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功名利祿朝朝,
榮華富貴渺渺;
塵世滾滾如潮,
幾人成仙得道?
閑話不提,單講一部《崔老道捉妖》。開頭說的是清朝末年,東平府有個姓尤的漢子,家窮命苦沒大號,只因在家中排行第一,相識的都叫他尤老大。此人佔據了一座伏虎山,專做剪徑的勾當,說白了就是攔路搶劫。如有往來的客人從山下經過,尤老大便持刀躥出來,攔住來人去路,口中念動山歌:“此山是爺開,此樹是爺栽,要打此處過,十個馱子留九個,牙崩半個說不字,一刀一個草里埋!”可是說一套做一套,你十個馱子留十個,他照樣一刀一個,管殺還不管埋。縱然有走鏢的護送,也都不是他的對手,一樣成了刀下之鬼。尤老大一介山賊草寇,怎麼這麼厲害呢?因為從風水形勢上來說,這座山可了不得,形如一頭猛虎,過往之人來在山下,仰頭望見山勢險惡,免不了心驚膽戰,本領再大也施展不得。尤老大居高臨下從山上衝下來,猛虎在他背後,人借虎威,虎助人勢,一分威風變成十分,誰擋得了他?
尤老大心黑手狠,憑藉身後猛虎的殺氣,掄刀砍人從沒失過手。這叫“不怕千招兒會,只怕一招兒熟”,程咬金還得三斧子半,尤老大隻有這一刀。他也不挑三揀四,不分良賤貧富,來一個是一個,有什麼搶什麼,身上有錢的當然好,沒錢只帶了半個窩頭的也照搶,宰完人還得把衣裳扒走。這就是沒本兒的買賣,一來二去積下許多財帛。到後來上了歲數,不再殺人越貨了,在伏虎山下造了一座山莊,成了個為富不仁的大財主,又勾結官府,欺壓良善,什麼買賣缺德幹什麼買賣,錢還越掙越多。
不過人總有一死,再怎麼有錢,買不通催命的閻王。尤老大也躲不過吹燈拔蠟的一天,他一撒手閉眼,山莊內免不了大設靈堂,屍首成殮入棺。但是一直沒埋,三道大漆上金邊的棺材就跟靈堂上擺着,為什麼呢?因為他這幾個兒子知道,尤老大威風一世,神佛不懼,全憑伏虎山形勢絕險,借了猛虎的威勢,這可是個風水寶地,得請一位精通堪輿點穴的高人,指點出墳穴方位,挖出五色祥土,再把尤老大埋下去。舊時迷信風水陰宅,認為墳穴選得好,可保子孫後代封王拜將。
尤老大的大兒子——如今山莊的大莊主,派人到處尋訪,一來二去聽說有一位在邑的白鶴真人,可以說是“明曉陰陽,暗通八卦”。雖說道法了得,其實沒人見過,風水看得可是真准,“相形度勢,堪輿點穴”堪稱一絕,當世無人能出其右。大莊主一想:此等高人,不可怠慢,我親自走一趟,方才顯得意誠。當即出了山莊,在一群家奴的前呼後擁下,來到白鶴真人的卦攤前。先是施了一禮,又從懷中摸出二十兩蒜條金,滿臉橫絲肉擠出一個笑來。白鶴真人“前知八百年,後知五百載”,沒等大莊主開口,已經知道此人的來意了。按說方外之人不能夠助紂為虐,可他一個行走江湖擺攤算卦的老道,如何惹得起有錢有勢的土皇上?敢說一個“不”字,自己這項上人頭不保。萬般無奈,只好嘆了口氣,帶上身邊一個小道童,跟隨大莊主來到伏虎山。山上山下看罷多時,白鶴真人給尤大莊主指點出一處墳穴,位於半山虎頭之上,可稱“虎頭穴”,又指點說:“安葬尤老大,宜用白棺,虎頭上有個‘王’字,‘白在王上’剛好湊成另一個字,後世子孫貴不可言。”
大莊主不是傻子,明白這個字不可說破,這個墳穴選的正合他心意,甘願以重金相酬。白鶴真人卻分文不取,自帶道童下山去了。
等來到沒人的地方,道童忍不住問白鶴真人:“師父,尤家乃是地方上的惡霸,以攔路剪徑發跡,向來欺男霸女、作惡多端,老百姓對這一家子恨之入骨,您為何給他們指點這處風水寶穴?”
