那可是一個頭磕在地上,對天盟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燕尾子年歲最小,排到最後是老疙瘩。

早聽說董妃的陪葬品中有很多珍寶,董家在當地聲名顯赫,不僅有錢,董妃又是在皇上身邊待過的人,少不了有從宮裏帶出來的好東西。不論得不得寵,好歹是皇上的媳婦兒,陪過王伴過駕、龍床上睡過覺,多多少少總也得過賞賜,棺中還能沒有幾件皇宮大內的奇珍異寶?天下大亂,官司王法形同虛設,可謂天賜良機,他想趁機連夜扒開董妃墳,得了墳中珍寶遠走高飛,從此隱姓埋名,過半世逍遙日子。不過隔行如隔山,他當飛賊的本事再大,偷墳掘墓的門道卻一竅不通,端什麼碗吃什麼飯,幹什麼吆喝什麼,什麼事外行也是不行。他燕尾子是鑽天的賊,沒有入地的本事,只會偷活人,不會偷死人。況且壺山周圍墳頭太多了,又隔了這麼多年,董妃墳前的那座石碑早就不見了,而今除了崔老道,外人誰都找不着。他此番前來,正是為了勸崔老道“陰間取寶,陽間取義”,把這個活兒做了,二人平分了錢財,下半輩子就不用再發愁了。

這番話正搔着崔老道的癢處,他也早有這個心思,想了還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天下大亂,刀兵四起,老百姓能混口飯吃就不錯,備不住哪天就餓死了,誰還顧得上找他算卦?他早動了挖董妃墳的念頭,奈何拖着一條瘸腿,一個人無從下手。正好燕尾子找上門來,真是想吃冰下雹子、想娶媳婦兒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可見時機已到,不容錯過。崔老道怕讓家裏人聽見,當時沒敢多說,把燕尾子帶到村裡一個小酒館中,看看沒什麼人,找了個角落坐下,要了幾個菜,打上一壺酒,兩人推杯換盞,密謀取寶的勾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崔老道捉妖之夜闖董妃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崔老道捉妖之夜闖董妃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