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問題都來了

0114、問題都來了

唐浩然雖然考上了秀才,但他本人也是讀死書的深受其害者。現在作為知府的最高父母官,負有教化百姓的責任,所以一瞬間就發現了阿拉伯數字的巨大發展前景。

“公子,根據你的指令,我正在各縣籌辦官學,急需工學方面的教授人才。能不能從這些人裏面抽調一批出來,把九天玄女傳授的天書教授下去?”

李憲有些猶豫:“她們剛剛入門,目前才認識一百以內的數字,只能把九九歌訣背誦清楚,從而完成加法和乘法計算。個十百千萬的區位,以及後面的東西我還沒講呢。而且我要把勾股弦的計算方法傳授給她們,這樣才具有更大的實用性。”

唐浩然已經迫不及待了:“那就採用輪訓的方式傳授,因為普通農家弟子能夠計算加減,對於日常生計就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補充,不會被奸商欺詐。第一批人先下去傳授基礎,她們回來繼續跟着公子學習的時候,再派第二批人下去就能夠銜接起來。再說了,古人云:教學相長。在教授別人的時候,能夠促使她們融會貫通。此乃一舉兩得之法,何樂而不為之?”

旁邊的梁艷有些吃驚:“我這裏都是女娃子,從來都被別人瞧不起,難道也能夠給別人當先生嗎?”

唐浩然開始搖頭晃腦:“非也!子曰:有教無類,達者為師。聖人都沒有分過男女,全是後人曲解聖人教誨,誤人子弟。”

李憲突然想到後世的掃盲培訓班,頓時微微一笑:“既然要開天闢地,那就把事情做到底。我看你的知府衙門應該增加一個部門,就叫做支教司,對百姓培訓全部免費。任命梁艷擔任司長,徹底改變我們轄區內的男女平等問題。”

“我的觀點是,支教司優先培訓的對象,就是百姓家裏的女孩子。因為她們不能承擔家裏的重體力活計,就讓她們在心智方面發展一步,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儘可能發揮作用,這樣就能夠讓男女平等的政策落到實處,你看如何?”

唐浩然還沒有發話,蕭姵已經高聲說道:“好主意!教書先生是最受人尊重的,直接讓女人當先生,就可以徹底改變百姓對女人的看法。如果發現可造之材,就推薦到公子這裏接受更高深的教育,成為我們李家軍的棟樑之才。”

蕭芸娘衝著牟長霞、薛沁兒、姜四娘等人小手一擺:“我們都同意!我們蕭家女子在大遼國的時候雖然有些地位,但還上升不到給別人當先生的程度。現在只有六個縣,人口不多,更容易執行下去,為今後奠定基礎,我們全力支持公子此舉。”

唐浩然最興奮:“反正都是公子提供俸祿,我這裏當然沒有任何問題,幫手越多越好。有了一大批精通算經的人在身邊,我今後徵收關稅、田賦、軍需就方便多了,只需要派出車馬隊配合即可。哈哈——”

經過一晚上的協商,李憲留下了最有發展前途的一百二十人,其他的全部跟着梁艷進入支教司編製,每個縣分配五十人組成支教局,任命一個局長。

女兵連、內衛營的女兵已經提前完成了弓馬、刀槍的訓練,所以支教局還有另外一個任務:傳授鄉村少女弓馬騎射功夫,作為全民皆兵的一個重要步驟。

正因為如此,支教局的女兵可以帶走自己全部裝備:一匹戰馬、一把綉春刀、一桿花槍、一張弓。

與此同時,蕭姵的女兵連撤銷,單獨配備一個警衛排,多餘的人進入內衛營。並且正式作出規定:李家軍的女兵必須接受文化教育,能夠背誦九九法訣,可以完成基礎計算。

因為一個很單純的想法,而且李憲是賭氣和兵器總監陳老么說出九天玄女,結果所有人都信以為真,就連蜂窩煤和小煤爐都帶上了神秘色彩,李憲頭頂上的光環更加詭異莫測,身邊的人開始產生一種莫名的畏懼心理。

李憲沒有時間想這麼多,他把一百二十個小姑娘分成兩個班,四則運算成為主修課程。而且每天上午講課,然後留下一大堆作業,李憲下午就忙自己的。

原來,李憲覺得遊標卡尺應該比厘米尺更難弄。沒想到有了標準量具之後,弄一把遊標卡尺並不難。

而且一直在李憲身邊的銅匠郝大根、錫匠霍高明,現在對製作量具入迷了,只要李憲有什麼新想法,他倆就開始挖空心思去弄,節省了許多時間。

現在,李憲忙碌的東西,就是祁三郎護旗連弄回來的兩根榆樹,直徑七十厘米,筆直的樹榦六米多,不過現在已經被鋸成了四節。

李憲要做的事情,就是“雕刻”一枚變形炮彈,作為鑄造炮身的模具樣板。

是樣板,並不是模具,也沒有木頭做模具的。

製作步槍現在還不具備條件,所以李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鑄造銅炮上,一定要弄出自己的殺手鐧才會罷休。