白鶴真人對徒弟說:“事到如今,也不瞞你了,為師我這兩下子,無非江湖上的生意口、套子話,講究一個馬倆腦袋,再精明的人也能給繞進去,真本領卻不敢用,因為一旦開了道眼泄露天機,輕則缺胳膊少腿,重則性命不保。可這尤家是殺人不眨眼的山賊出身,如若不給他們指點寶穴,你我師徒哪裏還有命在?為師無奈之下道破了天機,如今被虎所傷,只怕命不久矣。自古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尤家縱然佔了寶穴,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將來這一家老小,全得讓這隻猛虎吃了。”
道童聽不明白師父的話,問道:“伏虎山是座山,雖然險惡無比,可也不是真虎,如何吃的了人?”白鶴鎮人卻不再答言。
趕等發送尤老大這一天,師徒二人躲在山上窺覷。眼見尤家這場白事辦得太闊了,出堂發引之前,大門口先放三聲鐵炮,請來了文官點主、武將祭門,幾個抬棺材的杠夫將棺木請出門外,送殯的人等擺開一字長蛇五里陣,前邊挑起兩根長桿,上掛素鞭開道,後邊是一百二十名吹鼓手,緊跟三丈六的旌幡,接下來是一對對紙人紙馬。莊主爺手持孝子幡、懷抱哭喪棒,走在棺材前頭,孝子賢孫、和尚老道尾隨在後。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出了山莊直奔白鶴真人指點的風水寶穴而去。一路之上吹吹打打、鼓樂齊鳴,鞭炮一掛接一掛,有多少放多少,全是一萬頭雷字號的瀏陽響鞭,一來壯大聲勢,二來顯擺有錢,聲響震徹了山谷。一行人埋棺入土,按照白鶴鎮人的交代,安葬完了剛要往回走,驀地颳起一陣黑風,飛沙走石,遮蔽了天日。
白鶴真人告訴身邊的小道童,尤家莊在山下正對虎口,出這場大殯敲鑼打鼓放了那麼多鞭炮,果然將這隻伏虎驚了,虎口一張,尤家莊的人一個也跑不了。確如其言,打從尤老大下葬以來,尤家莊的人接連橫死暴亡,山莊也讓一把大火燒成了平地。
回過頭來再說白鶴真人,自知道破了天機,必遭天報,臨死前交代給徒弟一件事:“伏虎山形勢仍在,將來還會有人借虎威為害一方,你從後山斬斷虎尾,絕了它的形勢,讓作惡之人無所憑仗,這也是陰功一件。”說罷摸了摸小道童的頭頂,嘆了口氣說:“你跟隨為師這幾年,雖教了你許多江湖上的伎倆,卻不曾傳授你五行道術,只因你沒有成仙了道之命,不可強求……”
小道童聽到此處,頓覺心中一涼,怎知師父話鋒一轉,又說:“你雖沒有仙根,卻合受人間富貴!”
這個道童姓崔,從小羨仙慕道,雖然家境貧寒,但他一不願意去當學徒學個養家餬口的手藝,二不願意出苦力掙吃飯,偏愛聽說書先生講《神仙傳》。他尋思: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若不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留名於萬代之下,則一堆黃土埋於荒冢,縱使後人見之,也不辨龍蛇。又想世上有“釋、道、儒”三教,自古說“紅花、青蓮、白藕,三教本是一家”。然而釋教太清苦,講究修來世,誰見過下輩子的事?儒教太繁複,什麼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塵世之中爭名奪利,終日奔波忙碌;唯有道門變化無端,最為灑落。朝游三山,暮踏五嶽,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那是何等的逍遙?
有了這樣的念頭還怎麼當老百姓?他只好從家中跑出來,拜白鶴真人為師,得了個道名“崔道成”。想不到今天師父說自己沒有成仙了道的命,卻合受人間富貴。道童聽這話耳熟,想當初昆崙山玉虛宮的元始天尊跟徒弟也這麼說,這位門人弟子是誰?開周朝八百年的姜尚姜子牙。元始天尊說的也沒錯,滅了殷商之後封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只有姜子牙留在塵世掌管封神榜。可他這一輩子也不虧,八十三歲封侯拜相位極人臣,扶保周朝八百載,一世英名,萬古流芳,享盡人間富貴,後來還當上了巡天督御史。道童尋思:成不了神仙,當個大財主也挺好,至少吃喝不愁。忙跪下磕頭請教:“萬望恩師明示,弟子這富貴從何而來?”
