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128.暗度陳倉
葉向高乃東林魁首,曾幾何時也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身邊聚集着無數的追隨者。朱由校登基以後深知東林的弊端,寧可偏袒閹黨也要將他們連根拔起,經過十來年的努力,如今的朝局趨於平衡,寒門勛貴無不仰慕至高無上的的皇權,紛紛以天子門生為榮。
和稀泥派方從哲告老還鄉以後,內閣首輔一直由韓熀擔任,他見昔日的東林舊友已作鳥獸散,如今葉向高又被皇帝當庭訓斥,心知此時必須與他們徹底劃清界限,否則自己的政治生涯還是在走鋼絲。他聽聞皇帝談及西部開發的戰略,趁機說道:
“聖上放眼寰宇,着實讓臣等佩服。當初收復青海無異於漢武帝奪回河套,為大明在西北獲得一片戰略要地。如今聖上力主恢復絲綢之路,在沿途設置衛所、驛站,此舉不但可以將大明境內的商品運到內陸地區,還可以凝聚各部落的勢力,共同抵禦外族、異教的入侵。”
對於韓熀的態度,朱由校笑着點了點頭,說道:
“執政一方和帶兵打仗本是一回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強漢盛唐時代,西域各族都皈依佛教,研習儒學,如今他們的生活習性、民族文化已與中原格格不入。更有甚者,大明境內的色目人、胡人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中華文明還沒走出去,異族文化卻已經侵染了華夏九州。
聽說有人不斷散播謠言,誹謗徐達、常遇春、馮勝、藍玉、傅友德、沐英等名將都不是漢人,甚至包括孝慈皇后。這種無稽之談要麼是嘩眾取寵博人眼球,要麼是居心叵測其罪當誅。我朝歷來主張海納百川,對各族文化持開放的態度,但朕決不允許他們衝擊傳統經典,污衊我們的祖宗。”
早在大明與蒙古諸部簽訂《衛拉特法典》時,就已明確規定藏傳佛教為草原上的唯一信仰。藏巴汗雖然抵觸明朝的不斷擠壓,但對於傳播佛教還是不遺餘力的,每年派出大批的喇嘛到西域遊學講經,藉此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由於中原王朝早已放棄西域,此時人心不古,弘揚佛法有如登天之難。很多大和尚都身首異處,這正好給了朱由校一個重返西域的借口。他一邊向沙俄、奧斯曼、波斯、莫卧兒派出使臣,明確表達朝廷對這條絲綢之路的重視,要求各國商人必須遵守大明法律、尊重中原習俗;一邊在吐魯番盆地西北的烏魯木齊築城,升任左光斗為新疆宣慰司的第一任宣慰使,調派耿仲明、尚可喜、祖大壽、王化貞、楊嗣昌等人沿絲綢之路修建軍事要塞和堡壘,將蘭州、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石河子、伊利連成一線。
以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的交通條件,明朝要想靠自身的力量守護這條絲綢之路是絕對不可能的,而且朱由校也明白在以後幾百年中,世界霸主都是通過爭奪海洋來完成的。只是這條商路關繫着沙俄、奧斯曼、波斯、莫卧兒乃至歐洲各國的切身利益,他們為了攫取更多的貿易份額不斷在邊境連營陳兵,這無形中就減輕了大明水師的軍事壓力。
朱由校的這計暗度陳倉並不算高明,除了為中原政權獲得了更多的土地外,對於當時的國力並沒有實質的影響,因為陸地貿易雷聲大雨點小,主要的海洋強國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相反,尼德蘭的海外勢力急劇膨脹,一度享有海上車夫的美譽,他們的觸角已經伸到爪哇群島,直接威脅到舊港的安全。
舊港的由來,要追溯到鄭和下西洋之前,當時爪哇國滅掉了三佛齊國,將其改名為舊港。由於爪哇的國力有限,對該地區也只是名義上的佔領,加上這裏條件優越,物產豐饒,很快便吸引了大量粵、閩兩地的華人。他們除了進行海上貿易以外,也加入到開發的行列,經過數十年的耕耘舊港一帶逐漸繁榮起來,當地華人就聯合推舉勢力最大的梁道明為酋長,成立准政府。
永樂三年,明成祖朱棣聽爪哇國使者說起這個地方,就派使節進行招撫,久居海外的梁道明思鄉心切,面對大明皇帝拋出的橄欖枝自然欣喜若狂,當即隨船北上京師,將所有事務交由副手施進卿打理。施進卿接管以後仍以大明臣民自居,后在鄭和七下西洋時為龐大的艦隊提供補給,並數次建立奇功得到朝廷的褒獎。朱棣意識到海外屬地的重要性后,逐在舊港設立宣慰司,施進卿為第一任宣慰使。
相較於永樂大帝的雄才大略,他孫子朱瞻基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他先是裁撤了特林的奴兒干都司,又調回南越的駐軍,為周邊蠻夷的興起埋下了隱患。他死後不久瓦剌便成為明朝的勁敵,朝廷將主要精力放到宣大薊遼一帶,再也無力派出大規模的艦隊南下。舊港宣慰司失去了祖國的支持,很快就陷入孤立無援的地位,只好歸附滿者伯夷國。
征服安南以後,明朝與緬甸、暹羅、真臘、占城簽訂《廣州條約》,以條文的形式將中南半島納入中原政權的勢力範圍,很快南海艦隊便進駐金蘭灣。鄭芝龍等人的私人武裝也駛入馬六甲海域,管理各國商船,順便收點保護費。
朱由校費這麼大力氣重振大明水師,自然不會只為了一星半點的過路費,在艦隊南下的同時,他翻出了這些宮廷舊檔,派王延祚為欽差大臣出使爪哇的蘇丹王朝,要求歸還舊港宣慰司和附屬島嶼。與王延祚同去爪哇的還有施大宣和他的五千海軍陸戰隊,蘇丹國王知道這些天朝人來者不善,不但全部同意王延祚的要求,還贈送了大片土地幫助明朝站穩腳跟。
對於爪哇的慷慨,朱由校並沒有表示謝意的打算,本來舊港宣慰司就是明朝的領土,而且蘇丹國王是想引入明朝這個強援趕跑荷蘭殖民者。至於王延祚和施大宣的身份,前者是王景弘的八輩孫,後者是施進卿的傳人,兩人根紅苗正,分別就任馬六甲總督和總兵,很快就為大明王朝牢牢的控制了這條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