現在,模具樣板已經做好交給銅鐵總監姜琦,讓他去琢磨翻砂製作模具,然後澆鑄一根炮身出來看看效果。

李憲另外製作了一個模型,也就是標準的炮彈模型,錐形彈頭底徑一百毫米,長度一百五十毫米;彈殼長度八十毫米,底徑一百二十毫米,連接部分長度二十毫米。

因為沒有發射葯,所以李憲設計的炮彈底部沒有撞擊裝置,但是留下了一個五毫米直徑的小孔,這是準備插入導火索的預留孔,和炮身彈倉的預留槽吻合。

“你們看清沒有,下面的彈殼部分用黃銅敲出來,就和你們製作的銅壺一樣的厚度,三毫米,上面的彈頭採用鉛鑄。郝大根負責製作彈殼,霍高明負責把彈頭鑲在彈殼上。給你們十天時間,到時候交給我檢查。”

郝大根和霍高明兩個人分頭去忙,李憲的注意力又轉到了其他方面。

鑄造銅炮身需要經過數百上千次的試驗,不是短時間能夠出成果的,李憲絕對等不及。

所以李憲把一節榆樹榦從中剖開,然後用錛子、圓鑿挖出了炮管、彈倉、炮碗,然後讓鐵匠用鐵箍把炮身箍起來,這是後世榆木火炮的前半部分。

因為李憲從來就沒有想過什麼前裝火炮,而是一開始就想到了炮彈,所以整個設計思路就是后裝火炮。

如何才能把後面的炮碗和彈倉扣在一起,而且能夠抵抗炮彈發射的巨大后坐力呢?

“他娘的,搞發明真是麻煩啊。老子不就是想弄一門最簡陋的火炮嗎?首先就設計了一批量具,現在竟然還需要設計緊密扣件!”

不能生產螺桿,緊密扣件就必須另想辦法,所以李憲一連三天沒有給女兵們上課,讓她們自己複習。

“只能使用槓桿原理,在炮身一側安裝鉸鏈,另一側安裝鎖扣,在炮碗上兜底焊接上鉸鏈槽。”

想起來簡單,結果又是好多天的失敗實驗,總算是把鉸鏈和鎖扣設計出來,究竟能否把炮彈“發明出來”,然後還能夠打出去,火藥是關鍵。

快馬加鞭返回縣城司令部,新木炭還沒有燒制出來,李憲只能從庫房裏面挑選了一批品相較好的木炭,然後用手碾碾成粉末。

自以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沒想到更大的麻煩又來了:如何稱重呢?

既然要生產炮彈,那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就必須是標準的火藥配方,稱量必須絕對準確。

“老子設計的是標準后裝火炮,和明朝的那種前裝殘次品根本就是兩碼事。黑火藥的配方完全是剽竊馬克沁重機槍子彈,絕對不能搞什麼大概加估計,否則就有可能出現炸膛的嚴重事故。”

李憲自怨自艾大半天,最後只能命令祁三郎帶領一個排,把硫磺、芒硝分別搬兩桶,另外裝了兩馬車木炭到白雲山莊。

“發明”機械天平勢在必行,否則就沒有標準了。

麻煩一個接一個。

要想發明標準稱重的天平,製作天平其實並不困難,首先就要製作出標準砝碼。

為了標定天平,起碼應該有1克、2克、5克三種小砝碼若干個,然後才能有10克、20克、50克的大砝碼。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弄出砝碼?稱重的依據是什麼?

好在李憲對宋朝歷史不算太白痴,心急火燎之下,竟然被他想起一個人來。

宋朝主管皇家貢品庫藏的官員劉承矽,這傢伙發明了我國第一枚戥(等)秤,通稱戥子!其精度前面沒有古人,過了好多百年之後才有來者。

經過考古測量,戥鉈重六分(1.875克)。第一紐(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最大稱量)一錢半(4.69克);第二紐(中毫),末量一錢(3.125克);第三紐(末毫),末量五分(1.5625克)。

“三郎,立即派人分頭到匠做營、冶鍊場、縣城藥鋪,把所有的戥子都給老子借回來。動作越快越好,不然就小心你的腦袋!”

李憲心裏知道如何製作天平架,但是精巧的鐵匠活計卻從來沒學過,不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做一個“動口不動手的君子”,在一旁指手畫腳還差不多。

這必須要最精幹的鐵匠、銅匠和錫匠才行,只能趕緊把陳老么找過來。

“你記住,最核心的部分,首先就是上面的刀口必須經過多次淬火,然後打磨出來,越鋒利越好。其次,就是兩邊的懸臂,一定要材質均勻。第三就是秤盤一定要不容易上銹。第四,底座和支架一定要厚重沉穩,稱重過程中不能出現輕微搖晃。”

有人製作衡具,李憲才想起來另外一件大事。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所謂的火炮還是廢話。就算勉強弄出來,也沒有實用性,等同於廢物。

現在距離自己的榆木火炮橫空出世越來越近,如果這個事情不趕緊解決,那就不是一般的糟糕。

導火索,或者叫火捻。在沒有發射葯的年代,這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如何才能製作出抗拉、抗熱、防潮、燃燒快速的導火索,成為接下來的核心工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建北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建北宋
上一章下一章

0114、問題都來了

%