師父說:“江西龍虎山乃祖師爺得道之處,想當年祖師爺還在山上的時候,常有一隻三條腿的小蛤蟆不離左右。想不到這小小蠢物,居然也一心向道。祖師爺去哪兒它去哪兒,祖師爺給門人傳道,它便在旁邊一動不動地聽,久而久之成了金身。在祖師爺眼中這頂多是個小玩意兒,但這小金蛤蟆也不簡單,可以聚財,放金庫中金滿、放銀庫中銀滿、放米缸中米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小金蛤蟆找了個機會問祖師爺,它幾時可以下山見識見識?聽說人世繁華,也想開開眼界。祖師爺心想:這東西可以招財,放它下山入世,定會惹出禍亂。有心把它一巴掌拍死,卻又於心不忍,就讓它在五雷殿守護天書,有個時限,只守一晝夜便可,等到功德圓滿了,才放它下山走一趟。相傳有一部玄天所授的《鬼門天書》,封於石匣之中,從來無人得見,僅有其中一頁被刻在龍虎山五雷殿的石壁之上,絕不容世人窺覷。從此這三條腿的小金蛤蟆一直趴在五雷殿中,看守刻在石壁上的一頁天書。祖師爺又安排了一個火工道人,躲在五雷殿對面的山峰之上,天一黑就捧出銅鏡,用一道金光將五雷殿罩住,殿中亮同白晝。小金蛤蟆等來等去,從東漢年間等到此時此刻,這一天也沒過完。”
白鶴真人講完前事,從懷中掏出一個錦囊,讓徒弟收好了,下了龍虎山再打開,又叮囑他:“你切記為師之言,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上龍虎山五雷殿盜寶無妨,可千萬別看石壁上的天書,否則你也會落得為師這個結果。你命中富貴全在這金蛤蟆身上,錯過這個機會,不免一世貧苦,切記切記。”說完口誦一聲道號,竟此與世長辭。小道童跟隨師父日久,情分已深,不免大哭一場,將師父遺蛻藏入一個山洞,又遵師囑暗中截斷虎尾形勢,千里迢迢直奔江西,一路之上不敢耽擱,孤身一人來到龍虎山下。
相傳此山乃祖師爺得道之處,丹成而龍虎現。五雷殿隱在十里霧中,峰高路險,又有深澗阻隔,凡人無從接近。道童按師父指點進山,帶上乾糧躲在峰下看了幾天。當真和他師父說的一樣,五雷殿對面有座山峰,每天天一黑便射出一道金光,照得五雷殿一片通明。只有先將這道光收住,金蟾才下得了山。道童發財心切,看明白了情況,心中有了計較,連夜攀上險峰,到上邊天也快亮了,忽見一個火球飛將上來,疾如流星快似閃電,只覺眼前一花,那個東西就一下子落在了峰頂。
小道童揉了揉眼,定睛一看,卻是一隻高冠彩羽的大公雞,比一般公雞大出去一倍有餘,頭頂上的雞冠連同脖子下邊的肉垂兒,紅得如同烈火一般。大公雞正落到一塊青石板近前,石板上躺定一個破衣爛衫的火工老道,滿身枯枝敗葉,兩隻乾癟的枯手將一面銅鏡抱在懷中,容貌奇古,臉如死灰,七竅之中有許多蟲子爬進爬出,可把道童嚇得夠嗆。這火工老道不似活人,分明是一具殭屍!
道童伏在亂草叢中不敢作聲,屏住呼吸,瞪大了雙眼去看。只見大公雞抖了抖羽翼,將火工老道身上的小蟲一條一條啄下來吃,直啄到紅日西沉。說也奇怪,老道身上的蟲子越來越少,臉上漸漸有了血色,胸口一起一伏好似恢復了氣息。大公雞啄完了蟲子,振翅而起,一道火光飛下山去不見了。再看老道,伸個懶腰坐起身來,撣去身上的枯枝敗葉,抬頭看看天色漸黑,捧起手中銅鏡照亮了對面山峰的五雷殿。
道童在一旁看傻了眼,原來老道並非殭屍,白天睡覺,夜裏舉鏡,身上長出的蟲子乃是“瞌睡蟲”。大公雞從清晨到日落把蟲子全部吃盡,老道方能醒轉,在此舉鏡一夜,天一亮又在峰頂高眠,如此周而復始。道童怕驚動了老道,不敢輕舉妄動,挨到東方漸白,老道身上、臉上又爬滿了蟲子,倒在青石板上,再次變成了一具乾屍。過不多時,一團火球落在切近,大公雞再次來啄老道身上的蟲子。道童趁機溜下山,等到大公雞下來的時候,出其不意用道袍將公雞兜住。沒了大公雞吃掉瞌睡蟲,山上的老道這一覺不知要睡多少年。他仗起賊膽,摸黑上了五雷殿,按師父之前所說,先到供奉黑虎玄壇武財神趙公明的偏殿,點起一根蠟燭,提心弔膽磕了幾個頭,躡手躡腳來至近前,戰戰兢兢在壇下摸出一枚老銅錢,也不知何朝何代之物,但見上鑄“落寶金錢”四字。小道童以紅線繩拴定金錢,拎在手上進了“五雷天罡殿”。
殿中多年不見人跡,卻是一塵不染,道童只將手中的“落寶金錢”一晃,便聽得“咕”的一聲響,躍出一隻三條腿的小金蛤蟆。這蠢物生來貪心,見到“落寶金錢”眼都直了,道童手中的金錢往東它不往西。眼見釣上了金蟾,只要帶下山去放進一個匣子之內,從此匣中金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道童心中大喜,正想帶金蟾下山,一抬頭瞧見石壁上密密麻麻鑿刻了許多文字,心中“咯噔”一下。師父死前說過,龍虎山五雷殿中的天書一眼也不能看。可石壁上的天書近在眼前,好不容易來到殿中,這是何等的機緣,只看一眼又有何妨?這個念頭一起,登時好似百爪撓心,再也降壓不住,借燭光往壁上觀瞧,他不瞧則可,一瞧進去,便如痴如醉,兩隻眼再也移不開了,直到蠟燭燒盡,燙得他一縮手,才發覺天光已然大亮,想不到看了整整一宿,要問這一宿看了多少?兩行半!
咱們說兩行半可不少了,換個沒慧根的人,一個字也認不得,想當初這一頁天書傳到世上,姜子牙看過三行,開周八百年;張良張子房看過兩行,立漢四百載。這個道童看了兩行半,不敢說比得了姜太公,比張子房那是綽綽有餘。正當他得意忘形之際,忽然想起師父說他命淺福薄,擔不住五行大道,有了道術也不能用,不用還好,用了一準兒倒霉,輕則折胳膊斷腿,重則送了性命,既然如此,真不如帶上金蟾下山,享受一世榮華富貴。這會兒才想起自己上龍虎山五雷殿來幹什麼,可再低頭一看,三條腿的金蟾和“落寶金錢”都不見了。
道童捶胸頓足、追悔莫及,不該不聽師父的話,貪戀道術放跑了金蟾,錯失了這一場大富貴,當真連腸子都悔青了。又怕驚動了巡山的神將,也不敢再打天書的主意,只落得兩手空空,灰頭土臉地下了山。
咱們說的這個小道童正是崔老道,據說他放走的金蟾,下山借了一個人的肉身,此人正是憋寶的竇占龍。此後的竇占龍胯下一頭黑驢,走南闖北四處憋寶,腰間掛着一枚“落寶金錢”,片刻不曾離身。他一輩子躲過九死十三災,皆因貪戀俗世榮華,不肯再回龍虎山。
崔老道本名崔道成,擅長降妖捉怪,不過這一身的本領從不敢用,常年吃苦受窮,乃天津衛四大奇人之首;二一位是目識百寶的竇占龍;三一位是水上公安屢破奇案的河神郭得友;還有一位火神廟派出所的所長飛毛腿劉橫順,性如烈火、疾惡如仇,憑一雙快腿追兇拿賊,民間都說這是火神爺下界,腳底下有風火輪,否則跑不了這麼快。這四位中的任何一位,拎出來都夠說一部大書,包括《河神郭得友》《火神劉橫順》《崔老道捉妖》《竇占龍憋寶》,這一整套書合稱《四神斗三妖》。咱們今天說的是《崔老道捉妖:夜闖董妃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